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節
這么一說王玨就想起來了,原來是當年登州府的那個小丫頭。算算她如今年歲不大,被送來時也是一個人,難道家里發生變故? 見王玨和孟襄都露出疑惑的表情,王熙然繼續說道:“她說打魚的時候發現一個箱子,由于之前事情已經傳開,二丫說得到箱子后她給家人留書帶著箱子到長安來欲交給太子。誰知在路上遇到人販子,她抱著箱子滾下山坡正好遇見我們。武照說如此巧,只能是緣分了?!?/br> 最后一句值得深思,看來王熙然覺得時間趕得太巧,懷疑二丫是誰安排特意在他們趕路途中出現。畢竟當年王熙然沒去登州,就算去了也不能保證這些年里二丫沒變,遇事謹慎只是習慣使然。 王熙然說完皺眉不知在想什么,孟襄追問道:“箱子可打開了?可否給我看看內里的龜殼?我們墨家長老都快魔障了,整日拿著圖研究?!?/br> 提到龜殼,王熙然皺著的眉頭又深了幾分,“目前只有我、周齊、武照、墨久知道龜殼上圖案,之所以將二丫秘密送上山是不想現在讓人知道龜殼的事情。哎,我不多說,你們跟我來就懂了?!?/br> 臥槽,這么壓抑,搞這么神秘,王玨和孟襄的心臟有點突突。 跟隨王熙然來到他的小院,瞅著他從行李中毫不起眼的海物堆里扒出龜殼,身后兩位看得嘴角直抽抽。真會藏,到底上面啥圖案弄得神秘兮兮? 瞧著王玨好似他小題大做的眼神,王熙然內心一陣呵呵,將龜殼直接擺正給二人看。 看到龜殼上圖案后,王玨張大嘴巴心臟跳得嗷嗷快,感覺要完。孟襄也暗道不妙,他的視線從龜殼上移開再次看向王熙然,“你可跟二丫對話了?是否有什么不對勁?” 孟襄看過龜殼就覺得是有人特意作假,通過讓二丫帶來龜殼給他們為難。若直接將龜殼交上去,勢必會有人拿上面的圖案做文章,到時連圣上怎么想咱都拿不準。若做個假的替換,背后沒人也算逃過一劫,有人的話不定準備什么后續內容等著呢。 龜殼上到底是啥圖案讓三人如此反應? 答曰:左側為一個郎君抱著豬驅趕牲畜站在城門外,這暗示的就是王玨歸唐的場景。若沒有豬還能說是別人,就阿綠那個造型再加上大家對王玨這個風云人物的了解,她當日回來的場景已經被那日看到的士兵傳了又傳。 右側圖案有點微妙,竟與別的龜殼不同,分成了上下兩個小圖。上圖是龜殼按一定順序圍起來內里放書,下圖除了書籍消失不見,一切與上圖相同。 三人心事重重回到書房,王熙然坐定后詢問孟襄:“有沒有可能所有龜殼和裝龜殼的箱子都是人為做舊?這會不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陷阱?” 孟襄慎重回答:“自龜殼接連出現,我就察覺出不對勁。經過我們墨家多次檢查,認為龜殼確實是古物,當然不排除作假的人手藝高超。至于你剛拿回來的這個,需要一日時間檢查才知道是否與先前的龜殼相同?!?/br> 王玨整理好心緒說道:“那就有勞孟大哥了。若龜殼是偽造的還好說,若不是,咱們該如何?” 王熙然說出自己的猜測,“若不是,有沒有可能是百家派先祖做的預言以此流傳要給后人傳遞什么消息?” 啥百家派先祖,絕對沒有可能的事情嘛,“這個不可能,若真有重要消息要傳給某個后人,我們有固定的方式?!?/br> “我們墨家試著做過龜殼,除非精通此道的人不然看不出作假。如果需要替換,到墨家去選一選就行?!?/br> 本來挺揪心的事情,孟襄這句話說完讓王玨和王熙然一陣無奈。還選一選,你們是做出多少,閑的還是想干啥?有件事兒無法讓人忘懷,兩個熊孩子弄出假藏寶圖沒多久就有人給圣上送了個鼎,獻鼎的人說是跟路上遇到的商隊購買得來。 據墨云炫耀在藏寶圖前孟襄就已經造鼎,那是誰家的商隊不言而喻。李世民很寶貝那個鼎,說什么只有明君出現寶鼎才出土,每次進宮走進大殿前路過寶鼎,王玨都想笑。還不能說孟襄欺君,又不是他獻給李世民的。 言歸正傳,總的來說墨家造假的本事一流,若要作假有現成的可用就行。這件事情還要檢查過手上這塊龜殼才能確認,如此大家的視線又回到龜殼圖案上。由于墨家長老成日拿著圖擺弄,孟襄就算記不住每張圖的細節,也很記得有多少龜殼。 “你們看這圖上龜殼的擺放,與圖上相比,咱們還差一個沒有集齊。這種東西得到全憑運氣,只能慢慢等了。我倒是很好奇,若龜殼為真,那么要指引我們做什么?為什么跟王縣公有關?” 自孟襄指出還差的那個龜殼,王玨就盯著猛瞧。那個龜殼也不同,并不是分成幾份的圖案,而是一朵現代簡筆方式繪成的花。奇就奇在,王玨看著那花很眼熟,難道真的跟她有什么關系?自接觸玄學,王玨就知道占卜預測絕非迷信,難道多少年前的人占卜到她的存在才留下龜殼?那么,對方要傳達什么? “我看那朵花眼熟?!蓖醌k起身拿出龜殼圖案的繪圖,一張張按照龜殼上的位置排好。就算不是龜殼,由于擺放位置正確又比較清晰,比龜殼更容易觀察。 “我看著也眼熟,肯定是見過的?!?/br> “我也是?!?/br> 沒瞧出什么,孟襄和王熙然默契地動手,將手中龜殼和那未找到的花朵圖案龜殼分別畫出,之后按手上龜殼顯示的位置再次排放紙張。三個人就這么盯著圍成一圈的繪圖猛瞧,動作停頓住,思維運轉卻特別迅速。 直到王玨啊地一聲叫出來。 她知道那朵花為何眼熟了,晉江文學城的logo啊,他還仿制了一個畫在晉江文學社呢!這可咋整,身旁的倆人只是一時未想起來,估計一路走來武照和周齊光顧著擔心也未研究龜殼,不然分分鐘認出在哪見過圖案。 王玨的腦筋迅速開轉,關鍵時刻很快就有了想法,“想起來了!我們百家派有位先祖最是愛書亦喜好寫小說,他看過的書上都刻著或印著自創的荷花圖案,說是為免書籍跟旁人弄混才發明個專屬圖案。難道,龜殼與他有關?只是那都幾代前的事情了,我也未曾聽師尊多說那位先祖的事情?!?/br> 百家派很神奇,王玨認出圖案后孟襄和王熙然反而松口氣。如果龜殼是百家派留給后人的,那么上面有關于王玨的事情也屬正常。百家派這位先祖最是愛書,那么哪怕龜殼圖案上書籍消失了也未必是類似‘焚書坑儒’的事情,若要往好的方向解釋理由也能想出不少。 至于為什么前人能知道王玨,自古懂得占卜之人雖稀少但也不是獨一份,只當是百家派一位愛書又懂得占卜的先祖通過龜殼向n多年后的晚輩傳遞消息罷了。為何偏偏選擇王玨,咱們哪懂得高人的道理,沒準就是因為王縣公乃千年難遇的奇才呢。 這么一來,龜殼的事情可以說成是百家派的私事。想想在宮中做著寶藏發財夢的圣上,這個說法他必然無法接受,若想從他那拿到龜殼也是難上加難。 怎么辦? 王玨仔細思索后說道:“我并不想說出龜殼與百家派的關聯,不然就眼前龜殼上的繪圖還是不好解釋。二丫未看過龜殼不是嗎?不若咱們放個假的到箱子里,等圣上不那么熱衷于研究龜殼的時候咱們再找理由將他手上那些借來。左右在龜殼上也沒看出要傳遞什么緊急事情,我不著急?!?/br> 孟襄暗道,你不著急俺們長老急,想想還是決定不將事情告訴長老們。 有些話王玨不好說,王熙然見王玨有了決定,他笑著說道:“我已經囑咐過三個小的不要將事情說出去,都是聽話謹慎的孩子,想來不能出差錯?!?/br> 孟襄立刻會意,“我也不回去跟學派說了,此事就到咱們三個這為止。王縣公若參透什么玄機可否告知,我好奇得緊?!?/br> “自然會告訴你,如果有需要你幫忙的情況我亦會厚顏開口?!?/br> 如此商議妥當,在王玨輕松的玩笑話中三人皆舒出一口氣。由于在大殿上已經聽王熙然說過在倭國辦事的過程,這會兒都是自己人了,他又講了講李恪到倭國時他們的懵呆表現,尤其聽到武照仗著年齡小耍鬧導致他們當日交接完就離開,王玨和孟襄目瞪口呆。 這種事情不是一般人做得出,擱程咬金身上都得猶豫一下,王熙然若不是帶著三個年歲一個比一個小的娃,真不敢這么玩。 王熙然說完又換成王玨和孟襄說,三人都急著交換消息好了解全局情況。待二人說完,王熙然也是對長安發生的事情感嘆連連,亦終于知道李恪為啥能出現在倭國了。想到路上并未遇到諸葛恪,王熙然略顯擔憂地說道:“諸葛雖聰慧到底未經歷過太多事情,能成不?” 提起自家弟子,王玨得意笑著,“我徒兒天生聰慧又帶著氣運,咱們該擔心吳王殿下別被折騰的太慘才好?!?/br> 雖然不想在王玨得意的時候潑涼水,王熙然還是不得不說道:“關于圣上為了幫周齊她娘報仇,把她爹給砍了的事情,什么時候告訴她?” 王玨卡殼,能不能讓圣上自己說?! 第294章 喲,認識呀? 小內侍干巴巴地念著禮單,李世民聽得直想翻白眼,新羅使臣每次都裝窮運些沒用的東西過來。若不是要拿他們作為突破口,按李總話來說他的寶貴時間怎么會浪費在不安好心的窮光蛋身上。 還得再用他們一陣,李世民聽內侍念完扯出一抹笑容,對新羅使者說道:“代朕謝謝你們大王,年時剛送完禮又來送,可見這些年你們國家的日子漸好,如此朕就安心了。聽說你們跟高句麗有些摩擦,最近大唐也是事情多怕是顧不上你們,不過以你們大唐屬國的地位想來高句麗不敢大舉進攻?!?/br> 李世民是骨灰級影帝,新羅使者瞅了又瞅只從他臉上看到真誠。先是感嘆唐皇對新羅的關懷,之后又得意關于三國在過年時開戰的原因唐人并不知道。這不嘛,聽唐皇的意思以為是高句麗攻擊的他們,如此正好順勢問問何時才能得到支援。 想到此處,新羅使者腦中出現戰死親人的面容,不用裝相直接真情出演,“嗚嗚嗚,圣上,求您為我們做主。那個高句麗欺人太甚,如今并不是小摩擦,他們已經大舉動兵了?!?/br> 李世民節奏掌握的很好,他立刻狀似驚訝地問道:“大舉出兵?!之前一直有傳聞高句麗和百濟要聯合吞并你們新羅,朕時常想著若如此必然要幫忙。難道是他們兩國得到大唐要對吐谷渾開戰的消息,遂才在我們兵力不足的時候進攻新羅?”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誰都知道高句麗和百濟一直是聯合之態,若說出百濟突然跟新羅一起對付高句麗,大多數人都能察覺出背后必有隱秘。好在出使前新羅官員們已經商量出不錯的說辭,“高句麗在過年那日突然出兵,我們大王怕百濟跟其聯合,趕緊派使者去百濟。不出所料,他們的軍隊在次日就到我國邊境了。我們大王忍痛許諾若百濟跟新羅聯合擊退高句麗,只要能保得新羅平安,事后送五個城給百濟?!?/br> 痛哭流涕、捶胸頓足,新羅使者做足了被人欺辱的樣子。那些知道事情內因的人都挺生氣,雖然有自己的打算但也是一直將新羅當小弟養著,如果沒有大唐在一旁盯著,高句麗和百濟早就出兵攻打新羅了,哪還輪得到他們今日惺惺作態。 原因太好想,既然隱瞞高句麗偷取唐人的技術,那么說新羅對高句麗開戰目的不止是要扼殺實力飆升的對手,最主要還是為了將那傳說中已經被盜的技術拿到手。至于拿到手之后怎么辦,不言而喻。先解決百濟,下一步就是sao擾大唐邊關了。 呸,若百濟這么做也就算了,大唐可真沒少給新羅好處,完全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尤其前幾年大唐日子好過后,為讓大家看看咱如何對待屬國,真是沒少接濟這些屬國,其中新羅最甚,就怕其國力被高句麗和百濟落下太多。 太恨人了,氣性大的為不破壞計劃都強忍著自我調節,不然分分鐘把殿內這個敢算計恩人的小蟲子大碎八塊。連大唐頭號影帝李世民都快忍不住了,王玨倒是難得沒被氣著。 高句麗、新羅、百濟,說穿了都是一個祖宗。后世的時候王玨見得多,某些不要臉的東西,就差拿地球去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說是韓國人的了,還能對他們有什么期待。想偷我們的地雷配方,咋不把三星手機發明出來當地雷用呢。 王玨陷入回憶走神的時候,生氣的幾個已經整理好情緒。沒等他們說話,倒是做賊心虛的新羅使臣忍不住再次出言,“高句麗和百濟都不安分,求圣上幫幫我們?!?/br> 完,剛緩解情緒的人又來氣了。好嘛,這是想讓我們過去打,然后把打下的地盤讓給新羅。是誰讓新羅人覺得唐人愿意去做損己利人之事,眾人集體看向李世民,還是圣上對他們太好了。 新羅使者與王熙然他們在同日前后腳到達,王玨自己的事情沒處理呢,當晚有內侍到南山請她務必要在次日上朝。真沒白來,好久沒見到新羅使者這種形式的演繹了。見程咬金已經忍不住上演手撕人rou情節,王玨趕緊站出說道:“我們雖有心幫忙,奈何時機不對呀。好在唐軍勇猛,想來等出征的大將們歸來再去幫忙也趕得及,左右是新羅與百濟共同對付高句麗,一時半會兒的你們國都很安全。先說說戰況如何,我們也好有個心理準備?!?/br> 程咬金眼珠轉了轉,他十分仗義的拍胸脯說道:“我也是想幫你們,只是我得負責長安及周邊的安全。我看你們哭得怪可憐,給你們說點安心的話。因著新羅是大唐的屬國,便是你們有城池被奪了,等唐軍過去都幫你們奪回來?!?/br> 王玨和程咬金說得輕松,新羅使者快吐血了。如果順利,出征的唐軍歸來也要半年后,到時候恐怕三國的技術之爭已經落下帷幕。而那個獲勝者,毫無疑問得到利器后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統一三國。 目前雖然百濟和新羅一起攻打高句麗,更是分別派出刺客和探子到高句麗首都,但是技術在人家手上的情況下哪怕他們人多也不那么占優勢了。再有新羅和百濟暫時聯合也只是對高句麗可能變強的恐慌,至于搶技術當然是互相防備又各憑本事了。 新羅使者很急,方才唐人說得很有道理,對方甚至承諾若城池被占會幫忙奪回來。按正常情況他不應該再要求太多,只是他此行關系著國家存亡,絕對不能讓話題在這里結束。 李總也是看夠了表演,他搶在新羅使者前面說道:“我們留下的兵力只夠應對本國內部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等你回去后一定要跟你們大王說明這個情況。再有,若對安全方面有擔憂,你們完全可以來大唐,待之后咱們再做計劃攻回去。別說是搶回被占的城池,就是搶他們幾個城池送給新羅王也不是大事兒?!?/br> 瞧李世民說得多敞亮,趙德言接到眼神示意后趕緊繼續說道:“不知新羅使者要在大唐留幾日,還是急著回去?”趙德言負責鴻臚寺,他問這話一點兒毛病沒有。 怎么兩人說完就要結束話題的意思了,新羅使者無法只能掙扎道:“聽說大唐有利器,可否送予小臣一些拿回去救急?” 長孫無忌攤攤手,“真不巧,都讓出征大軍給拿走了。老夫就說,若長安有需要怎么辦?怎知他們居然好好答應,回頭到底還是將武器庫拿空了?,F在是屬國有事,若我國有人造反呢?那些東西要制造出來至少需要五個月,如果我們遇到危險怎么辦?” 似忘記新羅使者一般,大唐文武由長孫無忌起頭開始爭吵。顧不上看熱鬧,長孫無忌的話一直在新羅使者腦中回蕩,唐人的利器至少需要五個月時間才能制造出,恐怕是因為步驟復雜。若如此,必然不是有方法就能順利做出,光實驗就要花費不少時間。 原本是想著等唐人的援軍到了讓他們跟高句麗主力軍對少,新羅人則分出幾個小隊一舉拿下高句麗都城。原本心慌唐人也在開戰不能來幫忙,聽完長孫無忌的話新羅使者又覺得時間剛剛好,如此一來只要頂住半年時間就可以了。 新羅使者暗嘆,維持住必然要有傷亡,然而只要能看到陽光一切都值得。調整好情緒,等李世民好像實在忍不住終于制止爭吵的大臣后,新羅使者說道:“由于事件緊急,小臣得趕緊回去跟大王稟報出使結果,此次不能在長安多留,多謝唐皇的承諾和關懷?!?/br> “好說!那你趕緊帶上我給新羅王的禮物回去吧,讓他安心就是!” “多謝唐皇,小臣告退?!?/br> 聽李世民說得那么爽快,一絲愧疚從新羅使者腦中閃過,之后很快被完成任務的喜悅所取代。大唐君臣也開心,俺們大半年后當然要過去,不過看你這態度之前猶豫要不要對屬國下手的顧慮完全可以打消了。 太好了,若能拿下半島三國的地方擴充國土不說,也是免了一個隨時可能整合強大的威脅。至于打下土地之后嘛,嘿嘿嘿。李世民爽快喊完退朝,各懷心思的眾人相互假笑著出殿。 昨日老師還說給三天假期,因為師妹們回來需要陪伴家人或者跟師兄們交流,李承乾原本準備下朝后去武照家里看看不著調的武大郎他們有沒有作妖,結果他剛換下衣服就被老師拉著往南山走。 有些事情不好在路上說,王玨一直沉默到南山,急得李承乾多次加快馬速就為早些知道情況。等他到達南山頂,本想坐到天池邊好好灌幾口茶好詢問事件,結果剛走到天池邊就看到一個小娘子對他盈盈笑著,“太子殿下安好?” “……你是?”李承乾仔細觀察一番,不確定中帶著驚喜地說道:“你長大了,有些不敢認,可是登州府的二丫?” “正是草民?!闭f完規矩拜禮,臉上略帶著羞澀,“當年草民年幼不懂事,給殿下添麻煩了?!?/br> 李承乾感慨當日女娃長大的同時,也遺憾她知禮后無形中拉開的距離。敘舊還要之后再說,老師特意在假期帶自己回來并且山上后就看到二丫,想來事情是與她有關了,“你為何在南山,可是隨家人來看望老師?” 二丫對李承乾遙遙拜禮,“草民之前受傷了,今日醒來的時候王縣公和殿下并不在山上。好在有曾經見過的房遺愛郎君、劉大包郎君和周齊娘子在,我已經將來此處的經過與他們說了說。當年殿下走后,我家靠著您給的方子過上好日子,一直到現今。由于登州府臨海,我經常會到海邊玩。早聽說有些人秘密在海邊尋找箱子,幸運被我撿到一個。由于原本的登州劉府尹已經升遷,新來的府尹并不熟悉,所以我決定自己將箱子送來南山而不是交給府衙。若真有旁人起歪心,圣上得不到箱子,我們家也會被人滅口。怕被人瞧見,我匆忙給家人留信說明利害關系后便上路了。誰知到底還是高估了自己,好在路上遇到匪人的時候被武娘子他們所救才保住一條命和箱子?!?/br> 李承乾通過二丫的敘述已經知道前因后果,只是若如此老師不至于在假期將他叫過來,難道是為了讓他見見二丫?也好,這些年他經?;貞浧鸬侵莸氖虑?,只是自己身為太子過于關注一個百姓人家會讓別人想左,如此才忍著沒去打聽二丫的情況。 李承乾招手讓她到天池邊飲茶聊天,想聽她具體說說現在的登州。二丫不似當年女娃,她稍猶豫后還是走了過去,這么多年她也一直期望著能跟恩人好好說說話。 “你的傷可好了?” “王縣公醫術了得,我不止醫術好了還得了盧娘子的養顏方子,真是因禍得福!” “如今的登州如何了?游客可有減少,百姓們的生活都好嗎?” “都好!起初大家過了新鮮勁,游客有所減少,劉府尹想法子又加了幾個旅游地。其中就有你們那日住過的客棧,還有采摘過葡萄的地方等,劉府尹說跟隨太子和王縣公的步伐了解登州發展歷史。其實游客并未一直減少,只是從蜂擁而至變為正常發展,如今蓬萊閣已經成為文人心中的圣地。你們走后,我開始研究殿下給的方子,其中舒福佳幫很大忙。對了,他來信說已經拜入王縣公名下,怎么沒見到人?” 喲,李承乾也疑惑了,怎么沒聽登州來的舒福佳提起互通信件的登州小伙伴二丫呢? 第295章 小兩口吵架 監視著新羅使團離開,大唐文武又開始了早朝扯皮下朝互整的美好日子,李世民專門為拉攏王熙然幾人開的宴席終于開啟。 “哎呀媽呀,俺老程當年相當厲害,七進七出……” 現在大唐文武都聽不了七進七出這四個字,聽程咬金再次說起,秦瓊趕緊打斷:“好漢不提當年勇,程咬金你成天都說以前的事情,這就證明你現在已經不行了?!?/br> “秦將軍說得對,怪道盧國公總提以前的事情?!边@些應聲者都是文官,每次都是記仇的孔穎達最先帶頭應和。 程咬金這么個要臉面的人,居然被人說不行,當場急了,“秦哥哥不地道,俺老程再不行也比你行!” 秦瓊一拉臉子,“圣上,還請準許我跟程咬金比試,微臣實在咽不下這口氣,說什么都不如手上見真章!” 程咬金晃了晃脖一副挑釁的樣子,“比就比,怕你咋滴?” 李世民有點懵,這倆人雖然經常掰扯,但是很少在皇家宴席上弄這出??辞丨倶幼雍孟裾嫱ι鷼?,真是歲數越大越似孩子,作為好皇帝的李總自然不能讓手下失望,“點到為止,朕不看歌舞了,看看你倆的武藝有沒有長進吧?!?/br> 開始是程咬金和秦瓊對打,后來還算年輕的小將們主動出言要展示自我,等宴席結束的時候李世民才反應過勁兒。朕特意為拉攏王熙然弄得凱旋宴,怎么成了兵痞們的慶功宴了。無論如何大家看熱鬧倒是挺開心,覺得不順的人也就李世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