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現在身為大家長的王熙然不能再像在南山時一樣看熱鬧,見兩人過來,他分心問道:“你們在弄什么,可別惹禍喲,不然……” 兩人一齊接話,“不然回去告訴老師!”最討厭打小報告什么的了。 王熙然完全不去看兩人沮喪的表情,而是得意說道:“知道就好!” 就這么一分心的時候,棋子下錯位置了。墨家靦腆一笑,“承讓??!” 一盤棋結束,大家閑來無事又跟著周齊她們往船頭去,想瞧瞧她倆自晚飯后一直在弄啥??纯刺焐?,武照點頭說道:“時辰剛剛好,師姐,咱們現在就動手吧!” “成!我要看看能不能釣來大家伙??!” 王熙然瞬間有種不好的預感,待到船頭,大家驚訝發下兩條石頭魚身上竟泛起亮光。有個小傻瓜大喊道:“亮了亮了,這是神跡??!” 此人是長孫無忌塞進來的,往常就聽說他那個庶出的大哥不學無術,沒想到兒子也是個草包。王熙然一琢磨,科考打老頭事件,長孫無忌之所以插一腳就是因為惱羞成怒無法幫他侄兒作弊吧。同來的關系戶們聽到他的叫聲都自覺拉開距離,他們要表明關系戶和關系戶之間也是有差別的。 也有人忍不住嗆聲,這人是盧薈的大哥,“若不知道也就算了,方才咱們明明看著兩位小娘子在上面刷了東西,你還能喊出神跡也真夠傻的。我可警告你,若到倭國你也如此丟人,我可不會看在你叔父的面子上閉嘴?!?/br> 此舉雖然得罪了長孫,但卻得到大批圍觀者的贊揚,有得必有失就看你圖的是什么。王熙然無奈嘆息,這些小家伙雖然好斗嘴,但瞧著都有分寸,也能讓他更放心些。 周齊和武照分別拿起魚竿,將兩個石頭魚當成誘餌拴上,一甩投入海中。其它兩條船上的人也被他們吸引,大家最近吃的海物很多都是武照和周齊弄上來的。瞧著兩人又在釣魚,很多人都期待著又能釣上來什么沒見過的品種。 見海中閃起一片亮光,柴紹站在船頭喊話,“海中怎么有亮光,怎么回事兒?!” 周齊回話:“沒事兒,您崩管,等著吃大餐吧!” 趙德言在另一艘船頭撇撇嘴,百家派怎么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他絕對不承認自己嫉妒了。 三艘船上的人都屏住呼吸,大概一炷香事件后,大家感覺船開始晃動,好像有什么大東西沖這邊來了。隨著海水的波動越來越大,很多人嚇得紛紛出言阻止,“別弄了,我們不要吃大魚了!” 武照無言撇嘴,“你們昨晚說要吃新品種,我們弄了又說不讓整,可真難伺候!” 就在這時,感覺到魚線開始晃動,似乎有事么東西在向下拉扯。武照和周齊對視一眼,一起用力拉起魚竿。一條大魚躍上半空,嚇得很多人尖叫,這條魚牙齒呈尖狀,身體能裝下好幾個人! 魚線在半空中被扯斷,大魚眼瞅著就要砸在船頭,若真砸上整條船必翻。伴隨著身后的叫聲,武照抽出腰間的佩劍,刺向大魚的時候用力一甩,大魚成功落在船中央的甲板上。 看著大魚兇狠的樣子,撲騰著要起來,很多人都躲在船頭不敢動彈。周齊走過去一拳將魚打暈,回過頭皺眉說道:“你們叫什么?我看咱們該返航將你們都給送回去!” 一群人被周齊和武照輪番數落,還有另外兩條船上的趙德言和柴紹也在趁機教訓人,雖然剛才他們也很緊張,但是這樣多次大喊大叫也是在太丟人了。 被訓斥的人都不敢出聲,聽到再多傳言都不如親眼所見來的震撼,百家派這倆丫頭實在太兇殘了!對于周齊他們還有心理準備,對方實在名聲太盛,至于武照這個笑起來完全無害的小娘子也這么狠,完全出乎他們的預料。 很多人都在回憶,這一路上有沒有什么得罪兩人的地方。而后又慶幸,多虧平日王縣公管著他們,若將百家派這些人都放出來可勁玩,他們得嚇死多少路過的民眾和花花草草。 武照和周齊研究大魚的時候,同在船上的人都眼巴巴望著趙德言和柴紹,他們想換船??! 趙德言和柴紹同回個無奈的表情,他們的船上雖然沒有暴力狂,但是也不消停啊。 柴紹的船上,倭國人犯整天鬧事兒。他們是在做最后的努力,雖然已經跟唐人說好將事情往別處推,但是他們畢竟沒完成出使任務,回去免不了要受罰。 就是想讓唐人幫忙說情的意思,柴紹自然要完全回絕。理由很簡單,若如此表現很容易讓人察覺出其中貓膩,到時他們的計劃很容易出變故。見柴紹不答應,倭國人整天都在大喊,將嘴堵上后又開始玩絕食,實在太鬧騰人了。 趙德言那邊有個李晉江作妖,他注定也消停不了,老趙一直在怪自己為啥腦抽讓他同上一條船。 此次派李晉江來,主要是以愛情故事為引題來宣傳倭國百姓的不幸。李晉江在出門前寫了幾個小故事,再加上路上這些時間又出來幾個成品,他整天找使團的人講故事。 本來在海上就苦悶,他還凈說些引人落淚的故事,弄得大家不勝其擾。不聽還不成,人家說這也是此次出使的重要任務,他們又不忙,怎么不能給點反饋來幫幫忙。 后來趙德言給他想了個招,才讓使團的人解脫,趙德言是這么說的:“你講的是倭國故事,那跟咱大唐的文化背景不一樣,為何不去講給那些倭國人聽聽?” 李晉江聞言深以為然。待吃過兩個師兄釣起的大魚后,李晉江轉移到柴紹船上行動。 如此發生了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趙德言那艘船上的人終于擺脫了李晉江,而柴紹也終于不再為倭國人煩惱。只倭國人比較可憐,他們整日要聽李晉江講故事,之后還得給反饋,不然李郎君答應的幫他們說好話的事情就不給作數了。 “尤麗子是個很可愛的小姑娘。他們全家務農為生,雖然生活貧困但是有青梅竹馬的越前君在,她覺得生活再困難也能堅持下去。尤麗子成年后在大家的祝福下順利嫁給越前君,婚后生活很幸福,他們很快就有了小越前。哪料,重稅下又遇到大旱。越前君病倒臥床,剛滿一歲的兒子餓得哇哇大哭,尤麗子看著夫君一天天消瘦下去,看著兒子的哭聲越來越小,她走到廚房拿起菜刀對著……” “李郎君,咱們到倭國了,柴將軍讓我叫你過去?!?/br> 李晉江意猶未盡地看了看倭國人犯,遺憾地說道:“到地方了,以后有機會咱們再講完這個故事?!?/br> 終于解脫了?。?! 原本倭國人還很害怕回到國內,自從李晉江開始講故事,他們成日盼望早點歸國。一開始還好,都是些帶著小哀傷的愛情故事,到前日他居然開始講這些個血腥的東西,問題在于倭國鬧饑荒的時候只會比他講的更慘,今日的故事勾起很多刻意被遺忘的記憶。 第232章 出使倭國(二) 三艘船抵達倭國渡口,當地百姓從未見過這樣的大船,趕緊去通知城主。 城主得信急急趕來,見唐人在往下運物品,以為大唐國主這么快就遣人回訪呢,這要是由自己把消息送回去得受多大贊揚。還沒等他樂呵,發現唐兵押解著一隊囚犯從船上下來,那些人正是三個多月前剛送走的使臣們,大喜大悲下弄得城主差點沒跪地上。 趙德言嚴肅臉看著城主,他旁邊是殺氣騰騰的柴紹。見城主嚇得愣在當場,犬上三田耜覺得他比戴鐐銬的自己還丟人。得到趙德言示意,他趕緊小跑過去簡明說出他們在大唐遇到的事情,而后毫不避諱地說道:“我們都是冤枉的,大唐使團此次前來是為討說法,你趕緊著人回京將事情說一說,看看能否查出是誰在其中做手腳?!?/br> 聽說事情還不是最壞的情況,城主反應過來后連忙小跑回去寫信,完全忘記該招待遠來的客人。見狀,機靈的藥師惠日蹭到趙德言身旁說道:“我認得路,不若先由我帶路,咱們入城歇息一日如何?” 他們在船上晃悠了將近一個月時間,現在腳踩在陸地上都站不穩,是該好好休息一晚再趕路。趙德言點點頭表示同意,而后裝么著問道:“既然已經到倭國境內,若你們國君準許,不如解下鐐銬如何?” “不用不用,我們沒有提前發現隱藏在它處的忍者也算有過,可不敢解開鐐銬。您就幫幫忙吧,再這樣押解我們到平安京可好?” 瞧瞧咱多了不起,得讓人求著咱虐他們。 趙德言好似很無奈的樣子,他想了想勉強說道:“哎,若不是圣上怕你們在路上自裁,我們唐人在沒有絕對證據的情況下怎么能將你們似犯人一樣押解呢。既然你這么說了,想來還是怕自己忍不住自裁,那我就再幫幫你們吧?!?/br> 聽他這么說,戴著鐐銬的倭國人都快嘔死了,內心真是有苦說不出。若別人不了解情況也就算了,他們不相信趙德言這個領隊的也不知道王縣公對他們做了什么。 想到那晚王玨即興發揮模仿他們的筆跡和語氣寫出的話,什么舒明天皇就因為沒本事才被推舉上來,什么蘇我入鹿跟她meimei關系不甚明了,不支持meimei的兒子也是為了將meimei從宮里帶出來,弄得這些個倭國人幾個月來常常夜半驚醒,但凡不想家族滅亡的都不敢在唐人沒達到目的前自殺。 好在王縣公說他只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找到行刺的真正主使者,一個是讓倭國賠黃金給他們。若能讓她達到目的,王縣公承諾永遠不去模仿他們的字跡做什么事情。雖然聞名大唐的王縣公與他們想象的名仕完全不同,但是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們也只能期望王玨是個說話算話的人。 至于為啥還要求戴著鐐銬,就是為了在主子面前演戲嘛。瞧瞧,我們九死一生到達大唐了,還沒等去完成任務呢,就被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人擺了一道。我們也是無辜,看在大家沒少受苦的份兒上,能不能別太遷怒。 城主顫抖著雙手將事情詳細寫出,趕緊找信得過的手下快馬去送信。而后,終于想起被他忽略的大唐使團,等他找到人的時候被告知大家都已經休息。 次日,在城主的極力挽留下大家依然決定出發趕路,唐人想著可沒空留在這兒被你招待,奈何城主不了解情況啊。目送使團離開,城主有點兒小忐忑,往常高句麗的使臣過來若招待不周他們都會去平安京告狀,自己昨日那么忽略唐人,希望他們不要跟高句麗人一樣…… 自到了倭國境地,那些倭國人不知是終于找到底氣還是豁出去了,竟不似在路上時一直乞求著讓他們幫忙說好話,反而興致勃勃給大唐使團沿路介紹起他們國家來。若倭國人知道自己的變相討好完全沒被對方領略到,不知道會不會因為文化差異造成的溝通不良去撞墻。 一路上,每每到達一個地區,犬上三田耜都會感嘆著說道:“我們還是差大唐良多啊,此次本是想學習大唐的筑造技術,可惜竟出了這樣的事情……” 藥師惠日在一旁接話道:“自看了長安城,我這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也在咱們倭國建個那樣的城市,哪怕只有長安的一半大,不不,哪怕只有四分之一大我也滿足了!” 大唐來使聽到他們的對話都與榮有焉,尤其那些還不擅隱藏自己的小年輕們,更是洋溢著滿臉笑容。周齊和武照則是嚴肅對視,老師說得沒錯,他們果然是來大唐偷東西的。今日教給他們筑造技術,明日這些不懂得感恩和滿足地人必然會索取更多,定要好好將倭國攪得天翻地覆,讓他們沒時間想著偷東西。 倭國人在大唐的時候,聽他們說起什么要學習的謙遜話,王玨就不由想到近現代時候日本人的囂張。包括在現代時日本人總說中國盜版,王玨就覺得,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唯獨日本和韓國沒有。 小日本山寨了中國一個城市,未來的平城京就是仿照長安所建,至于什么天皇的宅子也都是唐時建筑,更不用說一系列手工技藝。在臨行前,王玨怕弟子們離開自己身邊太久忘記囑咐,她特意將注意事項寫在紙上讓兩人背誦,并要求她們每晚躺在床上都要想一想背誦的內容,就是要防賊一樣防著倭國人,再說他們本身也是賊。 一行人走到一半路途的時候,送信的人順利抵達平城京。平日面和心不合的舒明天皇和蘇我入鹿兩個人得到消息后,第一次思路那么一致,必然要將這件事情妥善解決。當晚,兩人在暫時目標一致的情況下,很是敞開心扉分析起當下情況來。 蘇我入鹿完全順著王玨期待的方向走,兩人來回看了三次信件猜測使團在大唐的遭遇后,他猜測道:“兇徒的身份很明顯,何人不想讓咱們跟唐人交好?我就說不能幫助高句麗和百濟,天皇不聽我的話偏要頻繁召見他們的人,若不是他們心中有所期待怎么會鋌而走險呢?!?/br> 舒明天皇被問得啞口無言,他想了一圈也沒想出誰會提前派忍者過大唐。若說是他們本國人,他這個天皇都不甚了解大唐的情況,更不要說其它家族,就算真的有人對大唐知道的多一些,也絕對沒有能力派人到皇宮行刺。 然而,藥師惠日他們又明確說刺客是忍者,還是那種武藝高強不能輕易偽裝的忍者。也就是說,如果排除掉他們本國人,也只有經常來往的高句麗人和百濟人有機會學得忍者技能。再加上他們與大唐非常近,若說要安排刺客也不是不可能。 舒明天皇到底還是年紀小不經事兒,他著急問道:“那該怎么辦,唐人的使者就要到了,我們該如何應對?信上說唐人的大船非常堅固,他們的武器也非倭國能比,若是因此事引發兩國交戰怎么辦?” 蘇我入鹿一方面在心里罵舒明天皇沒用,一方面又很滿意他這種窩囊的表現。綜合信上所說的情況,蘇我入鹿分析道:“咱們派出的正副使除了戴鐐銬外可以自由行動,說明唐人也察覺到其中的不對勁,估計此次前來主要為討說法。只是,天皇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刺客行刺的是大唐皇帝,冤枉的是大唐第一名仕,若不能給個令對方滿意的結果,開戰也是在所難免?!?/br> 那個邊城的城主是舒明天皇的人,他想到對方信里不可能作假,那么信上寫的內容也肯定是真的。他原本不懼怕大唐是因為海路艱難,唐人想過來征戰完全不現實?,F在聽說唐人有那樣的船只,舒明天皇真的害怕了。 “那,內大臣覺得該怎么做?咱們去調查估計也不會有結果,可是又必須給唐人交代……” 蘇我入鹿狀似很為難地皺眉想了想,而后說道:“他們還有半個月時間才到,咱們在這段時間里盡量去找證據,若實在沒有,那就只能是最能讓唐人相信的那個結果了?!毖韵轮?,栽贓正在倭國的高句麗和百濟兩國使者。 這對蘇我入鹿來說也算好事情,他雖然很心動兩國想給的好處,但是考慮到他們經常來找舒明天皇,怕三方私下有什么協議來對付自己。蘇我入鹿是個聰明人,他覺得舍棄那些好處而讓大家看清現實才對自己最有利。 什么現實,就是靠近舒明天皇的人不會被他保下,反而會被他推出去當替死鬼,如此一來還有誰能愿意幫他這個沒有多少實權的天皇呢。 有了主意后,舒明天皇雖然覺得栽贓不好,但他心中已經認定兇手幾乎就是他們。想想自己對兩國人一直不錯,他們居然動手腳將自己陷入險境,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在一方還不知道的情況下,友誼的小船就這么說翻就翻了。 算算時間,大唐使團從長安出發到倭國平城京(今奈良),一共用了3個月的時間。他們臨近平安京的時候,遠遠看到城外等候的人,見天皇居然親自出來了,大家驚訝對視。 不知道他們得信后商量出來的是什么結果,趙德言準備試探一下,他當著倭國百姓的面拿出李世民的圣旨,而后說道:“我大唐皇帝有圣旨給你們,還不快快下跪?!” 百姓們都知道大唐是強國,他們聽到趙德言的訓斥后趕緊下跪。倭國的官員們齊齊看向舒明天皇,他怎么做決定影響到大家需要以什么動作接旨。舒明天皇為難壞了,他現在很懼怕大唐并且自己這邊有事情理虧。想想作為一國之主下跪肯定不成,舒明天皇彎腰鞠躬接旨。 在歷史上,犬上三田耜這隊遣唐使在大唐待了幾年后回國的時候,有大唐使者跟著同去。當時因為天皇不肯跪下接圣旨,兩國產生了一場大戰,當然最終是以倭國兵敗完結。趙德言此次之所以不像歷史上的使者一般要求如何接旨,是因為他深知自己此行的任務。 你如何接旨不重要,反正要不了幾年你們倭國可能連天皇這個東西都不存在了。 李世民的圣旨主要是叱責,外加說一說給他們機會來解釋清楚這件事情,還有使團帶來的一些回禮。那些帶著鐐銬的倭國人瞧著兩位老大聽說圣旨內容后開懷的樣子,差點當場哭出來,他倆居然也跟曾經的他們一樣以為大唐人傻錢多技能隨意送。 蘇我入鹿熱情走到趙德言身旁跟他說話,“我是內大臣蘇我入鹿,半個月前收到來信我就一直在調查圣旨上說的內容。已經有些眉目,不若咱們先回去參加天皇主持的歡迎宴,明日再說正事如何?” 趙德言聞言語氣緩和道:“哎喲,既然有眉目就好。我們是客人,自然隨主人安排?!?/br> 見趙德言聽說事情有眉目后立刻轉變態度,前來城外迎接他們的倭國人齊齊松出一口氣。 第233章 出使倭國(三) 在現代日本天皇用的皇居是德川時期所建,而日本真正意義上可以稱之為皇宮的宮殿要在舒明天皇11年才開始建造?,F在是舒明天皇2年年末,天皇還住在飛鳥岡本宮。倭國人也會學著唐人稱天皇住的地方為皇宮,其實飛鳥岡本宮只是稍大些的宅子罷了,就跟大唐國公的居所那么大。 大唐使團跟著倭國人來到所謂的皇宮,那里早就做好一切待客準備。舒明天皇沒有大智,倒還有些小聰明。他想著高句麗和百濟靠不住,不如試試靠向大唐,最好能讓大唐幫他解決掉蘇我家族。遂,無論是出于對強國的恐懼還是自己內心的小算計,舒明天皇待唐使特別熱情。 蘇我家族的成員見此互相對視,蘇我蝦夷和蘇我入鹿這樣的精明人立刻想明白天皇打得什么主意。諷刺一笑,他們也有自己的打算,到時唐人必將偏向他們。 倭國君臣連著大唐來使,這些個各懷鬼胎的人在宮人的安排下各自入座。趙德言作為正使自然坐在首位,其后是柴紹,而李晉江此次是明面上代表王玨來訪的人,他則坐在柴紹的下首。至于王熙然他們的身份是來跟著長見識的世家子,由于設定身份并無官職故此坐在最后方。 舒明天皇寒暄幾句后,早就等待著的另一批宮人開始端食物入殿。第一次來倭國,唐使們很期待地方美食。舒明天皇見唐使都期待地看著案上的吃食,他有些小緊張。據說大唐的美食十分了得,雖然已經讓廚子提前好好準備,他還是擔心看到唐人嫌棄的表情。 “唐使們遠道而來許是餓了,咱們先進些吃食,宮人另準備了我們倭國舞蹈給大家觀賞?!?/br> 趙德言起身稍拜禮,“勞煩天皇了,我們亦很期待能領略倭國特色?!币稽c兒沒有大國使者的傲慢,禮儀做得非常好看,這讓屋內倭國人全體舒出一口氣。 舒明天皇聞言開懷,他擊掌三下,一群面上畫得像鬼一樣的宮人拿著樂器走進來。樂聲起,宮人們開始跟著拍子跳舞。原本還很期待,沒想到水平還不如自己家中的舞姬。瞧著倭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唐使們不約而同地假裝被案上美食吸引。 趙德言夾起一塊豆腐品了品,有些鮮味兒,想來是用海物的湯汁煮過。又挑著幾樣不是海物的吃食試試,都還成,不說美味起碼還能吃,可比他們準備的表演強多了。唐人大多這么覺得,遂都很給面子得假裝低頭吃東西沒注意到殿中央的舞者們。 這個場景看在舒明天皇眼中就成了另一番解讀,唐人十分喜愛他們倭國的美食,喜歡到連表演都被忽略掉了。這讓舒明天皇找回些信心,他舉起手上酒碗說道:“眾位,歡迎大唐使者來訪!” 隨著他話落,倭國人都拿起碗敬酒,唐使們十分有禮地回敬,場面非常和諧。酒過三巡、大家皆飽餐后,舒明天皇本想結束今日的交流,沒想到趙德言竟主動訴起苦來。 “方才聽說賊人已經有眉目,我才稍稍安心。天皇您可不知道我承受了多大的壓力,賊人是對我們國主和最受百姓喜愛的名仕下手,當時我走的時候喲,好多百姓都說,我們若找不到兇手就再也別回國。還有那些將軍,成天沒事兒就想著制造機會打仗撈戰功,居然有人來賄賂我讓出使失敗,他們好有理由打仗。我自來只忠于我們圣上,哪里是能被人收買的?!?/br> 柴紹聞言面上惱怒,“你什么意思,可不是所有將軍都想挑事兒!” 看趙德言滿面通紅晃悠悠繼續喝酒的樣子,再有旁邊的李晉江一直緊張得拉扯他袖子,倭國人都以為趙德言是喝多了酒后吐真言呢。他們都注意到一個重點,這個正使說大唐內部有人想拿這事兒撈軍功,也就是說一個弄不好就要開戰。 能進殿內的倭國人都有些身份,他們在這些天已經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倭國人本身也沒少喝酒,再加上這些人里面好些也是空有身份無才華,有那被趙德言話里內容嚇到的人連忙說道:“何不讓咱們的使者上來說說情況?” 本身還想再拖幾天的舒明天皇聽到己方人如此提議后,只能在趙德言期盼地眼神中讓犬上三田耜和藥師惠日進殿說明情況。這倆人雖然是戴罪之身,但是考慮到信內所說他們也是被牽連,再有為了國家顏面,舒明天皇并沒有虧待他們,兩人進殿時已經梳理一番換了身衣裳。 先前他們已經讓主子看到了慘狀,如今進殿后還沒等說話就開始做哀愁狀。以下對話兩人在路上琢磨許久才制定,犬上三田耜作為正使先發言,“那日在百姓們的歡送下,我們一行人分別登上四艘大船,日日夜夜換人劃槳才在一個多月后到達大唐。海上不太平,有兩艘船折損在路上,那些使者已經葬身大?!边煅释nD。 趙德言聞言激動感嘆道:“竟沒聽你們說過這些事情,為了出使大唐,你們真是太不容易了!”實則心里暗罵,沒讓你們死干凈都算老天不開眼。 殿內倭國人聞言也是充滿傷感之情,大家都知道進入大海便是九死一生的境地,然而為了得到唐人的知識,這些在成功路上的犧牲是必然的。聽趙德言語氣中充滿真情實意,倭國人對他的觀感又提升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