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皇上被安公公教得倒是越來越會說話了,只是盡說些拍馬奉承的話,一國之君竟如此這般倒叫人看了笑話?!笔捛嬗X得這個安盛太不是個東西了,果然沒根兒的東西靠不住,好好的一個孩子倒是讓他教得沒了氣性,成天油嘴滑舌,哪里還有君王的氣魄。 “是,皇叔教訓的是?!笔掕た晒郧闪?,蕭擎說什么就應什么。 第6章 出謀劃策 這副虛心受教的模樣倒是讓人苛責不起來了,說過了還讓人覺得他這個皇叔囂張跋扈,連個孩子也容忍不得了。 安盛等在外間忍不住重重打了一個噴嚏,還當是天氣越發涼了,受了風寒。 殊不知已經被他這個小主子賣了一遍又一遍。 蕭擎畢竟是久經沙場的,長久的跟一群大老爺們兒呆久了,身上戾氣雖重,可也不是大jian大惡之人,最大的弱點就是吃軟不吃硬,但凡這個蕭瑾瑜跟他的兄弟姐妹有一絲相像,他大概都留他不得。 可偏生這小蠢蛋,腦子不靈光,可脾性好的不行,從不嘴硬,說什么就應什么,往好聽了說,是聽話,傀儡的好人選,往壞了說那就是沒氣節,沒底線。 可是就這樣才讓人捉不住把柄,也發不出火來。 這幾日他也思索了良多,這蕭瑾瑜也是個可憐之人,剛生下來母親就沒啦,甚至還來不及看得上自己最親的人一眼,就被迫逃離皇宮,從此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也不必要把那個老東西犯的錯都轉嫁到這小的身上,自己也犯不著跟一個傻子斗氣。 心里百轉千回一番,蕭擎語氣好了些,問:“皇上乃一國之君,成日看些不入流的書,可不是百姓之福?!?/br> “皇叔說的極是?!彼澩狞c頭,但隨即話鋒一轉說:“可不是說高手都隱匿于民間嘛,朕看這些也算是了解民間趣事,知曉百姓疾苦,不至于做那鹿馬不分的昏君,皇叔您說呢?” 她的嗓音本不是那粗狂的男兒,年紀越大聲線越細,從小生活在南方,話語中少了北方人的硬朗,有幾分吳儂軟語的嬌甜,卻又不嬌媚,如那三月的小溪水潺潺流入心田。 蕭瑾瑜說話總是喜歡用手比劃一番,繪聲繪色很容易讓人沉溺其中。 蕭擎本糾結著的眉峰也漸漸舒展開了,瞧他這樣子一點都不傻???何故派去的人會說他天生愚鈍? 難不成是因為從小養在了民間缺少了幾分城府,也沒了那勾心斗角的把戲,又是嬤嬤一手帶大,沒正經上過幾天學,少了一些門門道道的花花腸子,所以看似簡單了些? 蕭擎這么想著倒覺得欣慰了些,就算是傀儡,那也要有帝王的氣勢,不然如何能讓那一心想著謀反的蕭家人心服口服。 “皇上倒是能說會道?!?/br> “謝謝皇叔夸贊?!?/br> “那皇上倒是說說看,這貪官橫行,該如何是好?” “嚴查?!笔掕さ?。 “皇上說的簡單,沒有實際證據,如何嚴查,皇上剛登基,并無實權,你那幾個堂叔個個手握大權,若是平白無故震動朝綱,皇上明日便會從這龍椅上淪為階下囚?!笔捛姘琢怂谎?,果然是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傻子。 “可是皇叔,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若是把這錯無限放大了呢?” 蕭擎精明的眼神閃過一絲詫異,問:“皇上何意?” “曾經朕因為沒送授課師傅銀錢,他便在課堂上,總說朕太過愚笨,不想讓朕再去學堂,可嬤嬤給了學堂銀錢,師傅不好直接讓朕不要去了,便把朕犯的錯故意放大,說不配再進學堂,從此朕就再沒踏入學堂?!?/br> “這樣的夫子,確實不能再做皇上的老師?!笔捛嬗X得難怪大齊舉國上下貪污受賄這般嚴重,原來是上行下效,連教書育人的夫子也變得這么不堪了。 “所以皇上覺得最好的辦法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只要有了由頭,嚴查下去,何愁沒有治罪的證據?” “這些事情,朕不是很能明白,這樣的事情還得全仰仗皇叔,還朝廷一個清明?!笔掕ず芏弥t虛。 蕭擎沒有多余的時間來探究蕭瑾瑜何時變得這么聰明,只覺得他說的這方法可行。 當即讓人備了快馬,回了王府。 蕭瑾瑜見蕭擎急匆匆的回了王府,心里大概也清楚了,這活閻王大概是有辦法了,想來也可以放心的休息了。 方衡聽說蕭擎召見,來的速度倒是不慢,蕭擎到王府的時候,他已經等候在了會客廳。 “卑職參見王爺?!?/br> “免禮?!笔捛婊氐拇颐?,放棄了慢悠悠輿轎而是改騎了馬,回到王府的時候大氅上面沾滿了雪花,帶來了一陣的寒冷。 管家見主子回來,趕緊上千把大氅接下來,然后又命人把爐火燒旺了些。 待蕭擎坐穩,方衡才落了座,然后問道:“不知王爺急召下官有何要事商議?” 方衡年二十七,因為是方家不得寵的嫡子,平日也不肯和他爹同流合污,倒沒少被家里排斥。 方家祖上本是商賈之家,待到方衡父親那一代,趕上了前朝氣數已盡,全國陷入混戰,他家為了保住僅有的那點根基,便投靠了齊國開國的皇帝,家財基本投注在了本朝先皇身上。 經過十來年的混戰,本朝先皇逐漸在各路梟雄中嶄露頭角,還因為手下謀臣得當,投靠的人漸漸多了,天武十三年齊國正式建立。 方家倒也因此沾光,待先皇榮登大統,便是風光無限的時候。 方衡的父親,方淮本是商人,又有幾分精明,知道從商世世代代都躋身不了上流社會,便在建國之初推了皇商這個稱號,散盡家財討要了一個小官做,利用商人的圓滑世故倒是在官場上混的如魚得水。 隨著大齊建立之后所有約定俗成的規矩開始逐漸完善,朝廷安穩了,大家也不用在顛沛流離,百官之中聯姻的做法又開始漸漸養成。 高門對旺戶,門當戶對這回事兒越發嚴重,方淮此時已經做到了大理寺卿。 當年方衡已經十二三歲了,母親本是小戶人家的女兒,生得他之后身體也不太好了,方淮便以這個為借口,宅子里安置了不少小妾。 待他十四歲那年方淮不知道怎么了引起了吏部尚書幺女的注意,就算為妾也非要進方家。 尚書寵愛幺女,經不住她和妻子的哭啼,最后也沒辦法同意了。 方淮此時倒是拿出了情深義重的樣子,除了生養過的小妾,其余的全部安置到了別院,要是不同意的便給一筆安家費,另尋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