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
“我才沒吃……算了,我就是吃醋了,我承認還不行嘛,僅僅是武將多也就算了,偏偏他們還都挺喜歡你的樣子?!?/br> 紀衡當然很在意??! 曹旭于是笑了出來:“那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嗎?” 她看著紀衡:“我好多年前確實覺得要嫁就嫁一個武藝很好的人,這樣每天都可以有人陪我練武,但是你看,這其實就是不成熟的小女孩想法啊,那個時候想要的僅僅是喜歡的,但所喜歡的事情和所愛的人是兩回事,你不需要武藝很好,也不需要像老典子義他們那樣能夠每天陪我過招,你就只是紀伯瑾就可以啦,這樣的你就已經是最讓我喜歡的人了?!?/br> 這話說的太直接,紀衡一邊覺得羞羞一邊又覺得特別甜,他戳了一下曹旭的臉頰:“今天怎么這么會說話,嘴巴這么甜,是不是我銀耳湯里的糖放的太多了?!?/br> 曹旭眨眨眼:“這種事,你自己嘗嘗看不就知道了?” “你不是都已經喝完了?” 這話才剛說完,看著曹旭那止不住的笑意紀衡瞬間明白了曹旭說的啥。 然后他就真的自己嘗了。 曹旭仰著頭問他:“是不是很甜?” “你最甜?!?/br> 曹旭笑出來:“我就喜歡你這么說?!?/br> 而且…… “武藝的比試切磋不過是交流,他們都僅僅是朋友而已,比起那些,我更喜歡教你練武啊,上次不是教了你劍術么?” 不提這個還好,提起這個紀衡就搖搖頭:“可我學的一點都不好?!?/br> 不看曹旭也就罷了,看了同樣的招式在曹旭手里使出來的效果,再看看自己,紀衡都得懷疑這到底是不是同一個東西。 曹旭道:“有什么關系,你不用學的那么好呀,武藝好這種事,有我就夠了,至于說教你,總之也沒打算讓你做個高手啦,只是順帶著可以摸……咳咳咳,總之,你不要擔心啦,我覺得你學的挺好的?!?/br> 紀衡:“……” 你剛剛說了摸吧?你絕壁說了吧! 他一臉木然的看著曹旭。 最后曹旭撇撇嘴:“是啦是啦,我就是說了嘛,要我夸你腰細臀翹嗎?” 紀衡:“……你還是別夸了?!?/br> “反正你也不是一樣很喜歡我的……” “來福!” 紀衡不得已再次捂住她的嘴巴:“你別說的這么直接呀!” 對于曹旭在這種事情上的……嗯,紀衡表示他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形容了,雖然他自己也挺樂在其中的→_→ 但…… “咱們能純潔點么?” 于是曹旭就給他擺了一張特別純潔的表情:“伯瑾,我們去睡覺吧!” ……紀衡表示他拒絕思考這話的潛臺詞是啥_(:3ゝ∠)_ 但甭管是不是思考,當他被曹旭壓在床上的時候都有個很現實的問題。 今晚幾次? 關于這個,曹旭回答的特別的樸實:“這取決于明早你想不想起床?!?/br> 紀衡:“……” 他真的拒絕去想曹旭說這話到底啥意思!(╯‵□′)╯︵┻━┻ 但甭管咋說吧,今天的青州,依舊是個和諧友愛的青州。 不過這年頭,就算清閑的時間也是有限的,紀衡逐漸察覺到了不對勁。 這個不對勁說的不是別人而是糜竺。 紀衡覺得糜竺變了,這態度很微妙,糜竺是個對人很真誠的大好人,紀衡這些年跟他的關系一直不錯,因此兩人也算親密。 可就在最近一段時間,糜竺和紀衡卻開始刻意的保持距離,表現也不如以前那樣親近了,紀衡暫時忙著青州的事情無暇□□去徐州詢問糜竺,但他寫了信給糜竺。 糜竺的回信卻否認了問題,并且表示并沒有發生什么事。 可紀衡卻總覺得糜竺是有些話想要說的,只是他說不出來而已。 這樣的情況有些不同尋常,尤其是考慮到糜竺目前為徐州別駕從事,那么他這樣奇怪的態度就更值得重視了。 紀衡最后把這事給曹cao說了。 “總覺得不像是惱怒了我們的樣子,這些年我們對糜家不錯,因此糜家在青州的生意做得是很好的,這些日子我也沒有聽說什么很特別的事情,因此這樣奇怪的態度實在是讓人費解?!?/br> 曹cao也很重視這件事情,于是便把這事拿出來給大家商議。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新來的謀士程昱說話了:“主公,此事恐怕不在糜竺而在陶謙,主公試想,如果不是我們影響了糜竺的態度,那么還有誰能讓糜竺對我們的態度發生轉變呢?” “陶謙?” 這就讓曹cao想不通了:“我與陶謙之前并無矛盾,他能做出什么事情來?” 曹cao這些日子只是安心發展,青州的事情夠他cao心了,真的沒空去找陶謙的麻煩呀。 可程昱說道:“主公不去找別人的麻煩,但別人能夠不來找我們的麻煩嗎?” 這種事并不是你不招惹別人,別人就不會來打你的主意的,當初韓馥也沒打算把袁紹如何呀,可袁紹就已經計劃著弄死韓馥自己占據冀州了。 可曹cao卻道:“陶謙不是那樣的人吧?” 之前討伐董卓,大家都想撈一筆的時候陶謙也沒跟著摻合啊。 程昱道:“此一時,彼一時?!?/br> 而另一邊糜竺也在面對一個問題,因為糜家的產業遍布青州,于是陶謙詢問他是否可以以此幫助徐州搜集青州的情報消息,或者糜竺套路一下紀衡也行。 那可是曹cao的妹夫,應該知道很多有價值的事情吧? ☆、第69章 因為紀衡的關系,曹cao察覺到了徐州的異常,但不管程昱怎么說,打仗畢竟是很嚴肅的事情,因此曹cao并不能只憑推測就做出決斷。 當然,不能隨便開戰不代表不能調集軍隊早作準備,而且一旦開戰,所需要的資源都得提前儲備起來。 要說起來,這時候并不是打仗的最好時機,畢竟要不了幾天就是秋收,在今年的糧食收上來之前,估計陶謙也不會隨便把軍隊往外扔的。 這也就給了曹cao應對的時間。 陶謙想著借糜家之手在青州搞點事情,曹cao也想著得去摸一摸徐州的情報,但很可惜的是之前他們并沒有特別重視徐州,所以對徐州的情報搜集工作做的也就不夠,探子也沒有很多。 好在這時候陶謙不會立刻前來攻打,因此他們還是有時間的。 另一方面,糜竺倒是拒絕了陶謙的要求,畢竟陶謙的要求其實算是某種程度上來說讓他暗中對青州動手。 可青州這些年與糜竺的關系都很不錯,在這種時候,明知朋友有難,但卻不能幫助,相反還要隱瞞消息,這對于糜竺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再幫助陶謙做這樣的事情,糜竺是覺得良心不安的。 最后陶謙到底也還是沒有強迫糜竺,只是心中對糜竺不免有些想法了,糜竺可是在陶謙來做徐州牧之前就與曹cao那邊的人交好了。 當然,這么想著,陶謙也沒說什么,只是覺得以后有些事情還得避著點糜竺才好。 眼看著秋收將至不僅是陶謙暫時無心打仗,就是袁紹和公孫瓚那邊最近的撕逼都要消停了。 尤其是公孫瓚,和袁紹不同,冀州富庶,本就是糧食產量豐厚之地,袁紹便是整日里躺著不理事,只要冀州的百姓們還好好的種地,他就不愁吃的。 公孫瓚可不一樣了,雖然說起來幽州的地盤其實包括了后來東北的一部分,說起東北的農業種植,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東北的黑土地,想想照著這么算的話,公孫瓚應該不缺糧吧? 然而現實是,這年頭并不能這么算。 現代所種植的米麥等等大部分產量不會很差,畢竟科技水準不一樣,再加上幾千年的選擇培育,可這年代,產量就要低很多。 而幽州又靠著邊境,公孫瓚在應對袁紹的同時還得防備著外面的鮮卑人,至少對于公孫瓚來說,這點骨氣他是有的。 他寧愿跟袁紹打的辛苦,也不愿意放松對邊境的防守而讓外族入侵。 哪怕是輸,他可以輸給袁紹,卻絕不愿意輸給外族。 但就算公孫瓚再怎么嚴防死守,但外面的鮮卑人也不傻,眼看著公孫瓚和實力不差的袁紹打起來了,嘿,這時候不趁著公孫瓚無暇分心欺負一下,那不是傻么。 于是大家也就都來了。 且冬日本就是外族入侵的高峰時期,中原地區不愛在冬天打仗,可對于外族卻并非如此,這些外族多為游牧民族,到了冬天日子其實并不那么好過,而中原地區卻是剛剛經過了秋收,米糧充足,恰好冬天不是放牧的時候,大家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去中原撈一把嘛。 于是對于公孫瓚來說,所謂的秋收,其實象征著另一場戰爭的開始,幽州本就苦寒之地,好不容易一年有那么點收成,如果再讓異族給攪和了,那可真是哭都沒處哭去。 因此公孫瓚的壓力可比袁紹大多了,如果再算上幽州的冬日寒冷,這年頭沒棉花沒暖氣,啥保暖衣羽絨服更是沒影的事兒,對于公孫瓚來說,在冬天打仗就更困難了。 如果再讓他同時應對袁紹和那些外族的話……公孫瓚覺得他還是早點回老家歇著比較現實。 當然了,袁紹也有自己的苦惱,冀州確實富庶,那也不能隨便作呀,袁紹還是很想把冀州經營好的,至少不能跟袁術學。 同樣都是講排場,袁紹表現的就很可親,屬于那種,咱有多少錢就擺多大的排場的人,袁術就比較坑了,他屬于那種有一塊錢,但偏要擺出十塊錢的排場來的人。 袁紹覺得他得顯示自己比袁術英明,還得在其他方面表現一下,比如冀州,冀州富庶,但也正因為富庶,所以哪怕只虧掉一點點的比例,那算起總量也足夠讓人心疼了。 再說了,韓馥把冀州的民政和農業生產其實管的都不錯,袁紹總不能比他差呀。 所以說,趁著秋收了,剛好公孫瓚暫時也不想打,兩人干脆很有默契的各自收兵,等明年春耕之后再打吧。 這消息傳到豫州的時候好險沒把袁術氣死。 陶謙因為要管秋收所以不打曹cao,表示籌備一下明年再打。 行吧,袁術勉強忍了,畢竟除了曹cao,他還有袁紹的笑話可以看。 結果他這剛想繼續看袁紹的笑話安慰自己,袁紹那邊就跟公孫瓚默契的休兵了?大家回老家收糧食去了? 陶謙不打曹cao,公孫瓚又不打袁紹,北面徹底安穩了,袁術不淡定了。 當初他跟劉表撕逼的時候咋就沒遇上這種好事??! 還把好好的孫堅給折進去了。 雖然袁術小心眼總給孫堅小鞋穿,時不時的還拖后腿,但他知道孫堅是一員良將,他得靠著孫堅給自己打地盤呀。 結果孫堅死了,連帶著袁術自己的力量都被削弱很多。 袁術這人吧,給孫堅找麻煩的心是有的,壓制孫堅讓他不能發展壯大的心也是有的,小心眼記仇什么的他也不缺,但他還沒傻到要弄死孫堅的程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