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太平神情十分期待地看著她,“阿妹,感覺怎么樣?” 李宸的神情實在是一言難盡,感覺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太平瞪大了眼睛,“不好吃嗎?” 李宸含蓄說道:“并沒有十分難吃?!毖韵轮饩褪峭﹄y吃。 太平皺眉,掏出一張紙條,“不可能,我是按照步驟來做的,怎么可能會難吃!” 李宸湊了過去,看見太平手中的紙上列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個下面條的步驟,就有些發暈,她是萬萬沒想到下個面條還有這么多步驟的。 李宸說:“阿姐難道沒有讓司膳示范一遍嗎?” 太平瞅了李宸一眼,說:“司膳說下面條很簡單,既然那么簡單,還需要他示范嗎?” 李宸聞言,十分無語,所以她的阿姐是愛面子的人,本來就沒下過廚心里沒底,又聽司膳說下面條很簡單,便更不想讓旁人看到她笨手笨腳下廚的模樣。 她默了默,然后跟身旁的上官婉兒說,“叫尚食局準備一下,我要學下壽面?!?/br> 整個尚食局都震驚了——永昌公主居然要學下面條!而且永昌公主才這么丁點兒高,夠得著灶臺嗎?! 可既然公主說了要學,她們也不能不管啊。誰都知道,宮里得罪誰都不要得罪永昌公主,可萬一小公主學下面條沒學好,會不會遷怒于她們?萬一不小心燙傷了燒傷了可怎么好?圣人會不會怪罪她們? 于是李宸的一個吩咐,讓尚食局的人如臨大敵。 尚食局的司膳戰戰兢兢,生怕永昌公主在廚房里頭發生什么意外。 誰知李宸帶著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去了廚房,也沒做什么,就是讓司膳的人當著她的面示范了一遍如何正確地下面條的姿勢,然后就將閑雜人等趕了出去,只剩下太平和她們的近身侍女。 其中一個司膳守在廚房外,臉色慘綠慘綠地看向旁邊的同伴,“永昌公主該不會將廚房燒了吧?” 同伴一怔,想了想入股廚房真的不幸被燒,他們的下場會如何,登時也愁腸百結,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而此時勞師動眾地讓尚食局專門安排司膳示范了怎么下面條的李宸站在廚房里,問太平,“阿姐,你看到了剛才司膳是怎么下面條了嗎?” 太平瞥了她一眼,“我當然是看到了?!?/br> 李宸點頭,小大人模樣地點了點頭,“你看到就好了啊,就按照剛才司膳下面條那樣,你再下一碗好了,這回可要做得好吃一點啊?!?/br> 其實剛才那碗面條,不止是李宸吃了之后受到了一萬點的傷害,太平嘗了一口之后,也被會心一擊。要是薛紹表兄生辰的那天吃到那樣的一碗壽面,大概不是高興哭也不是難過哭,而是難吃哭了。 太平手里捧著壽面,打算重振旗鼓,重新下一碗面條。然而當她看向一直站在旁邊的李宸時,白花花的水霧之中,阿妹十分專心地盯著鍋里的模樣十分可愛,太平想了想,覺得如果壽面是她和阿妹一起下的,那就更有意義了,于是心中想法脫口而出:“阿妹,你也來幫忙,你是要下面條,還是要下蔬菜?” 李宸扭頭,看向太平阿姐,說:“可如果我幫忙,我就要把這個壽面拿去給父親和母親嘗嘗看?!?/br> 太平一愣,“為什么呀?你頭一次做,肯定不好吃!”剛才她第一次做的壽面,就很難吃。 李宸歪著腦袋,笑瞇瞇的:“不會太難吃,因為阿姐已經是第二次做了,而且父親和母親還沒嘗過我做的東西,就是不好吃,他們也會高興的?!?/br> 太平想了想,覺得十分有道理,“父親今天會去清寧宮,那我讓司棋去跟劉春說我們在下面條待會兒送去給父親和母親,讓父親到了清寧宮先別走。對了,阿妹,你要做哪個步驟?” 李宸看了看太平手中的壽面,又看向桌面上的蔬菜雞蛋等若干素材,最后說道:“唔,我就做打雞蛋那個步驟?!?/br> 太平:“……” 那是最簡單的一個步驟,阿妹太會偷懶了! 去清寧宮的李治聽說兩個公主跑到廚房去下壽面,覺得十分不可思議,眉頭一皺,覺得自己的兩個女兒,金枝玉葉,何等金貴,居然跑到廚房去干粗活,心里又是不舍又是有些無奈,當真是越來越胡鬧了。然而又下面的人通報說,兩位公主說要將第一次下廚做的壽面給圣人和皇后殿下嘗嘗,心里又是一陣期待。 李治雙手背負在后,在平常李宸練字的屋里走來走去,武則天偷得浮生半日閑,正在帝王的陪伴下練字,見他在室內走來走去,晃得她眼睛都有些發暈,便將筆擱下,一雙眸子帶著幾分笑意又帶著幾分無奈地看向李治,“平常主上陪永昌練字,可從未像今日這般走來走去,晃得她眼睛發暈?!?/br> 李治腳步一頓,回頭看向武則天,牛頭不對馬嘴地說道:“媚娘,你說太平和永昌兩人下的壽面能吃嗎?” 還不等武則天回話,他又說:“吃應該是能吃的,頂多就是難吃了點?!闭f著,才停下來的身影又開始在屋里來回走動,“怎么這么久還沒好?” 武則天:“……” 其實在早些時候,太平就生怕她會忘了薛紹的生辰,在她耳邊嘀咕著薛紹表兄的生辰要來了啊,城陽姑姑也不在了,薛紹表兄沒有了母親又沒有了父親多可憐,沒有人陪他過生辰,肯定會難過之類的云云,武則天心中有數太平無端端跑廚房去,肯定跟薛紹的生辰脫不了干系。不過,她看眼前的李治對太平和永昌下的壽面滿懷期待,實在十分不想提醒他過兩天便是薛紹的生辰的。 武則天不說,李治卻又忽然嘆氣,說道:“過兩天便是紹兒的生辰了?!?/br> 武則天一怔,隨即緩步走到停在窗戶前的李治身邊,“妾還擔心主上最近忙于政事,會忘了此事呢?!?/br> 李治抬眼,看向院中的幾株桂花,初秋已至,院中桂花已經悄然盛開,飄來陣陣清香,他的神色似有緬懷,說道:“我又怎么會忘了此事呢?” 一年前城陽公主去世,三個兒子,大的兩個都已經懂事,李治給她的長子安排了官職,次子不喜歡條條框框i的事情,也與圣人舅父說了他不想當官,既然是這般,李治賞了他一些東西,足夠他成家立業,便隨他去了。唯有半大不小的薛紹,讓他放心不下。 當年母親長孫皇后去世的時候,他也是與薛紹一般的年紀,那時太宗親自照顧他和晉陽,他心中的悲痛難過都難以自抑,更何況薛紹是在兩個月之內,失去了父母。 李治從前是真心實意地疼愛城陽公主,如今對薛紹也是真心實意地愛屋及烏,他既然將薛紹接進宮中,讓他與李顯李旦等人坐則同席,出則同車,自然也是將這個外甥看得十分重要的。 武則天見李治神色,心中也是明白李治并非是不知太平和永昌是為誰而興起的心思跑去下壽面,可他臉上未見半點不悅,可見也是樂見其成的。她陪伴在李治身邊二十多年,對李治的了解或許比對自己的了解還多些,她也深深地明白在如今的情況下,她的勢力還不成氣候,即便是成了氣候,也無法與李治這個天子抗衡。她的幾個子女,不論是納妃還是下降,只要李治還在世,那必然是與李家皇族的親戚或者是李治信任的重臣聯姻。 照目前的情況看來,李治是屬意日后讓薛紹當駙馬的。永昌年齡還小了些,而太平的年齡和薛紹恰好是差了兩年,要婚配那是十分合適的。武則天常伴君側,向來都很懂得揣摩李治的心思,更懂得討他歡喜,于是便笑著說道:“太平早就嘀咕著說要替紹兒過生辰,妾見主上最近國事甚多,這等家事,便讓妾來張羅便好。咱們的幾個孩兒都商量好了,待到紹兒生辰那天,也不要過于鋪張,只在顯兒和旦兒住的百福殿設個家宴。主要是可以一家人在一起,不會讓紹兒只能一個人孤單單地,因為思念城陽和駙馬而難過?!?/br> ☆、第042章 :終不可諼(五) 李治因為一碗長壽面在清寧宮里逗留了不算短的時間,期間還和他的皇后談論了一下在晉州的太子和狄仁杰,又拉了一頓家常,終于等來了李宸和太平做的兩碗壽面。 粗細適中的壽面,上面飄著幾根綠油油的青菜,然后還有還有一個不甚美觀的雞蛋趴在上頭。 李治:“……”雖然說不管多難吃,他也要吃??墒瞧匠S蒙?,上來的菜式都十分講究,光是賣相,都是賞心悅目地能讓人精神氣爽,如此賣相的東西他已經多年不曾見到。 李宸站在父親身旁,親自拿筷子給他,“這個面和青菜是阿姐下的,雞蛋是我的打的!” 李治伸手接過李宸遞給他的筷子,然后看向對面的武則天,只見他的皇后眉目染上溫情看著太平和李宸,手里拿著太平遞過去的筷子,然后瞅了他一眼,抿嘴笑了笑,隨即就低頭吃了一口面條。 李治端起碗來,看了一眼站在他身旁的李宸,小女兒的一雙眼睛燦若星辰,帶著幾分期待望著他。對著這樣的小眼神,向來都是女兒控的李治覺得即便是穿腸□□,他也得干了那碗壽面。剛才又聽到李宸說雞蛋是她打的,于是李治還特別先吃雞蛋,只是一入口,就吃到了蛋殼。 李治:“……” 李宸眨巴著大眼睛,問父親,“阿耶,怎么樣怎么樣?好吃嗎?” 李治一怔,不動聲色地將原本想要吐出來的雞蛋硬生生地吞進肚子里,“唔,好吃?!本褪窍禄卦僖鰤勖娴臅r候,不要連殼帶蛋一起下,那就更好了。 李宸眉開眼笑,“好吃就好。等我再長高一點,夠得著鍋的時候,我便常常做好吃的給阿耶和阿娘吃?!?/br> 李治拿著筷子的手一頓,登時愁腸百結,要是女兒老端著一些她做的一些半生不熟的東西來給他吃,他又不忍心拒絕,那可怎么好? 對面的武則天聽到李宸的話,抬頭,似笑非笑地瞅了李治一眼,然后看向李宸,說道:“永昌有這份心意便好了,你父親要吃什么,尚食局自會打點,你啊,只要平時乖乖的被搗蛋,就比什么都強?!?/br> 在旁人家里,向來都是父親唱黑臉,母親唱白臉,他們家倒是好,一般是父親唱白臉,母親唱黑臉。李治對兩個女兒從來都恨不得寵上天,重話都不曾說過一句。 李治點頭附和,然后一本正經地說道:“面條很好吃,可我更喜歡永昌煮的茶,你平常有空,到長生殿去為父親煮兩壺茶解乏,父親就十分欣慰了?!?/br> 李宸眨了眨眼,下巴抵在李治的胳膊上,那雙黑白分明的眸子瞅著父親,笑嘻嘻地沒有說話。 她又哪里不知道這碗壽面味道并不怎么樣,可她從前便曉得,其實有時候一個人喜歡某種東西或是某個人做的食物,并非是那個人做得多好,而是通過這種方式,讓對方曉得,我將你們放在心上。這不過是傳遞心意的一種方式而已,父親和母親也曉得,因此才會對著并不是美味的壽面吃得津津有味,父親最后連湯都喝光了。 太子和狄仁杰的晉州之行,清洗了晉州一大批尸位素餐的官員,兩人在災區的情況穩定下來,并且將原先作亂的流民盡數讓官府收編,上了戶口之后,便啟程回長安。 李治見太子與狄仁杰此行效果甚好,狄仁杰為人剛正又不失靈活,處理起晉州的事情叫一個干凈利落又不失公正,他們一路勘察災區,便一路收拾了一些在其位而不謀其政的官員,同時太子李弘每日將災區的情況報回長安,在傳遞國事奏報時,還不時夾帶私貨,國事家事一起送回了長安太極宮。 李治的案桌上有好幾封太子的家書,上面盡是他晉州之行的一些感想。 短短的兩個月,太子李弘便好似是蛻變了一般,在談到政事時,已不像從前那般毫無原則地起憐憫之心。 而狄仁杰在報送李治的奏報中,寫到太子對之亂的態度中寫到—— 臣使由州都督派兵鎮壓流民,太子初始以為不妥,若是可以,何人又愿做流民?貿然動武鎮壓,怕且會錯罰無辜,寒了民心??蓛稍孪聛?,發現流民中若有良民,即便無事可做,也早已自行謀生,何必在城中亂竄?可見作亂之流民,多數為刁民,即便偶爾良民在其中,終歸是少數,非常時候若是為了少數而姑息多數,必有亂象。是以如今太子對流民之亂雖仍認為其情有苦衷,但也認同臣初始之決策。 原來在晉州之時,李弘初始并不贊成武力鎮壓流民,他始終認為懷柔政策較好。誰知狄仁杰卻認為大難當前,必須快刀斬亂麻,否則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但礙于臨行前父親已經囑咐晉州之行,狄仁杰為主他為輔,是以心中雖然不贊同,卻并沒有干擾狄仁杰的決定。后來狄仁杰請李弘一起陪同審問流民,不審還好,一審李弘原本的想法就開始發生變化。 那些流民常年累月無事可做,到處游蕩惹是生非,動輒還去sao擾官府一圈兒,出來之后繼續游蕩。趁火打劫對他們而言便像是家常便飯一般,就以晉州此次地震為例,這些人趁亂打劫,將許多人家的財物一搶而空,簡直令人發指。那些用來救命的糧食藥物等,這些流民竟也打算去哄搶。 若是這等人也姑息,那么如何能保證晉州災區的安穩? 李弘雖然曾經監國處理政事,不論是什么事情,終究都是從奏折上看到,何時如此親歷現場,并且差點就經歷了一場流民作亂,這讓他開始審視自己從前的態度。 李宸此時正在長生殿里等李治一起去百福殿,今天是薛紹的生辰,說好了一家人陪薛紹一起過的。 恰好此時她看到李治正在看李弘送回來的家書,便十分好奇,踮起了腳尖,“那是太子阿兄送回來的家書么?我也要看!” 李治揚眉,看向這個什么事情好似都要湊熱鬧的小女兒,“我記得你小時候十分安靜,可不是現在這般能折騰的?!?/br> 李治覺得如今的李宸就像是一個好奇寶寶一樣,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了好奇,一會兒說要跟著她的太子阿兄去晉州,一會兒說要學下面條弄得尚食局的人雞飛狗跳,如今還跑來要看她太子阿兄的家書。 從前可沒對她這個最為年長的太子阿兄傾注了這么多注意力的。 李宸裝作聽不懂,伸著手,“阿耶給我,我要看阿兄的家書?!?/br> 李治將位置騰出來一點,將她抱起來放在身側,見她又開始不安分地扒拉桌上的東西,也不去管她。對于這個女兒,李治覺得最欣慰的是她不像太平小時候那樣,什么紙都一把亂抓或者揉成一團或者是撕爛,李宸從小對這些紙質的東西,一直都讓他有種是好奇而又慎重的感覺。 李宸三歲的時候,第一次在長生殿他的案桌上拿了一本奏報,米分團似的李宸只是拿著那本奏報瞅了兩眼,李治認為她自然是看不懂的,隨即就往桌面上隨便放,再去拿其他的東西。只要是他案桌上的東西,李宸拿了雖然隨便放不會物歸原處,但總歸是可以在案桌上找到,因此李治從來不管她扒拉案桌上的東西。 李宸扒拉著桌面上的東西,各地官員上報的奏折,太子阿兄的家書……她當然不是盲目地翻著那些東西,她在找她腦袋里少得可憐的那些唐代名人的名字會不會在這堆東西里出現。趁著父親如今還行有余力,她得看看有沒有一些日后可靠的人會在此時出現,如果有,當然是要挖空心思地提醒父親的。 李宸覺得讓一些日后有能力有手腕的人圍繞在自己的幾個兄長身邊,再找一些機會讓幾個兄長對他們略施恩澤,若是日后母親奪|權兄長們落難之時,好歹會有一些有分量的人敢為他們說話。 李治見女兒毫無章法地翻著他案桌上的東西,哭笑不得,伸手將李弘的家書拿來放在她手里,“你太子阿兄的家書,別亂翻了?!?/br> 李宸手里拿著李弘的家書,有些惋惜地看著父親喊了人進來將案桌上的東西整理放在一旁。 “怎么最近老是在念叨你太子阿兄?”李治站起來,整了整身上的衣裳,看向坐在椅子上的李宸。 李宸瞅了瞅手中的家書,然后放在案桌上,“太子阿兄去了晉州,我想知道他有沒有遇見什么好玩的趣事兒?!?/br> “他是出去辦事,即便是有好玩的趣事兒,他也沒空留意?!崩钪握f著,將她抱下來放在地上,朝她伸手,“怎么是你一個人過來的,太平呢?” 李宸將手放在父親寬大溫暖的掌心里,讓他牽著走出了長生殿,“阿姐和母親正在百福殿里張羅晚上的家宴,母親擔心您處理政事忘了時間,便讓我過來與您一同去百福殿啦?!?/br> 李治聞言,微微一笑,與李宸一同往百福殿的方向走去。 夕陽西下,柔和的日光投射在這對父女身上,在路上拖拽出兩個一高一矮的身影在緩步而行。 武則天李治在百福殿中設了家宴,與薛紹一起度過了他十一歲的生辰。 一個月后,與狄仁杰一同前去勘察災情的太子李弘回到長安,李治對兩人的工作非常滿意,褒獎的話跟不要錢似的跟他們說了一大堆。 李弘站在殿中,眉目間頗有倦意,而精神狀態卻似不錯,但還是時不時地咳嗽幾句。 李治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狄仁杰連忙謝罪,說道:“太子殿下路途奔波,近日開始略有咳嗽,雖近侍帶有常服之藥,但仍不見效。臣照顧不周,望圣人責怪?!?/br> 李弘卻溫聲說道:“此行狄御史費神甚多,但凡與我有關之事,無論巨細均親自過問打點,已十分周全。在處理晉州流民之事上,狄御史更讓我收益甚多,何罪之有? 狄仁杰連忙說臣愧不敢當。 李治看向太子,兩個月的時候,太子的眉目間似乎多了幾分毅然,可見確有收獲。而且他當初自請出行,即便是如今又生病了,也只能說是舟車勞頓之故,即便是狄仁杰借了天做膽子,也不敢怠慢太子。 于是李治也跟著溫聲撫慰了狄仁杰幾句,同時又賞了狄仁杰五百匹絹以及一堆不羨園出品的上等茶餅。狄仁杰看著一堆茶餅和附在茶餅后的煮茶說明,心中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