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節
韶亓簫看了看他指的“北翟人砸毀鄭侯像,火燒鄭侯廟”一句,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鄭侯是我們大周的英雄,自然是北翟人的仇人。他們恨他入骨,毀了后人紀念鄭侯而建的廟宇,這并不奇怪?!?/br> 韶亓荿喪氣地道:“阿苒聽到后一定很難過?!?/br> 韶亓簫凝神道:“鄭侯廟終是外物,沒了也可以再建。最重要的還是邊城百姓的信仰。他們一日記著鄭侯的恩德,自是仰望他一日,也會牢記對北翟的仇恨和抗爭的決心一日。有沒有鄭侯廟都不會有影響?!?/br> 韶亓荿心里的難過減了許多,他深深吸了口氣,放在身側的手心漸漸握緊成拳。 ———————— 這一份戰報當日便傳遍了襄京城的大街小巷。城中百姓雖有惶恐不安的,卻也很快被急速張貼出來的皇榜安撫了不少。再有京兆府加派了人手巡邏城中各地,治安倒并未惡化。只是東西兩市的物價,受戰報影響,到底上漲了一兩成。 原本朝中也不乏部分朝臣認為承元帝先前防范北翟的動作做得太多,有些沒事找事。雖因承元帝積威甚重不敢懈怠,到底心中是有些不以為然的。到目下城被北翟所占,這些人才收起了這份不以為然,擦了擦虛汗開始為國效力。 只是,饒是邊關已有防備,戰事卻并不順利。 一封又一封五百里加馳的戰報送上了承元帝的案頭。北翟共出了三路大軍南下,這三路中只有忻城一路與北翟暫時戰了堪堪平手,拖住了北翟南下的步伐。另兩路——包括最先發難的城這一路在內——均是一路南下,晉州并州駐扎的大周軍節節敗退。 到承元帝百忙之中匆匆主持過殿試之后,已有三座大城被北翟人占去。承元帝急招陸崇等武將商討對策,一夜未眠之后,終是與前世一般做出了一樣的決定! 第98章 安排 “啪——”伴隨著銀湯匙滑落桌案的脆響的,是金氏的一聲驚叫。 “御駕親征?!” 趙毅趕忙起身,親自上前為母親收拾起打翻的青瓷碗碟,吳氏也立刻跟在一邊打下手。 趙攸瀚點頭道:“嗯。陛下決心已定,陸大將軍也支持,宋首相雖猶豫著進了幾句,最后卻也同意了?,F在,只差對外頒布旨意了。想必京中差不多的人家,現在已得到風聲了?!?/br> 金氏身旁的趙祈卻緊抓住趙毅一臂,沉聲道:“老大,你與我說實話,邊關的情況真嚴重到了如此地步?” 趙攸瀚一大步上前扶了趙祈,開口道:“祖父,北翟來勢洶洶,大周軍隊不是沒有勝利的把握。但真正勝利前,邊地的百姓卻會深受戰火之苦。大軍和糧草這些日子早已從各地集結完畢,陛下也是不愿百姓多一天水深火熱的日子,才做了這個決定?!?/br> 趙祈悲痛道:“你不是說,陛下年前就派人過去部署了嗎?怎么邊關還是損失慘重?” 趙攸瀚一頓,翕了翕嘴,見趙毅要開口說什么了,趕緊攔了他的話頭道:“北方三月初才剛開始融冰,大周的斥候營才將將入了草原沒來得及探出虛實,北翟人就攻過來了。先前各大邊城雖有防備,那也只是防守嚴密幾分,卻并不能就此占到主動。再有,北翟人向來以游牧為生,又因氣候之差長得本就比大周人更加高壯魁梧……” 趙祈恨恨地甩開了趙攸瀚,怒道:“老子就是在城長大的,小時候還親手殺過北翟人,我當然知道他們長什么樣!我想知道的是,為何大周會?。??” 金氏見他情緒激動,連忙擋在趙攸瀚面前橫眉豎眼道:“老頭子,你有氣沖北翟去,別沖我乖孫子發火!” 趙祈火氣一滯,趙毅立時上來為他撫順著胸口,一邊道:“父親,今日我聽陛下與陸大將軍等人也在分析這事。陸大將軍以為,除了這些外在的原因,只怕還與我大周里里外外和平了六十來年有些關系,大周各軍中不但士氣不足,甚至戰斗經驗也遠不如北翟。再加上,城破之后,北翟軍……” 趙攸瀚搶先一步開口,截斷了他的話:“城破后,城中十之八|九的百姓倉皇出逃。但也有一兩成百姓故土難離,最終喪命在北翟騎兵的刀下。這樣才叫北翟兵士氣高漲了許多。再有,百姓可以逃,城中的鄭侯廟卻逃不了。北翟人火燒鄭侯廟之后,姿態猖獗狂妄,將鄭侯貶得一無是處,說他是jian計百出的小人……” “他們放屁!”趙祈怒罵,“鄭叔父頂天立地,流芳百世!他決勝千里的時候,這些鱉孫還不知在哪里!……” 他絮絮叨叨地罵個不停,廳中的小輩們噤若寒蟬。 趙攸瀚不著痕跡地對父親搖了搖頭,趙毅不解。到趙祈罵得累了,也氣得吃不下飯之后,才與金氏慢悠悠回了安鶴堂。 趙攸瀚這才對趙毅道:“父親,祖父最痛心的不是大周邊境節節敗退,而是城破。城,是被祖父視為第二個故鄉的地方,只怕襄京城在他心中的地位都比不上它。若再叫他得知城中留下的百姓被那樣殘忍的方式屠殺殆盡,你叫祖父怎么受得了?” 余下的百姓是被抓到鄭侯廟中一起活活燒死的,廟中裝不下的也是趕做一堆燒死。這么殘忍的屠殺,并不會詳細描述在邸報上。因為在襄京城中廣而告之這個沒用,反而引起不安的可能性更大。若是在滿是熱血男兒的軍中,才會引起更大的反抗意識。 所以趙祈至今只知全城百姓逃的逃,死的死,卻還不知那些死去的人,在臨死前遭遇了什么樣的痛苦。 趙毅皺眉,瞪了兒子一眼道:“你以為我不曉得這點嗎?我本就沒打算提這件事!”雖然說話的效果確實不如兒子那話好。叫趙祈的重點轉移到鄭侯廟被毀一事上,只會叫從小視鄭叡為神祇的趙祈心痛得沒多少精力分散在他不認識的百姓上。 趙攸瀚摸摸鼻子,默默無語。 趙毅又問:“陛下打算何時對外公布御駕親征的決定?” 趙攸瀚道:“明日大朝?!?/br> 趙毅呼了口氣,啞聲道:“也好,這道旨意一出,必是對邊關將士的士氣大有助益!”他幽幽望了大興宮方向一眼,又嘆道:“幸虧陛下登極快三十年了?!?/br> ———————— 趙毅會感嘆承元帝做皇帝的時間,不是沒有道理。 翌日朝堂上,待馮立人朗聲誦讀了承元帝御駕親征的旨意,除前晚之前已明確被承元帝明示過的臣子,大朝會上的眾臣一片嘩然。 接二連三的官員跪請承元帝收回成命。他們請命倒不為其他,只是擔憂承元帝的人身安?!,F下太子未立,一旦皇帝出事,大周朝必將陷入混亂,甚至有可能萬劫不復。 一切的反對卻都被承元帝的決心打了回來。 “朕為天下之主,百姓之父。豈可坐視百姓戰亂之苦不理!邊關軍心不穩,朕坐鎮后方既可穩定軍心,又示朕體恤黎民百姓之意。何可不為?” 他面色淡淡,卻不怒自威,眼中是傲視天地的強勢。 請命的臣子們聽承元帝只是坐鎮后方,并非被沖昏了頭腦要親上戰場,又見前排的眾位宰相和陸崇等人一言不發,便知這事再無轉圜的余地,又是幾番諫言之后便順勢退了下來。 這也是承元帝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后帶來的影響之一。他威信日重,在朝上說一不二的強勢氣魄早已練就。 隨后,承元帝陸陸續續下了多道圣旨。大軍出征之后,命宋首相總理政務。大周軍分西、中、東三路大軍。陸崇被封為從一品驃騎大將軍,加封正一品太尉之銜,統帥中路大軍。東、西兩路大軍也另有眾位賢能之人坐鎮。 叫人最為耐人尋味的,卻是承元帝對眾位皇子的安排。 按說,這種皇帝離京的時候,常理是需要指定一名皇子監國的,大多為太子,像承元朝太子已逝,那么監國的皇子必是承元帝心中屬意的下一任帝王無疑。 偏偏,承元帝并未按著這常理來,他在頒布御駕親征的旨意后的第三日,對眾皇子做出了安排——皇二子韶亓萱與皇三子韶亓茽、皇四子韶亓芃與皇五子韶亓荇這樣分為兩組,輪流代皇父主持政事堂,與眾位宰相一起共商大事,若有不決則快馬送往前線遞承元帝親攬。每一組輪流兩個月,不當值的皇子則前往前線督戰。而剩下的兩個——韶亓簫和韶亓荿,一路在中路大軍隨扈歷練。 ———————— 趙敏禾聽到這道旨意時,只覺得目瞪口呆?;实垡黄灰?,也不用一碗水端平成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