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看東平陵這樣子就知道,至少短期內,曹cao的日子是富裕不起來了。 丁夫人一笑:“我既然嫁了你,自然是你去哪里我去哪里,哪有讓你在外辛苦,我卻留在洛陽享福的道理呢?” 曹cao聽到這話十分感動,頓時就覺得東平陵的破敗也不是個大事了。 大家進了城,原本是打算找客店或者驛館住下的,結果發現客店沒有,驛館也是破破爛爛,就能濟南相府的院墻都塌了一個角。 最后沒辦法,大家只好找空著的還算完好的民居自己打掃一番住下。 現在的東平陵,空房子還是有不少的,多數人不是死了就是逃難去了,他們一行人擠一擠,房子倒也夠住。 曹cao也沒去住相府,而是同樣找個民居住下來,只不過他這邊人口多,自然也得找個房子大點的,這一點大家也都理解。 之后又安排帶來的護衛們打掃房子,放置簡單的家具,總算在天黑之前安排好了所有人的住宿。 不說富麗舒適,但基本需求是能夠保證了。 曹cao第二天一早就去了相府,那里目前只剩大貓小貓三兩只,留下的都是些不頂事的小吏,大官不是跑了就是死了,總之沒個能辦事的人。 曹cao覺得未來空前的艱難。 由于相府里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人居住,之前又被黃巾掃蕩劫掠了一番,因此僅剩下的屋子打掃收拾一下,剛好夠曹cao辦公用,至于說再住人是別想了。 由此可見,曹cao帶領家眷住在外面是個挺正確的選擇。 但相府到底代表著一地的顏面,這還是要重新修建的。 但在修建相府之前,曹cao必須要做的事情是恢復生產。 由于百姓逃跑的太多,土地大片荒廢,就算是沒跑的,目前手里吃的口糧都不夠,又哪里有能夠做種子種地的? 可曹cao必須讓他們種地,這時候已經是春天的尾巴了,現在努力一下,也許收成不會太好,但總算有點指望,可如果不努力,這一年可就都得喝西北風了。 曹cao能在明年成功的餓死自己。 可如果要種地的話,問題又來了。 勞動力去哪里找?種子怎么來?農具怎么辦?還有耕牛也得要吧? 更加重要的是,生產要恢復,這就容易吸引匪賊光顧,于是這保衛的力量也得建立起來,這就要招募軍隊。 很好,這又是個問題,士卒哪里找,軍餉怎么發,訓練誰來抓,招募了大量勞動力編入軍隊是不是會影響生產,還有軍隊所需要的盔甲武器…… 總之,問題多到曹cao眼前發黑。 可他還是要做! 并且曹cao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 若是連一個濟南都救不了,他還怎么好意思說自己要匡扶整個天下呢? 然而當曹cao想要找手下議事的時候發現,能給他當文官的就只有一個紀衡算半個,剩下的比如典韋比如曹旭……→_→你還指望這兩個只點了武力值的給你出謀劃策么? 曹cao心里苦qaq 作者有話要說: 心疼曹老板23333333333 ☆、第40章 有了問題就得解決問題,曹cao思來想去發現這事好像只能靠自己。 他現在說是個濟南相,實際上就是個光桿司令,一般標準配置,他下面至少還有一丞一尉再加上各種吏,總之,甭管這些人才干如何,但至少需要辦事的時候有人去做啊,連這些都沒有,就更別提啥功掾啥主簿啥祭酒了,都省省吧。 曹cao看著空蕩蕩的相府,嗯,除了他自己,也就剩個掃地大媽。 掃地的都是他來了之后從自己的隨從里帶來的_(:3ゝ∠)_ 濟南國,真的是坑的一比??! 但不管怎么說,曹cao自己思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把紀衡典韋還有徐昌都叫上了,哦,連帶著叫上了曹旭。 雖然不太合適,但曹cao覺得吧,他現在手下真的缺人,曹旭甭管其他怎么樣,武力值是夠的,放出去也能打一片,這時候拉上也算湊個人數吧。 而曹cao目前來說最關心的就兩個問題,吃飯問題和安全問題,這是兩個必須解決,不解決他就得完蛋的問題。 曹旭在這方面沒有發言權,她第一句話說完曹cao就表示曹旭可以不用發表意見了。 曹旭說,怕啥呀!咱不慫,誰來揍誰! 曹cao聽的嘴角直抽,他決定放棄聽取曹旭在這方面的意見。 徐昌來自并州,而且是靠近邊境的地方,不過他當年是軍營里混的,并州可不像現在的濟南國,人家是有成建制的軍隊的,因此這一條他也沒有發言權了,至于生產方面,徐昌想了想倒是說了幾條他還記得的做法,比如官府統一分發農具耕牛什么的,這算是百姓們從官府租借的,百姓手里沒錢就先把欠條打上,咱也不著急要,只等過個一兩年,大家恢復元氣了,再來慢慢還,當然,也可以從每年的收成里面扣除,區別是如果選擇從一開始當年就扣除的話,幾年之內百姓們恐怕就只能剩下點口糧了。 但徐昌說的基本七零八落,他當初就不是干這一行的,家里也沒啥田產要cao心,對這方面具體怎么辦也不太懂。 曹cao又去看典韋,典韋咧嘴給了曹cao一個特別憨厚的笑。 曹cao嘴角一抽,只好去看紀衡了。 伯瑾啊,你可千萬靠譜一點??! 紀衡倒說不上靠譜不靠譜,他想了想對曹cao說道:“我之前這二十年吧,光琢磨怎么做生意了,賺錢我是擅長的,但民生軍事,我是真不懂,不過我倒是可以提一點看法?!?/br> 這話說的有點靠譜的苗頭,曹cao頓時就很有興趣了:“伯瑾但說無妨?!?/br> 紀衡道:“孟德現在看起來是缺錢缺糧缺軍隊,但要我說,歸根到底還是缺人,我們在座的,愿意幫助孟德的心是有的,可要說辦事,卻實在是不擅長,因此我想著,孟德是不是該招募一些人才了?這濟南國看起來是一片破敗,但實際上多數人都因避難而離開,這時候也該讓他們回來干活了吧?” 曹cao點頭:“伯瑾說的是,我這說是個濟南相,手下卻連個下屬都沒有,也就是個空架子了?!?/br> 甭管招回來的人是不是大才,至少有人用就行,反正比光桿司令要好,對吧? 只是,招募人才也不是一天兩天,但有些事情卻可以現在就做起來。 紀衡繼續說道:“以如今濟南的情況,事情不能一件一件的做,得開始就想好了,然后能做多少就盡量做多少,在招募人的同時,也請孟德收留流民,他們多數是失去了家園土地,因而出來逃難了,反正現在濟南荒地一大堆,讓人統計了數目,然后免費給予流民們土地耕種,這樣人口和勞動力就都有了?!?/br> 曹cao點頭,覺得這也是個解決勞動力問題的辦法。 聽紀衡說了兩條,曹cao已經覺得他是個有辦法的人了,這時候不由的問道:“這人口和土地都有了,那么其他的呢?” 紀衡道:“孟德說的是農具耕牛和種子?這些問題都可以用錢解決,而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一般都不算是什么大問題,畢竟,咱們都挺有錢的,我來之時也帶了不少錢財,此時都可交給孟德,濟南雖然遭難,但周圍如北海等地卻保存完好,再加上不遠就是徐州,聽說徐州的情況也不錯,雖然黃巾剛剛平定,他們說富裕是不一定的,但余糧卻一定有,孟德派出使者曉之以理,請他們賣一些給我們就是了?!?/br> 不過,說到這里,紀衡又嘆息道:“雖然這話說的輕松,但以我等所帶來的錢財來算,就算省吃儉用,也至多顧得上東平陵這一塊,其他地方就要另想辦法了,不過幸好濟南也并非各地都是破敗的,也可互相調度?!?/br> 這話聽得曹cao連連點頭,又說道:“伯瑾愿意與我同來濟南已經是盡到了朋友情誼了,如今又為我散出家財,我真是不知道該怎么感激你才好?!?/br> 曹cao倒是沒在這種時候推辭,畢竟他確實迫切需要錢。 紀衡是明白這一點的:“孟德不必這么說,我這錢財也不是都給你的,這不是為了濟南的百姓嘛?!?/br> 曹旭聽到這里舉手道:“來之前父親給我帶了一箱金子,能用上么?” 曹cao嘴角一抽。 這簡直太能了好嗎! 那可是黃金??! 曹嵩給曹cao塞的就是銀子外加五銖錢,給曹旭直接塞了一箱金子,怕她要用的時候化不開不好用,還有一箱散碎銀子和五銖錢= = 不過,既然能幫上忙曹旭就很開心了:“我等會兒都拿過來給哥哥?!?/br> 這么說著,她又想起一樁來:“說起來,我還有好多金銀首飾呢,有些我也不愛戴,也給哥哥好了?!?/br> 據說挺值錢的= = 關于曹旭的首飾,曹cao是知道的。 曹嵩給曹旭的首飾基本都很實在,說是金子的,那就是十足十的金子,絕不帶包一層金子忽悠人的。 曹嵩出身不高,文化水平也只是一般,他不懂啥文人的浪漫情懷,他就覺得給曹旭掛一身十足十的金閃閃好看,于是曹旭的大部分收拾風格,不是金閃閃就是銀亮亮,如果有配寶石的,那也一定是十足十的大塊頭。 閃瞎人眼真不是開玩笑。 不過曹旭不愛這些,當然不是說曹旭的審美很高雅,而是大小姐覺得這些東西掛一身打架不方便,因此又有丁氏給她定制的各種精致小玩意可以戴著,曹旭對這些倒是喜歡。 此時曹旭說首飾,想也知道是她那一箱子金閃閃銀亮亮了。 再加上曹cao自己也帶了不少錢來,這么算算,其實也算勉強夠用了。 不過紀衡只說了民生問題咋解決,關于安全問題,他們還完全沒想法呢。 說起這個來,曹cao覺得還是先解決東平陵周邊再說吧。 曹旭對這個問題很積極:“我們可以打過去,我路上看過啦,那些匪賊也不是很厲害的樣子,在這周圍都是我們的地盤,打幾次他們就不敢來啦?!?/br> 而且,他們有馬,還有兩百多算得上訓練有素的隊伍。 曹cao想了想說道:“我昨日問過了,這里原本剩下的士卒加起來,也能再湊個兩三百,挑選一下,五百人是有的,現在也就只能先靠著這五百人了?!?/br> 紀衡這時候插話道:“比起那個,孟德你看著是不是該把城墻先修好了?” 城墻很重要??! 雙方打起來了,有城墻和沒城墻那真的是兩回事。 這個問題也被曹cao采納,于是今天也就暫時定下了議程。 招募流民,清理周圍匪患,然后除了修修修就是買買買了。 紀衡主動提出去幫曹cao買買買,按照他的說法,他除了這一點也不擅長其他了。 “那不是吹,我買東西砍價可厲害了,就是一捆不值錢的白菜,我都能砍出半價來?!?/br> 曹cao嘴角一抽,最后還是說道:“伯瑾萬不可如此,雖然我們現在確實應該節省,但畢竟這時候大家都不容易,愿意賣東西給我們的已經是心懷仁義的幫助了,萬萬不能虧待了人家?!?/br> 紀衡看著他也挺無語的,話說,這么實在一個人,真的是曹cao? 但不管怎么說吧,大家都分配到了任務,也都行動起來了。 招募的事情交給曹cao,干架的事情曹旭領了,典韋帶著大家搞修理,徐昌訓練新士卒,紀衡出門花錢買買買。 紀衡沒去徐州,雖然按說現在應該是徐州的情況更好一點,但畢竟人生地不熟的,去了也不知道咋說,他先去了北海國。 北海國和濟南國靠的很近,中間就隔了個齊國,齊國地方還很小。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此時的北海國相是孔融。 對,就是那個孔圣人的后人,孔融。 孔融把北海治理的還算不錯,黃巾過后也沒有特別破敗的樣子,因此紀衡相信孔融手上肯定有余糧,最重要的是,作為孔圣人的后人,他這都帶著誠意和錢財上門尋求幫助了,孔融總不會不幫吧? 事實是,孔融倒是無愧于他的名聲,紀衡去了之后把曹cao的親筆信交給他,又再次表達了來意,話里話外把孔融捧的高高的,幾個高帽子一戴上,孔融就是想不幫忙都不行了,更何況孔融確實算得上是仁厚的君子,他當然是幫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