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節
紀衡和曹旭自然是一早就去等著迎接,等人到了,又安排著住下,孫氏對曹旭倒是很夸贊的,尤其是聽說他們的住處還是曹旭cao心著布置的時候,更是夸了曹旭不少話。 好吧,孫氏這真不是要巴結這個家里顯貴的兒媳,她是真的覺得曹旭應該夸的。 畢竟曹旭大致是個什么畫風,成親之前她就打聽清楚了,后來曹旭和紀衡婚后在譙縣住著的那段日子,孫氏充分了解了這個兒媳在某些事情上到底有多么廢柴。 這次曹旭的事情雖然不說做的十萬分的好,但一切也都妥當,他們初來乍到住下也沒有任何的不便,很多事情都提前考慮到并且做了準備,孫氏當即就知道曹旭這是用了心的。 紀父一個大男人想不到這些,但孫氏是明白的,因此這時候她當然要把話講明了來夸獎曹旭,作為她這段時間辛苦的回報。 雖然曹嵩一家不是仗勢欺人的人家,這些年他們也都清楚這一點了,但實際上就算曹旭略有不周到的,考慮到人家是個帶兵打仗的將軍,只曹旭一人的官職就高過他們所有人了,手下好幾萬的兵馬,這要是真有點不合適,他們也不能說什么呀。 可曹旭就考慮的很細心很下功夫,甭管這份細心是不是曹旭自己的,但她為此下功夫了,孫氏就是一定要有所表示了。 畢竟以后大家就一起住在臨淄了,和以前逢年過節才通訊送禮不同,這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怎么相處也是個學問。 更何況,孫氏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紀衍的事情,可不是還得看曹cao的意思么? 當初曹旭和紀衡成婚的時候,天下還沒亂,曹cao也只是個濟南相,雖然官職相對于那個時候的紀家來說也是高的,但到底和今天完全不同。 如今的曹cao雄兵數十萬,手握兩州之地,北方除了袁紹就數曹cao最強大了,再加上這世道亂了,當官和以前可不同。 以曹cao來講,就說他是青州徐州的土皇帝,這似乎也是沒什么錯的。 曹旭倒是也被介紹著認識了紀衍的夫人,姑娘還小,看起來差不多十五六歲的樣子,看起來清秀溫婉,見誰都帶三分笑,很好相處的樣子,姓方,據說父親是原本的沛國相,后來起了戰亂就辭官了。 紀衍和當初曹旭見到的小男孩也不一樣了,如今紀衍也是二十多歲的青年人,他倒是比紀衡還要稍微高一點,兩人相貌之間也有幾分相似,站在一起明顯能夠看出是兄弟。 雖然紀衍目前也是無官職在身的,不過這一天大家并沒有談論這些事情,只是說了在家鄉的事情,又說了這些年的生活,然后就是家常閑聊拉近一下感情而已。 紀衡家里的人挺好相處,之前大家很多年不見,自然也是沒什么矛盾的,于是說起來倒是有很多話題。 畢竟,曹旭和紀衡都是很多年沒有回去過了。 由于是剛好,并不好打擾到太晚,因此天還沒黑曹旭和紀衡就告辭了。 之后倒是又去了一趟丁氏那里,丁氏對曹旭問了些事情,然后又說:“到底也是親家,之前多分別兩地,多年不好拜訪也就算了,這時候倒是該多多走動呢?!?/br> 而且比曹旭更加聰明的是,丁氏在簡單的問了孫氏那邊的情況之后,就大致明白該什么時候遞帖子拜訪最合適了。 有聽說紀衡的庶妹紀英最后嫁了郡丞的嫡次子,丁氏也說這婚事其實不錯。 曹旭倒是不這么覺得的:“之前說起這事的時候,她母親面上似乎不太好呢?!?/br> 丁氏道:“這事你就別cao心啦,總歸是個好姻緣?!?/br> 關于紀英那檔子事情,丁氏心里大致有數,不過就是紀英的母親希望自己的女兒嫁的更好一些罷了。 嫡次子說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就如同紀衍的尷尬一樣,次子到底是次子,比不得長子的。 紀衍以后倒是不用愁的,畢竟家產什么的,紀衡還真不在乎,紀父要是疼小兒子多給紀衍留一點,估摸著紀衡也不在乎。 可紀英那邊不一樣啊。 并不是每個長子都是紀衡,也不是每個次子都是紀衍的。 按照紀英母親的想法,他們家如今也厲害了,為什么不能讓女兒嫁的更好一點呢? 只是孫氏不同意罷了。 比起孫氏看好的郡丞家的嫡次子,紀英的母親倒是覺得選個嫡長子才更合適。 孫氏當時抽了抽嘴角,沒好意思說,紀英畢竟是庶女,母親的出身也不高,這就盯著人家的嫡長子看,還覺得郡丞的官職小了點,這不是在開玩笑么? 若是往上選,難道要選個郡守的嫡長子? 那紀英自己的身份就不夠了。 當然了,紀英身份差點沒關系,有紀衡這個大哥在,他們家的女孩兒就不愁嫁,但換到了郡守的份上,這做正室是肯定不夠的啊。 畢竟紀英只是紀衡的庶妹,兩人的關系又不像曹cao和曹旭那么好。 若說紀英是紀衡的庶女,那嫁個郡守的兒子倒是可能的,庶妹就別想了。 紀英當初會去找曹旭,顯然心里也是有些想法的,她自己也不太滿意這門婚事。 雖說放在以前,能嫁郡丞的兒子做正室,對他們來說是很不錯了,可現在不是不一樣了么? 但在這種事情上,不管是紀英還是紀英的母親都沒什么決定權,最后這事還是孫氏說了算。 這時候丁氏就告訴曹旭:“以后關于伯瑾那個meimei的事情,你就盡量不要說起了,我看孫夫人是個不錯的,只是那母女倆……心未免大了點?!?/br> 孫氏雖然對不是自己生的女兒沒啥感情,但從紀衡的身上就知道,她并不是個不好相處的母親,孫氏雖孩子們還是挺不錯的,從來不偏頗也不虧待了誰。 畢竟紀英嫁的再好也不會搶了紀衍的,就連當初和紀衍有競爭的紀衡孫氏都沒有下手打壓,何況是一個庶女? 因此孫氏只是照著條件合適的范圍內選,她覺得他們家出了一個紀衡取了個顯貴的夫人已經很夠了,這還是人家曹家主動說起呢,否則要是紀衡一頭熱,孫氏根本連提親都張不開嘴的。 這種事,門當戶對是最好了。 紀英不滿意孫氏也不可能由著她,否則他們家還不得鬧出笑話來。 人家要說他們家靠著兒子娶了個好夫人發達起來了,于是就連庶女都金貴起來,想要再套個好人家呢。 孫氏覺得吧,何必做這種事情呢? 你看,就連紀衍她都沒上趕著給找個特別高貴的人家。 曹旭對于丁氏的囑咐也是點頭:“我今日也只是隨口一問,以后也不會說什么了?!?/br> 紀英這次畢竟沒在,不問一句她的情況也是不好的。 然后丁氏又給曹旭說了要跟紀衍的夫人方氏好好相處:“我一早就教過你的,不許看不起人家身份不高,你既然說那個女孩兒不錯,以后也都是一家人,如今他們又住在臨淄,你可得好好相處,知道沒有?” 曹旭笑瞇瞇的點頭:“這個我知道的,都好大年紀了,母親還不放心我這個?!?/br> 丁氏好笑的戳戳她腦門:“你呀,我當然是知道的,你從小就不做這些看不起人的事情,不過多說一句罷了,再說了,你就算年紀再大,到了我這里,還是我的小女兒呢?!?/br> 曹旭嘿嘿笑:“就知道母親疼我?!?/br> 不過曹旭和方氏之間大概是沒有什么共同語言的,畢竟壓根不混一個圈子。 丁氏于是又戳了曹旭一把:“你就不知道動動腦子?你不是跟蔡先生的關系好么?下次你們一處玩的時候就把方氏也叫上,你與她話題少,蔡先生總是能說上幾句的,有她在也不會冷場,方氏剛來臨淄,也沒什么交際圈,夫人小姐這里自然有我以后邀請他們一起玩,玩幾次見見面也就都認識了,話雖如此,但你也不能表現的太冷漠,總得介紹幾個人給她認識,顯得你關心人家?!?/br> 蔡先生說的就是蔡琰了,如今蔡琰也被尊稱一聲女先生的,丁氏也覺得蔡琰很不錯,至少比當年只會耍棍棒的曹旭好多了。 要說曹旭不同于一般女子,蔡琰也是啊,蔡琰也很堅強獨立,但人家就是個文化人,現在在臨淄也很有名聲,大家都稱她蔡先生的。 對于曹旭能夠交到蔡琰這么靠譜的朋友,丁氏終于算是欣慰了一回。 要說起來,儒家是官定的學說,但各種經典當年由于種種緣故損壞了不少,記錄下來的,有些殘存不全,有些因為筆誤又或者記憶錯誤,可能會有錯誤和矛盾的地方,有時候同一段文章,不同人記載流傳下來的也不同。 這就給大家學習研究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蔡邕于是提出了重新考證校對的事情,這事需要有個學問高聲望高的人來主持,最后也是交給了蔡邕負責。 但之后熹平石經毀壞,于是這份心血也就被破壞了,大家又沒有了可以作為參照的標準。 蔡琰卻將熹平石經的字字句句都記了下來,又默寫出來,對照其他材料來看,顯然是沒有錯誤的。 不過蔡琰卻說,蔡邕晚年的時候經過大量的對比考證,覺得當初的熹平石經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作為天下讀書人的范本,所有人都要對照學習的標準,熹平石經是必須要精益求精的,蔡邕在找到一些當年沒有發現的錯漏之后,就將這個工程重啟,重新審定經文,他自己還寫了很多心得體會,以及各種總結,也有了些成果。 但在蔡邕最終把這些都整理好,完成出本的之前,他被王允下獄,最后死于獄中。 蔡琰原本只想守著父親的遺產,保護好這些東西,可來了青州之后,又有紀衡和曹旭勸說她,蔡琰看著曹旭就覺得自己也該做出點事情來,女子又如何呢?于是她重新接起了蔡邕當年未完成的工作,如今已經頗有成效如《尚書》《春秋》之類的,蔡邕當年已經完成的,蔡琰將其重新整理寫出來,還有些只搜集好了資料的,蔡琰就自己進行研究。 但就算是是只出了一部分成果,可大家看到成品的時候也是非常驚艷的,曹cao很干脆的下令以后青州就以蔡琰整理出的這些作為范本學習了 因此稱蔡琰為先生,是半點都不過分的。 丁氏有時候會想啊,如果一定要給她一個挺出息,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的女兒,給個蔡琰那種畫風的多讓人省心啊。 不過也因為蔡琰著實做出了成績,因此女學的規模也在紀衡的建議下,改成了二十人。 當初的女學人數稍稍卻也是壓根湊不齊人數,最后紀衡只好去找同僚們,讓他們把家中適齡的女兒送去學習……就當做是去拓展一下交際圈,交個朋友也好啊。 紀衡的面子還是很好使的,家中有女兒的便也同意把孩子送去,反正是一群小女孩跟著蔡琰讀書,想想總不會吃虧的,也不是什么壞事,既然如此,紀衡都開口了,以他的好人緣,大家自然也就同意了。 就這么著,紀衡才給青州女學湊齊了最初的人數。 但這次,人數是上調了,改成了二十人,可和當初壓根沒人有興趣還需要紀衡親自上門勸說不同,這次大家可是積極報名的,家里沒點關系,父母的官職不夠硬氣的,都別想進門。 蔡琰現在就是女學的金字招牌。 紀衡算著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再次提議擴大規模了,到時候大家都想要學,就算是曹cao也攔不住的。 而青州女學也改名為昭明館,這名字是蔡琰取的,按照她對曹旭的說法,這昭字是她和曹旭一起用的,當初正是因為曹旭的鼓勵,所以她才敢邁出第一步。 曹旭回去就跟紀衡顯擺,說自己以后也是個文化人了,全青州最有文化的地方,現在掛上了她的名字。 ……紀衡覺得心里有點泛酸。 于是他對曹旭說:“要不我把這次的改進的地雷型號叫昭瑾雷?也能帶上我們兩人的名字呢!” 不就是掛名字么,誰怕誰??! 曹旭看他一眼:“然后我們兩就一起炸了?” 紀衡:“……_(:3ゝ∠)_” 他錯了還不行嗎。 地雷什么的,先挖坑埋下,然后被人觸發……多數是踩上去了,然后就炸了。 這么想想,這寓意似乎確實比不上學館要好。 紀衡心塞塞。 他想想青科院里的那堆東西,除了民用的磨盤水車一類的東西之外,就是打仗用的了,好像不管是把名字掛在哪個上面,都挺讓人糟心的。 ……早知道當年他就該好好學文科qaq 學什么理科??!理科又不能哄老婆!這直接就比人家輸了一截! 而對于蔡琰來說,她壓根體會不到紀衡的苦逼心情,她只知道最近熹平館熱鬧的很,武將們集體來補課。 這群之前在戰場上殺的血rou橫飛,仿佛殺神一般的將領們,此時每人抱著自己的小本本,對著帶來的練習冊很認真的寫寫畫畫。 呂布勾著腦袋看曹旭寫題目:“哎,這題你居然會?” 曹旭看看自己正在寫的這一題于是點頭:“對啊,之前伯瑾給我講過,他講題比學館里的先生還要耐心呢?!?/br> 呂布心說那能比么,你是先生的學生,但對于紀衡來說,你是他老婆??! 不過,既然曹旭這么說的話…… 呂布很認真的看著曹旭的習題本:“你這本,都是伯瑾給你出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