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節
但戴鴻以為趙攸瀚出生就是名門貴族,有一個簡在帝心的父親,后來同胞meimei又做了皇子妃,跟皇家成了親家,這些得天獨厚的背景和條件,自然叫趙攸瀚可以更容易入皇帝的眼。反觀自己,卻是自個兒挖空了心思,勞心勞力地一點點掙回來的。 所以在戴鴻心中,即便趙攸瀚入朝比自己晚,升官卻比自己快,但他卻一直堅信自己比趙攸瀚更優秀。 日后,總領天下兵馬的十六衛大將軍這個位置,自然也指日可待! 但這得建立在他沒犯大錯之前! 現在,他連自個兒的腰牌都被人偷走了! 按理說,這腰牌相當于戴鴻左衛上將軍的身份證明,戴鴻應當時時帶在身上??扇丝傆胁环奖愕臅r候,戴鴻回了府,洗漱更衣之前就習慣將腰牌取下,置入匣中,然后封入書架上的暗格之中,待第二天一早出門前再取出掛在身上。 這些年來一直沒出過事,前一日晚上他回府時也這么做了,卻沒想到今日一早臨出門前,竟會發現腰牌不見了! 糟! 戴鴻一陣冷汗,急沖沖地沖出書房,來到自己的貼身小廝面前說道:“我的印鑒呢?” 私人印鑒平常用到的地方比較多,幾乎是每時每刻都要帶在身邊,戴鴻這個小廝是他的親信,前前后后跟了他二十年了,忠心的程度已不言而喻。所以戴鴻偶尓會將私人印鑒交于小廝保管。哪家哪戶的官宦不是這樣呢。 小廝被嚇了一跳,取出戴鴻的印鑒交于他。 戴鴻急急地接過,檢查了一遍,確定這印鑒沒被調換過,才松了一半的氣。 十六衛中,每一衛的上將軍腰牌集合上將軍本人的私人印鑒,便可臨時調動一半數量的該一衛軍隊!也是因此,除了自己隨身攜帶之外,戴鴻從不放心將腰牌和私人印鑒放在一起。因為這兩樣一旦被有心人一起拿走,會出大亂子的! 眼下印鑒雖沒丟,可腰牌丟了也一樣事關重大! 戴鴻深呼吸幾下,命令自己好好冷靜下來。 他書架上藏腰牌的暗格很是隱秘,這書房又向來是重地,府中日日夜夜有侍衛巡邏,還有來來往往的丫鬟婆子和小廝。戴鴻很有自信,外人絕對無法潛入府中行竊,更別說從他這把守森嚴的書房里偷走那么重要的上將軍腰牌! 康懷侯府出了內賊! * 沒過幾日,繼承元帝默認將在賑災之后立太子一事之后,襄京城又被一樁事撼動得舉城嘩然——昌州一帶也爆發了民亂,正在當地代皇父巡狩賑災的二殿下、七殿下和皇長孫不慎卷入其中,被一伙亂民襲擊,羽林衛奮力保護三人,但不敵亂民人多,最后羽林衛折損十之八|九,而七殿下和皇長孫被刺身亡,二殿下重傷! 忠勇伯府。 “嘩啦——”瓷器破裂聲傳來,趙敏禾渾身僵直,站立不穩之下一個晃蕩。還是趙攸瀚眼疾手快,將她扶穩。 吳氏被女兒嚇了一跳,趕緊放下聽到女婿噩耗時的打擊和難過,趕到女兒身邊安慰。 趙攸瀚在另一邊,狠狠地掐了下meimei的胳膊,輕聲道:“阿禾,別忘了我們之前收到的消息。出事的是被羽林軍保護起來的‘七殿下’?!?/br> 因涉及到承元帝的布局,趙攸瀚考慮之后便沒有將韶亓簫三人被替換了的事告訴別人,而只告訴了meimei一人。為的就是怕到時候“妹婿”真出了事,meimei會傷心欲絕。 即便是此刻,他的聲音也壓得很低,只有趙敏禾和靠得她極近的吳氏聽到了。 本不知情的吳氏聽了兒子的話,驚詫地看了過去。 趙敏禾卻是長長出了口氣,隨后渾身一軟。 還好還好,他早就離開那隊伍了。承元帝不會害自己的兒子的,應該已經全部安排好了才是。 他一定是安全的! 趙攸瀚繼續扶穩了meimei,壓低了聲音道:“事情還沒完,我們不能破壞陛下的安排?!?/br> 趙敏禾緩了緩氣,對哥哥點點頭,示意她已經平靜下來。 趙攸瀚這才安心放開她,說道:“于情于理,我必須進宮一趟。還有,父親應該已經聽到了消息,他那里也需要安撫?!?/br> 趙毅身在軍器監,從賑災以來一直在配合十六衛調度,常常到很晚才回家,宿在衙上也成了家常便飯。 昨晚他也沒回家,不過不是宿在衙上,而是承元帝有事召了他進宮,因為太晚了所以便被留在了宮里留宿。也不知是不是承元帝算準了今日會公布消息才特意留了他。 趙攸瀚匆匆進了宮,留了趙敏禾交由母親吳氏照顧。 吳氏并沒急著問清楚大兒子和女兒之間的啞謎,而是散了眾人,再給女兒洗了把臉清醒清醒,才細細問起來。 面對吳氏,趙敏禾并不隱瞞,將前些日子趙攸瀚查到的消息一一與她說了。 吳氏平日再如何沉得住氣,聽到這類涉及皇家的陰謀之事卻還是倒吸了口氣,好一會兒才鎮定下來,目光灼灼地盯著趙敏禾問道:“陛下派出了那么皇子皇孫去賑災,獨獨留下了三殿下和五殿下……他鎖定的目標,該是在這二人之中,對吧?你和七郎是不是已經知道該提防的人是誰了?” 趙敏禾震驚地看了母親一眼,反應過來后迅速低了頭不說話。 但吳氏已經看明白了女兒的臉色,繼續說道:“你是我生的,有些事情你能糊弄過你大哥,卻不一定能糊弄得過我?!彼f到這里不禁頓了頓,隨后又道,“阿禾,現在你老實告訴我,陛下究竟要對哪個兒子動手?” * 大興宮,明光殿。 御書房的氣氛很沉重,承元帝的臉色蒼白如紙,卻平靜得可怕。 三皇子韶亓茽和五皇子韶亓荇第一時間趕到了承元帝跟前,但承元帝卻并未跟兩個兒子說一句話。 不到半個時辰,大周朝五個宰相、三省長官、十六衛長官,能到的、該到的人都到了。御書房里滿滿當當都是人,大周王朝中所有最有權勢的人,都聚集在了這里。 眾人屏息以待,才聽見承元帝嘶啞著對跪在堂下的人道:“真兇抓住了嗎?” 跪在下頭的正是本該身在昌州護衛韶亓簫等人的兩名羽林軍士兵。事情發生后,兩名羽林軍士兵一路跑死了六七匹馬,日夜兼程趕回襄京城報信,而羽林軍的其他人則由昭武校尉帶著“七殿下”、“皇長孫”的遺體和重傷的“二殿下”,緩一些回到京中。 此刻,兩名羽林軍士兵身上血跡斑斑,因來不及換過衣裳,血跡已成黑色,還隱隱散發著腥臭味。但也無人注重他們的儀容儀表,看著這些血跡,只要一想到也許這上面還有兩個皇子和一個皇孫的血,只覺得壓抑和窒息。 跪在左邊、身材較為壯碩的士兵低著頭,沉聲稟告著。 “事出突然,兩位殿下和皇長孫殿下當時正在給百姓派糧,周圍全是百姓。亂起來的時候,羽林軍的兄弟們擠都擠不上去……后來,等好不容易兄弟們將亂民驅散的時候,就發現殿下們已經……校尉大人已經盡量收押了當時在場的所有人,但亂民實在太多,又都相互推諉,誰都說不清,也沒人看清楚究竟是誰動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