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無意中聽到墻角的李宸目瞪口呆,外祖母與外孫……這也太重口了。然后又想起母親到晚年時,也會養一屋子的男寵,后世都驚嘆她的精力之旺盛。如今看來,也是有遺傳基因在里頭的。 榮國夫人進宮,可見她也是被武則天自請避位的事情震驚了,所以才火急火燎地進宮來。 “皇后殿下,怎可自請避位?” 周國公當年在外地任職病逝,榮國夫人帶著幾個女兒在武家生活不易,后來武則天進宮當上皇后,其中各種事情少不了榮國夫人在其中為其謀劃,其能耐不容小覷。只是這些年來,武則天的謀略越發的高深成熟,榮國夫人也覺得自己不需要為這個女兒cao心些什么。若不是聽說武則天自請避位,她這把老骨頭都懶得往宮里跑。 畢竟,若是武則天當真避位,事關武家日后的榮華富貴。 武則天讓左右的人退下,然后與榮國夫人一同坐在炕上,“母親,我是不得不為?!?/br> 榮國夫人皺著眉頭,淡淡說道:“這些年來你的風頭太盛,朝廷中與你針鋒相對的人何止一二,從未少在圣人讒言重傷你,你貿然自請避位,若是圣人夾在大臣與你之間左右為難,見你主動避位,便順水推舟,你當如何?” 武則天笑了笑,眼皮都沒掀一下,“母親,我與主上多年夫妻,若論拿捏他的性情,有何人能與我相比?民間謠言四起,此時天災不斷,各地大勢雖然安穩,可已有暴動跡象,此時我若還對四起的民怨無動于衷,只會落下個無德之名。主上表面看似維護我,實則已被大臣及饑荒弄得焦頭爛額。此時我若不自請避位,恐怕沒多久,我這皇后之位便坐不穩了?!?/br> 從來禍福相依,這些年來她出盡了風頭,武氏家族的人升官進爵,李治的身體也不如從前,雖然李治病情嚴重服藥期間命太子監國,可很多事情政事是要經過她。李治信任她,也并不信任她。 圣心難測,當日的廢后風波,便是她手段過于剛硬,在政事上與李治分毫不讓,才讓李治萌生了廢后的念頭。從那時開始,她便告誡自己,李治此人,或許確實喜歡她成熟識大體,也欣賞她獨當一面的能力,可他并不喜歡自己的妻子過于強硬。對他而言,皇后要有容人的雅量,要堅強,可皇后也要適時示弱,讓他覺得自己才是掌握著皇權的那個人。 而事實上,如今的皇權也確實是掌握在李治的手里。 因此面對天災人禍以及民間四起的流言,她才會在李治面前示弱。 既然有人說旱災是因她而起,要將皇后廢黜,那么她便先下手為強,自請避位。同樣是不當皇后,由她主動請求還是由群臣提議,那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榮國夫人說道:“即便是如此,你也該事先與我說一聲?!睒s國夫人如今已經年老了,不像從前一般野心勃勃,更何況在榮國夫人看來,她們的終極目標便是讓武則天當上皇后。這個終極目標,武則天早已達成,武家如今顯赫一方,已經沒有什么能比如今更好的了。 榮國夫人只希望武則天能守住自己在宮中以及在李治心中的一方地位,而不是劍走偏鋒去冒那種有可能失去皇后之位的風險。 武則天抬眼,看了榮國夫人一眼,說道:“母親如今年事已高,我不應再讓母親cao心?!?/br> 榮國夫人聞言,微微一怔。這個女兒從小就聰明,當年進宮,不受太宗寵愛,卻沒想到后來的皇太子李治對她迷戀不已。榮國夫人自認武則天很有本事,十分聰明手段花樣百出,只要當今圣人還是皇帝,她可以毫不費力便將后宮玩轉而不出一點兒事。 但這兩年榮國夫人已很少到皇宮來走動,又聽得外面各種風言風語,更有個小情人賀蘭敏之有意無意地嘀咕兩句姑母如何如何,她也是不想武則天再惹什么事了。 武則天與榮國夫人說了一會兒話之后,便將榮國夫人送走。 榮國夫人出宮的時候,武則天沒有再多說什么,只是靜靜地目送她離開。 榮國夫人在一群侍女的擁簇下離開了清寧宮,武則天看著母親的背影,覺得母親如今竟是真的老了。 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連李宸來了都不知道,李宸站在母親跟前,歪著腦袋看她半晌不見她回神,只好扯著她的寬袖,“阿娘?!?/br> “嗯?永昌,你怎么來了?”武則天俯首,看向小女兒。 李宸笑嘻嘻的模樣:“我原本是和阿姐一起來的,但我來的時候阿娘正與外祖母說話,我跟阿姐等了許久,您和外祖母還沒說完話,便和阿姐回公主院了??苫厝ブ?,我還是想見您,便又過來了?!?/br> 其實并不是回去之后又過來,而是太平走了之后,她又跑了過來。劉春不在,一般的侍女又不敢硬攔著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輕手輕腳地進了內室。武則天和榮國夫人說話的時候,李宸一直蹲在室內的紗帳內。 她本想著反正也無傷大雅,等母親發現了,便說是她再跟阿姐捉迷藏,已經進來許久了。 不過李宸感覺自己今天的運氣特別好,因為母親送走了外祖母之后,有點魂不守舍,連她站在她跟前都毫無所覺。 ☆、第025章 :婆娑世界(四) 李宸覺得,這一年的冬天過得特別漫長。 關中饑荒到了冬天,也并沒有任何緩解,父親擔心天災引起的人禍,十分重視地方官員對饑民的安撫。武則天自請避位后,李治開始更多的將政事交由太子李弘處理。 李弘向父親奏報:饑荒之年,民間恐怕會米價暴漲,如今關中饑荒,官方應當下令防止此類情況出現。若是民間各地豪紳富商家中私倉有糧食要賣,必須優先賣給官方,買米的花費由國庫支出。 李弘說道若是百姓飯都吃不飽,國庫再充足又有何用? 于是,太子李弘在這個冬天,博得了賢名,群臣都稱贊太子心牽百姓,是大唐之福。 可也是在這個冬天,武則天的母親榮國夫人楊氏去世。 武則天自請避位一個月后,榮國夫人便生病了,在入冬后的一個清晨里,她在魯國公府與世長辭。母親去世,武則天倍感神傷,古人向來又注重身后名,李治為了安慰皇后,特別下令要以王妃之禮將榮國夫人下葬,謚號忠烈,后來還加贈太原王妃。 雖然母親的身后名十分好,可武則天仍舊沒有開顏,李治為了讓武則天開懷,便讓幾個子女都經常到清寧宮去陪她,有時候一家人也像民間的家庭一樣,一起共坐圍桌用餐。 這天晚上用完晚膳,父母大人正與幾個子女交流感情的時候,武則天忽然跟李治說道:“母親去世,我想為她盡孝道?!?/br> 李治一怔,側首看向她。自從榮國夫人去世后,武則天整個人都清減了不少,如今看過去,眉頭輕鎖,比起從前的雍容高雅,此刻的武則天更多了幾分清雅之意,讓李治心中不由自出地產生一種保護欲。 武則天抬眼,迎著李治的視線,說道:“主上,妾想出家修道,為母親修冥福?!?/br> 李宸眨了眨眼,看向母親。 李唐皇室自詡是太上老君的后人,因此一直信奉道教,太極宮中便有一處三清殿,是專門供奉三清的。道教認為家中有長輩去世,家中若是有晚輩出家修道,那其實便是為去世的長輩修冥福,可以讓長輩在陰間過得更好。因此這時期如果家中父母去世,有的人家會挑選一個晚輩出家為其修冥福。 李宸覺得母親身為皇后,她的母親榮國夫人去世,她自然是十分哀慟??砂凑漳赣H的個性,她即便是哀慟,也不會想著要出家,一個有野心迷戀權力的人,是不可能會有出家的念頭。 李弘當即就與武則天說道:“阿娘是國母,怎可出家修道?” 李治皺著眉頭,正想要怒斥她胡鬧。 武則天適時伸手,白皙的手搭在他的手背上?!爸魃舷嚷犳言捳f完?!?/br> 李治:“你說?!?/br> 武則天微微一笑,說道:“妾也曉得自己身為一國之母,決不可能拋下后宮之事,說出家便出家。自從妾進宮后,母親便為妾cao心良多,鞍前馬后為妾奔波,如今她去世,身為女兒,妾也希望母親在另一個世界能過得更好?!?/br> 李治蹙眉,不悅道:“周國公府當中,那么多的武氏晚輩,莫非你便不能從其中挑一個,讓他修道幾年為榮國夫人修冥福,非要親自去做么?” 武則天抿著唇,“那些晚輩為我的母親修冥福,為的是替自己盡孝道,與妾又有何干系?” 手里拿著一只蛐蛐正在把玩的李顯抬頭,說道:“可只要他們出家了,外祖母在另一個世界便能過得好?!?/br> 李宸附和著猛點頭,然而兩個大人并沒空搭理他們。 李治聽到武則天的話,眉頭皺得更緊,臉已經不能拉得更長。 武則天說道:“妾想盡自己的孝心?!?/br> 李治聞言,正打算拍桌,然而武則天又說道:“妾不能出家修道,但可讓太平替我出家修道,太平為外祖母盡孝,便是妾我母親盡孝了?!?/br> 武則天話一出,眾人登時沉默。 李宸扁著嘴:“太平阿姐,你要出家???你要到道觀去住的話,永昌可怎么辦?”然后又站起來看著母親,跺著腳,“阿娘對外祖母可好了,天下人都會夸阿娘的孝心,外祖母能以王妃之禮下葬,也是因為阿娘的緣故。阿娘心中惦記著外祖母,心誠則靈,做什么一定要當道士?而且阿姐是阿耶的女兒,姓李又不姓武!” 武則天聞言,看向小女兒,她如今還不到六歲,受盡寵愛,怎么想便是怎么說的。雖然感覺被小女兒拆了臺,可武則天也并未流露出不快,她跟個不到六歲的孩子計較什么呢?更何況那個還是她最疼愛的幺女。 李宸一邊說一邊十分委屈,眼圈都紅了:“反正我就不要阿姐出宮,就不要她當道士嘛!” 太平聞言,笑瞇瞇地摸了摸阿妹的頭,安撫說道:“阿妹別急,阿娘說了,若是我替她出家,只是為我封個道號,有慶典的時候我去露個臉便可,不是真的當道士。阿姐還是會在宮里陪你的?!?/br> 李治聽到這話,心中登時已經了解武則天心里的想法。 夫妻多年,他又怎會不明白武則天好出風頭的個性,她也并非是真想出家修道,不過是想要為自己在天下人面前博個好名聲。好名聲人人都愛,包括李治自己,因此當他明白武則天的想法之后,臉色稍霽。 武則天垂下雙眼,輕嘆一聲,然后幽幽說道:“雖然太平也是妾的女兒,可終究是皇室血脈,若是主上不愿,那便罷了?!?/br> 李治站了起來,看向太平,只見她臉上笑瞇瞇的并沒有半分的不情愿,可見武則天早就與她說好了。 李賢見狀,站起來與李治說道:“父親,若太平可以留在宮中,讓太平替母親出家修道也未嘗不可。太平修道,一則可以替外祖母修冥福,二則她是為母親出家,那便也是對母親盡孝了。如此一來,既能成全母親要為外祖母盡孝的心情,也能讓大唐子民曉得太平孝順的美德?!甭灶D,李賢又續道:“等過了幾年太平長大了,便可以還俗了?!?/br> 李宸聽了二兄的話,實在很想不雅地翻個白眼,然而她不可以,于是李宸坐在太平身旁,一副大人們說什么我聽不懂的模樣,可心里卻在嘀咕:原來這年頭出家修道當個女道士,也能這樣,早知道我剛才就不瞎折騰……這樣要是能修冥福,怕且太平阿姐修的也是給李家的冥福,因為太平阿姐姓李嘛,母親如今也是李家的媳婦。 李治聞言,便沒有再猶豫,同意了武則天的要求。 于是,這一年的冬天,在秋天自請避位的皇后在低調了一陣子之后,又恢復了從前的高調。大唐百姓都曉得,皇后殿下的母親榮國夫人去世,皇后殿下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以及對母親的孝道,忍痛讓太平公主替她出家為榮國夫人修冥福。大唐的百姓翹起大拇指,夸皇后殿下當真孝順,也夸太平公主不愧是皇家之女,小小年紀,便懂得孝順父母。 李宸坐在去東都洛陽的馬車上,回想著去年冬天的事情,不得不說,母親讓太平替她出家這一步棋真是走得非常好。 原本在民間聲望已經不如從前的武則天,因為此事人氣終于逐漸恢復。 可母親恢復人氣并不代表手中的權力更大,他們這趟去東都洛陽,太子阿兄便留在了長安監國。 李宸撩開簾子,看著外面的景致,雖然已經是二月,可還沒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外頭景色也沒什么好看。而且經過了一個饑荒的冬天,外面的路邊以及不遠處的地都有不少的坑坑洼洼,那是經歷饑荒的百姓們為了找可以果腹的各種野菜或是樹根而留下的痕跡……不管怎樣,如今饑荒總算是已經緩了過來,可以松一口氣。 而且太子阿兄將“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幾個字貫徹得十分徹底,在父親至東都洛陽前不久,跟父親建議要廣囤耕地,充滿各地糧倉。李治對太子處事考慮如此仔細周全,心中十分寬慰,當下就賞了太子絲綢一萬段。 她將思緒拉了回來,有些無趣地將簾子放下,已經開始想念留在太極宮里的太平阿姐了。 太平阿姐替母親出家修道,雖然只是名義上的,但開始之時就是裝,也該裝得像模像樣便是,因此李治和武則天到東都洛陽的時候,幾個兒女誰都沒帶只帶了小女兒李宸。李賢留在長安是為太子阿兄分憂解難,而李顯和李旦……李宸想以三兄喜歡斗雞走狗向來沒什么心思放在正事的行徑來說,他留在長安大概是負責為太平阿姐解悶,至于四兄,大概也還是跟從前一樣,一得閑就去跟宮里的樂工一起玩。 ☆、第026章 :婆娑世界(五) 李宸跟隨父母一起前去東都洛陽,洛陽宮中很大,可太平不在,這次父母到東都,幾個兄長都留在了長安,太平阿姐因為說什么修道也沒來。從前總是有阿姐陪伴的李宸忽然覺得很沒勁兒,她坐在貞觀殿的長廊上,外面春光明媚,院中的牡丹也開得正好。 她靠在身后的柱子上,春日的陽光十分溫暖,曬得人都懶洋洋的。 她坐得有些乏味了,身上懶洋洋的可不代表心里懶洋洋的,她看著院中盛開的牡丹,便開始指揮身邊的宮女去剪花。一會兒說要那邊那株醉玉最高處的一枝花,一會兒說要右邊那株藍田玉的左上角靠近圍墻的一枝,再一會兒又看上了靠近池塘邊上那株香玉。好不容易,終于挑好了她要的幾枝牡丹,一群宮女就被她嫌棄礙地方而趕走。 幾枝牡丹被放在她的身側,而她折騰了一圈兒之后,終于也開始昏昏欲睡。 上官婉兒和李馨在不遠處看著李宸,隨時聽候李宸的吩咐。她們看著李宸的小腦袋像是釣魚一般點啊點的,都想上前去勸公主不如回去小睡一會兒,然而兩人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就在兩個人猶豫著的時候,一個頎長的身影出現在廊道上,上官婉兒和李馨都嚇了一跳。轉頭,見是李治,趕緊跪拜圣人,卻被李治擺手制止。 他處理完政事出來,便聽侍衛稟報說永昌公主一個時辰前到了貞觀殿一趟,但聽說他正在處理政事,便沒有去鬧他。 李治輕聲問道:“她在那兒坐了多久?” “回圣人,大概半個時辰?!?/br> 李治劍眉微揚,走了過去,只見女兒閉著眼睛頭不斷輕點著的模樣十分可愛,有些莞爾地笑了笑,卻也撩起衣袍在她身旁坐下。 春日雖至,但還透著寒意,宮女們生怕小公主坐在廊道上會著涼,底下鋪了厚厚的貂毛毯。、“永昌?!崩钪魏暗?。 李宸迷迷糊糊地張開眼睛,見是父親,干脆整個人栽進了他的懷里,李治哭笑不得,伸手拍了拍她的臉,“永昌?!?/br> 她有些惱怒地張開眼,瞪著父親。 李治笑著起身,說道:“走吧,昨個兒說要陪你練字,阿耶陪你練字去?!?/br> 李宸被弄醒了,頂著一腦門的起床氣,鼓著腮幫,大聲說道:“母親已經陪我練過了?!?/br> 李治也不惱,只說道:“哦?我今個兒得了一個秋蟾桐葉玉洗,十分精致好看,本想著陪你練字的時候給你看呢?!?/br> 李宸聞言,瞌睡蟲一下不見了,起床氣也登時消失得無影無蹤,小臉都亮了起來。 李治見狀,彎腰將她放置在一旁的幾枝牡丹拿了起來,“既然你母親已經陪你練過字,那么秋蟾桐葉玉洗就等下回再給你看吧。這幾枝牡丹,是要給你母親送去的嗎?” 李宸趕緊起來,說道:“牡丹是我剪了要給阿耶的,您不是說要陪我練字么,現在就去吧!” “你不是說你母親已經陪你練過字了?” 李宸彎著大眼睛,朝父親露出一個討好的笑容:“練過了可以在練啊,母親說過了,書法之道,貴在堅持勤勉?!比绻竺嬗幸恢晃舶?,那只尾巴大概是處于興奮搖晃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