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節
安王世子妃身亡,安王妃不放心嫡長孫放在陜西長子身邊,怕那孩子遭了長子側妃和妾侍的暗算,已去了信讓長子把孩子送回來先由她來教養,算著日子過段時間也就該到京都了。 安王爺聽的就是一滯,他剛剛還真動了想讓妻子教養明惠孩子的意思??墒锹犃似拮拥脑?,也知道這并不是個好主意,只好道:“我去見見明惠,此事再說吧?!?/br> 安王爺去到鎖了明惠的屋子,丫鬟開了門,安王爺還沒進門就先看到了滿地滿屋的狼藉,地上滿是瓷器的碎片,桌椅全部被掀倒,那床榻上的帷帳被褥也都被亂七八糟的扔在了地上。 安王爺抬腳進了房間,心里陰沉沉的。 他入了房間目光所及之處還沒見到明惠,就有一個身影飛撲而來,撲到他的腳下,哭訴道:“叔父,叔父,侄女還是搬出去住吧,侄女知道自己現在討人嫌,還是搬出去免得在府里礙了人的眼,被人作踐?!?/br> 安王爺聽得一頓,心底一股火氣就升了上來。他盯著腳下明惠的身影,冷冷問道:“誰作踐你?你覺得誰在作踐你?” 明惠一愣,身上只覺一股冷氣侵入。她父親去的早,自小她叔父安王爺便待她甚若親女,每次在外征戰回來帶給她的禮物甚至多過瑾惠她們,每次她欺負瑾惠,祖母偏幫她,懲罰瑾惠,叔父一般也不會站在瑾惠那邊,只會說瑾惠脾氣暴躁,讓她多讓著自己。 所以她很少看到叔父發脾氣,更沒見過他殺氣凜凜的模樣。 她錯愕的看著安王爺,那先前想好的哭訴的話竟是盡數到了嘴邊卻像卡住了似的又說不出來。 安王看她眼睛紅腫,身形狼狽,那酷似兄長的面部輪廓讓他的怒火又像碰到冰水一般“滋”一聲息了去,卻留下一片狼藉。 他心不由得又軟了軟,嘆了口氣,道:“明惠,只要你自己立身正,就不會有人作踐你。當你說別人作踐你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你的一言一行對別人造成的影響?” 明惠聽他語氣變緩,淚水刷一下就落了下來,只覺滿腹心酸委屈,她泣道:“叔父,我現在這個樣子,哪里還能對別人造成影響,不過都是別人踐踏我而已?!?/br> 安王見她完全不能聽見別人說話,所思所想不過都是陷在自己的怨恨自憐的情緒當中,心里很是失望。 但他還想再給她一次機會,遂抽出了腳,讓侍女扶了她起來,坐到一邊已被后面跟著進來的丫鬟婆子扶正的椅子上,自己則站到一邊的窗戶旁,慢慢道:“在這府中,又有誰會踐踏你?今日之事,你便和我說說吧?!?/br> 明惠聽見安王這般問她,語氣也沒了先前的冷峻,她便又回到了先是哭訴的情緒之中,找回了早就準備好的哭訴之辭,絮絮叨叨把自己如何在園中悼念祖母,如何遇到姜璃在園中嬉鬧,然后自己如何勸誡姜璃,結果卻被姜璃辱罵毒打等等。 安王聽得心頭一片冰涼,事情真實性如何不說,他卻從她的敘述言辭中聽出了明惠對自己女兒那深入骨髓的怨恨和嫉妒,她在自己這個姜璃的父親面前都如此詆毀自己的女兒,可以想見在外人面前如何會留什么口德? 他自己有三個女兒,性格各有特色卻都是品性良好,他并不缺女兒去寵愛,所以他其實并不是真的有多疼愛明惠,他對她的感情不過是對自己死去大哥感情的轉移,替自己大哥盡心盡力照顧著她而已。 可是這并不代表明惠肆無忌憚的屢次陷害他女兒他心里不會厭煩厭惡,尤其是明惠剛剛屢次提到自己對項老王妃的掛念,提到項老王妃對她的疼愛,提到自己女兒如何不敬項老王妃等等。 他的瑾惠自小就受老王妃虧待,這些他不是不清楚的,那為何瑾惠要敬她孝順她? 他聽完她的哭訴,并沒有直接回應,只靜默了片刻,才道:“明惠,我去信給西夏王府,讓他們把孩子接走吧?!?/br> 讓孩子跟著項翊,他不放心,怕那孩子會成為項翊新夫人的眼中釘rou中刺,尤其是皇帝還賜了一個可傳五代的爵位給項翊的時候,這個嫡長子的位置就猶為重要了。 可是若是把孩子交給西夏王府,這孩子是先世子的長孫,想必西夏老王爺會妥善安排好他的。 明惠一怔,有片刻的茫然。孩子?她剛剛有說過孩子的事情嗎?叔父說的,讓西夏王府把那孩子接走,那是什么意思?孩子接走,那她呢,她要如何? 第179章 明惠議嫁 明惠原本的確是很愛那個孩子的,因為那個是她和項翊的孩子,她當初也是真心愛戀著項翊的,自然對他們的孩子愛若珍寶。 但她對孩子的愛既然是建立在對項翊的感情上的,當項翊為了韓煙霓害死她母親,羞辱她,他們繼而撕破面皮和離之后,她對這個孩子的感情就很復雜了。 因著那孩子長相生得像項翊,她漸漸甚至有點怕見到那孩子,對他的關心也越來越少,這段時間,那孩子基本都是交給了乳娘,她問的都少了。有時候她見了那孩子,甚至還在虐待那孩子的時候尋找到了一些快感。 可是,把那孩子送走?因著母親項大夫人臨終前的吩咐,讓她守著那孩子在安王府過日子,她雖然對那孩子感情不再像最初時那般,可是卻從來也沒想過要送走他。 安王看明惠怔忪的樣子,便知道這個孩子在明惠心中并非如他以為那般有分量,心里愈加失望,也不再等她回應,又道:“之后我會在軍中幫你挑一個不錯的人,因你尚在孝中,先私下給你定了親事,過了一年孝期你就再嫁了吧?!贝簖R守孝沒有前朝那般苛刻,外嫁女和離后一般只需為父母守孝一年便可婚嫁。 “不!”明惠尖叫道。她并不是對再嫁反感,而是此時安王提出再嫁一事,讓她覺得自己是被掃地出門,像包袱一樣被人扔出去,所以本能的就尖叫著反對。 “叔父,叔父,您也不要我,不管我了嗎?叔父,您是因為我惹了瑾惠所以生氣了嗎?”明惠聲淚俱下,真是觀之令人心痛,聞之令人心碎,“叔父,我錯了,我以后不再惹她,她出現的地方我都不會再出現,她說什么做什么我都不會多一句嘴,我讓著她,她做什么我都讓著她?!?/br> 這些話句句如尖針,刺在安王爺的心上,到這個地步了,這個侄女仍是不忘捎帶上瑾惠黑她一把,也終于讓安王爺冷了心。 他是一個帶兵打仗的將軍,既然做了決定就不會再和明惠糾纏細枝末節,說了決定也就不再理明惠的鬼哭狼嚎直接走了。 明惠再說什么“我不要嫁人,叔父,我搬出去住,我自己搬出去住”什么的,他就完全當聽不見了。 安王爺來之前其實還沒下定主意,見過明惠后終于徹底失望做了決定。 他把決定告訴自己的妻子安王妃,然后道:“敏媛,你向來有分寸,這事就這么定了,你去勸勸她讓她知道這樣對她是最好的選擇。嫁人的人選那里,我會挑幾個給你看看哪個比較適合明惠?!?/br> 他雖然對明惠失望至極,但讓明惠嫁人的決定并不是想甩個包袱,而是他看明惠繼續如此下去,只怕是會更偏激更瘋狂,早晚會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讓他也不能再護著她,不如幫她找個合適的夫君管著她,說不定她還能過回正常的生活。 安王妃聽了挑眉,既然安王做了決定,讓她去勸明惠,對她來說,實在是再簡單不過的,因為明惠的欲望太過直白明顯,這種人只需要拋出她想要的,她自然就會自己追著自己想要的跑。 安王妃并沒有當日就去找明惠,而是把明惠送回了院子看管著,每日下人過來回一遍那邊的情況,等看管的婆子回報說明惠的情緒看起來已經恢復正常,安王妃才在三日后去見了明惠。 明惠看到來訪的安王妃,眼神里滿滿都是仇恨和戒備。 安王妃也不解釋什么,只自顧坐了下來,看著站在那跟個斗雞似的明惠就一哂,問道:“你知不知道陛下封了項翊可傳的五代安西侯的爵位?” 明惠聽得心里一堵,這是故意來氣她來奚落她的嗎?這么大的事,她怎么可能不知道? 看明惠眼中都快爆出來的憤恨,安王妃一笑,繼續道:“看樣子你是知道了,那你又知不知道陛下給項翊和成郡王府的宜珍縣君賜了婚?” “嬸娘跟我說這些做什么?故意來氣我來刺激我看我笑話的嗎?”明惠終于忍不住尖聲叫道。 安王妃臉上一絲諷笑滑過,冷哼道:“看你笑話?你有什么值得我看笑話的?你看看你現在什么樣子,就你這個樣子,還需要我來刺激你氣你?你自己已經把你的生活作得不剩下什么了?!?/br> “只不過你叔父還顧念著你父親,想拉扯你一把,讓你過回正常的生活而已,否則我是過來聽你沒大沒小的尖叫的嗎?我只是要告訴你,你的誠哥兒是項翊的嫡長子,可是你若是攬住誠哥兒,待宜珍縣君生下兒子,那爵位可就跟你的誠哥兒毫無關系了?!?/br> 明惠臉色一變,她自幼就被封為郡主,對爵位一事總覺得理所當然,很容易的事,卻常常忽略尋常勛貴人家為了一個爵位可以爭崩頭。 “你想想吧,誠哥兒跟著你,他能得到什么吧,他將來最多只能得到你的嫁妝,做個富家翁,但是恐怕連說個正常勛貴家族的媳婦都是絕無可能的。屆時,也不知誠哥兒會不會怨恨他的母親今日替他做的選擇?!?/br> “至于再嫁,雖然你叔父說讓你再嫁,其實我告訴你,我們安王府的莊子也有不少,隨便找個莊子讓你住上一輩子,對我來說,才是最簡單不過。我也知道你想什么,大不了自己搬出去???可是你現在這樣瘋瘋癲癲的狀況,就是王爺也不放心就這樣讓你自己搬出去的?!?/br> 扔下了幾句話,安王妃看了看明惠身后的管事嬤嬤連嬤嬤就離開了。那老奴是個聰明的,想必后面她不必費神,那連嬤嬤就會勸動明惠了。 安王妃走后,明惠癱在了地上,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若是以往,有祖母項老王妃和母親項大夫人護著,她根本不會在乎這個嬸娘說什么。 可是這些日子她被關在屋子里,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她先是憤怒怨恨撒潑,可是沒有力氣叫不動了,消停下來在連嬤嬤的勸說下,最終還是慢慢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她,再也不是未嫁時祖母還活著時的那個明惠郡主了,大概就是安王妃弄死了自己,外面也不會有人知道的。 叔父安王爺嗎?這些日子她也看出來了,叔父根本是靠不住的,她嬸娘安王妃要磋磨她,她根本連見都見不到自己的叔父。 連嬤嬤嘆了口氣,扶了她到榻上躺著,抹了淚細細的勸道:“郡主,雖然王妃娘娘用心不良,但她說的卻是有道理的。況且,這也是王爺安排的,王爺雖然威嚴了些,但出發點總是為郡主您好的?!毕日f安王妃用心不良,明惠才肯繼續聽下去。 “郡主,您是天生的天潢貴胄,不知道這爵位的重要性,若是小公子不能回項家,失去了爵位,可是影響子孫后代的事?!泵骰菰趺磿恢谰粑坏闹匾?,不過是這段時間心緒繁雜,心思又不放在兒子身上,暫時沒想到而已。 “郡主,老奴知道您不舍得把小公子給那狼心狗肺的,怕他虧待了小公子。老奴覺得王爺的提議就很好,您知道西夏老王爺還是很在乎小公子的,您把他送到西夏王府給老王爺養著,那成郡王府害不到小公子不說,而且誰也不能否認小公子嫡長子的身份?!?/br> 連嬤嬤絮絮叨叨的勸說著,慢慢這些話卻也入了明惠的心。 也許明惠并不太在乎兒子到底能不能得到那個爵位,但她不希望項翊和宜珍生的兒子得到那爵位!她不想讓項翊和他那即將迎娶的宜珍縣君好過,把兒子送到西夏王府以項翊的嫡長子杵在那,讓那宜珍縣君戳心戳肺,想想都能讓她心里升出快意。 連嬤嬤見明惠的臉色,便知這事十有八九她是同意了,便又給她出了主意讓她求著安王爺如何保這孩子在西夏王府的安全云云。 雖然明惠恨死了瑾惠,連嬤嬤卻知道瑾惠不是個心壞的,還是小心翼翼的讓明惠求了安王爺讓瑾惠護著誠哥兒些。西夏老王爺畢竟年紀大了,若有了瑾惠這個未來的西夏王妃護著,誠哥兒的未來才能真正的得到保障。 待兩人把這事商議得七七八八,連嬤嬤又勸明惠道:“郡主,老奴知道您受了那狼心狗肺的騙,對嫁人一事不悅。其實要老奴說,郡主您還年輕,正該好好再挑選一番,尋個好人嫁了才是正經?!?/br> “郡主,您自小就和三郡主不和,為著這事王妃娘娘對您的意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雖然王爺對郡主您是好的,可是內宅總是王妃娘娘做主的,王妃娘娘若想害了您,想瞞過王爺不能太容易??!我看這次王爺提出替您挑選姑爺,您就好好跟王爺說,挑個不錯的才是正經,老奴就怕您惹了王爺的煩,若將來王爺將這事全交給王妃娘娘,王妃娘娘給您挑個表面鮮光內里黃連的,到時受苦的可是郡主您??!” “再說了,您還在孝中,就算是選好了人定了親事,也得要一年后才成親。到時候若是有什么不好,再尋個由頭毀了親事也不是不成。反而您定了親后,客居在安王府,沒什么事王妃娘娘必也不會再苛刻您,豈不是更好?” 連嬤嬤一番似乎全站在明惠角度的勸說,終是讓明惠動搖了心思,只把安王府當成了住多幾日就會被安王妃給賣了的火坑,讓她趕緊哄著安王爺尋個好去處才好自己當家做主。 不過幾日,安王安王妃那邊就收到了連嬤嬤遞過來的明惠同意將孩子送走以及愿意再嫁的意愿。 其實安王爺在明惠表達了意愿之前,就已經著手這事了,送去西夏王府的信早就送出,而明惠再嫁的人選,安王爺也讓下面的人好好篩選了一番,送了幾個門第人品相貌年齡等都還算合適的過來。 安王爺再挑選了一番,最后遞到安王妃手上的有三個人選。 安王妃仔細看了一番送過來的三個人選的資料,不得不說,安王爺對這侄女也真算是費心的了。送過來的三個人選雖說看起來家世算不得怎么好,但內里卻也都是實實在在的好人家。 明惠雖然是個郡主,但已經和離一次,名聲脾氣也都差得可以,這幾乎是京都稍有底蘊的勛貴世家都知道的事,兼且她現在父母雙亡,她再嫁想嫁到勛貴世家的嫡系子弟的可能性幾乎等于無,甚至稍微講究一點的文官小世家都不會樂意。所以安王爺也很清楚,給她挑的或是家世一般或根本就是寒門子弟入伍打戰爬上來的,家里人口簡單的中層武官將領家庭。 這些武官將領還有的共同特點就是,性格都很強勢,或者說都是粗暴簡單的,但卻也不是蠻橫不講理,他們能從底層爬上來,除了一身不錯的本事之外,性格自有其獨特精明之處。 安王妃看了資料之后,便又細細問了安王爺這三人的長相以及資料上沒有的性格行事,聽了心里便大致有了個譜。 她道:“王爺,明惠再嫁畢竟是二嫁,我看這三家都是不錯的人選,明惠嫁誰應該都是好的。我看不若安排一下,讓明惠都見見,讓她自己再選一選才好,畢竟這也需得是兩廂情愿才好?!?/br> 第180章 何需撩撥 安王爺選的這三個人,兩個在京郊的淮山大營里分別任從五品的鎮撫和從五品的經歷,一個則是在五軍都督府留守司任從三品的指揮同知。這三人都是安王爺提拔上來的,都和安王府有些淵源。 在淮山大營任從五品鎮撫的姓蔣,名大為。今年三十,出生寒門,家里人口簡單,只得一老母,一meimei已經出嫁。 蔣大為自十幾歲便跟著安王爺征戰,從小兵起慢慢立戰功提拔上來的,后來受了傷,安王便將他調回了京都。他至今未娶,卻是因為幼時曾定過一門親,那未婚妻有一次誤信他戰死,就被家人逼著嫁人了,不過嫁了人也沒過上好日子,不久就被夫家給害死了。他很喜歡這個未婚妻,就一直拖著沒再成親,為這事,他母親都快哭瞎了眼。 他母親就盼著他能娶個媳婦好傳宗接代,明惠雖是和離之身,但明惠貴為郡主,嫁妝豐厚,又曾生養過一個兒子,對蔣家老母來說,簡直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蔣大為雖然沒聽說過明惠郡主具體的豐功偉績,但明惠郡主和項翊和離這事他還是知道的,還知道那原因是項翊為了個狐媚子打死了明惠的娘,所以對這姑娘也是滿心的同情。雖然聽說了明惠脾氣不太好,但他覺得,出身這么顯赫,脾氣壞一點也是正常。 安王爺選這人,也是因他跟著自己年久,知道他的品性不錯,且意志堅定,要不然也不能抗住他母親這么些年的催嫁。他覺得明惠就是需要一個意志堅定的人給管著。 另一個在淮山大營任從五品經歷的姓沈,名山。沈經歷今年二十八,是安王府舊藩地陜西人,父母傷亡,是個狠人,據說在戰場上殺紅眼的時候能生生把人給撕了。 沈山以前也定過兩次親,然后第一個姑娘定親后出意外死了,第二個定親的姑娘病死了,大家都說他命硬,克父克母克妻克全家,因此雖然他天生力氣大,功夫不錯,又得安王青眼,仕途發展順利,可疼女兒的沒人敢把女兒嫁給他。 第三個那個在五軍都督府留守司任從三品指揮同知姓鄭,名永茂。鄭永茂今年三十有三,他比前面兩個家世都要強,出身陜西一個世襲武官家庭,父兄都在陜西衛所任職。鄭同知之前娶過妻,留了兩個女兒,生第二個的時候難產死了,他現在身邊還有一個柳姓的妾侍,生了一個兒子,養在了陜西老夫人身邊。 安王妃問了,這三個人后面兩個都生得不錯,第一個則是長相普通。其實要安王妃說,那第一個應該算是門好親事,家里人口簡單,蔣鎮撫又有情有義,雖然家里有個寡母,但這個寡母盼孫子盼了多年,只要明惠生了孫子,還不得把她供起來,況且明惠的身份也不是她能拿捏的了的。 第二個雖然也不錯,但這克妻一說雖然不知道可不可信,但總讓人膈應。 第三個嘛,看起來家里不算復雜,在京里也只有那柳姓妾侍服侍,但老婆死了不續弦,弄個妾侍在家一人獨大,還生個兒子養在老夫人身邊,怎么看怎么讓人不舒服。 不過安王妃看完這幾人的資料,卻覺著,這要是讓明惠選,她還說不定真選那鄭同知。從三品的京官,可不是小官職了。 安王妃問安王爺,道:“這鄭同知如何不續弦,反弄個妾侍在京應酬往來?” 安王爺道:“這個妾侍不過是個服侍日常起居的,算不得什么。鄭同知并非不想續娶,奈何他和祖宅那邊就續娶的人選一直有不同意見。鄭同知想在京中發展,想娶個京中勛貴世家的小姐,他陜西那邊的家族卻是想在陜西給他娶個門當戶對的當地世官家的小姐,所以就耽誤下來了。說起來,鄭同知的父兄原都是大哥的下官,很有些交情,把明惠交給他們家,我也能放心些?!?/br> 安王妃立時便明白了,難怪安王會挑中這一位,陜西是安王府舊時的藩地,安王府在那邊威望甚重,明惠是安王府郡主,又和這鄭家父兄都頗有淵源,這位鄭同知祖宅那邊想讓他娶陜西世官之女,卻不會反對他續娶明惠。 而鄭同知想娶京中貴女,保證京中的仕途,以他的身份,還有那妾侍所出的長子,又是續娶,想在京中娶到家世品性俱佳的貴女基本也是不可能的,光從聯姻上來說,明惠已經是他最好的選擇了。 安王妃弄清楚了,就讓人把資料送給了明惠,又讓自己的大丫鬟香枝把這幾家的情況也跟明惠都說了一遍,道是明惠若想見哪個,就給她安排。 果不出所料,明惠看完這三人的資料,壓根就沒考慮前面那兩個,只說見見這第三個。 其實明惠就是對這第三個也不是很滿意,還是香枝道這鄭同知生得頗為英俊不凡,又在連嬤嬤好一通勸說下,才肯見上一見,但心里也是不大滿意就是了。 安王妃聽到回報也不過是一哂,自去讓人安排不說。 這邊明惠在選著未來夫婿,另一邊廂姜璃在京里住了不到一個月,項墨是西夏王世子,西夏王又是越來越不愿意管事的趨向,自不能在京中長住,所以還未到項翊和宜珍縣君的婚期,便要先回西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