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節
李梁氏瞧著兒子說話得體,遇到事情也是應對自如,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兒時的調皮,感慨著竟抹起眼淚來。見她如此,鄉親們又免不了一番安慰贊揚。 李晉江扶著李梁氏歸家,王家仆從們默默地趕著車跟在后面。淶水縣李氏不是士族,卻也是傳承很久的耕讀家族。族中人口不少,光他們族人居住的地方占地就不小。得知李晉江歸來,李氏族人都激動得等在外面,其中也包括族老和其父親李保忠。 “祖父、爹爹,堂叔…,你們怎么都出來等我了?外面天兒冷,快進屋說話吧?!?/br> 聽著李晉江叫了一串人,跟在他身后一直很從容、時刻提醒自己不能給主家丟臉的王家仆從們,集體被繞暈了。由于主家人口簡單,他們啥時候見識過這樣龐大的親族啊。 李保忠可不似李梁氏一樣眼里只有兒子,他注意到李晉江身后的牛車隊和著裝統一的王家仆從們,出言問道:“這些郎君可是與你一同回來的?咱們是否要安排住所?” 李晉江聞言連拍腦門,光想著家人咋把這事兒給忘了。別看這次領頭的周志比自己年齡小又是仆從身份,因著老師為他而著啟蒙書籍又讓其到啟蒙書院上課,他們這些弟子們摸不透老師想法遂對周志的態度也不似對普通仆從。 再有,此次跟來的王家仆從都被老師教導過武藝,以他們的身手若從軍保不準也能出人頭地,對于這些有本事的人李晉江向來十分客氣。 李晉江拍完腦門,笑著回頭說道:“我歸家來太激動,把你們都給忘了。外面太冷,我先給你們安排住所?!闭f完,邊走邊對家人解釋這些人的來歷。 俗話說得好,宰相門前七品官。李氏全族本就無人入仕又,又因離得遠而時常擔心自家孩子情況,自然不會做出那種對人家仆從指手劃腳的腦殘事兒。安排隨行仆從去休息,族老們來到李晉江家里跟著聊天。 李梁氏坐定后,緊張地問道:“王縣伯怎么給你帶回那么多東西,你都不知道推辭嗎?!” “哼,你走的時候為父千叮嚀萬囑咐,讓你好好侍奉老師切勿失了本心,你瞧你回個家弄這些個東西還麻煩那么多人送你,真是太讓我們失望了!”李保忠氣哼哼地補刀。 其余人都同他們一個想法,只是到底不是嫡親血脈,不好意思在孩子剛回來的時候就指責。 李晉江很無語,他十分想知道,若老師看到屋內這一幕,會露出什么樣的表情來。都是自家人,李晉江干脆實話實說,“老師瞧出族人對我的擔憂,她本想多送些禮物讓你們安心,沒想到你們反而更緊張了……” “既然如此你怎么不早說,害得長輩們成日為你提著一顆心?!蹦苓@么不講道理埋怨人的,除了親娘不做他想。 李保忠也尷尬,他輕咳一聲轉移話題道:“說說你小子一年在外有沒有惹事兒,大家都等著聽呢?!?/br> 李晉江了悟,他挑能說的事情從開年回南山那時開始講起來。由于他語言豐富擅長講故事,再加上有房遺愛幾個在,即便只說些學習時的瑣事也讓眾人聽得津津有味。 晚餐后,族老們臨走時感慨道:“你的運道遠非常人能比,可得好好珍惜把握機會?!?/br> 次日,李晉江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學堂。他走時只留下錢財并未親眼看到學堂建成,這一年來心里總惦念這件事情,生怕自己留下的錢不夠供學堂開銷。瞅著李晉江出門,周志一個閃身跑到院子里找李梁氏去了。 他先禮貌問好,而后神秘兮兮地從袖子里拿出一封信,“這是主人讓我轉交給您的,說是不能讓李郎君知道。您先看,年后我需帶著回信歸長安?!?/br> “有勞小兄弟了,我定在你們離開前將回信寫好?!崩盍菏吓c周志話別后,趕緊把信揣進袖子里往書房走去。 李保忠正在書房練字,見媳婦快步進來以為出什么事兒了呢。沒等他開口問,李梁氏就將事情說了一遍。夫妻倆大眼瞪小眼地看著放在案上的信有點緊張,與名士書信往來這樣的事情頗讓人向往,只是很怕信里內容是老師找家人訴苦的,好糾結好糾結好糾結…… 夫妻對視,李保忠拆開信念了起來。這一念可不打緊,沒想到不止不是告狀反而是好事兒。李梁氏興奮得直在屋內繞圈,她感嘆道:“兒子果真沒說謊,王縣伯待他確實盡心盡力?!?/br> 李保忠在一旁贊同地頷首,想想又收起信件帶著媳婦去找族老們,打算大家一起聊聊信里內容。 剩下的弟子們,家里有爵位的年三十那日都按慣例進宮。王玨和王思源就沒那么舒服了,崔智賢在仵作驗完尸后趕緊著人將尸體送到南山。就趕著年前這會兒,快出孝的王家人又辦起喪禮來。劉大包雖不算王家人,但到底是正經親戚,他們一家也因此事沒過好年。 另有一人雖不與王玨沾親,還是在家里罵王思維和王芳死的不是時候,此人就是一直等待王老二一家出孝好給他做苦力的李世民。 雖因有孝在身不好去宮內湊熱鬧,然而并不代表王玨不知年三十那日宮內都有什么熱鬧。這不,與王玨交好的孟襄,在大年初一那日就帶著弟子來拜訪了。 孟襄說得口干舌燥,他喝了口茶繼續說道:“若不是怕殿前失儀,我都想在宮內好好笑一笑再離開。從開宴到結束,圣上的眼睛幾乎沒離開過殿門。不用想就知道,他是想著今年也有人上門給他送禮呢。沒想到今年特別消停,連個來搗亂的人都沒有?!?/br> 見孟襄說到沒人搗亂時面色皆是遺憾,王玨和王熙然皆露出理解的笑容,李世民總是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將粉轉黑。當初孟襄來獻禮時,內心其實是很敬重他的,現在嘛…不說也罷…… 說完宮內的八卦,陰人小組又開始商討起‘開年大戲’來。 第135章 準備出海 陰人小組討論的開年大戲不是其它,正是出海探索之事。 由于李世民也跟墨家下訂單,使得他們除了造自家和百家派需要的船,余下的時間只夠造出盧、鄭、崔三家的大船。因著說好共進退,有人卻使出小伎倆,好些家主已經在家中咒罵數月了。 朝中大臣們也不開心,若沒有我們跟著使力勸說圣上,百家出世之事哪會這么順利。我們盡心盡力不就是等著出海撈金嗎?關鍵時刻訂不上船算怎么回事兒? 墨家也說了,圣上欲在貞觀三年開年遣人出海,我們就夠時間造出這么些船。想著墨家不會有錢不賺,這些人又將視線轉移回李世民身上。人家都送你三艘船了,你還訂三十艘是幾個意思。 這不,李世民在朝堂上提起船的事情,立刻受到眾人熱情對待群起而攻之。 感覺情況不妙,李世民又問了一次,“朕問造船的花銷為何不去結算,怎么沒人說話呢?” 打擊人小能手魏征來也,“微臣不知朝廷跟墨家訂船的事情,若是圣上的私人訂購,這錢該從您私庫出。至于朝廷去海外的探索,我們有墨家送的三艘船就夠了?!?/br> 李世民好懸沒氣仰過去,什么叫朝廷有墨家送的船,那是墨家送給他的船,送給他一個人的船!也不怪李世民會急,賣皂品的錢小部分還賬,剩下的有些以他跟皇后的名義買了日常消耗品送與受災百姓,還有那些賣兒賣女的百姓們,也都靠他出錢才贖回孩子。 現在全大唐誰不知道朕又成了窮光蛋,提私庫不是故意來刺激人嗎?魏驢子,朕早晚有一日要收拾你!但…不是現在,李世民故作疑惑地問道:“聽王縣伯說出海能賺錢,朕想著我有墨家送的三艘大船已夠用,為使得朝廷也有收入才幫忙訂船的呀?!?/br> 唐儉為傳播新作物,趕年三十那天剛返回長安。想著自己許久未在朝中,他緊跟著站出來秀存在感,“因有天災,圣上免去很多地方的賦稅,國庫余下的錢并不多。微臣以為,第一次出海不宜行至太遠,若如此普通船只也勉強用得?!?/br> “能有額外收益固然是好事,但不能動用根基去賭?!贝嗽拋碜岳罹?,他總怕朝廷欠軍餉。 好些人的腦筋迅速轉開,他們家中都有大船,只是質量上照墨家制造的差很多。若能說服圣上不遠航,便可加入自家的船只一起出行,然后再去跟墨家訂船,等待第一批出去的船回航后再一起遠行。 當然,不管圣上訂的船還要不要,能不能出得起錢買,他們都不敢肖想。賺錢雖重要,若因此被小心眼記恨一輩子可就不值了。 你們不惦記人家的船,備不住人家算計你們呢。瞅著殿內為說服他輪番上前說話的大臣們,李世民一直沒出聲。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李總心里清楚得很,他在思索著怎么能反將一軍,最好一并將造船的費用解決掉。 李世民裝模作樣地嘆口氣,皺著眉頭一副憂郁表情,“王縣伯說過,若用普通船只很危險,恐怕得在路上折損一半。船只毀壞事小,那船上的難道不是人命嗎?” 在很多人眼里,那樣的犧牲根本不算什么,只是誰都不敢將這樣的心里話說出來。瞧著李世民的樣子不知他又打什么主意,大臣們的心都跟著提了起來。 繼續說,“這樣吧,這次朕只出墨家送的那三艘船裝活物。至于朕私人跟墨家訂的那些船,若你們哪個家族也想出海又沒有船,朕可以將船租給你們?!崩钍烂翊虻煤盟惚P,租船必定要高價,然后再跟大舅哥那拿點錢就能把造船的錢付清。若有船只在路上出問題也不怕,看誰敢不賠給朕! 很多人動心,也有很多人即便不想跟無賴做買賣,也不得不跟他租船。道理很簡單,如果這次不痛快捧臭腳,人家再出航肯帶咱才見鬼了。 所以 “圣上仁慈,您盡管開價,微臣的家族要租一艘船?!?/br> “微臣也要一艘,跟著您這樣的圣明之君,我等真是什么好事都占盡了!” “關鍵時刻還是圣上照顧我等,那些旁日稱兄道弟的人反而靠不住?!?/br> 聽得最后一人說話時還瞅著自己,一直興奮看熱鬧的崔智賢完全不在意。不遭人妒是庸才,他可是因為大船的事情得到族人一致追捧。至于這些人三五不時的抱怨,完全是為襯托自己的聰慧。小崔又抖起來了,連手上有三條人命案沒辦明白的煩心事兒都暫時忘卻了。 瞧著呼啦啦一片人響應,李世民高興得咧大嘴直嘿嘿。魏征原本還想強調那三艘船的歸屬,想了想到底沒再站出來說話。他是這么想的,反正國庫也不充裕,不若先讓圣上裝滿貨物運出去,等船淘金歸來后再管他要租子。若李總知道他前腳算計人,后腳就有人用他的方法打算坑自己,不知會不會暴跳起來。 魏征也不算虎口奪食,若船回來后有大收獲,到時圣上手中有三十艘大船又看到好前景,自然不會再計較區區三艘船,反正所得也是收入國庫又不是進旁人腰包。不得不說,正因為老魏很聰慧又一直不越線,才使得李總恨得牙癢癢又不好真拿他怎么樣。 瞧著早朝變成圣上的租船會,似李靖這樣的緊皺眉頭者大有人在。只是想著圣上一直以來用私庫為民造福的舉動,還真不好說出不讓人家想法圈錢的話。沒辦法,只能閉目養神外加裝聾作啞。 見大家都這么上道,李世民趕緊報了個天價。趁著大家錯愕之際,李總故技重施又跑了。接下來,各位大臣都迎來了,等待著陪他們回家取銀錢的內侍們…… 這個早朝有人很嗨、有人煎熬、還有人強咬牙吃下虧,聽著李承乾條理清晰地復述著當時情況,陰人小組笑得前仰后合。 王熙然看著孟襄好奇問道:“孟郎君,你們當時送船,到底是送圣上的還是送朝廷?” 孟襄一愣,“這…當時還真沒想那么多,看來我最近得閉關了,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br> 瞧著孟襄難得也會呆愣,大家忍不住再次笑出聲來。他們今日聚在一起,主要是商議屬于兩派的那六艘船上,到底要裝些什么貨物才好。再有就是航海路線,這也是李承乾在假期還往南山跑的原因,他是被李世民派過來要航海圖的。 王玨給出的路線,按現代來說就是臺灣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至于大概什么位置有好東西,可不能都告訴李世民。就他那窮瘋樣,沒準能挖得黃金貶值。 “這是航海圖,承乾和孟郎君各一份。我們家有孝不好派人跟去,一切還要勞煩墨家?!蓖醌k說完,將兩份線路相同標記不同的地圖分別遞給二人。 “談何勞煩,我們又不是沒收好處?!泵舷暹@人說話也不喜歡?;?,墨家處事向來是明碼實價童叟無欺。出海本就危險,主家有孝的還跟著一起去,就跟咒大家出事兒一樣。也因此,孟襄并未覺得王玨是故意將危險事兒推給自己一方。 李承乾伸頭看了眼孟襄的圖,再跟自己手上的對比后會心一笑,估計阿爹知道后又該躲甘露殿內發牢sao了。由于一幫大爺、大叔盼出海已經兩年時間,他們租到船后趕緊聚在一起研究,該帶什么貨物該派誰帶隊前去。 長安本就是個少有秘密的地方,出海這件事情也沒什么可保密的。瞧著早朝后陸續有人用車拉著銀錢往皇宮走,好些個百姓大膽上前打聽情況。沒一會兒,關于圣上派人出海的事情便傳揚開來。 連帶著,關于圣上三請王縣伯,王縣伯獻圖的事情再次被人提起。 “我說有萬載山河藏寶圖,你們還不相信!瞧瞧,圣上終于派人去尋寶了?!?/br> “我原本是不信的,只是來找你的路上遠遠看到太子從南山回來,他很寶貝地抱著一個大卷軸,我估計那是位置更精確的藏寶圖?!?/br> 時間在百姓們的討論中,各家族的積極謀劃中度過。半月后,官道上擠滿各家來送行的人,另有好信的百姓們來圍觀。 家家都派出一隊人暫時跟著上路,他們會將出海的人送到渡口處,幫忙裝完船再回來。沒辦法,東西實在太多,只靠那些被派出海的人絕對運不過去。 除去物品的數量,種類上也非常豐富。這半個月時間里,好些人厚著臉皮在人家守孝期間上門,就為找王玨詢問那些地方土人的習俗和所需物品。有了王玨的啟發,再加上各家不同的神奇腦洞,百姓們在貨物中發現了很多他們無法想象的東西…… 瞧著各家送行的人已經敘完話,李承乾拿起酒碗說道:“此次出海不止路途遠、耗時長、還充滿危機,我們百家派有一位叫梵高的學者說過,漁夫知道大海危機四伏,明白大海濁浪滔天,但他們從來沒有因為這些挑戰而呆在岸上。孤希望你們能有漁夫的精神,為咱們大唐的強盛甘愿下海?!?/br> “我等定不負圣上和殿下所托!”雖然大部分人此行都是為自家利益,然而很多人都被李承乾的話煽動性了。只要不會損害自家利益,又有哪個兒郎不愿為國出力? 李承乾帶著來送行的人們,站在官道上目送龐大的出海隊伍漸行漸遠,直到再看不清他們的背影才相偕離去。南山山頂,王玨亦抱著阿綠觀看了整個送行過程。此刻她的內心很復雜,這一步邁出去便是一個大的跨步,希望一切都能往好的方向發展。 作者有話要說: 第136章 哭吧精 目送欲出海的隊伍離開,王玨抱著阿綠往書房走去。半路上被王成攔住,“娘子,年禮已經都送出去,咱們收到的年禮和各產業分成也已收回,我都記在冊子上了?!?/br> 王玨接過冊子并未打開查看,而是帶著王成繼續往書房走,邊走邊說道:“今年我的弟子李晉江要開晉江文學社,文學社的建筑圖紙已經繪完,待會兒你下山去找吳村長,交給南山建筑隊來施工建造?!?/br> 王成拿著圖紙領命離開,下山后發現南山村民正在開大會。全村老少皆在山下空地處,吳村長站在首位處正在講著今年村里該如何創收。王成本來不想打斷會議,備不住村民們眼尖,“那不是王管家嘛,他下山來是不是王縣伯有什么事兒找咱們?” 見大家的注意力都聚到自己身上,王成趕緊將事情說了一遍,又把圖紙遞到吳村長手上。聽著王成的說法,那晉江文學社是要蓋在隨園不遠處啊,想象著文學社成立后南山人氣會更旺,吳村長哪有不愿意幫忙的。 他們有今日的好生活全托王縣伯,再說每次幫王縣伯建房收入也不少,也因此但凡王玨有什么需要,村民們就算再忙也要停下手上的活兒先可著她來。王成說話的時候現場很安靜,聽他說完后,村民們皆帶著興奮地表情討論起來。 知道待李晉江年后歸來,王縣伯就會開始運作此事,村民們連忙按照圖紙上的要求采購材料開工。山下一片充滿希望的熱鬧場景,山上卻還是擺脫不了接連死去親人的陰影。 自得知大兒子斷了血脈,王李氏整日悶悶不樂,王玨經??吹剿缙饡r腫著眼睛。王寶金夫婦也不開心,一則還是因為親人去世之事,二則也是因為接連守孝無法去作坊幫忙,心里害怕圣上曾經給的承諾會不作數。 多虧有阿綠整日撒歡打滾,王玨這個慣來不擅長安慰人的,才能趁機說上幾句開解的話。比如:人死不能復生,活著的人更該好好面對生活。圣上若敢不給咱爵位,我就成天給他找不自在。然而,這樣的安慰似乎好像大概沒什么效果…… 好在從年后開始,弟子們經常過來轉一圈,山上的氣氛才沒那么壓抑。 再看漣水縣這邊,又到了快離家的日子,李晉江發現家人對他似沒有往年離家時的不舍。娘親沒有含淚念叨,阿爹也沒悶聲不語,親戚們更沒人上門大包小裹地給他送吃食,這也太奇怪了。 再有,院外從早晨開始總有奇怪的響聲,現在又傳來鄉親們的叫好聲,這都是什么情況,難道沒人為他即將開的事兒難過嗎?李晉江這種好奇心強盛的人實在忍不住了,他打算出門一看究竟。李保忠和李梁氏看著兒子離開的背影,忍不住默契地相視一笑。 李晉江走出院子,看到好些人圍在院外的空地處。再走近一些,發現一群孩童正圍在周志身旁,其中一個孩子口中興奮地嗷嗷叫著:“周家哥哥好生厲害,這水果真結冰了!” 不止孩童,好些族人和村里外姓人也圍在一旁叫好。連那些平日老成持重的長者們,都激動得面色漲紅,不是撫須贊嘆就是拍掌叫好。這可急壞了八卦小達人李晉江,他蹭蹭跑到周志身旁,探頭向大家圍著的中間處看去。 只見人群中心是個往常用來運海物的大桶,大桶中又套著一個比它小一圈的桶,兩桶中間裝滿水,而里面那個桶內竟放著滿滿一下子冰。李晉江看到這種反常的情況,第一個便聯想到自家老師,遂疑惑地看向周志等待解釋。 周志先對著眾人作揖,而后說道:“此法可不是我想出,這都是我們娘子吩咐的。娘子說了,漣水縣臨海,得到這種制冰法后,不止可以在夏日賣冰,也可以不分季節向各地運送海物了?!?/br> 李晉江一拍腦門,他想起自己聽老師說過此事。那年他們從登州回長安,由于正逢冬日,冰鎮海鮮的冰塊都是當地百姓準備的。聽大師兄感嘆海物不好運送,當時老師也似他這般拍腦門,之后又著人給劉府尹送去一封信,說是告訴對方制冰的辦法。 那會兒他滿腦子都是新書的情節,又想著他們家族并無劉府尹那樣的財力和人力,還是等自己攢些銀錢再跟老師求制冰法。然而,貌似事實情況跟他想的不太一樣,制冰好像并不是那么困難。 周志看到李晉江那懊惱的表情,就知道他想的是什么。沒等他發問,周志主動說道:“制冰法說來也簡單,只要似我這樣cao作,再往裝滿水的小桶內投入硝石就可以了。方法雖簡單亦有它的難處,市面能買到的硝石量太少,娘子找到一個硝石產量高的礦,持續開采后才將此事告知你的鄉人?!?/br> “我同你一道過來,我怎么不知道這件事情?!”李晉江很不開心,這種好事兒老師怎么不提前告訴他呢。若他知道還有這么件事情,可不得捉住機會炫耀外加為學派揚名嘛! 這回答話的不是周志,而是從家里出來瞧兒子熱鬧的李梁氏,“王縣伯給我來信了,她說你什么都好就是太啰嗦,這事兒要是讓你知道,你還得拖上一天才能啟程回家?!?/br> 隨后跟來的李保忠接話道:“這次有很多族人和鄉親會跟你一起啟程,王縣伯開采出很多硝石,就等我們過去一起拉回來了。王縣伯說她已經跟登州那邊打過招呼了,由于咱們漣水縣離長安更近,以后長安周邊的海物生意都歸咱們來做?!?/br> 聽得此言,看熱鬧鄉親們皆是興奮地說著感激之言。他們漣水縣這地方說好也不好,農戶皆靠種植為生,糧食產量不如別處收入自然就少。然而若趕上災年,由于臨海有海物可食,又不會出現賣兒賣女的慘狀,說來就是個餓不死人也無大財可拿的地方。這下可好了,有了海物買賣家家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