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節
但劉表放棄了,他不要那玩意兒,就是不想惹事。 這使得最后傳國玉璽落在了曹cao的手里,而曹cao又將這帶回青州獻給皇帝,使得遺失多年的傳國玉璽重歸漢室。 這也使得朝中很多說曹cao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國賊的人消停了一些。 傳國玉璽的意義畢竟非同一般,拿到它那才能夠顯示出劉協是真正的正統。 當然了,這一茬先不提,只說劉表。 一個連傳國玉璽都能放棄的人,你還指望著他有多么大的出息么? 因此…… “只要選擇一穩妥之人為將,不輕易冒進,適時停戰,那么劉表那里,當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br> 而一旦打下南陽,則堵住了荊州向北的通路,再有孫策在揚州搞事的話,劉表大概是真的要疲于應對了。 至于說將領的人選,這事郭嘉倒是不多嘴了,他可以提建議,但這種敏感的事情,還是曹cao自己做決定比較好。 曹cao則在看了一圈之后定下趙云與太史慈為將。 出乎人意料的是,一向在打仗的事情上非常積極的呂布,這次倒是沒有對這安排有任何的異議。 原因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新的一年又到了,該來的考核又得來了。 估摸著呂布最近都得cao心考核的事情,已經顧不上搶什么這次先鋒將軍的位置了。 反正只要考試不通過,搶到了也是白搭。 到時候反倒是要把新到手的將軍稱號讓出去,那得多丟人啊。 每年的考試時間,最cao心的其實并不是呂布本人,而是高順,他比呂布都要辛苦的多。 畢竟高順自己通過考試不成問題,呂布那里就很讓人cao心,張遼每次看著高順都覺得心疼,心說幸好他的成績不算特別好,否則呂布這事如果讓他cao心,張遼覺得自己早崩潰了。 不是沒有兄弟情,而是這實在是沒法帶啊。 讓人意外的是,往常對武將們考試并不是十分積極……除了cao心曹旭的考試之外多數情況并不干涉什么的紀衡,這一次倒是格外的愛蹦跶。 紀衡拿下了這次考試的總負責人位置。 大家都以為他是為了曹旭,然而之后卻發現紀衡對武將們的事情并不是很關心,他cao心的是文官們和學館內的孩子們。 最近紀衡往學館跑的特別勤快。 去荊州并沒有能夠讓紀衡見到歷史上諸葛亮的夫人黃氏,他連人家姑娘的面都沒見著,是美是丑更加不清楚,是不是個大發明家……這個問題依舊一臉茫然。 但紀衡知道的是,諸葛亮就在自己的手底下,可千萬不能耽擱了。 另外還有今年新入學的司馬一大家子。 作為大哥的司馬朗已經二十幾歲,被曹cao直接收入府中,官職不高,但也是個很被看好的年輕人,如今也是要參加今年文官們的考核。 當然了,新來的人和之前的老人們,考核的標準必定是不一樣的。 而作為次子的司馬懿到了今年也不過十八歲,再加上他其實并不想要那么快當官,因此倒是去了青州學館讀書。 紀衡除了沖著司馬朗之外,大概最關注的就是司馬懿了。 讓他意外的是,歷史上撕逼撕的天昏地暗有你無我的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在青州學館里倒是一見如故,然后壓根不需要紀衡忽悠,諸葛亮就主動把司馬懿帶進了數理化的大坑。 紀衡:“……” 所以說,諸葛亮其實只是換了個方式坑司馬懿,是吧? 因為曹旭的關系,紀衡和諸葛亮倒是算得上相熟,只不過諸葛亮大約是童年陰影的緣故,一見著曹旭就皺眉頭。 應該說諸葛亮早年被曹旭捏包子臉真是捏的生無可戀,武力值高的人太討厭了,想要躲都躲不掉。 為此哪怕是成長為了如今的十六歲英俊少年,明明是個長身玉立的樣子,但諸葛亮摸摸臉的時候,總覺得自己臉大。 ……不過后來他不這么覺得了。 因為曹旭嫌棄他了。 說他臉上都沒多少rou了,手感變差。 諸葛亮聽到這話的時候簡直要感動的哭出來! 長大真好??! 不過聽說如今曹旭的愛好是捏捏戳戳自己的兒子女兒。 諸葛亮沒見過紀函和紀微,但據關系不錯的曹昂徐庶等人說,紀函是個挺可愛的孩子。 被養的rou嘟嘟胖乎乎,特別可愛。 雖然大人如果胖乎乎,實在是一件讓人犯愁的事情,但小孩子胖乎乎就很討人喜歡。 只是讓諸葛亮警惕的是,紀衡最近突然對他的關注。 總不至于是那不靠譜的夫妻兩又發現了什么新樂趣吧? 可很快諸葛亮發現并不是這樣,因為與其說紀衡是在關注他,不如說紀衡其實是在關注他的新朋友司馬懿。 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只相差兩歲,這就讓他們的關系更好相處,再加上諸葛亮實在是一個學霸,而新來的司馬懿對于青州學館的教育方式就明顯的水土不服了。 青州學館當然是講儒家經典的,官方教科書就是由蔡琰出品的五經正義,在這一點上司馬懿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他在這方面的成績非常優秀,幾乎剛一來,稍稍適應了幾天,就成為了學館先生們人人稱贊的好學生。 另外倒是也給他們開設了比如一些天文方面的課程作為興趣課,青州學館里有大量的興趣課可供選擇,聽課上課都很隨意,且并不是每一門興趣課都要通過考試的,等到了考試的時候,學子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隨意選擇兩門或者更多的興趣課參加考試。 只要拿到不少于兩個的合格就可以了。 顯然,司馬懿在這方面也是非常優秀的,甚至他還去聽了一些山川地理的課,還有比如時不時會有蔡琰去指點的書法課上,司馬懿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這就是非常讓人贊嘆的事情了。 十八歲的少年人能通曉這些,已經很厲害了吧? 然并卵。 司馬懿死在了數理化= = 數學什么的,大概司馬懿之前還有些底子,因此基礎還不錯,雖然不能成績優秀,但也只比及格線差了那么一點點而已,諸葛亮覺得新人能有這樣的水平已經很不錯。 但物理和化學等科目實在是讓司馬懿頭大。 他以前完全沒有學過這些! 由于司馬懿目前還在補基礎,他和諸葛亮顯然就不是一個班上課的,因此兩人只有課余時間會在一起學習。 這次去熹平館的時候,諸葛亮就沒忍住問了司馬懿關于紀衡的事情。 說起紀衡對他的關注,司馬懿本身也是不明白的:“只是來青州的時候與伯瑾先生同行,之前倒是并不相熟?!?/br> 諸葛亮道:“不是熟人的那種關注,我總覺得伯瑾先生似乎對你抱以厚望呢?!?/br> ……嗯,紀衡暗搓搓的期待著司馬懿能夠成為一個大物理學家,連帶著他以后的那幾個兒子最好也是這樣_(:3ゝ∠)_ 尤其是那啥司馬昭司馬師的,全都去熱愛數理化吧! 想想以后要是出啥大物理學家司馬懿,大化學家司馬師,大數學家司馬昭,然后這父子三人被稱作數理化三圣。 后世的考生們對這三人號稱,考前必拜,逢考必過! ……這么想想紀衡覺得畫風還是很靠譜的呢=v= 司馬懿想了想道:“也許是伯瑾先生比較喜歡提攜后輩吧,我聽說他幫了不少人呢?!?/br> 如今青州有名的戲志才郭嘉等人,當年也都是青州學館的學生,據說當初紀衡也是給了他們不少幫助的,再加上紀衡這些年為學子們做的事情,說他心善喜歡提攜后輩,倒是沒有什么錯誤。 但諸葛亮知道不是這么一回事,可看著司馬懿的神情諸葛亮也明白司馬懿大概是已經想到什么了,因此也就不在追問。 真正的聰明人不是能夠看透對方的舉止言行,能夠明白那是否是推脫之詞,而是能夠在看明白這些之后懂的適可而止。 否則那不叫聰明,那叫自以為聰明。 諸葛亮不問這個,司馬懿也松了口氣,于是又拿出今天的學習上的問題請教諸葛亮,諸葛亮也都給他講題。 數學方面,簡單的加減乘除的運算其實都還好,但什么代數幾何微積分簡直是要命的玩意兒。 幸好司馬懿暫時還不需要學到那么復雜的,就算是幾何問題,他也僅僅是開始學最簡單的部分而已。 可看看諸葛亮的課本,司馬懿覺得青州這地方太可怕了。 雖然對于儒家經典的要求并不像其他地方那么高,但別以為因此這里的學子們就會很輕松,實際上在其他方面,他們要學的東西多了去了。 一邊聽著諸葛亮講學習和做題的技巧,司馬懿心中一面卻思考著郭嘉的事情。 司馬懿認定,他和紀衡之前并沒有什么交情,而唯一要說的,大概就是郭嘉了。 難道是郭嘉對紀衡說了什么? 司馬懿皺著眉頭,他自認只是個小人物,實在不值得如今也算得上名滿天下的青州主簿如此關注。 不過很快司馬懿就不得不把這事丟到一邊去了,因為考試的時候到了。 諸葛亮雖然學霸,但他是個對自己要求很高,幾乎是要以完美這兩個字來要求自己的人,因此也沒時間想太多了。 尤其是據說今年紀衡是主要負責人,這對于考生們來說簡直是災難! 諸葛亮對司馬懿說他聽來的小道消息:“我聽之前學館的前輩們說,前些年伯瑾先生也負責過考試,結果他那一年的考試,幾乎是創下了青州學館及格率的最低記錄?!?/br> 聽到這話司馬懿也有些緊張。 他父親被曹cao請出來做官,兄長也得到關注培養,而司馬家剩下的年紀比較大一些,又在學館讀書的可就只剩下司馬懿的,下面的弟弟其實還有點小,唯一的司馬孚其實很低調,一直表現的成績平平。 因此司馬懿是萬萬不能給家里丟臉的。 他連忙問道:“是說他出的題特別難嗎?” 諸葛亮搖頭,一臉的慘不忍睹:“據說題都是很簡單的,甚至很多考核點比尋常其他先生出的都要常見淺顯,但問題是……套路深??!” 雖然應用到的知識很簡單,但套路太深防不勝防! 諸葛亮對司馬懿說道:“你敢信么?據說那一年有個數學很好,平時都極為優秀的學子差點沒通過考試,原因是偏科,差點沒看懂題?!?/br> 這簡直可怕好嗎! 司馬懿有點不敢相信:“可是伯瑾先生平時看起來……” 平時看起來是個很簡單的人??! 溫和可親,簡單明朗,對學子們十分關心愛護,因此很受大家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