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節
臨到院門口,楊宜玲又轉身對他道:“你母妃過世后,我就一直擔心你。如今看你一切都好,我也放心了?!?/br> 言罷,她從懷里掏出一雙用紅絹包裹的玉鐲,塞到韶亓簫懷里道:“你的年紀也快娶媳婦兒了。到時姨母只怕不能回京看你娶親,這是為我外甥媳婦兒準備的見面禮,你先收下?!?/br> 她拿手絹擦了擦韶亓簫額上流出的熱汗,道:“只要你將來的日子過得好,姨母也就不求其他了?!?/br> 并未等韶亓簫是何反應,楊宜玲便轉身走了。 韶亓簫怔在原地。他攥緊了手里的一對玉鐲,抿著唇開始仔細回想當年他偷聽到姨母與父皇兩人的對話。 除了他母妃相關的事情之外,他們說的最多的……似乎……的確是他!而他姨母對父皇所說的最后一句話,似乎是——“善待簫兒?!倍富实幕卮鹗恰半拗荒茏鲎约耗茏龅?,他未來如何都要看他自己?!?/br> “哈哈……”韶亓簫一聲似哂似嘲的笑聲沖喉而出。 原來如此! 怪不得她這世沒有再去見父皇,父皇也沒見她! ——因為他這世沒有頹廢,沒有叛逆。他把自己的日子過得很好! 原來一直放不下當年那段不可說的秘戀的人……是他自己!承元帝和楊宜玲兩個,更看重的是活著的人…… 至于情愫……楊宜玲對他父皇如何他不知。但他父皇……要說不在乎了,倒不如說在他母妃一條性命面前,他還能怎么想?又能怎么做? 也許……現在是他該放下的時候了…… ———————— 承元帝的鑾駕在端城又待了幾天便繼續北上,欲與陸崇率領的中路大軍會合。 韶亓簫已從在端城的發現中漸漸緩過來。 他其實有些激動。前世因承元帝與楊宜玲的事被他所知,所以在端城時他就鬧了脾氣,再往北走,他幾乎就沒出過自己的營帳,仿佛外頭的戰事與他無關一般高高掛起。 承元帝當時也沒那個耐性慢慢勸他,故而只恨鐵不成鋼地隨他去了。 韶亓簫當時卻帶著一股扭曲的痛快,承元帝不理他,他也同樣不理人。仿佛自己存心墮落,就能報復了誰似的! 但今生,他不會再這么幼稚。他想好好看看大周的這片壯麗河山! 大軍行軍途中,除了被扔過來的趙煦,一路倒沒遇到多少阻礙和意外。 至于趙煦,就像趙敏禾曾擔憂的一般,趙攸源在御前,確實不能時時刻刻關照他,尤其趙煦先前因自己的沖動,不但肩上受了些傷,更嚴重的打擊還是父親的責備叫他更是難堪。 趙煦到底還是個十五歲的少年,一時之間如何能想得開? 他整日懨懨的,看得趙攸源也有些著急。 這時候,韶亓簫的用處就顯得重要了起來。 他干脆將趙煦據在了自己身邊,要求他形影不離。 承元帝得知后,有一回遇上前方大捷,都心情頗好地調侃他道:“呦!你還要幫著看顧人家的大侄子了?” 韶亓簫對這樣的調侃面不改色。 他先前只當這是為了阿禾做事。但幾天后,他便發現另一個好處來——趙煦,他是每隔半個月便會往京中寫家書的!偶爾尋到什么有趣的小玩意兒還能連同家書一并寄回去! 韶亓簫大喜!從此便能寫些給趙敏禾的只言片語夾帶在趙煦的家書中捎回去,或者雕個小物件叫他一并送了。 他也知道趙煦的家書是會和趙攸瀚、趙攸源的合在一起送回京城,況且京中還有趙毅一關,因而為防沒有下一次,他也不敢寫些你儂我儂的相思之句,雕的小物件也不再是逾矩的簪子等首飾。 這叫趙攸瀚看他順眼了些,倒不再阻止他光明正大蹭書信的事。 趙攸瀚在前線沖鋒陷陣,有條不紊地攢著他的軍功。又因趙煦已安全托在后方,他也不再有所顧忌,放開了手腳。他這么多年的兵書和武藝并非花架子,很快便在一眾副將中顯眼起來。 而趙煦這里,在最初懊惱悔疚的情緒過去后,便也很快振作起來。 既已來了前線,便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他上不了前線,在后方卻也一日沒有落下過武藝。到肩傷好了之后,他甚至還同后方營地的士兵們一起cao練。 韶亓簫也不甘示弱。 承元帝自從與中路大軍會合后,御前商討軍國大事,他雖能有個席位,但能說話的時候就少了,再加上他記得前世這段時間內北翟并無出人意料的出擊舉動。因而他在御前的時間也減少了一半有余。 既然無法上前線,趙煦與士兵們一同cao練時韶亓簫便也跟著一起,就當是鍛煉自己的筋骨。 剛開頭他有些不適應這些軍中士兵的高強度,每每晚上臂酸腿疼的。待過了十天半個月,他漸漸緩過來了,倒覺得一天不cao練反而有些不自在。 另一個本就與韶亓簫同進同出的韶亓荿,見狀也坐不住了。他的情況還糟糕些,在京中時也是這兩年才開始認真練武,一開始還跟不上cao練的進度,還是后頭適應了好一陣子,才逐漸掌握要領,連帶著個子也猛地拔高起來。 在這樣的日子里,大周三路大軍緩緩北進,開始收復失地。 第103章 豁達 六月里的襄京城像個大火爐,燒得人口干舌燥的同時,還給本就焦躁不安的人們添上了心里的一把火。 即使承元帝出征前已盡量將政事堂安排得盡善盡美,摩擦到底比上頭有個皇帝在時多了些。 還好,政事堂還有歷經三朝、態度強硬的宋首相坐鎮。 饒是如此,宋首相的負擔也比平日重的多。用趙毅的話說——“勤勤懇懇地像頭老牛!” 宋氏幾乎沒隔四五日便回娘家一趟看望祖父,但宋首相現在幾乎長駐在了政事堂,極少能碰得到本人。宋氏也只有從娘家其他人嘴里聽到祖父的情況。 “聽我祖母說,祖父打算這次邊關戰事結束后就告老辭官?!彼问险f這話的時候有些惆悵,宋首相本就年紀大了,這次勞心勞力之下更添了老態。 吳氏想了想,道:“這樣也好,也算是功成身退?!?/br> 宋氏也明白意思。雖說現在政事堂還有兩個皇子,但誰都知道,真要有什么要緊事,在底下人眼里只怕祖父說話的分量比兩個皇子加起來都要重。而承元帝更信任的人,說不定也是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