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節
看到陶謙如此安排,荀攸和曹cao不得不說陶謙倒不愧是身經百戰的人了,即便年紀大了有些暮氣,可終究不是隨便就能被人擊敗的。 這么想著,曹cao卻做了另外一件事情。 在陶謙加大攻勢的同時,曹cao也仿佛終于結束了之前不溫不火慢慢打的狀態,開始給陶謙施加壓力,雙方的戰斗一下子緊張起來。 不過看到這種情況倒是有一個人輕松了。 不是別人,正是袁術。 袁術看到這樣的情況簡直開心! 之前曹cao和陶謙打的太悠閑,搞的袁術都覺得他這是沒法占便宜了,這慢慢吞吞地打得打到哪一年去? 正這么想著呢,就連夏天的酷熱都沒能讓雙方火熱起來,卻在夏天的尾巴上突然開始熱情相對了。 袁術簡直在豫州給陶謙和曹cao豎起了大拇指! “打得好!打仗嘛,就是得這么打才行!” 之前那磨磨唧唧的,跟上了歲數的老太太似的。 陶謙原本以為激烈的戰斗會很快結束,畢竟夏天要結束了,秋天也就快要到了。 秋天,正是各家后方都急需勞動力的時候。 也是糧草最容易出意外的時候,如果收獲的事情做不到,很有可能來年的底氣就不足。 或者說,就算曹cao不停戰……好吧,打成目前這種局面,想要輕易的停下也是不太可能了,但總該稍微緩一緩吧? 至少得為以后考慮一下嘛。 這么想著,陶謙已經開始擬定計劃,算著曹cao大概會怎么做,而他又該如何應對了。 啊,對了,剛好也趁著這時候再催促一下袁術。 孫策的那五千人,真的很不夠用??! 畢竟是守著那么大個徐州,五千人就太少了點。 可讓陶謙意外的是,在這種時候曹cao不僅沒有低調收斂,反而再次向著前線增派兵力,就連之前一直都只是作為打醬油撿便宜的角色的曹旭和呂布也正式被曹cao放上了戰場。 這么一來,陶謙這里的情況立刻緊張起來。 更讓人糟心的是,此時的呂布和曹旭換了戰術,他們之前多數是以步兵為主,這次卻很干脆的換了騎兵。 并州騎兵的名聲陶謙早年就是聽說過的,他甚至還親眼見過,這次卻又自己親身體會了一把這玩意兒能把人揍的多么的疼。 至于說曹旭,她那里加上了曹純帶來的三千青州虎豹騎。 之前虎豹騎倒是也有過行動,但最有名的一次也是跟著呂布的并州騎兵混搭去打匈奴人,那個時候大概是因為面對著異族的關系,并州軍的戰斗力簡直是爆發式的,這反倒襯托的虎豹騎并不那么厲害了。 而且人家說起來也只會提起之前更加有名的并州騎兵,至于說虎豹騎,因為并沒有聽說過,因此只覺得是各家的常規騎兵部隊而已。 這一次算得上是虎豹騎第一次公開的單獨亮相。 而曹旭和曹純兩人齊心協作,呂布之前又在騎兵的事情上指點他們不少,智商上還捎帶了一個郭嘉,至于說技術上……紀衡的高橋馬鞍確實還沒搞定,但雙邊馬鐙的已經可以初步投入使用了,釘馬掌的技術也基本成熟。 這一次,不僅僅是并州騎兵打的陶謙挺疼,曹旭這里也不留情面,讓陶謙覺得rou疼。 簡直被這兩方聯手揍了個鼻青臉腫血rou模糊好嗎! 陶謙唯一慶幸的是,騎兵不能拿來當做攻城兵用,這是他唯一安心的事情了。 曹旭和呂布鬧的再厲害,可到了真正需要攻城的時候,他們還是得消停點的,至于說作為守城的一方,占據著城池的優勢,陶謙雖然被揍的很疼,卻不會真的被一刀砍死,他依舊有著不弱的力量。 因此這并不是最讓陶謙困擾的事情,真正讓陶謙困擾的是,在目前的這個時候,曹cao的行動完全是在逼迫他一再增兵,當然了,曹cao自己也增兵不少。 可相對來說,還是陶謙承擔的壓力更大一點。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麴義,可以用數量不多的步卒干掉對方的精銳騎兵的,至少陶謙沒有這樣的本事,所以對于現在的陶謙來說,他能做的,或者說他能夠抵御騎兵的辦法只有兩個。 一是擁有同樣優秀且數量差不多的騎兵部隊,二就是用大量的步卒去抵消。 顯然天底下能跟并州騎兵干架的騎兵即便是有,也不在陶謙的手上。 說起來的話,大概得是當年的公孫瓚又或者是現在涼州那邊姓馬的那一家子才行。 總之,陶謙沒那熊本事。 于是陶謙只能用大量的步卒在抵擋騎兵,這就使得他對兵力的需求比曹cao更多。 這也成了陶謙此時的困擾。 當然了。早說了陶謙的實力不弱,這些人馬他是完全能夠承擔得起的,但問題是,伴隨著秋天的到來,也到了該收獲的時候,這時候他的后方急需勞動力??! 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把青壯年不斷地向前線輸送,這對于后方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雖然普通百姓家的女人不比高門大戶,該勞作的時候也是能撐起家里的事情的,但畢竟女子和男子在體力勞動方面天生就有差距,再加上還要照顧家中老人孩子,這就似的負擔更重,陶謙大量的抽調青壯,對于徐州的壓力是巨大的。 陶謙自己也明白這一點,他甚至清楚,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的話,他來年是必定要受到影響的,之前他是不愁糧食的,這一年徐州的年景不錯,老天爺也賞飯吃,算起來就算不是個大豐收,也算得上小豐收了,總之收成還是挺好的。 但收成好并無卵用,陶謙算了算,如果情況持續下去無法得到解決的話,他今年收成好,卻也有一部分糧食是要爛在地里了。 陶謙只能咬牙支撐,他就不信了,都到了這個時節,曹cao難道就不需要cao心這個問題? 他確實壓力大,也確實可能會撐不住,但陶謙相信,這種情況對于雙方而言都是相同的,只看誰先撐不住而已。 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陶謙接到消息,曹cao再次增兵了。 這讓正在吃飯的陶謙直接把手里的筷子拍在了桌面上:“這怎么可能!” 曹cao難道瘋了? 陶謙可不信曹cao不懂這意味著什么,從濟南相道青州牧,曹cao向來表現的都是治理一方的賢才,能夠將當年幾乎被黃巾毀掉大半的青州經營到如此地步,甚至更遠一點說,當年的濟南幾乎就不剩下什么了,可曹cao依舊能夠做出一番事情來,將濟南治理好,這就說明曹cao是一定懂這種事的,并且他可能比這天下的大部分人都更要懂得這些。 那么是什么讓曹cao不惜做出這樣瘋狂的舉動來? 陶謙不由的陷入了深思。 難道是袁紹在這方面給了曹cao幫助? 畢竟冀州富庶,這一年袁紹又不必面對公孫瓚這樣的強敵,支援一下曹cao也不是不可能呀。 此時的曹cao也正在自己的營帳里對下屬們談笑風生:“陶謙老頭現在肯定在猜我為什么這么有底氣,說不定還想著是不是本初給我送錢糧了呢?!?/br> 帳中眾人聽到這話俱是一笑,戲志才就說道:“陶謙老頭沒文化,他才不懂現在的青州根本不用那么多人呢?!?/br> 由于這些年青州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再加上蔡琰送來的書籍當中,一些基礎的技能比如鑄造,還有一些水利農耕方面的知識全部都是頂尖的,青科院那幫人又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的結合青州新科技進行改進。 于是現在的青州,還真要不了那么多的青壯勞動力,即便是個女人也能輕松的照顧好田地里的活計。 無他,硬件設施上去了唄。 當然了,軟件也算,比如說合理的管理和組織,也都是很有必要的東西。 在陶謙看來曹cao此時必然后方壓力巨大,然而曹cao壓根沒啥壓力,他的后方輕松的很,也不需要袁紹給什么錢糧,他自己完全可以支撐。 戲志才不由的看了荀攸一眼:“公達應該是一開始就算好了吧?” 之前拖拖拉拉磨磨唧唧,就是在等這樣的機會。 荀攸一笑:“之前伯瑾帶我參觀青科院的時候,我倒是看到了不少有趣的東西呢?!?/br> 尤其是,荀攸記得來之前紀衡還對他說青科院正在搞新研究,叫什么蒸汽機的,如果真的能夠做出來,以后好多事情就都不需要人力了。 ……不過這玩意兒目前只是個設想,完全沒有能夠投入實用的成果出現。 但荀攸必須承認的是,青科院里的那些東西給了他極大的震撼,他原本雖然并不對青州的二次教育有什么微詞,但心中其實也是有些輕視的,他出身潁川荀氏,受到的都是最好的教育,雖然或許比之蔡邕鄭玄那樣的人是不行的,可也用不著進了官場還得再次讀書吧? 紀衡大概是看出了這一點,但他也不辯解更多,只是帶著荀攸去青科院轉悠了一圈,后來又帶著荀攸在臨淄周圍,比如城外的田地里,各個村子里轉悠了一下,荀攸頓時就對青州的建設服氣了。 而這次,他聯系到這一點,很干脆的用雙方切實存在的差距坑了一把陶謙。 此時他就對曹cao說道:“青科院的很多東西,看似與戰爭無關,可實際上卻也都是能夠決定勝負的東西啊,這次過后陶謙必然陷入虛弱,這是什么造成的?難道真的只是我們在戰場上擊敗了陶謙嗎?” 真正擊敗陶謙的,不是前線,而是后方。 曹cao聽到這話也跟著點頭,十分感慨:“確實如此,這次最大的功臣還應當是伯瑾才對?!?/br> 不過說到這個…… “既然科學技術這么重要的話,我看不如把青州的考核水平再提升一下吧,多虧了公達擺出了陶謙這么好的反面教材,才更讓我看清了這一點啊?!?/br> 伴隨著曹cao的這句話,大家的眼神刷拉一下全部挪過去看荀攸了,那里面明晃晃的可不是啥友善的情緒。 荀攸:“……_(:3ゝ∠)_” 怪他咯? ☆、第96章 陶謙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曹cao那邊卻輕松的很。 當然了,此時陶謙的日子雖然不好過,可若說陶謙要徹底失敗,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陶謙即使虛弱卻也沒有到那種程度。 也就是這種時候,陶謙一再的向袁術求援,袁術依舊猶豫不決,直到陶謙被逼到連續三日每日一封求援信的時候,袁術終于被打動了。 他想了想令手下大將陳紀領兵兩萬前去支援。 得到信使快馬回復,陶謙終于松了口氣。 只要再咬牙堅持一下就可以了。 雖然不明白曹cao好好的發什么瘋,但只要咬牙撐過了這一段日子,后面困難的就一定是曹cao了。 戲志才卻在這時候對曹cao說道:“陶謙的表現不太對啊?!?/br> 見曹cao看過來,戲志才便將陶謙的動態一一說明,然后道:“這不對勁,陶謙看起來仿佛只想固守拖延時間,但他應該知道這種做法是沒有意義的?!?/br> 除非擊敗曹cao,否則單純的拖延時間并沒有什么用處。 這是最簡單的道理,陶謙一定明白。 荀攸也在這時候開口:“看來是袁術終于正常了一次?!?/br> 之前大家都覺得袁術是個挺神奇的人,老話說有些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因為很容易因為利益分配等原因造成矛盾。 但袁術不是這樣的,他并不是在事成之后才開始鬧幺蛾子,他是從一開始就在折騰,仿佛那根本不是他的隊友而是他的敵人一般。 袁術雖然聯合了陶謙對抗曹cao,但他對陶謙也是充滿了防備的,并不愿意陶謙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