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紀衡這人雖然有時候讓曹cao覺得反應遲鈍或者一驚一乍的,總之是有點扯,但在這種事情上他向來是不開玩笑的,由紀衡向曹cao推薦的人選,哪怕是年輕如徐庶戲志才等人,曹cao也得承認這些人已經強過其他人太多。 在人才的事情上,紀衡說話是不打折扣的。 紀衡說荀攸是不輸于荀彧的人才,那么曹cao也就相信一定是這樣的。 荀彧之才曹cao已經見識過了,就連陳宮在見到荀彧之后都說自己比荀彧差之遠矣,那么能夠得到與荀彧相同評價的荀攸又是如何呢? 曹cao很快就親自見識到了。 原本曹cao只是想要試試荀攸,因此便把自己手上正難辦的事情說給他聽,詢問他的意見。 荀攸聽后一笑:“此乃好事!” 曹cao一愣:“好事” 他心中不由的有些疑惑,想著紀衡這該不是看走眼了吧? 曹旭這事明明是個麻煩事情,怎么能說是好事呢? 荀攸道:“主公之前不是正在為劉備的事情而生氣嗎?” 之前曹cao可算是被劉備坑了一把,這一點有智商的基本都看出來了,也知道曹cao肯定為這事憋屈。 因此荀攸的說法是:“既然攔不住,那么便不要攔了,這事雖然難辦,可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br> 當下他就把自己的想法給曹cao說了。 曹旭這一戰可以打,唯一的麻煩其實是皇帝的問題,因此只要想要怎么避過皇帝的事情就可以了。 “若是勝了自然是該去長安拜見天子的,否則過長安而不拜,這就是將軍失禮,人家要說將軍目無天子了,可若是將軍敗了,不得不撤兵而走呢?” 曹cao皺著眉頭:“也不能去了就沖著打敗仗去的吧?” 荀攸道:“并非是打敗仗,只是在合適的時候‘敗退’而已?!?/br> 話說到這里曹cao眼睛一亮,他顯然已經想通了。 不僅僅是曹cao,帳中其他人,明白過來的也不禁撫掌而笑,程昱便說道:“公達果然大才,主公,此事照此辦理應當穩妥了?!?/br> 曹cao點點頭,剛想給臨淄那邊傳令,可緊接著荀彧的加急信件就到了。 總結一句話。 老大,你meimei帶著一群打手跑路了,你給個主意唄? 曹cao抽了抽嘴角:“我就知道會這樣?!?/br> 所以他之前就說這事必須盡快決定不能拖延嘛,否則曹旭肯定跑路。 這么想著,曹cao除了給荀彧回信之外,又讓人快馬去追曹旭,讓她先不忙著去司隸,而是去呂布那里一趟,順路補充點人馬。 只三千人是不夠的。 曹cao雖然沒打算搞個大新聞,但讓曹旭只帶三千兵馬就孤軍深入司隸,這種事他也干不出來。 當然,為求靈活機動,因此人數也不會太多,曹cao給定了五千人,另外的兩千……這時候讓曹旭回臨淄也是不可能了,于是便干脆讓她從呂布那里補充好了。 反正她跟呂布關系好,想來都是不會介意的。 最重要的,曹cao也沒忘了把荀攸的計劃派人給曹旭說清楚了。 郭嘉接到這消息的時候直接看樂了:“哎,我說這個荀攸啊,跟我還真是默契的很呢?!?/br> 巧了,他的大致計劃也是這樣的。 呂布對曹旭確實是很支持的,他甚至表示只要曹旭有需要,想要多少人馬盡管跟他說! 高順就那么眼睜睜的看著呂布攬著曹旭的肩膀:“咱們自家兄弟,誰跟誰??!” 高順:“……” 誰跟你是自家兄弟了! 你看清楚在說話好不好! 他覺得呂布遇上曹旭之后的畫風簡直讓人絕望! 但甭管咋說,呂布確實很熱情的贊助了曹旭兩千兵馬,讓她去打司隸了。 而曹cao那邊也算好了時候,很配合的放出消息來,就說之前曹cao停戰不和陶謙打,那跟劉備那個空會畫大餅的大忽悠可沒關系,曹cao是接到了消息說匈奴人入侵,于是要空出手來對付匈奴人了。 這是民族大義! 劉備卻在此時借著這種機會來裝好人,簡直就是看不起天下人的智商,真以為大家都很好騙啊。 而且這不是擺明了欺負曹cao么? 想通過踩曹cao來抬高他自己? 這消息放出來,劉備的臉上頓時就不好看了。 不可否認,他給曹cao寫那封信,并且把這事公開出去,這確實是有私心的,不過他沒曹cao想的那么陰暗,他并不是為了黑曹cao,他只是單純的想給自己刷聲望而已。 反正到了這種時節了,眼看著曹cao占不到便宜,他怎么可能繼續打,肯定得暫時停戰呀,劉備看中了這一點于是給曹cao寫了信。 這也確實很有效,他之前在徐州,雖然名義上是來給陶謙幫忙的,可實際上徐州的各大世家都瞧不起他。 不過是兩千兵馬而已,這也好意思過來充大頭? 可在他寫了那封信,并且曹cao也真的停戰之后,大家對他的態度瞬間就變了。 有點智商大概能琢磨出點意思來,不過也不會到處宣揚著跟劉備過不去,再說了,這事情顯得劉備厲害,而劉備現在正是他們自己這一邊的,這對鼓舞士氣也是很有好處的嘛。 至于說不知道的,大概就真的以為劉備很厲害,一封信就能嚇住曹cao了。 然而這時候曹cao的這一公開表態,頓時就讓劉備成為了笑柄,甚至比之之前還要不如。 人家都要說,他劉備算個什么東西,也敢把自己和名滿天下的曹cao相提并論,曹cao寬宏大量不跟他計較,他還真的往自己臉上貼金了。 真不要臉! 這事劉備和關羽為了大局尚且能忍,可張飛不行,他在徐州數次因為聽見人家譏笑劉備而與人發生沖突了。 劉備當然不能不管自家兄弟,可他護著張飛也就得罪了徐州的其他世家,于是劉備在徐州的日子越發難過起來。 陶謙原本還很熱情的將他留在下邳,最后卻對劉備說,要不我撥個縣城給你駐兵吧。 這話其實擺明了就是不讓劉備留在身邊了。 劉備自己也清楚這一點,此時他不能后退,去了后方那就更像是他心虛膽小了,越發顯得他仿佛是個卑鄙無恥的小人一樣,而且他當初可是說了來給陶謙幫忙的,這時候曹cao雖然停戰,卻未退兵,劉備怎么好往后躲呢? 可若是向前,兩千的兵馬是不能給抵擋曹cao的,因此名義上是撥了個縣城給劉備,可實際上劉備在城中并不能占據主導權,因為陶謙的其他兵馬也會在此駐扎。 劉備憋屈了,曹cao就開心了,尤其是聽說劉備最后被陶謙打發去了一個小縣城的時候,曹cao更是開心的大笑。 他就要笑!就是要跟劉備計較! 就是這么小心眼,咋地! 當然,笑是笑了曹cao還是得感激荀攸的:“還是公達先生厲害,不動聲色之間,不僅幫我解決了頭疼的問題,還給劉備添了堵,更是離間分化了陶謙的力量?!?/br> 陶謙上次能夠傷了太史慈,靠的就是關羽厲害,可劉關張向來同心,這次陶謙把劉備打發去了小縣城,又對張飛多說了幾句,關羽張飛以后難道還能為陶謙盡心作戰嗎? 另一邊的曹旭卻已經遇上了匈奴人。 這一遇上就讓曹旭紅了眼睛。 他們遇上的實際是小股的匈奴人,算是單獨行動的小隊。 現在匈奴人在司隸作亂,而李傕郭汜卻又放任不管,于是匈奴人更加囂張,他們分作小隊,都騎著馬,行動敏捷如風,到了一地便燒殺搶掠一番,搶不走帶不走的,或是殺死或是燒掉,上至老人下至孩童,一個都不放過。 普通百姓手無寸鐵,不要說抵抗,甚至連跑都跑不過這些騎著馬的匈奴人,甚至有匈奴人將這些普通百姓的腦袋割下掛在馬上,來顯示自己殺了多少人,作為勇士的標志,這一做法很快在匈奴人內部盛行起來,大家在外出的時候都將殺死的人腦袋掛在馬上帶回,然后互相比較看誰殺的比較多。 曹旭遇上的,正是一股匈奴人小隊在屠殺。 這個小村子已經遠離長安,因此人煙稀少,曹旭之前看見的,就連田地都十分貧瘠,由此也可以預想此地的百姓生活有多么不易,而此時看到村中房屋,也不過十余家,男女老少加起來恐怕都不超過百人的小村子,此時正燃起大火,村中一片哭喊之聲。 他們在村口便見到了倒在地上的男人尸體,沒有頭顱,胸腹被刨開,內臟流在了地上。 郭嘉大概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面直接就愣住了。 曹旭卻是一股火氣直沖大腦。 她壓根不需要詢問郭嘉的意見,所下的命令也只有一個。 “殺!不留俘虜!” 她身邊跟著的士卒除了青州人,也有呂布帶來的并州兵,并州也是常年受到外族侵擾的地方,這些士卒所經歷的事情說起來,都能寫出一部被外族欺壓迫害的血淚史來,此時看到這樣的場面也是個個紅眼,曹旭一聲令下便盡數沖了出去。 曹旭帶來的兵馬有數千人,而在這村中作亂的匈奴人不過三四十個,自然不是對手,很快就被悉數斬殺。 曹旭那句不留俘虜的話根本就是多余,面對眼前的情況,就算她說了要留,這些憤怒的士卒們也不會留下一個活口的。 只是這村中最后剩下的不過是弱女子三五人罷了。 曹旭嘆了口氣:“行軍不好帶著他們,留下一些糧食錢財給她們吧,去哪里都好,別再留在司隸了?!?/br> 至于說村中已經死去的那些,此時也無法一一讓人辨認,最后只好挖個坑埋下,立了簡易的墓碑而已。 至于說那些匈奴人,一把火燒了了事。 直到這時候曹旭才有空去看郭嘉,此時的郭嘉早就不復剛出青州時的輕松,見曹旭有些擔心他,郭嘉自己也是苦笑一聲:“我之前只想著立一份功勞回去,也好不讓人小看,可……匈奴之惡,比之黃巾更甚啊?!?/br> 他當初見識過黃巾之亂的景象,本以為那就是人間地獄了,現在才知道,那遠不是最可怕的事情。 難怪曹旭從呂布那里調人的時候,聽說是去打匈奴人,士卒們個個積極,都主動表示要跟曹旭一起去。 臨行之前,那些沒能跟著曹旭走的,還特意給兄弟們上了送行酒。 郭嘉想著,以并州的環境來說,這些士卒們恐怕也都是飽受異族之苦的。 “之前伯瑾先生說我還沒有準備好,我尚且不服氣,現在看來……倒是我太高看自己了?!?/br> 曹旭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行啦,我們還是早日趕去長安才好,這里距離長安還遠著就已經是這樣的景象,長安附近恐怕更是……” 只會比這里更慘而不會更好吧。 蔡琰的父親是當世有名的人物,天下的讀書人都聽聞過蔡邕的名聲,蔡琰是蔡邕的女兒,從小飽讀詩書,蔡邕便說這個女兒的學問是男子也比不上的,后來蔡琰嫁的也是河東衛氏,卻沒想到她才嫁過去不久丈夫就去世了,蔡琰因此被說克夫,因而夫家容不下她,蔡邕疼愛女兒,于是就將蔡琰接回自己身邊。 董卓作亂洛陽的時候因為要拉攏讀書人,因而也假惺惺的做出過一些愛才的事情來,比如他對蔡邕就頗為厚待。 蔡邕不屑與董卓為伍,卻也無法反抗,于是只好順從,后來董卓遷都長安,自然也是把蔡邕給帶上了。 可沒多久,董卓為王允所殺,長安仿佛看到了希望,蔡邕也是這么覺得的,連帶著蔡琰都覺得以后的日子要好過一些了。 蔡琰貌美又有才名,蔡邕為了保護蔡琰,甚至不許她出家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