第281節
劉協為此整日擔驚受怕,他知道自己這次恐怕做錯了,曹旭回來是一定要跟他算這筆賬的,到時候曹旭又會怎么做? 想起被曹旭下令一個不留全部殺掉的董承家人,甚至包括了已經嫁給他的董貴人。 當時的劉協是想要反對的,但那又如何呢? 他的反對被完全無視,然后董貴人就那么硬生生的被人拖出去灌下了毒酒。 劉協想到這些,又怎么能不害怕? 曹旭遠在冀州的時候他尚且可以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一下,但現在曹旭就要回來了…… 講真的,如果說百官們害怕的是曹cao的話,那么其實劉協真正害怕的是一言不合就動手的曹旭。 就在這樣的日夜恐懼之中,劉協覺得日子特別的難熬。 然后不出意外的,在曹旭回來之前,或者說在曹旭還在返回的半道上的時候,劉協自己把自己折騰病了。 當然,病了也有病了的好處,至少劉協生病的時候自然是不需要再接見曹旭了,他只需要按照以往的流程贊揚一下曹旭再次得勝,然后把套路話都說一遍,再賞賜些東西就算完事。 的曹旭也很配合的沒有找劉協翻舊賬,這就讓劉協松了口氣。 當然,曹旭沒找劉協翻舊賬,但她找曹昂和曹洪了,曹昂倒也罷了,曹洪倒是讓曹旭結結實實的給揍了一頓。 完事之后還給壓了一大堆的工作任務。 簡單的處理了青州的事情之后,對于曹旭來說,她更愿意好好的在家里宅著,畢竟她也是真的好久沒回來了。 曹旭的溫和反應讓原本擔心曹旭回來之后會有一場腥風血雨,因此十分緊張的人都松了口氣,看樣子,殺了董承等人之后曹旭是消氣了,并沒有打算再去追究其他人。 于是漸漸地,臨淄的緊張氣氛也終于開始緩和。 劉協的病也逐漸好了起來。 但臨淄的氣氛逐漸輕松的同時,孫策那里去緊張起來了。 周瑜就說道:“如今看來袁紹已經不能成為曹氏北方的阻力,而在他們統一北方之后,南下就是必然的選擇了?!?/br> 然而他們至今還沒能弄死劉表_(:3ゝ∠)_ 講真的,曹旭那邊那么大個北方都打下來了,可孫策這里卻還沒能弄死劉表,這事說起來確實是挺丟人的。 周瑜的緊張魯肅自然能夠感受到,不同于孫策,他是贊成周瑜的想法的:“我們必須抓緊了,快則一年,慢也不會超過三年,曹軍必定南下?!?/br> 反正大家都清楚的是,袁紹肯定撐不過三年。 劉備那里,龐統也在說著差不多的話,不過比起孫策的緊張,他們就要輕松一點。 “至少短期內,曹cao不會對涼州有興趣的,統一北方之后,他最想要做的事情應該就是南下,取得至少是名義上的全國統一,因此對于我們來說,時間或許并不充裕,但也不必過分急迫,穩扎穩打才是我們目前該做的?!?/br> 畢竟,如果曹cao南下,那么首先需要為此煩惱的人應該是孫權和劉表,和劉備可沒什么關系。 涼州這地方,不到最后時刻,一般大家都想不起來大漢還有這么個地兒。 大部分時候都是被人遺忘的小角落,只要他們自己不要特意蹦跶出去刷存在感就行了。 而另一邊的青州,在氣氛剛剛緩和沒多久,卻又再次緊張起來。 因為紀衡提出要分文武兩科了。 之前的學館主要是以文科為主,這里的文科當然不是指的后世啥歷史語文之類的學科,而是說,讀書搞研究的文人。 這就使得學館的主要人才輸出都是政治民生類的人才,要不就是科研類的,至多,也就是像郭嘉那樣當個軍師。 紀衡覺得這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提出另外建立真正的軍官學校。 是的,軍官。 他們培養的不是底層的士卒,而是軍官。 具體的科目除了武力值的培養以外,兵法方面才是重點,并且考核也與一般學館不同,而是在除了個人素質的考核以外另外增加演習,然后視其表現予以評價。 這事其實不管是曹旭還是曹cao都不會反對,唯一的問題在于…… 郭嘉顫巍巍的舉起手:“那個,伯瑾先生,之前將領們需要跟我們一起考試,這次……我們需要跟著他們一起考嗎?” 演習倒是不怕,但郭嘉怕考武力值??! 作者有話要說: 關于app經常不能替換的情況,可以試一下清緩存然后重新進入章節 清緩存的選項在app的設置里面哦 ☆、第138章 郭嘉眼巴巴的看著紀衡,等著他給出個答案。 事實上不僅僅是郭嘉,幾乎九成九的文官們都把視線集中過來了,賈詡和程昱兩老頭更是緊張。 講真的,對于賈詡來說,考試不是難事,畢竟套路什么的都是他玩剩下的東西,而且學新知識嘛,誰說上了年紀的就一定比不上年輕人? 但這僅僅是在腦力運動方面,如果說是拼體力的話,賈詡很確定他這老胳膊老腿真的承受不來。 然而災難性的是,紀衡點頭了:“你們當然得考啊,你看我這里有新擬出來的大概章程?!?/br> 以后青州的教育體系將會分作兩部分,一部分青州學館依舊保留,這一部分紀衡想著是類似于后世大學的性質,在各地方學館完成基礎教育之后,在青州學館根據情況選擇一門或幾門科目進行學習,包括了純文學性質的,還有一些儒家經典,以及紀衡目前最看重的數理化等等被統歸納為格物一類的,甚至他準備根據實際情況開設水利農業相關的專業。 而另一部分則是統一的軍校,因為是軍官學校而不是培養士兵,再加上這確實是第一次做,因此紀衡并不打算在一開始就搞個新聞,實際上他也搞不出來。 畢竟沒經驗。 想想老前輩搞黃埔軍校的時候,也沒一開始就搞的很大嘛,第一期才多少學生來著?好像大大小小加起來只有幾百個。 話是這么說,但人家出的都是精品啊,熟悉民國歷史的都知道,黃埔軍校雖然前幾期人數確實少,比之后世學校動輒幾千上萬的招生規模完全不能比,但如果把前幾期學生的名單貼出來的話,大概能夠嚇死人。 翻一翻國共兩黨的著名將領,會發現其中大部分多多少少都和黃埔有點關系。 紀衡倒是不會自認能夠比得上革命前輩,搞出個比得上黃埔的學校來,但他至少從老前輩的經驗里學到了一點,槍桿子里出政權,而辦軍校是最實在的事情。 之前這事他一直不敢搞,畢竟就算他再傻也知道,軍校不是隨便什么人說辦就能辦的,但目前袁紹北方已經無人能與青州爭鋒,皇帝那邊也剛受過一次打擊,曹旭又是攜大勝之勢歸來,這正是他辦軍校的好時機。 對于郭嘉的擔心,紀衡心說郭嘉在這種事情上真是想的太天真。 你是要上戰場的好不好?就算干架不行,但該保命的時候,跑的得不拖累大家吧? 因此他對謀士們課程要求多數是設定在了戰略戰術方面,運籌帷幄挖坑埋人才是他們該做的事情,但這不代表他們不需要好身體。 “只要求基本的劍術,能自保就行,我是說能在兩三個個普通士卒的面前自保就行了?!?/br> 這要求真不高,隨便刷一刷也能搞定的。 紀衡自己目前不要說是兩三個普通士卒,他能打四五個呢! ……嗯,感謝曹旭! 當然了,另外就得騎馬,會騎馬才跑得快,另外還又一些基本技能比如說游泳也是要會的。 這些紀衡都覺得沒難度。 甚至就連十公里跑他都不覺得是個事兒。 至少紀衡自己跑十公里妥妥的。 ……好吧,考慮到如同程昱這樣的大齡人士存在,紀衡想了想還給放寬了條件,四十歲以上的咱就不要求十公里了,您老跑個五公里就行。 當然,紀衡并不認為自己的要求不科學,他是參照大部□□體素質正常的普通人定下的標準。 對于一個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正值壯年的成年男性來說,經過一定的訓練,掌握了簡單的技巧,手里還有武器的情況下,應付兩個人是完全不成問題的吧? 甚至對于文官們來說,紀衡都不要求他們打贏,能堅持住規定的時間不輸掉就可以了。 至于說十公里跑……至少紀衡自己跑的不說非常輕松,但感覺也沒啥難度嘛。 天知道他現代大學時候跑完一千五百米都跟死狗一樣了。 ……再次感謝曹旭! 所以總體來說,這真是個沒什么難度的標準。 然而郭嘉和戲志才抱頭哭了出來。 荀彧拍拍他們兩的肩膀:“幸好我算是政務官員,不用摻合這事?!?/br> 他繼續只需要搞定學館的課程就好了。 順便荀彧又給自己的大侄子荀攸點了根蠟,果然做個軍事謀士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這么想著,荀彧已經開始在心里琢磨著是不是給老荀家寫信,讓家里多注意一下那些以后想要當軍師的孩子的體能培養。 當然,也有對紀衡的新規則喜聞樂見的,比方說徐庶。 劍術別說兩三人,再翻一倍他打的都很妥,騎馬沒問題,體力更是棒棒的。 “嘖嘖嘖,早年吃苦當游俠兒看來還是有好處的嘛?!?/br> 他這話換來大家集體嫌棄的眼神。 就你嘚瑟!(╯‵□′)╯︵┻━┻ 不過這事除了謀士們要cao心,武將們也是擔心的,比如趙云就問道:“那么我們的標準又是什么呢?” 反正肯定不會是和兩三個人干架,更不是隨便跑個十里地就行了,畢竟對于大部分武將來說,十里地跑了跟沒跑沒啥區別。 紀衡說道:“關于將領的標準我也正在和元昭商量,目前定下的是你們的專業課程,請注意,你們是分專業的?!?/br> 這話讓趙云有些意外,卻聽紀衡說道:“以后會有專門的陸兵水兵專業,另外我建議特別開設工兵專業,這一點應該不需要解釋了?” 自從青州各部配備了專業的工兵,并且這些工兵也經過專業培訓帶上特別準備的工具之后,大家覺得這群人簡直太特么好用了。 挖坑架橋上天入地,就沒有他們不能做的。 當然,你要說這些普通士卒也能做啊。 可做同樣的事情,普通士卒做十天,他們做一天,這效率能一樣么? 甚至打架發現,這些工兵們居然還點亮了種植技能,有需要的話,給他們開個菜園子就能自己種菜。 簡直目瞪口呆。 因此這種時候提出設立工兵專業大家都不反對。 好使的工兵確實少,畢竟他們雖然說是有進行培訓,可實際上這樣的培訓是有限的,目前青州最好用的工兵在曹旭手下,她輕易也不調給別人用。 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