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節
曹旭原本以為會是陳宮來解釋,再不行也還有戲志才等人,但曹cao卻偏偏點了諸葛瑾來說這個問題。 諸葛瑾心中一動,心說總算是來了,不過他表面上倒是維持著鎮定,這時候就回答道:“正因為袁術做了同樣的事情,所以我們才可以去做,因為袁術就算發現了,我們也不過是把他做的事情對他做一遍而已,袁術絕不可能為此興兵前來攻打?!?/br> 若是成了當然不必說,袁術自己亂成一團,也沒心情來攻打了,若是不成,這種事袁術也不會宣揚出來讓人知道的,否則他自己干的見不得人的事情也得說出來了。 只是…… “就算這么說,但這本就是袁術想出來的主意,他怎么可能再上當呢?” 袁術又不傻,他挖給別人的坑,難道自己還能掉進去? 諸葛瑾道:“那就要看這事情具體怎么做了,畢竟袁術不是主公,他手下諸將也不是呂將軍,能不能成也不好說呢?!?/br> 反正不會很輕松就是了。 而且…… “人選也很重要?!?/br> 諸葛瑾說道:“袁術選擇了呂將軍,本就是大錯一件?!?/br> 正因為呂布的黑歷史明晃晃的擺著,他反而成了青州最難背叛的那一個,除了之前高順給呂布分析的原因之外,也因為曹cao不是傻瓜。 他知道呂布以前干的那些事情,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曹cao都愿意信任呂布的話,這說明了什么也就不需要多做解釋了吧? 因此袁術其實選了一個最傻缺的對象。 “袁術犯過的錯誤我們必定不能再犯?!?/br> 那么怎么確定人選就成了個技術活兒。 戲志才這時候開口說道:“主公,此事孫策正是最好的人選?!?/br> 顯然,其他人也是這么想的。 曹旭提出反對:“孫伯符不是那樣的人,說袁術手下的哪個大將反叛我都相信,但孫策肯定不是?!?/br> 這一點是郭嘉點頭了:“孫策確實是忠義之人,不會輕易背叛,但背叛這種事……從來都是相互的,袁術對孫策本就算不上很好,這種時候他為什么不能另謀出路呢?” 上次孫策被俘虜的時候郭嘉就已經看出來了,他知道孫策不安分,想要做一些大事情。 奈何不管是袁術還是陶謙,某種程度來說都不是很好的合作對象,甚至袁術當年還坑了一把孫堅,就算是現在,其實孫策也是懷疑是不是孫家拿到了傳國玉璽,他只是不明說出來而已。 當然了,因為上次孫策的失敗,因此孫策回去之后的日子其實并不好過,不僅袁術答應好的地盤沒有了……好吧,這原本就是說他把地盤打下來才會給他的獎勵,這時候孫策失敗了,那么袁術不兌現承諾也沒什么。 但另一方面,袁術手下本就有些排外,他們原本不是袁術的人,因此想要出頭就更難,偏偏孫策不是個能夠安心混吃等死的,他想要建功立業和追隨袁術這兩條其實是矛盾的。 所以說,其實孫策反倒是一個好的選擇。 這時候戲志才也補充道:“袁術不是主公,遇到這種事,犯事的還是他本就不是很信任的孫策,那么他就絕不會再相信孫策了?!?/br> 不得不說,他們卻群人確實很會抓住袁術本人的特色來給他挖坑跳。 也就是說,袁術若是沒發現,那么孫策忍他幾次忍不了之后他們就會鬧掰,如果袁術發現了,他一定看孫策不順眼,就算兩人這次不鬧掰,下次也會鬧掰的。 總之,甭管怎么算,這兩人都肯定得掰。 呂布雖然很多話不靠譜,但他有句話是很靠譜的,袁術的手下除了孫策之外,能夠叫人看得上眼的真心沒幾個。 失去孫策,對于袁術而言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和打擊。 這一點看看當初的孫堅就知道了。 袁術折騰好多年了,也沒能把劉表怎么樣,但當初的孫堅可是把劉表揍的頗有壓力,最后只有弄死孫堅才讓劉表重新又安穩下來。 等曹cao這里散會之后,曹旭很自覺的往熹平館跑了。 呂布就有些意外:“你怎么還去呀,不是說你的考核通過了么?” 曹旭道:“要去多看書,給孩子想個好名字啊?!?/br> 呂布這才想起來曹旭肚子里還有一個,確實是要多翻翻書了。 他點點頭也就不再提這茬,而是說道:“我知道今天你在主公面前給我說好話了,我記著你這份情呢?!?/br> 曹旭伸手拍拍他肩膀:“這說的哪兒的話,咱兩誰跟誰啊?!?/br> 呂布笑道:“那下次我請你喝酒!” 曹旭壓根不信他這話:“我請你喝還差不多,說來說去,還不是盯上我家的酒了?!?/br> 他們家的酒,都是紀衡自己搞出來的,其中就有一部分質量非常好的蒸餾酒。 目前的青州,蒸餾酒雖然價格高昂,但并非是弄不到的,只要愿意花錢就可以買到,這東西貴是貴了點,可以呂布的收入來說,也不是完全買不起的,應該說是完全在他的消費能力之內的。 可呂布還是盯著曹旭家里的,不為其他,這批量生產的,和個人用最精密最好的儀器小心制取的,那肯定不一樣嘛,尤其是紀衡壓根不計代價的。 青州的蒸餾酒多數是用中低檔的酒來做,可紀衡嫌棄這些酒渾濁,也有口感不好的,因此一概不要,他一定要選了最好的酒來做。 只是紀衡和曹旭都不是特別好酒的人,除了親戚朋友來聚會,其他時候,他們兩就算要喝,也不過是一小杯罷了。 紀衡自己搞的東西產量很少,還只供自家用,因此呂布也只能眼饞卻拿不到手了。 曹旭倒是想過送他一些,可呂布看著紀衡的當時給他的那個笑容他就慫了。 ……總覺得很可怕啊_(:3ゝ∠)_ 曹旭到熹平館的時候卻剛巧遇上紀衡從里面出來,他看著曹旭立馬走過來:“剛從孟德那里過來?” 曹旭點頭:“我來找點書,給孩子取名字,這種事果然是不能指望你的?!?/br> 關于這事紀衡也不反駁,而是說道:“你要什么書?我帶你去找?!?/br> 曹旭往他身后的房子看了看:“不用啦,你還有事先去忙呀,我自己也能去找,而且還有昭姬在呢,她最熟悉這些了?!?/br> 然而紀衡聽到這話連忙說道:“昭姬這時候正忙著呢,你別去打攪她?!?/br> 曹旭疑惑的眨眨眼:“還在忙?我上次來的時候她還跟我說,最近的事情結束的差不多了,她接下來剛巧可以放松幾天,怎么這又忙上啦?你給她新任務了?” 說起這個,曹旭頓時有些不滿:“伯瑾你不能這樣呀,昭姬很厲害我是知道的,你想要讓她多做出一番成績來,我也是理解的,但是昭姬已經很辛苦了,你就該讓她休息一下嘛,你看我們打仗也不是一次打個三五年啊,中間總有休息的時候?!?/br> 有時候說某某雙方的戰爭持續了一年,但實際上很多時候并不是這一年當中的每一天都在打仗的。 打仗是很緊張的事情,但這根弦也不能拉的太緊,因此很多時候都會有休息的時間,曹旭覺得蔡琰也是需要的。 紀衡聽到她這話,一邊帶著她往另一邊走一邊說道:“你想哪兒去了,這事你都跟我提了難道我還能不答應?我可是完全遵照你的吩咐,昭姬的事情辦完之后暫且不給她新任務的?!?/br> 這下曹旭疑惑了:“可你剛剛還說她在忙?!?/br> 說起這個嘛…… 紀衡嘿嘿嘿:“那也得看看這忙的是什么呀?!?/br> 見曹旭還是疑惑,紀衡就說道:“是你小師叔的事情?!?/br> 然后他就給曹旭說了。 按照紀衡的說法,趙云除了最開始來青州的那段時間,其他時候他的成績一直很穩定,就算有些時候達不到優秀,但是良好還是沒問題的,可這段時間不知道趙云咋回事,突然就開始恢復了很久以前低空飄過的水平。 紀衡一開始也沒明白,后來他發現,趙云因此有事兒沒事兒的就往熹平館跑。 ……好吧,這不知道的,也該知道了。 畢竟成績不好就得多讀書多學習,而熹平館里不僅藏書豐富,更是有個學霸坐鎮,難道還有比這更好的地方嗎? 可紀衡覺得吧,問題就出在那個坐鎮的學霸身上了。 他給曹旭說:“昭姬在給你小師叔講題呢,人家是認認真真的學習,你別去打攪?!?/br> 就連紀衡自己,在發現之后也是趕緊出來不好打擾人家了。 曹旭聽到紀衡的話也是恍然大悟:“原來是小師叔的成績最近下降了嗎?那是該好好學習了?!?/br> 不過她還是要說幾句的:“雖然是這么說,但也不能總是打擾昭姬呀?!?/br> 這么說著她又往那邊走:“不行,我得說說他,以前不是挺好的么,怎么突然就不好啦?” 紀衡抽著嘴角趕緊把人攔下:“元昭你先別去了,人家那兒正忙著呢?!?/br> 他這樣一再阻攔的態度終于讓曹旭感覺到了不對勁,最后她看看紀衡又看看蔡琰的方向,再一次的恍然大悟。 “你是說……” 紀衡見她終于算是靠點譜了,也是松了口氣,這時候就點頭道:“所以你先別過去了,要找什么書我們一起去?!?/br> 曹旭點點頭,跟著紀衡一起走,可走了半截她又停下了:“有點不開心?!?/br> 見紀衡看過來,曹旭對紀衡說道:“我在思考一個問題……” “說說看?!?/br> “我在想,我這到底是被人搶走了小師叔還是被人搶走了昭姬?”曹旭皺著眉頭:“感覺哪一種都不太對,但難道要說我的小師叔和昭姬都被搶走了?” 這聽起來就好可憐??! 紀衡:“……這個,應該不算搶走吧?” 反正算來算去不還都是一樣的么? “不一樣的,”曹旭說的很堅定:“以后昭姬就沒有那么多時間陪著我玩,小師叔也不能經常陪我打架了?!?/br> 難怪最近趙云都很少來找她了,原來是因為這個啊。 紀衡也只好說:“總是會有這一天的嘛,而且你也可以想啊,是子龍或者昭姬,總比是別人要好?!?/br> 曹旭聽到這個也是點頭:“沒錯,奉先的夫人就有點……嗯,我不太好說,反正奉先不開心?!?/br> 算起來呂布的長女是明年及笄,因此夫人嚴氏就開始想著給女兒相看人家,到時候也可以趁著年齡合適就嫁出去。 呂布倒好,居然開始鼓動著自家女兒去做武將。 可偏偏呂布的長女呂瑤還真的很愿意。 她從小跟著父親學習,雖然不說是像曹旭那樣熱愛,但拳腳功夫也是不差的,至少只要別跟她爹比,那也算是不錯了。 呂瑤原本沒太多想法,但當她來到青州,當她看到曹旭,更有如今的蔡琰的時候,這一文一武徹底讓呂瑤心動了。 如果說她以后只能一輩子如同母親一樣被一方小小的院墻困住,嫁人之前想著嫁人,嫁人之后想著丈夫和妾室以及早日懷孕傳宗接代,等有了孩子,若是個男孩就仿佛得了天大的恩賜,從此站穩腳跟后半輩子也不愁了,若是個女孩,不僅要想著下個孩子,還要想著這個女孩未來該嫁給誰。 之后就是這么一代一代的循環。 要說起來,呂布也并非是什么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在女人的問題上,他其實也只能說是比曹cao好些。 呂瑤的母親雖然是正室,但家里卻也有四五個妾室,之前還要再多一些,數量最多的時候要數在洛陽時期了,那時候董卓給呂布送了不少人。 少的時候一兩個,多的時候也有三五個甚至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