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節
匈奴自然不愿意承認,也不肯就此善罷甘休。本就與拓跋六脩暗中勾結的他們,索性就脫離了控制,打著為劉聰報仇的名義,正式與晉朝宣戰。 這是一場奇怪的戰爭,宣戰后,匈奴人并沒有像以往那樣燒殺搶掠、輕舉妄動,晉朝也只是關了北地的互市,在邊境集結大軍,秣馬厲兵,卻沒有急著做什么出格的舉動。雙方都在觀望、等待,至于觀什么、等什么,那就是只有雙方的高層知道的事情了。 其余暗中結盟的幾族,也因為突然轉變的局勢,而有了各種明顯的躁動。由于“拓跋六脩”遲遲沒再傳來消息,他們還有點不太敢正面對上晉朝,哪怕抱團也是底氣不足。 一直猶豫到了拓跋六修能下地行走的第三天。 慕容一族終于有了決斷,他們對晉朝請求尚公主。 表面上,說的是慕容一族對天朝上國的文化崇拜已久,如今首領之子正值適齡,希望能夠娶得晉朝公主為妻,幫助他教化族內臣民。 這話翻譯過來其實就是,你們與我們和親,我們就不幫著匈奴打你們。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誰也沒有打算掩飾,就像是歷史上的那些和親一樣,他們連冠冕堂皇的虛偽外衣都懶得披上。 “和親”,一個歷朝歷代的公主,都談之色變的可怕存在。因為她們嫁過去,是真的會有生命危險。缺醫少藥就不說了,只說那些根本沒把公主當人的蠻族首領,就已經足夠不是東西了。在深宮內苑長大的金枝玉葉們,再彪悍的性格,嫁入蠻夷之地,真正能活下來也沒幾個。不是被折磨的不堪受辱而自殺,就是干脆被折磨致死。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首領都是如此,也有真心想要求娶公主,與公主錦瑟和弦的。但那些畢竟還是少數,縱觀歷史,又有幾個和親公主是長命百歲的呢? 沒有哪個養尊處優的公主,有勇氣去賭自己是不是那個少數。 但是對于朝廷來說,和親卻好像是一件很劃算的買賣,只是嫁給公主,就能換得邊疆最少幾年的安寧。反正嫁的又不是他們的女兒,為什么不嫁呢? 當慕容一族的使者提出來的時候,朝堂上的大老爺們果然心動了。 不過,這次他們大概是沒辦法得償所愿了。 因為陽平公主也在朝堂之上。 說起來,陽平公主已經參政有些年頭了,三天小朝會,五天大朝會,每次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朝臣們從一開始的萬分不適應,變成了如今根本沒把公主當女人看,總感覺那就是個官職名為“公主”的與他們一樣的老謀深算的存在。 陽平公主身邊,同樣稀稀疏疏的站著幾個公主,有晉惠帝的meimei,也有晉惠帝的姑姑,更有晉惠帝的姑祖。 這些公主大多都是曾經參與了為晉武帝祈福而派出了替身僧事件的人,當年也曾借著太子二婚事件,進宮哭訴“害怕老無所依”而大鬧特鬧了一場。除了這兩件事情以外,這些公主還有兩個鮮明的共同點,她們都有著不輸給男子的政治遠見,卻沒有丈夫。 陽平公主在太后生辰上,反手就是一劍,干脆利落的捅死了自己的駙馬,這件事至今還是不少大臣心中的噩夢。想想枕邊人能夠這般說下手就下手,真的讓人背后一寒。 其他幾位公主或早年喪夫,或后天和離,也都是沒有夫家的拖累。 這便是晉武帝死前最隱秘的一道圣旨了。晉武帝不僅給公主們加了親衛、部曲,也下了遺詔,若有公主滿足“沒有夫家拖累,并承諾不會再嫁,死后會把身家歸還皇室”等等等條件,便可以享受親王待遇,入朝參政,輔佐帝王。 也就是說,公主們若選擇了這條道路,那在她們生前,就能夠享受到與王爺無異的地位與權力。甚至如果有公主想要領兵打仗,只有本事足夠,就可以去重鎮駐守。 雖然公主們參政的條件嚴苛了一些,卻也是一個極大的改變了。 拜晉朝男女大防還沒有那個嚴重所賜,晉武帝的遺詔雖然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卻也還是在幾經爭吵、妥協、再爭吵后,順利得到了實施。 也有人曾希望晉惠帝能夠收回成命,說了一些牝(pin)雞司晨的難聽話,但晉惠帝卻以“三年不改父志”的孝道堵住了對方的嘴。不僅如此,這位傻皇帝還進化出了天然黑的傾向,他直接當堂一臉天真的問那位大臣:“卿母可知卿之言?” 你媽知道你這么瞧不起女性嗎? 若放在別的朝代,指不定這位大臣的母親自己就會先跳出來表示,女人要三從四德什么的。但這是在晉朝,世家女一個比一個彪悍的時代,這位大臣不幸也有一個兇殘的母親。據說那大臣回家后,被他母親拿著搟面杖追出去快三里地,祖母就在一旁幫著母親追打他。街坊鄰居都在指指點點的看笑話,覺得這大臣簡直是活該。 公主怎么就不能參政了?公主沒有婆家,皇室這個娘家就是她們的唯一,是她們會傾盡全力想要它變得更好的存在,有這樣的公主參政,比野心勃勃的王爺們可靠譜多了。 這便是當年陽平公主對衛玠說的,若我嫁給你,你都不知道我要為此放棄什么。 衛玠不會娶陽平公主,也不好奇她到底放棄了什么。因為衛玠很快就知道了,陽平公主帶頭入朝為官,用幾個條理分明又出事圓滑的政策,打了所有覺得女子不如男的老臣的臉。 陽平公主有次醉酒,曾與衛玠說:“你知道我當初最傷心的是什么嗎?我當駙馬是兄弟,為了不讓別人笑話他,寧可放棄唾手可得的、可以說是我畢生愿望的政治地位,也不愿意提出與他和離??伤麉s在知道了父皇的遺詔后,害怕我真的與他和離,索性站到了我的對立面,去博一個不知道的未來。說到底,他根本不曾信過我。既然如此,君既無情我便休,他想殺了我兄長,就不要怪我翻臉無情!” 第171章 古代一百七十點都不友好: 如今幾個已經入朝為官的公主,大多都是因為陽平公和陽平駙馬當初撕的太慘烈,這才痛下決心,咬了咬牙,直接選擇了和離。她們本就與自己的駙馬不甚親密,又有陽平駙馬當前例,與其過著被防備指不定哪天就會被捅上一刀子的日子,不如干脆不過,自己瀟灑。 至于兒女…… 朝廷只要公主的身家(公主的一切本就是皇室給的,和離后的吃穿用度也會由皇室買單),卻不會收回公主的爵位。若公主想把爵位留給兒女,自然是可以的。大家誰也不吃虧。 衛玠的四叔母繁昌公主也曾心動過,但也就僅限于心動了。 四叔衛宣樂的就像是個傻小子。他和繁昌公主雖然始自于一場政治聯姻,但后來他是真心喜歡上了他的公主娘子的,如若不然,歷史上他也不會僅僅因為公主與他和離就一病不起。 但衛宣卻很慫的,從不敢問繁昌公主,為什么沒有選擇與他和離。 衛玠覺得他四叔和他爹這一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慫。沒辦法,這是大自然的普遍規律,歷史上沒那么多老子英雄兒好漢,更多的是老子強勢了,兒子就軟弱。 衛爹是嫡長子,要撐起家業,性格上還有些主見。 四叔衛宣卻是小事跳脫,大事逃避,人很好,就是在決斷上有些rou。衛玠覺得他不敢問繁昌公主,就像是《加菲貓》里有一段是畫加菲走丟了,他的主人喬恩在寵物店里找到了它,加菲說,他永遠都不會去問喬恩那天為什么要走進寵物店。 但事實上這回真的是衛宣想的有點多。 繁昌公主的理由很簡單,沒那么多皇室與衛家的利益糾葛,她私下里對常山公主道:“阿姊志向高遠,那是一種活法,我敬佩她;但我關起門來過自己兒女情長的小日子,何嘗不是一種活法呢?二娘信佛,總數什么個人有個人的緣法,我以前不懂,現在懂了。我嫁給駙馬這么多年,只給他生了兩個女兒,既不見他納妾,也不見衛家有什么牢sao不滿,放棄這樣的生活,我是傻子嗎?” 常山公主笑了笑,沒說好,也沒說不好。 常山和陽平等人爭取的,從來都不是女性一定要如何如何,而是爭取一個選擇的權利。就是男人“可以選擇拜相封侯,也可以選擇寄情于山水”一樣,她們這些女人為什么就不可以呢?她們可以去做官,也可以相夫教子。沒什么對錯,只看個人覺得值得不值得。 “姑母你為何……”繁昌公主真正想問的其實是這個,但又不敢把話她說完。別看繁昌公主快人快語、風風火火,但其實她最怕的就是常山公主這個姑母了。 “為何沒與武子和離?”常山公主倒是說的大大方方,沒有絲毫顧忌。 “是啊,是啊,我不參與,也有一個原因是我有自知之明,我的腦子根本不夠,在后宅玩個宅斗是綽綽有余了,但朝堂爭斗我是真的不行。放棄了也不可惜,可姑母有大才?!?/br> 為公主們爭取到如今地位的,可不就是這位看上去不啃不響如菩薩雕塑一般的常山公主嗎?常山公主雙目失明,心卻如明鏡一般通曉萬物。 常山公主失神的跪坐在席子上,喃喃自語了一句:“是啊,為什么我不選擇和離呢?” 雖然王濟很討人厭,但是,他討厭著討厭著,也就變得可愛了。若放在三十年前,不用誰來說,常山公主準會第一時間與王濟和離,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但是如今…… “算了,我老了,拼不動了。就留給陽平那樣的年輕人吧?!背I焦餍Φ尼屓恍闹袇s在思索,是啊,為什么公主入朝就一定要犧牲這么多,而男子不用呢?她覺得他找到了新的奮斗目標!不該甘于現狀的,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值得她去爭取。 后世史學家通過種種考據,有理有據的覺得,華夏最早的女權意識覺醒,就始自于常山公主,她也許沒做出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她確確實實是某一個念頭的萌芽。 為此,支持陽平公主一派的人,經常和常山公主一派的掐的天翻地覆。 但在歷史還沒有過去的魏晉,常山公主和陽平公主卻是志同道合的忘年交,早在慕容一族的使者入京時,她們就已經猜到對方有提出和親的可能,并商量出了各種應對之法。 朝堂之上。 大臣們主張和離的話還沒開口,公主們就已經冷笑出聲,她們都是提前通過氣的,團結異常。和親事關的是整個公主群體的利益,若同意和親,那不就是等于同意了公主也是如金銀牛馬一樣的貨物?可以任由人交易獲利?她們是絕對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 陽平看著有此意動的禮部尚書,臉上的表情大有“你說啊,有本事你就說啊,等你說完看我不恁死你”的意思。 陽平駙馬血濺大殿的場景,再一次昨日重現。老天真是不公,給了陽平那樣的地位,就不要給她這樣的武力了??;給了她這樣的武力,就不要給她那樣的地位了啊,公主什么的實在是太兇殘了。 禮部尚書邁出去的半個腳,立刻重新縮了回去,他還不想死。 最后,還是鴻臚寺卿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鴻臚寺卿就是大鴻臚的主管,漢朝設立的,九卿之一,掌“四夷朝貢、宴勞、給賜、送迎之事及國之兇儀、中都祠廟、道釋籍帳除附之禁令”(引自度娘),簡單來說就是古代的外交官。外賓接待與聯系,都是鴻臚寺卿專管。如今慕容一族求娶公主,鴻臚寺卿無論如何都沒辦法置身事外。 幾個公主同仇敵愾,一致看向鴻臚寺卿,張楊美艷的面容下,是利如尖刀的眼,仿佛隨時能用目殺人。 連珠炮彈一般的問題,如雪花般朝著鴻臚寺卿紛至沓來。 “敢問大鴻臚,您替皇上決定好嫁哪個女兒或者meimei了嗎?”替皇上決定什么的,這種大帽子扣下來,鴻臚寺卿當堂就跪下了。 “如今在朝的公主,大的已經嫁人,小的又太小,沒有年歲合適的。合適的也就是在朝堂之上的我了,怎么,鴻臚想當本公主的大媒?”晉惠帝女兒很多,如今大多都已經成年,其中有一位連人都沒嫁,過了及笄禮,就直接宣布終身不婚,省去了與駙馬和離、與孩子難舍難分的步驟,直接入了朝堂,性格是個實打實的鐵娘子。 陽平公主則涼涼的道:“宮里沒有適齡的公主也沒什么嘛。東漢有昭君代嫁,如今我們大可以也效仿一二。我聽說鴻臚家有個正當齡的嫡女?就是不知道鴻臚是否舍得割愛了?!?/br> 鴻臚寺卿當然說不了那句“舍得”,這是常山公主早就打聽來的。 鴻臚寺卿的娘子是個大世家的嫡女,做事很有主見,性格又寸步不讓。鴻臚寺卿上午敢在朝堂上說舍得,不出中午他娘子就敢帶著兒女與他和離。 鴻臚寺卿被說的一腦門子汗,頂不住壓力,退下了。 卻也有其他勇士,站出來當這個混不吝,覺得公主們不肯為國家著想,根本是在胡攪蠻纏。東海王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公主們的遠親,一點都不心疼嫁公主。更因為剛剛入朝,對于公主們同朝為官很是不屑,想要借此一戰成名。成都王樂得看東海王的笑話,在一邊煽風點火。 真正的大佬們卻都在作壁上觀,等著辯個分明之后他們再說話。 就在這個時候,誰也沒想到的,晉惠帝開口了。 這個從登基以來,就很少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仿佛充分尊重每個大臣的皇帝,很少有如此不容置疑的時候,可一旦他開口,事情就代表著不會再有回轉的余地。 晉惠帝從龍椅上站起,面對堂下眾臣,鏗鏘有力的表達了自己的決心:“它要戰,那便戰!我泱泱大國,還會怕了那蠻夷之地不成?大晉從今往后,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晉朝只有戰死的烈士,沒有屈膝茍活的犬奴! 這是衛玠和晉惠帝演戲時,潛移默化教會晉惠帝的。衛玠一直很喜歡這句話,他曾經以為那是明太祖的祖訓,后來才知道不過是網上杜撰,但明太祖的寶訓里也是有這層意思在的,他覺得和北方少數民族打交道,就必須強勢,其他和軟的手段不過是養虎為患。 衛玠便把這個提煉出來的話,讓晉惠帝演了一遍又一遍,如今果真有了用武之地。 無論是大臣的女兒,還是皇帝的女兒,都不是生來被人糟蹋的! 晉惠帝心意已決,邊疆烽火再起。 晉朝的百姓,卻已經從過去愁的吃不下飯,轉變成了“打打打,不服來戰!”的強勢心態。他們有錢,有人,有戰神,還會怕那些胡人蠻子?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真要打了,慕容一族反而慫了。連連上書表示不敢有不臣之心,還表示愿意幫助晉朝對付匈奴人。這邊是典型的欺軟怕硬了。 晉惠帝樂的多吃下了一碗飯,他不懂很多道理,只知道自己貌似是做成了一件好事,依靠自己獨自的力量,好開心!幾個在宮里養大的meimei、女兒都來感謝了他,宮外的meimei、姑姑們也來夸了他,說在世家閨女圈里,大家都對他交口稱贊。雖然他完全不知道他到底做了多大的事,反正是好事就對了,嘿嘿。 要是小娘能醒來,也一定會很開心的。 小娘什么時候醒來呢? 沒人知道這個答案。 是的,自那日在別苑暈過去之后,衛玠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晉疾醫束手無策,他自視甚高的醫術被一次次打臉,索性就閉關去死磕晦澀難懂的古籍醫術了,發誓不讓衛玠醒來,他就再也不當疾醫了。 拓跋六修卻心知肚明,這不是醫術的事,而是玄學的鍋。衛玠醒不過來,與拓跋六修能夠復活,肯定有著匪淺的關系。那一日他看到的衛玠,并不是做夢,而是真正的衛玠。衛玠治不好的心疾,和拓跋六修醒不過來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但是卻又導致了新問題。 該怎么治好衛玠呢? 祭巫再一次被找了出來。他之前因為和他弟弟的事情,被衛家徹底惱了,王氏表示,拓跋六修可以見,祭巫和他弟弟有相子就免了。 有相子也自知理虧,不敢再來打擾。誰能知道呢,當年在城門前的兩次擦肩而過的兩人,換來的卻是如今的局面。有相子一開始是真的覺得他這么做事的,因為他曾為衛玠卜過一卦,卦象上顯示衛玠此行只是有驚無險,還會讓多年夙望得償所愿,但是他沒想到最后的結果卻是這樣的。 “我一定會找到救回衛郎君的方式的!” 祭巫在看到弟弟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努力了許久后,終于忍不住的開口了,他對拓跋六修道:“我不知道衛郎君身上發生了什么,但我只有一種神草,能百病全消?!睙o論是醫術,還是玄術。 “那神草在哪里?” “人跡罕至之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