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可信嗎?” 皇商是否可信,衛家是否可信,黃金是否遍地都是,這都是需要搞清楚的問題。其實仔細想想,衛老爺子再怎么樣,也是不可能拿這種事情騙人的,他不至于犯“惹眾怒”這種低級錯誤。 但世家基本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他們不可能因為這么一個說法就相信了,他們需要更直接的證明。 說實話,更加小人度腹些的還會陰暗的想,若真有這么多金銀,衛家會主動暴露出來,與他人分享?這能給衛家帶來什么好處? 就在眾人將信將疑的當口,歷史送上了一波小小的助攻。 夏五月,荊、揚二州發大水。匈奴郝散之弟度元,率領馮翊、北地一帶的馬蘭羌及盧水胡人反叛,攻北地,北地太守戰死。剛剛上任僅不到一個月的馮翊太守歐陽建,與度元交戰,歐陽建大敗。 與此同時,彗星現于東方。益州刺史趙貵與略陽流人李庠,殺害成都內史耿勝、犍為太守李密、汶山太守霍固、西夷校尉陳總,占據成都反叛。震驚全國。 發生在一南一北兩處不同地方、但時間上差不多的叛亂,遙相呼應,讓朝廷一時間有點招架不住。 歐陽建與衛璪同時快馬加鞭送回了求救信。 歐陽建是石崇的外甥,一直在和裴頠兩個人搞唯物辯證法。去年冬天的時候,匈奴人郝散造反,馮翊都尉三下五除二的鎮壓了這次造反。馮翊太守和都尉有功,升了官職。馮翊太守的位置就空了出來,石崇想讓自家外甥能更加上進,就想辦法給歐陽建要到了這個太守之位。歐陽建卻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三推四阻,就是不想去赴任,但最終還是拗不過家里的大腿,在今年四月無奈啟程去了馮翊,五月底……馮翊就再一次亂了,郝散的弟弟揚言要給自家兄長報仇。 歐陽太守欲哭無淚,給衛玠的來信里還不忘吐槽:“我就說吧,我有不好的預感qaq救命啊,三郎?!?/br> 而衛家二郎衛璪,他當年選擇的是去成都旁邊的郡縣當郡守,千呼萬盼的等來了造反,以為終于輪到他大顯神威,他和衛熠、石勒的組合也確實在初期牛逼了一把,讓朝廷這邊總覺得這種小叛亂分分鐘就能搞定。哪成想,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打成了持久戰。 如今缺糧缺錢,只能灰溜溜寫信求救。 兩處都在打仗,更不用說還有那些不安生的藩王,和不服輸的其他胡人鄰居,大臣們簡直焦頭爛額。國庫空虛,根本不夠支援兩地長線作戰。 “怎么辦?”所有人都在等著陛下做出取舍。 是先保成都,還是保馮翊。 晉惠帝一臉不解:“為什么要二選一?” 朝臣很是無奈,因為沒錢啊,皇上,您忘啦咱們冬天才打過仗,后來又賑災免稅,地主家如今也沒有余糧了。有人,沒錢,打個毛啊,用尸體往上堆嗎?打仗是很耗錢的事情,朝廷不是徹底沒有錢了,只是不夠兩地分的。 晉惠帝更不解了:“誰說朕沒錢的?” “???” 提前猜到金礦的眾世家心想著,臥槽,衛家不會真的搞出金礦了吧?然后還全都上交給了國家?這覺悟也太高了吧? 后世的史學家也一直不太懂衛家這種主動把金礦消息分享出去的舉動,最后只能用衛瓘、衛玠爺孫一心為公的高潔品質來形容。 但只有衛玠和拓跋六修聽到了那一夜衛老爺子的話:“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br>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會保證被到處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薄顿Y本論》第二十四章第六節的注釋。 多少自以為擁有了神秘寶藏的人,最終都死在那些寶藏上呢?不勝枚數。與其藏著掖著好烜赫一時,不如用本身就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換來家族的長長久久。 一直到這個世界的現代,衛家都是出了名的古老世家,神秘而又強大,而曾與衛家并肩的世家,卻已經不知道大浪淘沙的換了多少代了。只有衛家在歷史的洪流中起起伏伏,巍然屹立,仿佛會這樣一直存在下去。 作者有話要說: 晉惠帝:朕老有錢了好嗎? 如果缺別的,朕有可能還要發愁一下,但如果只是錢就能解決的問題,那根本不是問題??! 第159章 古代一百五十八點都不友好: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打仗說到底需要的是糧草和武器,一人發一塊銀子并不能讓士兵吃飽。但是錢可以買到糧草,可以雇傭到更多的人以最快的速度制造武器。 阿李不僅發現了金銀礦,她還發現了在國外管制更加寬松一些的鐵礦,其實各種重金屬礦藏,他們都有涉獵。先用國內的救急,不久之后,等國外的礦產運過來,國內的這些就可以儲存下來,以備后世的不時之需了。 歷史上,沒有錢、卻需要發動戰爭的皇帝,其實也可以想很多辦法做到這些。好比向百姓無償征稅征糧,加重徭役(無償勞動)。 但是,這情況往往只會迫使更多的百姓,在窮途末路下轉投反叛軍,使本就惡劣的國內形勢陷入一種無盡的惡性循環,導致整個帝國最終崩盤。很多皇朝末年面臨的都是類似的局面,皇帝只能依靠壓榨百姓來解決反叛,但他越壓榨,只會把百姓推的越遠,讓反叛軍越強大。 這近乎是一個無解的困局。 但是晉惠帝卻輕松的破了。這也是這個平行世界后世史學家對于“晉惠帝到底是不是個傻子”而爭論不休的主要原因之一,說他是個傻子吧,他怎么就能偏偏這么巧的化解無數明君都未必能夠解決的危機呢?怎么看都是扮豬吃老虎啊,結果一不小心扮的太成功,讓人真差點誤以為他是個傻子。 真.傻子晉惠帝搖頭晃腦的高坐于太極殿上,朕每天都是萌萌噠。 皇子司馬頊看著只知道傻樂的父皇,就一種“不行,我要更加努力,要不然這個國家吃棗藥丸”的危機感。如果司馬頊能夠出本自傳,他一定會在前言里寫下——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我今天的一切,都來自于我父皇別致的“鞭策”。 羊皇后心疼兒子心疼的不得了,卻沒辦法照顧,因為她再次懷孕了。 晉朝的百姓,最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本來在聽說國內先試遭大水,再是有兩處叛亂的時候,他們已經做好了勒緊褲腰帶又要被盤剝的準備了,結果…… 朝廷這次不僅沒要錢,還來給他們送錢了。 村東頭經歷了三國末年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的老壽星,對從城里帶回來消息的自家曾孫說:“你沒睡醒嗎?說的這是什么胡話?” 哪次發生戰爭,朝廷不是要錢要糧又要人?他當年能活下來,全靠他爹娘會藏他,一聽說要打仗,就說他離家出走了,三年五載的藏下來,這才艱難活了今天。他如今也在這么做,藏了自己的重孫,只望家里能留點香火。 “是真的,我沒騙您?!?/br> 好吧,朝廷也不能算是送錢,是買賣,并且是價格合理甚至是稍稍讓他們多賺一些的買賣。若幫著做工,賺的錢可比給鄉紳干活可多多了。參軍的獎勵更多,據說為了鼓舞士氣,衛璪帶領的隊伍那邊,真金白銀的就直接擺在出征的將士眼跟前,殺了敵人現場拿。殺敵的業績直接與獎勵軍餉掛鉤。 “以往哪次打仗,軍餉不是要往死的拖?!?/br> “這次不一樣,聽說咱們村已經有人家拿到錢了,連仗還沒定打完呢,就寄回來了那么多?!?/br> “老趙家七個小子,送上去三個,可是發了財了?!?/br> 不少人都覺得恍若在做夢,卻也激起了心中的一片熱血。人其實就是這么市儈,你給他看到了唾手可得的利益,他就能回你一個澆不熄的潛能。 衛玠記得以前在微博上看過一個說法:你給我一百斤磚頭,我肯定搬不起,但你若是給我一百斤金磚,不是我吹,我不僅能搬動,還能跑呢。 話糙理不糙,人類的潛能說到底,就是這么一個玩意。 錢不能直接買來戰爭的勝利,卻能買來糧草,買來軍心,買來人心所向。甚至是買來分化。衛老爺子多雞賊(喂)的一個人啊,簡簡單單一個文書下去,就在叛軍內部種下了一個反目成仇的種子:國家知道你們之中有些人是被逼無奈才跟著反叛的,我們不會怪你們,因為內心還是好人,不過是想給家里的老小拼個未來,能理解。只要你們投降,我們就給錢。 叛軍首領肯定容不下這樣擾亂軍心的事情在叛軍中蔓延,可一旦叛軍首領下了死手,他就從領導勞苦大眾推翻邪惡勢力的那一方,變成了欺壓勞苦大眾的邪惡勢力。這樣一來,惡性循環的怪圈,就轉嫁到了叛軍將領手上。 等叛軍自亂陣腳,變成一盤散沙,晉朝輕輕松松就能坐收漁翁之利。 衛璪、衛熠不愧是衛老爺子的嫡孫,充分貫徹領悟了衛老爺子的精神,在四川一代利用衛玠送來的金銀玩轉戰場,可以說是溜到飛起。甚至利用那些錢還制造了一把反間計,送了一部分不會增長敵人羽翼、卻足以他們高層內部翻臉的華而不實的東西過去。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就很難回頭了。 這么說吧,石勒這邊的軍隊沒怎么死傷幾個人,對面就已經快要撐不住了。 衛璪終于如愿以償,n戰成名。如今誰提起這個衛家二郎,不贊一句年少有為、料事如神。當然,更多的人贊的還是衛老爺子杰出的教育水平,總共就三個嫡孫,偏偏三個都這般出色,智謀取勝的衛璪,攻無不克的武賢(衛熠),以及衛玠。 在很多人看來,衛玠根本沒辦法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他的顏值,他的才華,他的品行,哪怕是在以及滿門盡是人才的衛家,衛玠都顯得是那么的出類拔萃,與眾不同。 雖然外面在打仗,但大將軍王濟的臉上,最近卻總掛著怎么都消不下的笑容。 我的妹子,我的妹子,你們說的都是我的妹子! 慣會哄中二病的鐘氏、王氏和常山公主,紛紛對王濟表示,孩子們成長的這般出色,這里面至少有你這個當舅舅的一半功勞啊,你起到了很棒的表率作用。所以,為了咱們兩家的下下代,好比衛璪的兒子衛崇,你再繼續努力,好不好? 當然好! 被順毛摸的很舒服的王濟,在心中第一千次的感慨自己當初做了人生中最正確的決定,也再一次感謝了姊夫和嶠愿意給他這個機會。 王濟穿著五時朝服,腳下帶風的從朱墻碧瓦的皇宮中走過。那是一條很長、很長的上朝路,王濟起起伏伏,用了幾十年,才終于走到了上朝隊伍的最前排。王濟忽然想起了兒時最初的夢想,他悄悄在阿兄耳邊說著略帶傻氣的誓言,他說終有一天他會超越阿爹,走到所有朝臣的前面。如今,他實現了他的夢想,拂曉為衣,豪氣萬丈! 不過,對于此時的王濟來說,讓他驕傲的夢想早已經從武將之首,變成了他的妹子們在所有人的口中閃閃發光。 原來養孩子是這般有成就感的事情。 …… 眼下的危機解決了,就該考慮日后的隱患了。 “什么隱患?”衛老爺子看向自家孫兒,對他這種?;家庾R很欣賞。 “大量金銀流入……”歐洲,衛玠差點就順口把這個詞就說出來了,實在是當年背新航路開辟的各種內容時,背的太順口,“流入我國,勢必會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實際上的生產力、農產品和物資并沒有增加,增加的自然只會是價格。暫時咱們還看不到這樣的局面,但未來就不好說了?!?/br> “價格革命”就要開始了。學了歷史就是這點好,有些事情會導致什么,早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寫了下來。 哪怕衛玠并不懂經濟,但是拓跋六修懂歷史,足夠他們提前做好準備。 歷史上,新航路的開辟是從西班牙開始的,大量金銀最早流入的也是西班牙,那直接導致了西班牙的物價增長了四倍,傳統經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在一個世紀之后。 也因此,開辟新航路的西班牙并沒能成為歐洲霸主,反而衛他人做嫁裳的成全了英法。 在更久之后。 是的,發展就是這么慢,古代不必現代,通貨膨脹好像是分分鐘的事情,今天還在花錢,明天就吃土了。對于古代來說,哪怕是這種貨幣貶值,也至少需要百年的時間來慢慢醞釀。那還是在古代西班牙的農業比較落后、養不起全國人口的前提條件下,以晉朝這種本身就可以自給自足,還準備花錢從國外買糧的情況下來看,價格革命只會可能會發生的更晚。 好吧,這么說來,這些事情并不會對衛玠的生活造成什么影響啊,不要說一兩個世紀了,他能不能活到五十年以后都是個問題。也就是說,在他活著的時候,晉朝會因為一筆強勢注入的金銀而有一種欣欣向榮的生機感,他本不需要為此擔心什么。 但是,比衛玠更沒有活頭的衛老爺子,卻也陷入了久久的沉思,雖然衛玠有些詞說的很奇怪,衛老爺子卻還是迅速懂了衛玠的意思,并陷入了一種恐慌之中。 在魏晉這種只顧眼下狂歡,哪管他日如何的大局勢下,衛老爺子的這種憂國憂民意識實在是顯得很另類。特別是他發愁的開始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他絕對看不到,也絕不會影響他今天的事情,可是他卻那么認真的在發愁著。 衛玠不懂他的祖父為什么會這樣,可他也還是不可避免的被影響了。 “我們總能一起想到辦法,來解決這個危機,至少是驚醒后人?!眱r格革命之后,積攢了足夠的原始資本的積累,就要開始工業革命了。一步又一步,環環相扣,歷史會逼著你不斷向前發展的。 衛玠不敢再和祖父說弊端,開始說起了“價格革命”的好處。 這些衛玠沒太記清楚,因為“價格革命”作為“新航路開辟”和“第一次工業革命”這個兩個歷史大事件的中間過渡歷史,并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至少沒有受到歷史考卷的重視,衛玠能記住的東西很有限,幸好,他有拓跋六修牌移動度娘。 【金銀流入,貨幣貶值導致的“價格革命”,有弊端,卻也有顯而易見的好處。好比從傳統的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的順利轉變,日益增長的新富豪,會極大的促進生產力的進步,城市對農村的依賴也會加重,促使農業生產日益商業化、專業化,改變農業格局。甚至會出現經濟金融的新形式。 每一次變革,歷史都會有它的自愈方式。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它導致了一些糟糕的局面,但總體上來說卻促進了人類的進步。有了這些金銀的原始積累,才能發展技術,發展工業革命。 所以,不用替古人擔憂?!?/br> 作者有話要說: 本來不想這么早提“價格革命”的,大綱上準備的是后面一點點鋪墊出來,但是發現很多親親實在是太在意通貨膨脹了。 但其實大可不比替古人太擔心,衛玠需要避免的是讓晉朝變成新航路開辟后給他人作嫁衣裳的西班牙,剩下的,歷史會自己發展。沒道理西方古人能夠完成的進一步的發展,我們比西方古代更先進的老祖宗做不到,對吧? 不過還是很高興看到有些親親注意到了金銀的問題,并提了出來。文藝復興—新航路—價格革命—工業革命,這是一條連鎖反應,但總體來說是進步著噠。 太多經濟類的問題,蠢作者真的不太懂,但幸好,跟著歷史走就好啦~(≧▽≦)/~【喂 第160章 古代一百五十九點都不友好: 每一天都生活在歷史教學中,甚至包括他自己都是歷史的一部分的衛玠,無奈給他祖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也上了一趟歷史課,主要講……經濟。 衛老爺子聽到最后,開始狐疑的看著衛玠。 衛玠內心一揪,臥槽,不會我暴露了什么吧?有個比什么都精的阿翁,真的活的好累。那些穿越之后利用各種現代科技大放異彩的主角,到底是怎么做到不讓人對他們起疑的???古代可是一直都有“宿慧”的說法,比起相信科學發展觀的現代,明顯古人更容易相信靈魂穿越、前世今生什么的。求教程,求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