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雖說這時代親事也講究三書六禮,可莊戶人家沒那么講究,大部分人還是相看過后,雙方家長滿意,下了聘禮就可以準備成親了。 鄭仁自然是不愿意的,道:“還有許多流程未安排,下月之期未免太過匆忙?!?/br> 老族長深深看了他一眼,“族里的姑娘開了年十四歲的就有三個,十三歲的有兩個,都是說好了人家,今年就準備嫁過去的。你家繡丫頭的事拖著不解決,她們還怎么成婚?” 鄭老頭從中斡旋道:“二叔,一個月的時間確實急了點,不如多寬限一段時間,老大就繡丫頭一個閨女,自然想讓她風風光光地出嫁的?!?/br> 老族長‘嗯’了一聲,勉為其難地道:“那就兩個月吧。也就你們家規矩多,換成我們村上,誰家嫁娶需要準備這樣多的時間?!?/br> 幾人又商量了一些婚事的細節,老族長站起身告辭。 朱氏真是懊悔地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頭,本想著攛掇著老族長來逼婚的,怎么薛直來提個親,這件事就真么簡單接過了?這個老族長也是個昏聵的,一個落魄獵戶有什么好的,哪能比得上富庶闊綽的馮員外家?偏這老族長跟自命清高的鄭仁一樣,還看不上人家馮家! 老族長帶著族中男子準備離開,朱氏縮著脖子低著頭,也想混著一起離開。 “老二家的,你留一留?!编嵗项^出聲道。 朱氏沒辦法,只得站住了腳。 老族長帶人離開后,鄭老頭沉下臉,冷笑道:“我都不知道,老二媳婦你這么本事,還能把族長給請過來?” 朱氏腆著臉賠笑道:“那我不是也是擔心繡丫頭嘛,就想著請叔公過來給繡丫頭參謀參謀婚事?!?/br> 這樣的鬼話,在場之人自然沒有信的。 鄭老頭冷哼一聲,“老二不在家,沒人管著你,我看你是舒服日子過多了,連自己姓什么都忘了!” 朱氏嫁入鄭家,自然是隨了夫姓??煽此罱龅氖?,為了馮家許的紅封,胳膊肘不知道拐到哪里了。 朱氏吶吶地不知道說什么,只覺得額頭和背上都冷汗連連。 “你走吧,往后不要來了?!编嵗项^冷著臉,“往后再來,可別怪我不顧念往日情分?!彼m然不想就這么簡單放過朱氏,可老族長前腳剛走,他后腳就懲治兒媳,傳出去,到底不好。 朱氏如蒙大赦,趕緊告辭。 薛直道:“我送送二嬸?!?/br> 朱氏前頭差點被他一拳頭嚇破了膽子,哪里敢要他相送,趕緊道:“不用不用,我自己走就行?!?/br> 薛直顯然不會聽她的,不緊不慢地跟著她出了堂屋。 朱氏腳底抹油,飛快地跑出門去。 等出了鄭家大門,她心有余悸地回頭看了一眼,薛直負著雙手站在不遠處死死死盯著她,仿佛恨不得把她拆吃入腹一般。 朱氏嚇得雙腿發軟,再不敢耽擱,頭也不回地跑了。 * 他們走了干凈,鄭家終于恢復了平靜。 鄭繡聽到外頭沒了動靜,就出了屋去了堂屋。 “爺爺,爹,太叔公他們都走了?” 鄭老頭點點頭,然后看了看一臉難色的鄭仁,對著鄭繡招了招手,把她招到身邊坐下,“你太叔公揪著你的親事不肯放,今天若是我們不松口,他帶了那么些個人來,怕是不會善罷甘休?!边€好老族長還給了鄭仁幾分面子,若是族中其他人家出了這樣的事,怕是不會是這么坐在一起說話這么簡單。早就讓人先把姑娘帶走,鎖進祠堂,等待發落。 鄭繡表示理解地點了點頭,“我知道的,爺爺?!?/br> 鄭老頭嘆了口氣,恰好薛直也送完朱氏回來了,便讓薛直也坐下,道:“婚期也給你們定好了,就在下下個月?!?/br> 鄭繡雖然有了心理準備,還是嚇了一跳。前一天她爹還沒松口呢,今天老族長帶人這么一鬧,不過半上午的功夫,她和薛直的婚期居然都定好了。之前和薛直的事,雖然是她先提出來的,可她也不過想著先定了親,堵住外頭人的臟嘴,也方便她照顧薛家父子,至于婚期,拖個一兩年再說。 鄭仁長長地嘆了口氣,站起身道:“我先回屋靜一會兒,其余的事,勞煩爹同他們兩個說說?!?/br> 不過半上午的功夫,鄭繡卻覺得她爹的背影看起來格外疲憊。 鄭仁走后,鄭老頭便把老族長的話轉述給鄭繡聽,好讓她知道不是家里不想留她,而是實在情勢逼人,所以才這么匆匆決定了下來。 比起被強逼嫁給馮公子,薛直自然是個上選。鄭繡心里倒也沒有覺得多么不適,只是還是覺得婚期太快,快的讓她一時難以接受。 說完話,鄭繡送薛直和薛劭出門。 她跟薛直居然這么快就定下親來,并且婚期還近在眼前,鄭繡覺得不真實,薛直就更是覺得像做夢了,只覺得腳下的每一步都似走在云端。 送到門口,薛直讓鄭繡留了步,“就送到這里吧,我們這就回去了。你……你不要有負擔,我說過的,就算咱們成親后,我也不會強逼你什么。只等風波過了,你要想,我們就和離,還你自由?!?/br> 鄭繡點點頭,薛直的為人她看在眼里,知道他絕對不是那等強逼女子,出爾反爾之人。 兩人告了別,薛直便帶著薛劭回去了。 鄭老頭說了半上午的話,也有些疲累,回屋休息去了。 鄭繡腦子也有些空白,去了灶上看了錢嬸子準備午飯。 她心不在焉的,錢嬸子也看在眼里,她來的時候,鄭家堂屋里坐滿了人,她沒敢多聽,徑自進了灶房??傻降走€是聽到了只言片語,大概知道發生了何事,不禁也有些心疼鄭繡。東家的大姑娘在她看來,人又能干爽利,長得又好,若是她的閨女,自然也要疼到骨子里去的。就是運氣實在不好,婚事上太過艱難。那個薛獵戶看著雖好,但錢嬸子也覺得他還是不大配得上鄭繡的。不過她一個在人家幫忙的人,也不好說什么。 很快午飯就做好了,上了桌。 鄭家一家子卻顯然都沒什么心情吃飯,連平時話最多的鄭譽,都感受到了家里的氛圍,乖乖地閉上了嘴。 還是鄭繡勉強帶了笑,催著大家道:“大家快吃吧,飯菜涼了就不好了。吃過飯還有好多事要合計呢?;槠谝呀浤敲创颐?,其他的再不如我意,我可是不依的?!?/br> 鄭老太也道:“對對,咱們家繡丫頭要成親,準備的東西多了去了。老頭子,老大,你們不吃飯哪里力氣幫著她cao辦?!?/br> 鄭老頭和鄭仁這才動了筷。 作者有話要說: ☆、第43章 043 第四十三章 老族長說限鄭繡兩個月內成親,那不是說著玩的。第二天起,鄭家族中本家便輪流安排了人手,蹲守在鄭家,監督他們的完成進度。 因他們的催促,六禮中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等流程等于都被跳過了。 鄭仁翻了黃歷,因為五月是惡月,不宜嫁娶,鄭繡的婚期就被定在了四月底。 鄭繡十六周歲的生辰剛剛過完,沒想到這么快就是自己出嫁的日子。嫁衣是來不及自己繡了,鄭繡就去拜托了蘇娘子,找了十個繡娘趕制她的嫁衣。 鄭老頭和鄭老太則開始擬定婚宴名單和婚宴吃食。 薛直在本地就帶著薛劭一個兒子,那一包玉器都給了鄭家,除了上次當掉扇墜上下來的幾十兩銀票,身無長物。 鄭繡舍不得家人,鄭仁和薛直商量后,決定在他們婚后,讓薛家父子搬到自家宅子來住。 薛直沒有不同意的,反正他住在哪里都一樣,鄭繡不愿意和家人分開,他遷就她就是。 光這一點,就讓鄭繡覺得感動感激了,婚后男方住在女方家里,在這個時代,別人看來那就是倒插門了。背后說閑話的肯定有之。 薛直還反過來安慰她說:“眼下流言蜚語難聽了,以后那些又算的什么。沒必要因為那等嘴臟的人,影響自己的日子。再說了,我家那兩件破茅屋,住我們還好,讓你過來住,再說不過去的。來還要多謝大姑娘呢,讓我和阿劭能住上這樣的好宅子?!彼苋⑺加X得像在做夢似的,別的自然都是先緊著她的想法。 他故作輕快的語調,倒是讓鄭繡臉上露出了笑。 “那好,這幾天我就收拾兩間空屋子出來,讓你和阿劭到時候直接就能進來住?!?/br> 他們說話的時候,薛劭正和鄭譽湊在一便說悄悄話。聽到這,鄭譽用手肘捅了捅薛劭,薛劭便道:“jiejie,不用特意給我準備房間的,我跟阿譽一起住就好?!?/br> 鄭譽也討好地笑著,“是啊,jiejie,不用那么麻煩的,我房間那么大,和阿劭一人一半就好?!?/br> 兩人本就要好,想睡在一起,也是正常。鄭繡便一手拉著他們一個,叮囑說:“那咱們可都說好了,你們在一起也要乖乖的,每天都得一起做功課,然后洗干凈了上床,按時睡覺?!?/br> 兩個孩子答應得飛快。 薛直在旁看著,不由唇邊也泛起淺淺笑意。在外漂泊這么多年,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覺。 * 鄭家的婚宴名單先擬了出來,鄭老頭和鄭仁看過以后,并無疏漏,又去問薛直那邊屆時會來多少親戚,他們也好做安排。 薛直道:“家里并沒有來吃喜酒的,岳父只管鄭家人便可?!?/br> 婚期就在眼前,他自然就改了口??舌嵢拭炕芈犞?,還是覺得怪別扭的。明明之前兩人吃酒吃上頭時還稱兄道弟的,一轉眼,薛直竟然娶他的寶貝女兒了。 他這么說,鄭家便默認他家里已經沒人了。不過他們倒也沒有奇怪,薛直這樣一人帶這個孩子在外艱難討生活,想來家里也就那樣了。 薛直給的那幾樣東西,因為太過貴重,薛直便沒有動,而是直接轉交給了鄭繡。 鄭繡第一次看到這幾樣玉器的時候,也是十分驚訝。這樣好的東西,她以前只在電視里的拍賣會見過,放到眼下,一件東西賣個幾百上千兩也是有的。她也原封不動地包好了,準備以后還給薛直或是留給薛劭。 四月底,薛直穿著大紅色系服,騎著一匹棗紅色大馬,帶著一隊吹拉彈唱的迎親隊伍,上了鄭家的門。 鄭繡天不亮就起來,梳妝更衣。蘇娘子來給她上妝,縣官夫人來當全福人給她梳頭,鄭老太也在旁幫忙。 打扮過后的鄭繡眉如遠山黛,眼似秋波橫,櫻桃紅唇,膚白勝雪,淺淺笑靨,美得好似畫中人。 鄭老太看著看著,不禁就紅了眼睛。 鄭繡只能笑著安慰她:“奶奶,哭什么,我就坐著花轎繞鎮上一圈,午飯前就回來了?!?/br> 縣官夫人是個圓臉的中年婦人,看起來再和氣不過了,也幫著勸道:“大喜的日子,老太太別哭了。要是惹得我們新娘子也掉了眼淚,妝容花了可就麻煩了?!?/br> 鄭老太擦了擦眼淚,也笑道:“誒,奶奶不哭。咱們繡丫頭今天可真好看!” 鄭繡戴上綴了十幾顆滾圓珍珠的鳳冠,只覺得脖子都快被壓斷了。說起來這鳳冠還是她娘成親的時候戴的,鄭仁找人重新裝點過,換下了泛黃的珍珠,翻新過后便一點看不出是舊物的痕跡了。鳳冠閃耀,配著繡紋精美的大紅嫁衣,十分顏色也被襯托出了十二分。 紅蓋頭蓋上后,鄭老太和蘇娘子一人一邊扶著鄭繡出了屋。 雖說成親后還是住在自己家,可她往后就是冠以夫姓的薛鄭氏了,算是別人家的人了。上花轎前還要給鄭老頭和鄭仁行禮。 鄭繡在紅蓋頭下,也不知道她爹和她爺爺是怎么樣的表情。只感覺到她爹扶她起來的時候,手是微微顫抖的。 這時花轎也已經停到了外頭。 鄭繡由一個本家的堂兄背著,一手捧玉瓶,一手拿了個蘋果,上了花轎。 霹靂巴拉的鞭炮聲和熱熱鬧鬧的人聲中,鄭繡上了花轎。 薛直對著鄭家幾位長輩一拱手,跨上大馬,喊了聲‘出發’。迎親隊伍又吹打起來,一堆人擁著花轎沿著大街出發。 鄭仁在鄭繡小的時候就開始攢嫁妝,一共攢了六十擔。在整個鎮上,甚至是縣城里,都算的上是頭一份了。抬嫁妝的人跟在迎親隊伍后頭,成了另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迎親隊伍在鎮上繞了整整三圈,才回到了鄭家。 此時已值正午,鄭家已經開了席。 鄭繡被蘇娘子扶著回了屋,除了在轎子里覺得有些顛簸得昏昏欲睡以外,倒也沒有覺得有什么不舒服的——畢竟對她來說,也不過是在外頭繞了一圈,回了家換了間屋子罷了。 外頭人聲鼎沸,來賀喜的,來吃酒的,絡繹不絕。 鄭繡餓了半天,已經覺得胃里燒得慌,恨不能把手里拿著的象征平安如意的蘋果直接啃了。還好錢嬸子很快就斷了碗銀耳粥進來,掀了紅蓋頭一角,拿勺子一勺一勺地喂給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