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其實這個想法也很危險,若王縣伯出現什么意外,他們這些人都不會有好下場。就是再多幾倍的難民,也抵不過一個王縣伯對大唐的重要性。若是圣上在此處,絕對會極力反對這個提議。思及此,大家又將視線移開了。 誰料,王玨竟主動出言欲擔下此任。反復勸說無用后,賬內人才開始在這基礎上設局。 席君買壓力很大,他出來前被無數上官囑咐過,一切以王縣伯的安全為先,若有意外就舍掉難民拉她撤離。方才見到王玨的那一刻,他提著的心才將將放下來。轉而又好奇,王玨是如何在短短兩日內做到讓幾千漢民以她為首,甚至在遇到危機時有人第一時間沖出甘愿為她送死。 就在席君買走神這當會兒,王玨已用藏在袖中的小別針打開鐐銬,并挨個去給與她同來的唐兵解鎖。又有席君買的手下解決完牢房外的突厥人開始往牢內運尸體,那些被打開鐐銬的唐兵第一時間換上突厥人的衣服,回到崗位上假裝突厥牢兵。 離總計劃實施還有兩個時辰,在這兩個時辰中要保證此處的異常不被人發現,王玨和三個唐兵要將奴隸們的鐐銬全部打開并開始撤離,時間只是夠用并不充裕。 作者有話要說: 第173章 突襲行動(二) 關押奴隸的地方在這個突厥聚集地的邊緣,與那些牲畜左右為鄰。諷刺的是,原本作踐人的安排,在此時竟成了撤離的幫助。 這些奴隸經過王玨一日的傳銷式洗腦,此時腦中只剩撤離步驟和‘家國天下’之說。不見爭搶,他們有序地等待著唐兵拿鑰匙開鎖。待打開幾個壯年人的鐐銬后,王玨干脆帶著有開鎖技的三人用自帶工具行動,讓那剛獲自由的幾人拿鑰匙繼續開鎖,如此速度更快。 再次感謝突厥人的苛待,漢人奴隸多練就了不敢大呼吸、走路無聲的技巧。奴隸們常年幫忙驅趕牲畜,與它們已經十分熟悉,如此能做到盡量降低聲響撤離。 就在奴隸們全部去除鐐銬時,監獄外響起一陣sao亂聲,王玨呵的一聲笑了:“前方已經開始引起突厥人的注意力,咱們趁現在趕緊離開。就按計劃好的步驟撤離,騎在牲畜背上驅趕它們,離此處五里地有唐軍接應咱們?!?/br> 穿著突厥兵衣服的漢兵在通往監獄的幾條路上把風,王玨帶著奴隸們迅速往關著牲畜的地方跑去。由于此處乃突厥腹地,幾乎從未受到過偷襲,領頭的幾個都慌了。他們只忙著整兵應戰,畢竟不是白日的約戰,哪還顧得上拿奴隸做擋箭牌。 為了引開突厥人,先遣部隊來的都是騎兵,意圖用臨近的馬蹄踏地聲蓋過遠處牲畜離去發出的聲音。事實證明這個想法非常有效,畢竟是夜晚,突厥人的腦袋早被面前的轟響炸暈。少數能仔細聽聲辨別方位的,也沒往奴隸和牲畜方面想,以為唐軍在前后圍擊呢。 王玨墊后,她臨走前向反方向望了一眼,那里唐兵正在齊聲呼喊:“突厥小子速來受死,爺爺們收尸來了!”此次,又要犧牲多少好兒郎! 馬不夠用,奴隸們騎在各種牲畜的背上,玩命驅趕著牲畜往隨行唐兵指引的方向跑,大部分人還處在恍惚中,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回歸大唐。有人已是淚流滿面,似乎看到國土在向他們招手…… 王玨帶奴隸們沒走出多遠,就遇到房遺愛和武照帶著一隊身手靈活的士兵等在那。部分士兵加入護送漢民的隊伍,部分與王玨和席君買再次返回突厥營,他們要趁亂將黑油倒在突厥人的帳上。 這種小花招只能使一次,就是在突厥人不知黑油的用途時。后跟來的唐兵主要負責運輸看守幾車黑油,真正行動的是席君買先前帶著的人與百家派三人。這個時候就能看出兵與將的區別,以及開掛與未開掛的差異了。 席君買牢記各領導指示,聽王玨說要負責那些較危險的地方,他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樣。誰知王玨并不打算浪費時間跟他解釋,席君買眼睜睜看著王玨一手一個大桶,兩個小家伙雙手也能舉一個,瞪大眼睛咽了咽口水,那可不是小桶…… 王縣伯已經用事實證明,咱連兩個小家伙都比不過,那就別耽誤時間趕緊干活。見王玨已經深入敵營,席君買自覺開始帶人負責臨近的地方。 半個時辰后,遠處傳來幾聲炮仗響,這是暗號。帶隊偷襲的人是副將高甑生,想來被擄掠來的漢民已經離開,他對士兵打手勢,佯裝不敵開始退逃。 “頭兒,咱們要不要追擊?” “追他娘的,把他們都給我干掉,不然本汗還有什么臉面見其它部落首領?!” “您三思,興許有詐呢!” “休要再說,趕緊帶人去追!”領頭喝高了又突然被人偷襲,哪還能保持冷靜。 高甑生瞧著身后有大股突厥軍追來,松出一口氣。事實上,即便他們不追也還有別的計劃可使,只是沒有誘敵上鉤做起來容易罷了。 他們往安排好的方向跑,那地方多戈壁,可于廣闊的沙漠中將突厥軍禁錮。在那處,早有唐兵準備好陷阱等待著。 高甑生帶兵來到約定地點,他們并未進入戈壁群,而是往側面的方向狂奔,而后安靜隱藏起來。而戈壁群內也有一隊騎兵,他們早前已在入口處各通道灑滿黑油,待高甑生離去不一會兒,便開始做奔逃狀。如此,追來的突厥軍以為那戈壁群里的騎兵隊便是他們一路追趕的那隊。 難怪要在夜晚行動,夠陰險噠~ 一個突厥人喊道:“地上好像有什么,馬的速度變慢了!” “不要理會,繼續追!就算唐軍豁出去用好馬來戰,我也不信他們能跑過咱們突厥兒郎!” “沒錯,定要把那群雜碎都剁了!” 待追趕來的突厥人都進入石陣,高甑生帶隊迅速返回。他們燃起火把,用力向石陣內投擲。由于只聽得王玨的描述并未見到黑油的威力,高甑生謹慎地要求盡可能快速地多投擲火把進去。佯裝逃跑的那隊也返回,做著同樣的事情。 多年后,據參加過此次行動的老兵回憶,那日燃起的火光照亮天際。突厥人與戰馬在煉獄中嘶號,他們無論怎樣都無法撲滅身上的火,就那么被活活燒死。 石陣內外的兩隊唐兵只是震撼的看著,突厥人的嘶吼與咒罵被當做對逝去兄弟的祭奠。 突厥營內的人也沒能逃脫,由于黑夜,他們并未注意到各大帳上的黑油。也沒注意到,騎兵離去后又有步軍精兵悄悄靠近。由于突厥人已提高警惕,還有人在整理尸體,步兵起初并不敢靠太近。 此處領頭氣壞了,他趕緊召集手下開會。至于普通突厥人,除了受傷的去治療,余下的皆去休息,準備天明后找回場子。 直到快天明,突厥人才完全安靜下來,只剩數支在外巡邏的精兵。 此次帶步軍前來的是李績,與他帶來的人比,那些巡邏兵在人數上就不占優勢。不能再等,不然突厥人醒來必然會發現大帳的異常。此時正是人陷入熟睡的時辰,李績當機立斷準備選擇出擊。 由于突厥人已經有準備,再加上在外巡邏的都是精兵,唐軍并不能做到悄無聲息消滅對方。果然,看到大批步軍來襲,突厥兵第一時間放出信號。 突厥領頭一夜未合眼,他正在等待去追擊唐軍的人回來,時間越久不詳的預感越是籠上心頭。聽到偷襲的預警,他第一時間跳起來欲沖出大帳。然而,神靈并未眷顧他。 他的大帳是重點關注對象,王玨帶著弟子在附近藏了一夜,就是等待李績帶人動手時,第一時間解決掉他。 聽到預警,正在搓手的房遺愛趕緊拿出弓箭,武照幫他點燃箭支。王玨看著兩個弟子配合得當,一支支火箭準確地插在首領大帳。忽的一下燃起大火,席君買和他的手下們見狀有些呆滯,黑油的作用超乎他們想象。 大帳很快便倒塌,聽著里面的嚎叫聲,王玨等人迅速離去。他們需要將內里的大帳點燃,李績帶來的兵則負責外圍。 時間緊迫,他們在此處停留很容易被傷及。而且突厥人已得到示警,想來不用一會兒,年輕戰力就回從各個帳中出來。待他們看到大帳都被點燃,必然會組織里面的人出來。 由于此處是個大駐地,若想將黑油灑滿地絕對不夠用,故此只在幾個入口處有這樣的布置。 見越來越多的突厥人走出大帳,他們趕緊混在其中離去。事實上,李績弄死那些巡邏兵后就開始在駐地外圍轉圈撒黑油,只是王玨還未出來,他并不敢進行下一步行動。 突厥駐地內接連傳出嘶吼,越來越多的突厥人出來迎戰,那些在外圍不停往內。射箭的唐兵也覺得吃力起來。李績既擔憂錯過戰機又擔憂王玨的安危,他已經無數次在心中譴責自己為何腦抽答應這么不靠譜的提議。 就在他想要思考,如果王玨死了該怎么辦的時候,人家出來了…… “不是說解決了主賬就出來嗎,怎么這么久?!” 王玨小聲說道:“我們又在里面收拾了一些重要角色……” 席君買全程低頭不敢出聲,有負將軍的囑托,只是王縣伯武力值太高,他想強行拉走實在沒辦法。 李績打定主意先解決眼前事,至于某些人,回營再拿出幾日時間慢慢噴。 主要等待的人已經出來,李績一聲令下,唐兵迅速點燃外圍的黑油。 除了疼痛的嘶號還有憤恨的怒吼。有些突厥人并不在黑油范圍內,他們見此情況深知己方以少對多,短時間內等不到支援,他們的結局只能是死。故此發瘋似的攻擊,意圖多帶幾個唐兵上路。 戰爭是慘烈的,無論有多大的優勢,都免不了傷亡。王玨并未繼續站在李績身旁,她再次帶著兩個弟子加入戰爭。與剛才射箭不同,房遺愛跟武照是初次見血,他們忍著嘔吐、顫抖著雙手艱難參戰,好在有王玨看顧才慢慢適應。 由于留在外圍的突厥人較少,戰爭并未持續多久就結束了。最后只剩兩個突厥人還未被剿滅,王玨與唐軍就那么站在旁邊,看著兩個小家伙與面前人對峙。 那是一對突厥父子,孩子的年齡比房遺愛還要小。父親被武照捅了肺部,他正艱難地護著孩子站立著。那個孩童一直發抖,他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仿佛在訴說著對生的渴望。 武照拿刀欲上前,房遺愛有些猶豫地拉住她,轉頭看向王玨,眼中滿是掙扎。武照略猶豫,也跟著看向王玨。 就在他們分神的這會兒,那個突厥孩童突然沖向武照,陽光映著他手上的匕首,刺得人眼睛生疼。 作者有話要說: 第174章 成長的代價 此戰,唐軍大勝。 黑油燃起的大火不能輕易撲滅,被圍在內里的突厥人忍受著火燒的痛苦。除了直接被燒死的,好些人掙扎著從倒塌的賬內爬出來,不幸的是,那些被他接近的人也迅速點燃。 聽著里面的嚎叫聲,外面的唐軍只覺得痛快解恨。李績并未打算就此離開,因王玨運作得當,不止救出漢民。還帶走了所有牲畜。想來此時突厥人已剩不多口糧,領頭人死去亦必然會混亂一陣,他很想知道,待他們無糧又無對策時,是要冒火沖出來一戰還是食用同胞尸體。 不急,李績打算一鼓作氣,將此處全部端掉再離開。 除了解恨,唐軍們也很興奮,如此大的戰功回去后圣上必不會虧待。 大火并不能阻隔氣味與聲音。到飯時,唐軍邊大口吃著從突厥人那劫來的牲畜rou,耳邊傳來內里突厥人對他們的咒罵。而對方也被唐軍造飯時傳出的香味所吸引,他們剩的糧食不多,被困的這一日無一人吃飽飯。 突厥人寄希望于不知在何處的援軍,期待著出去追擊唐軍的精銳能早點返回。有些明白人覺得精銳部隊已經兇多吉少,他們繼續被困只會越來越虛弱,不如趁還有力氣時出去一戰,也許能有機會拼死沖出。再不濟,若是有人能逃脫去尋找援軍也行??上?,有話語權的幾個都被王玨弄死了,少數有見識的人并不能服眾。 人之常情,便是突厥人再狼,若要犧牲自己給他人創造機會,一般人還是不愿意的。誰家沒有老小,正是因為對自己同胞了解才不敢去犧牲。 并非胡說,很多突厥人都當年老者是拖累,甚至有人做過拿他們當誘餌去引敵的事情。 所有突厥人都是同一想法:若自己死了,自家老小肯定會沒命。原因很簡單,從自身考慮,他本人就會用那些無依靠的人當犧牲品。 又是一日,唐軍有點兒等煩了。大營中還有被救回的漢民等著感激他們呢,他們最近吃的飯食都是被救回的同胞所燒制,可比軍里的火頭強。將軍也說了,回去后讓他們有酒有rou玩三天。那些突厥人,能不能別拖拖拉拉耽誤事兒? 比起他們的不耐,突厥人則是度日如年。終于堅持不住,一群年老的突厥人被率先推了出來。很自私也很公平不是嗎,每家的年老者都去送死。 此時,火苗已變弱,除了灼傷并不會致命。 沒有唐軍憐惜那些年老者,他們少有人手上沒終結過漢人的性命。 李績一揮手,弓箭手一齊射箭。 一批批的年老者倒下,一批批又被推搡著扔出來,突厥人就這樣以人rou為墻慢慢靠近漢軍。想象一下,若沒救援漢民,他們如今的待遇便是如此,或者更凄慘。 見突厥人快到眼前,李績鎮定地換下弓箭手。 毫無疑問,又將迎來一場血戰。唐軍不止要滅掉此處據點,還要防止任何一個突厥人逃脫去報信。 突厥人雖多,好在并非所有突厥人都善戰。那些原本被作為士兵培養的人死去后,剩下連武器都沒有的人只能束手就擒。 這些俘虜該怎么辦? 李績、王玨與埋伏后回來的高甑生,一起探討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李績先開口,“我們沒有糧食再養活幾萬人……”自動忽略剛打劫回來的牲畜,那是戰利品,李將軍也是個又進無出的主。 高甑生是個粗人,向來很直接:“他們殺我們那么多人,末將看一刀砍了干凈?!?/br> 二人又看向王玨,以下是心理活動: 李績:王縣伯說過要融合他們或讓做為奴隸修路,不會在這會兒想不開吧。 高甑生:王縣伯文縐縐的,可別像酸儒一樣迂腐。不然,不然什么還沒想到…… 王玨似看透二人心聲,“融合是對于那些依附頡利,并未參戰的部落,只為不跟突厥全面開戰罷了。至于這些,這里又沒旁的部落?!逼湟獠谎远?。 “我就知道王縣伯不是那等迂腐之人!”似怕王玨改變主意一般,高甑生趕緊忙著處理去了。 很快,突厥人的鮮血染紅了沙漠。前來幫助造飯的原漢民奴隸們先是叫好,后流著眼淚一聲聲呼喚著已去遠方的名字。那些名字,是死在突厥人刀下的家人、朋友、同胞們…… 任誰似劊子手一般連番收割婦孺和手無寸鐵者的性命都不會太開懷,哪怕對方是敵人?;氐酱鬆I整頓兩日后,唐軍才開始慶功。 而房遺愛自回來便沒再踏出房門,他聽著賬外的歡呼聲陷入回憶。 后怕,前一刻還躲在家人身后發抖的突厥小兒,下一刻竟會兇狠揮刀。慶幸,好在他及時用手臂擋住刀子,好在那個孩童并無武藝可言,不然他的同情心可能會害了師妹性命。 撫著手臂上的刀傷處,他又回憶起老師當時的眼神。很復雜,欣慰與遺憾并存。再想到后來的戰斗,他因受傷只能在后方看著,他還不如小師妹,至少她受到驚嚇后依然跟在老師身旁殺敵。 李承乾走進房遺愛的臥房,將端來的吃食放在榻旁的案上。他早就聽說戰時發生的事情,見師弟獨自躲著不出來便猜到是何原因。留了兩日時間給他思考,見他今日仍不出門才忍不住進來。 “人皆有同情心,想來你下次定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你瞧,我連戰場都沒上,豈不是更沒用?!弊陨硎莻€強大的對比,李承乾完美運用自嘲法開解。 房遺愛剛想反駁,看到大師兄嘴角牽起的遺憾笑容,又不知該說什么好。連房遺愛都知道,大師兄作為一國儲君,他的出征只能是象征意義,若執意要上戰場,不是英勇而是任性不顧他人。小二郎對自家人很實誠,他實在說不出‘會有機會’這樣的違心話。 外面依舊熱鬧,師兄弟倆在賬內無言吃rou,王玨牽著武照在屋外站了一會兒并未進去。 特別要提房遺愛的弟子馬周,他在此戰起了大作用。作為混在兵痞中的文人,一個有才華的大唐本土文化人,他留在軍營幫張公瑾一起安頓救回的漢民。不止是身體上的拯救,還有心靈上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