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不,不,廠臣救了我,我又怎會怪罪?況且正因廠臣用那般非常的手段取了他的性命,血又濺到了身上,這才讓我恍惚間記起了那件事?!?/br> 她說著,忽又停了下來,不自禁地抬手揪著衣襟,雙目微微發直,臉色蒼白,心中像蘊著極大的痛苦,靜默了好半晌,才道:“其實這景象,我……我從前也曾遇到過,那時我應該仍在宮中,年紀幼小,就有那么一個人從后面叫人割破了喉嚨,死在我面前,血也是像今日這般濺了一身……” 只是短短的幾句話,她卻似費了天大的力氣,好不容易說到最后,已是渾身顫抖,胸口起伏,不停的喘息著。 徐少卿望著她,眼中閃過一絲悲憫,像是憐其身世,又似是感同身受。 小小年紀便目睹這樣的慘狀,當時必定是失魂落魄,若就此忘卻,倒是件好事,可偏巧今日又遇上了,或許這便是所謂的命中注定。 想來,這事聽著不怪他,可說到底卻是因為自己才讓她重又拾起了那陳年舊憶,所以多少還是有些牽連。 他在她背上輕撫了幾下,如瀑般的秀發輕柔地從指間滑過,隱隱還能感覺到那背心微微的顫抖著。 “既是已經十多年了,有些事過去便叫它過去,公主若總是記掛在心上,反而傷心傷神?!?/br> “不!這事我無論如何也放不下,廠臣是干練明達的人,耳目又遍及天下,我也瞞不過你,我……總覺得此事與母妃有關聯?!?/br> 至此終于將心中所想吐露出來,高曖像松了口氣,可心卻揪得更緊了,手心滲出的汗水將緊攥的衣襟也浸得潮了。 聽了這話,徐少卿眉間一蹙,嘆聲道:“公主既然這般說,臣也不妨直言相告。司禮監管著內廷古今圖書典冊,臣在東廠也可翻閱歷年的邸抄密文,可以確知當年公主的母親慕貴妃絕不是遭人割喉暗害,而是先皇駕崩后殉死的?!?/br> “我知道……記得當年父皇要送我出家禮佛時,還是母妃抱著我接的旨,那時節她仍好好的在生,所以我隱約記得的那個人不會是她?!?/br> 她頓了頓,眼中仍是驚恐未定,顫聲道:“廠臣,我好像記得那個人應當是為了救我而死的,而她之所以會死,很可能正與我母妃有關?!?/br> 徐少卿眉間仍糾結著。 明明只是些推測之辭,可從她口中說出來卻像是言之鑿鑿,仿佛已然蓋棺定論,沒半分可懷疑的地方。 他微一沉吟,便問:“公主可還能想起那人的年貌身材?何等身份?出手殺死她的人又是什么樣子?最要緊的是,那殺人之人既然被瞧見了,為何卻不趁機滅口?公主當年只不過是個稚齡女童,想也抗拒不得,莫非他早就算到公主年紀太幼,不會記得?這可有些說不通?!?/br> 他輕輕搖頭,狐眸閃爍,像是陷入了沉思。 高曖也跟著茫然搖了搖頭,那場景時至今日才被記憶喚醒,只是模模糊糊的有個樣,其它諸多細節完全想不起來,可要說因為這般那兇手便輕易放過了她,的確太過匪夷所思。 那么,這究竟該作何解釋呢? 她咬唇垂著眼,拼命在記憶中搜尋那些失落的片段,希望能再想起些重要的東西,可惜卻事與愿違。 隔了好半晌才道:“我好像記得死去的是個女子,年紀那時應該也不甚大……嗯,是女子,錯不了,至于其它的……我便想不起來了?!?/br> 言罷,復又低了頭,懊惱地捶起額角,卻不料手剛揮了兩下,便被凌空抓住了。 愕然抬眼,見徐少卿不知何時已起了身,那雙精致的眸子俯睨著她,卻看不出絲毫的情緒。 “公主今日累了,且隨臣回營歇息?!?/br> 她見他忽然提起這個,不禁又是一愕,只覺對方像是對她方才所說之事毫不熱心,可轉瞬間就被他拉到了面前,與那攝人心魄的雙眸對視著。 “此事非同小可,公主暫且莫再去想它,只交給臣去查吧?!?/br> 高曖愣了下,只覺這話仍像是在搪塞安慰,可又說得鄭重,不像是在相欺的樣子,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無論在宮里還是在外頭,她都是兩眼一抹黑,而他卻是天下第一等耳聰目明的人,任何事都逃不過東廠的稽查,假如連他都查不清真相,那這件事也就只能永遠湮沒無聞了。 思慮了一下后,她點頭道:“多謝廠臣了,若真的可以解開這個心結,云和定不忘廠臣高義?!?/br> 他瞧她低眉垂眼,似是連看也不敢看自己,心中不禁慨嘆,如此一個柔弱的人今晚特意來找他說出這件事,不知暗地里下了多大的決心,卻全然沒想過,這事若真的起底翻騰出來,必然惹禍上身,屆時不知又會引得多少腥風血雨,人頭落地。 而她卻是這般毫無防備,也無任何顧忌的將心中所想和盤托出,倘若是個心懷叵測的知曉了,這一下便拿住了她的把柄,回頭想怎么整治便怎么整治,說不得臨要死了,還念著人家的好呢。 他慨然一嘆,這般純凈毫無心思的人,原本就不應被這塵世所擾,該當像在庵堂里那樣田園隱居,與世隔絕才對。 “廠臣為何嘆氣,敢是覺得為難么?” 她不明所以,見他神色有異,心中不免又惴惴起來。 徐少卿仍舊看著她,面色卻已恢復如常。 “公主多心了,臣是天家奴婢,為主子盡心竭力乃是應盡的本分,更是莫大的殊榮,怎會覺得為難?” 頓了頓,又打躬行了一禮:“天晚了,臣送公主回營?!?/br> 他這突然一本正經起來,倒讓高曖有些不適,但還是點了點頭。 夜色漸濃,山風似是比之前更大了。 兩人緩步下坡,慢慢地朝回走,但卻沒有再交一語,像各自想著心事,彼此間都沉默了。 約摸盞茶時分,便回到了營地。 翠兒站在帳幕前巴巴的張望著,見她回來,趕忙迎了上去。 徐少卿躬身作別,自回了營帳。 高曖目送他離去,心頭也不知怎么的,忽然越發忐忑得厲害。 抬眼再看那夜空,見天邊云起,已將那輪明月被攏在里面,朦朧不清,而滿天的星辰也自稀了,盡閃著些晦暗的光,全不像之前所見的那般動人心魄。 她呆立了片刻之后,才回了帳幕。 于夜無事。 翌日清晨,徐少卿先召集兩名東廠檔頭商議了半日,這才拔營啟程,反其道而行,先出了這片林子,再繞行東面,走了一天一夜,折了好大一個大圈,確定已無追兵后,才回頭取道向南,正式踏上前往夷疆的路。 但他仍十分低調,舍了官道正途,專撿些荒僻的路徑走,曉宿夜行,過州府而不入,只在別人不經意的地方安營歇宿。 如此一來,免不得餐風露宿,多挨些辛苦。 高曖心里知道這是無奈之舉,她性子沉靜,雖偶爾有些不便,倒也能隨遇而安,反而覺得這樣的走法別有一番逍遙自在。 匆匆二十幾日過去了,期間歷經數十個州府府鎮,所幸沒遇到什么大麻煩,偶有幾伙剪徑的強人出沒,也很快被那些東廠番役打發了。 愈向南走,沿途人煙便愈來愈稀少,所見的多是荊棘叢生,窮荒凄涼的景象,有時堪堪走上大半日,都始終不見一戶民家。 如此又行了兩三日,便到了一處叫作陵川的地界,這里已是大夏的邊鎮,距夷疆沒多少路程。 對高曖來說,離得越近,心中那份萌動的期待就愈發沉重。 畢竟母妃出身于那里,而自己身上也流著夷疆的血脈,如今算是重返故土,又豈能無感? 自從出發以來,她在腦海中無數次的描繪著夷疆的山川地理,風土人情,卻總也湊不成個樣子,如今就要見了,反倒不如之前那般期待,似乎生怕和自己所想的大相徑庭。 這日午后,一行人終于到了陵川府城,卻見城門緊閉,一片寂靜。 城上一個身披鎧甲,作將校打扮的人從垛間探出頭來望了望,便厲聲喝道:“你等是何人?難道沒看告示上說全城戒嚴,一概不準出入么?滾,快給老子滾!” 徐少卿并未回言,撇著下頜沖身后使了個眼色。 那冗髯檔頭提韁策馬上前走了幾步,忽然右手一揚,不知擲出了什么去。 城頭的將校只覺一陣疾風破空襲來,還未及反應,寒光便從耳間劃過,“嗵”的撞在身后的木柵上。 他下意識地側頭去看,見那竟是把寒光雪亮的匕首,前頭戳著一封信箋,后柄兀自還在微微顫動著! 一旁的兵士大著膽子拔下匕首,他取過書信一瞧,臉色登時大變,一面吩咐快開城門,一面叫人立刻飛馬去府衙報知。 徐少卿領著眾人入了城,由守城的軍校引路,徑直前往驛站。 高曖沿途忍不住挑開半扇簾子往外看,見這城池并不算大,只開了東南西北四個門,墻高不過兩丈。 或許是因著夷疆戰事日緊,所以街市蕭條,往來行人也不甚多,全不似京師那般壯麗繁華。 聽隨行的東廠番役說,這里竟是西南邊陲的中心首邑,可瞧著卻是民生凋敝。 她不諳官場政事,也沒過多在意,只是覺得這種小街小巷反倒比衢貫縱橫的京城更加可愛。 驛站這邊早得了信,車馬到時,門口已有幾十個差役跪伏在地。 驛丞見徐少卿扶了高曖下車,慌忙上前大禮參拜,恭恭敬敬的將他們迎入驛館,又安排下香湯沐浴,茶水點心。 約莫小半個時辰后,驛丞進來通報,陵川知府葉重秋已率手下吏屬到了,正在門外候見。 高曖這一路行來,早有些疲累,又不慣那些繁文縟節的禮制,心中著實不想去,可是怕壞了規矩,想想還是讓翠兒伴自己起了身。 徐少卿眼頭明亮,自然瞧得出她不情愿,當下便打個躬道:“公主且請安坐,臣去打發他們?!?/br> 她聽了也沒多說,點頭道了句:“有勞廠臣?!?/br> 他拱手告退,出了驛館便見那知府和一眾吏屬鄉紳跪在當街,還依足禮制擺下了令旗儀仗。方才街上還沒見許多人,此刻卻成群結隊圍在街道旁看熱鬧,只是被一群兇神惡煞的鄉勇和衙役攔著,無法近前。 那知府一身緋色白鷴補服,頜下三縷長須,面貌儒雅,瞧年紀不過四十許間,等圣旨宣畢后便快步上前呵腰笑道:“下官葉重秋見過廠公大人。呃……不知公主殿下是否在內?下官也好依禮拜見?!?/br> 像他這種身居荒僻之地的小官,一輩子也沒機會見什么朝中重臣,如今公主和威名赫赫的東廠提督居然降階駕臨,他真是做夢也沒想到,連手腳都在發顫。 徐少卿并沒抬眼,理著剛換上的曳撒袖口道:“公主舟車勞頓,身子不適,正在館中歇息,本督瞧著,參拜的事便免了吧?!?/br> 葉重秋唇角抽了抽,隨即又陪著笑臉道:“是,是,是,那下官便在此遙拜好了?!?/br> 言罷行了大禮,又近前道:“公主和廠公大人駕臨,實是本府百年難逢的幸事。上至本府,下至百姓,無不翹首以盼,如大旱之望云霓。只是車駕既已到了陵川轄境,廠公大人為何不遣人通傳?下官也好及早準備,率眾出城相迎?!?/br> 徐少卿眉梢一動,瞥著他道:“葉知府,你這里距夷疆已不足百里,叛眾虎視眈眈,上級督撫衙門早已嚴令邊關各城早晚戒嚴,以防jian細混入,如此光天化日,你卻要率眾出城迎駕,是要為賊人大開方便之門么?” 葉重秋原是好意獻媚,卻不像碰了一鼻子灰,張口結舌的連叫了幾個“這”字,卻答不上話來。 過了好半晌才抽著臉賠笑道:“廠公大人息怒,下官雖然愚笨,卻也不敢枉顧上峰敕令。只是……朝廷自有典章禮法在,若輕慢了公主和上差,也是重罪,這才不免心中惶恐,還請廠公大人明鑒?!?/br> “罷了,本督此番代天巡視,奉的就是密旨,公主殿下素來好清靜,用心伺候著便好,場面上的事能免則免,本督自也不會與你計較?!?/br> “多謝廠公大人寬宏,下官思量著這驛站狹小局促,未免不恭,已命人將府衙后的宅院盡數騰出,以俸公主鑾駕,不知……” “這個本督自有安排,不必麻煩了?!?/br> “……” 苦心孤詣預備了那么多,對方卻全不理會,葉重秋聽得心中七上八下,暗忖這東廠廠督的心思果然不好琢磨,但仍舊笑著道:“既是廠公大人這般說,下官也不敢多言。這個……下官在衙中已備好了酒宴,還請廠公大人賞光?!?/br> 徐少卿這次點了點頭:“嗯,本督也有些話要與葉知府詳談,正好便一并說了?!?/br> “廠公大人請?!?/br> 葉重秋心中一喜,趕忙牽了馬過來,親自扶他坐好,這才命府衙差役舉著令牌儀仗在前方鳴鑼開道,自己則率領下屬眾官吏簇擁著這位東廠提督,浩浩蕩蕩向府衙而去。 徐少卿低聲吩咐一名檔頭留下護衛高曖,嚴加防備,只讓一人隨同前往赴宴。 沿路轉過兩條街,又行了百余步,便是府衙。 只見照壁后儀門大開,兩班小吏衙役垂首恭迎,葉重秋揮退眾人,獨自陪同徐少卿穿堂過室,來到后殿的退思堂。 雖是只有兩個人入席,可大廳正中的圓桌上卻布了十幾樣精致采藥,還有兩個頗有幾分姿色的丫頭托著酒壺侍在一旁。 葉重秋待徐少卿再上首主位坐穩了,自己這才落座。 兩個丫頭上前斟了酒。 葉重秋舉杯敬道:“今日下官能與廠公大人同席共飲,實是三生有幸,廠公大人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