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從小時候直到長大,這么多年來,曹cao從來不讓她失望,只要是她所希望的事情,都會盡力的支持,并且幫她做好,她當年年紀小不想那么多的時候,曹cao恐怕是要cao心更多的事情才能讓她隨心所欲自由自在,想做什么都盡可以去做,而不是像其他女孩子那樣無論自己的想法如何,最后都只能依靠著規劃好的路線走下去而已。 所以這一次,她也絕不會讓曹cao失望。 想要建設一支軍隊,首先得有人,騎兵的話,還有有馬,她需要足夠的場地,需要經費,需要很多東西。 雖然怎么訓練出一支好的騎兵曹旭暫時還不是很懂,但她至少知道有些東西是必須的,不管訓練什么部隊都需要。 至于說騎兵什么的,曹旭目前的初步想法是,在原本青州騎兵的基礎上進行篩選,選出最優秀的那一部分,然后再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如曹cao所說,她或許沒有經驗,但她知道青州騎兵和公孫瓚的騎兵差距有多么大,她看到了他們的缺點,那么在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時候,就先從彌補不足開始吧。 但比之招募士卒,僅僅是購買戰馬一項就讓曹旭頭疼。 買戰馬和買大白菜可不一樣,并不是所有的馬匹都可用之為戰馬,再退一步說,就算這馬匹夠得上做戰馬的要求了,戰馬本身也分三六九等。 曹旭想起公孫瓚那一水的白馬就羨慕。 不買不知道,買了才明白,公孫瓚到底有多么的財大氣粗啊。 雖然被吐槽是強迫癥義從,但不得不說,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單純從戰馬的角度來講,還是很讓人羨慕嫉妒恨的。 不過好在如果曹旭把標準放的低一點的話,再加上青州原本的底子,倒也能勉強湊齊所需。 只是曹旭一邊cao心騎兵的事情,一邊還得擔心紀衡。 她之前聽說紀衡居然敢往徐州跑就差點炸了。 “他怎么能隨便就去徐州!他難道以為自己跟我一樣嗎?萬一出了點意外,他跑都跑不掉!” 至少對于曹旭來說,孤身一人,她自信逃命還是沒問題的,除非陶謙能讓呂布來給他追人,否則曹旭才不方。 徐州沒有什么武藝特別好的將領噠! 曹cao剛要說什么,曹旭就說他了:“哥哥也是,怎么就能答應讓他去徐州了,你可以等我回來讓我去呀?!?/br> 曹cao嘴角一抽:“我倒是相信你去了安全問題不用擔心,但你能把糜竺勸來青州?” 曹旭想了想:“我可以打暈他,把他抗來青州,這個容易的很?!?/br> 曹cao:“……” 你這叫綁架你知道嗎? 但不管怎么說吧,紀衡都已經去了徐州了,曹旭也就只能擔心了。 不過…… “如果伯瑾出事,我絕不放過陶謙!看我不砍了他的腦袋!” 曹cao覺得自己簡直無言以對,但愿陶謙不要作死吧。 而且,要說起來,曹旭擔心紀衡,曹cao也擔心他呀,更別提他還有個長子曹昂也跟著紀衡一起在徐州呢。 萬一出事了,紀衡跑不掉,曹昂更跑不掉呀。 就在這一年夏天最熱的時候,青州和徐州之間的戰爭終于進入了收尾階段。 陶謙撐不住了。 其實青州和徐州之間打的規模并不是很大,至少他們早前說的一句話是很對的,陶謙不可能為了袁術把自己給搭進去,所以他一定不會傾盡全力,因此兩家之間的交戰主要是集中在徐州的瑯琊國一帶,,青州打的兇一點就打進瑯琊國,占領了瑯琊靠著青州的那幾個縣,但卻不會更加深入。 畢竟青州也不想和徐州全面開戰,曹cao和袁紹是很有默契的,至少在這件事情上是這樣,他們的打算就是逼迫陶謙停戰,然后曹cao去幫助袁紹擊敗公孫瓚,至于說陶謙什么的,到時候再收拾也不遲呀。 這也真是青州軍不深入瑯琊的主要原因,只是占領幾個縣,這就當是給陶謙的教訓了,而這種程度的損失陶謙也是能夠承受的,他不會因此就要和青州玩命。 但如果青州深入瑯琊,甚至是全面占領瑯琊,又或者更多的地方的話,陶謙必定會全力與青州一戰,那時候場面可就不好對付了。 這一戰他們打的是很輕松的,曹cao都干得出臨時把曹旭抽掉走換了曹仁過去的事情來,可見這場戰爭總體的氣氛還不到生死相搏的程度。 但青州也給了陶謙足夠多的威脅。 畢竟這次是陶謙主動前來攻打,這就很讓人生氣了,因此他們占據的那幾個縣便不打算歸還,并且前線程昱明確給徐州那邊表達了一個信號,這時候青州軍形勢好,但卻沒有深入,也是考慮到陶謙只是被袁術支使的緣故,陶謙若是能夠及時停手,那么兩家就此罷兵,可如果陶謙不識好歹的話,青州也不是真的怕了徐州,大不了兩家就放開手打一場罷了。 這其中的得失陶謙可得自己衡量好了。 這時候徐州各大世家也開始勸說陶謙及時停手了,他們是絕不愿意青州軍打進來的,因為那意味著徐州的格局將會有一次較大的變動,誰都知道曹cao對待世家大族從來沒有手軟過,徐州可不想如同青州那般,他們更加不愿意過著青州那些所謂大族的生活。 那些人被曹cao壓制的死死的,暗地里那些原本大家幾乎是默認的買賣都不敢再做,至于說隱藏人口吞并土地之類的,曹cao也不是沒有砍過人的腦袋。 青州并不比徐州弱,這時候他們當然得考慮一下。 而且,真的開戰的話,對徐州有什么好處嗎? 并沒有呀,好處其實是袁術的,而袁術許諾給陶謙的東西其實并不值得陶謙冒那么大的風險,袁術給予陶謙的支持也不夠。 陶謙在聽了各大家族的意見之后,見糜竺一直沒有說話,于是就對糜竺問道:“子仲有何想法么?” 糜竺道:“一切但憑主公做主就是了?!?/br> 陶謙見糜竺不反對,反而有些遲疑了,畢竟自從青州徐州開戰,糜竺是越來越低調了,可也正因為如此,陶謙才更加懷疑糜竺。 當然,陶謙是不會想到正是因為他一次又一次的懷疑試探才迫使糜竺不得不低調。 這時候卻聽另一人說道:“子仲看起來可不像是無話可說的樣子啊?!?/br> 說話的人名為曹豹,也是陶謙手下部將,而曹氏在徐州也算得上是大姓了。 當然,這是徐州曹氏,和譙縣的曹氏并不是一家,但不管怎么說,曹豹也是徐州大家族的代表就是了。 之前陶謙依靠糜竺的時候,他對糜竺是真的依仗,而對其他家族不過是拉攏安撫而已,那時候的曹氏是比之糜家要差一點的,至少不如糜家與陶謙那么親近,可之后陶謙對糜竺起疑,曹氏就漸漸受到了重用。 至于說糜家自從徐州青州開戰以來在徐州又或者說是在陶謙這里的地位一再下降的原因,曹氏可以說是出了不少力的。 糜竺知道曹豹看他不順眼,此時不過是故意給他找茬罷了,因此他并不回話。 他實在是不好說什么,紀衡帶著曹昂前來找他,他確實是震驚的,若只是紀衡倒也罷了,糜竺或許或驚訝,但卻說不上震驚,可曹昂也來了。 曹昂是誰?那可是曹cao的長子,未來的繼承人??! 曹cao為表誠意,在這種時候讓自己的長子冒著重重危險前來見他,這既是對他的看重,難道就不是對他的信任嗎? 要知道但凡糜竺隨口走漏一句話,紀衡和曹昂一行人便不要想離開下邳了,陶謙傻了才不抓人呢。 紀衡是威脅曹旭的重要籌碼,而曹昂對曹cao的重要性更是不用說。 抓到了這兩人,就有了要挾曹氏兄妹兩的資格,而如今青州不正是這兄妹兩說了算嗎? 當然,最后糜竺還是沒有把消息透露出去。 但這也不得不說的是,他確實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動搖,追隨陶謙是他自己的選擇,可這個選擇真的對嗎? 陶謙的做法,糜竺不是感受不到傷心的。 他一心為陶謙謀劃,在徐州的事情上出力許多,甚至之前陶謙缺錢的時候,他二話不說就拿出大筆家產相助,可陶謙直到這時候都會因為一點小事對他產生懷疑,更是在別人的讒言之下對他越加疏遠。 與之相比,他為曹cao做的事情遠不如為陶謙做得多,甚至可以說,他對陶謙做很多事情是不求利益回報的,而和曹cao的合作則是互惠互利更多,但在陶謙不信任他的時候,曹cao卻將自己的妹夫和長子派來這里,他們的生死安危不過是糜竺一句話的事情罷了。 糜竺心中嘆息,卻依舊沒有對陶謙徹底死心,比如此時他就想聽聽陶謙的說法,可陶謙并不對曹豹的行為有什么阻止,他只是說道:“既然已經有了決定,那么各位便去做事吧,我來給青州曹cao寫信?!?/br> 聽到這話,糜竺告退之時,心卻也冷了。 陶謙不阻止不斥責,其實也算是默認了曹豹的說法,更甚至于,陶謙自己心中恐怕也是這樣想的吧。 在這種時候陶謙選擇了后退一步,本該是戰爭停止的最佳契機。 可就在兩家眼看著要罷兵的時候,青州軍卻又一改往日的風格,突然強硬了起來,開始對陶謙發動猛烈的進攻。 陶謙收到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懵逼了。 “曹cao瘋了?” 陶謙心說這種時候曹cao不該是順著他給的梯子下,兩家一起罷兵嗎?然后曹cao就該去給袁紹幫忙了呀! 然并卵,曹cao就是要揍他了。 雖然懵逼,但至少陶謙的反應能力還沒下降,他原本已經開始命令軍隊收縮了,這時候只好再次下令準備干架。 陶謙覺得這一架打的有點稀里糊涂啊。 難道是袁紹那里出了什么變故不成? 想來想去陶謙也只能想到這種原因了,于是他只好又派人去打聽袁紹和公孫瓚的消息。 可在袁紹那邊的詳細情況回來之前,陶謙先一步得到的消息是,糜竺走了。 糜竺走的很低調,徐州的那些資產仆役他一樣也沒動,他帶走的只有自己的家眷而已,至于說徐州別駕從事的官印,他也給陶謙留下了。 但糜竺卻并沒有留下什么書信,事到如今他是否留下書信解釋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了,事情已經做了,在做之前糜竺就知道別人會怎么說他了,又何必偏要再留一封書信呢。 更何況,糜竺其實并不知道在這時候他該對陶謙說些什么,難道他要指責陶謙嗎? 這種事是沒有意義的。 既然如此,他干脆也就什么都不說了。 不過其他都可以不提,但紀衡知道的是,糜竺離開的事情根本不可能瞞得住,陶謙是一定會派人抓捕他們的,所以他們現在首先需要思考的事情是怎么回到青州去。 “好在主公那邊這時候應該已經下令前線強攻陶謙,陶謙恐怕是沒有太多精力放在我們身上的?!?/br> 這時候卻是郭嘉說道:“此時陶謙必然會調查子仲先生這段時間都與哪些人交往,我們之前雖然做的隱蔽,但陶謙若是想要調查很快就會察覺出不對,因此我們決不能一起走,一則我們一起行動人數太多目標太大,這不僅不利于我們隱藏,甚至還對陶謙抓捕尋找我們十分有利,所以我的意見是化整為零,我們各自分開走?!?/br> 他們這一行人的目標原本不算特別大的,但糜竺帶著家眷,這就意味著他們必定沒辦法快速趕路了,這時候隱藏自己就顯得十分重要。 最后果然是幾人分隊,紀衡和糜竺一路,糜竺的弟弟糜芳和郭嘉一路,至于說糜竺的meimei糜秀則跟曹昂還是徐庶一路。 紀衡和糜竺依舊扮作商人,糜芳和郭嘉則扮作出游的學生,曹昂和徐庶則稱是為了躲避戰亂去投奔親戚的。 他們帶來的護衛也四散分開,除了每人那邊留了幾個之外,其他全部分開,讓他們自行回青州去。 這些護衛陶謙不會特別關注,不與他們一起走反而安全一些。 至于說他們這這幾隊,每隊的人數都不超過五人,這樣目標小,遇到事情也可以靈活應變。 最重要的是,陶謙知道糜竺帶著家眷跑了,他怎么都不可能想到在這種時候糜竺卻還愿意和自己的弟弟meimei分開的。 更何況,在一般人看來,這種情況一定是需要有年長的在一旁的,比如紀衡比如糜竺,而不會放任一群年輕人自己行動,這怎么都說不通的。 最后大家約好一起去兗州的山陽郡昌邑匯合。 郭嘉糜芳那一路其實還算順利,郭嘉這幾年生活好,再加上他身體底子差,看起來既蒼白又秀氣文弱,怎么看都不像是通緝犯,糜芳雖然不像郭嘉看起來那么弱,但他有些微胖,郭嘉就對他說:“你遇上什么,微笑就好了……哎不對,笑的再大一點,對,就這樣,行了,下次有人盤查我來應付,他們要問你,你就笑?!?/br> 糜芳的胖胖臉在郭嘉的指導下硬是笑出了滿臉的傻氣來。 完全就是一副不知疾苦的傻公子樣子。 在這樣滿滿都是欺騙性的外表遮掩之下,他們這一路居然還走的很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