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節
“兵部來函,武舉定于明年二月二十開考,我們得抓緊時間了?!彼瘟倢πl闖說道。 衛闖在心中估了一下:“的確有點趕,末將會嚴加督促將士訓練的?!?/br> “嗯,這事交給你,我放心?!彼瘟傸c了點頭,又問,“第二輪比試的結果出來了嗎?” 衛闖趕緊回道:“出來了,具體名單末將稍后呈上?!?/br> “既然出來了,那我就致函給懷州、程州的守備將軍,我們四州定個日子,四軍之間比試一番,定下京試的人選?!彼瘟偺殖l闖招了招,“靠近一點?!?/br> 衛闖立即緊上幾步,這是要說緊要事了。 “這一次的武舉不同往年,皇上想在這一次的武舉上為七皇子挑選開府的家將親衛,所以讓應考的將士們務必用心,抓住機遇?!彼瘟傸c出今次武舉的內情。 衛闖心中一驚:“七皇子?皇上欽點?” 宋力剛微微點頭:“是,七皇子今年十二了,要開始準備開府的事了,皇上寵愛七皇子,要親自為七皇子挑選家將,若是能在武舉中拔得頭籌,必能在皇上心中留個好印象?!?/br> 衛闖由驚轉喜:“這倒是個天大的好事,只要能留個好印象,說不得什么時候就能出頭了,嘿嘿,這時候我倒希望越國能不安份一些?!痹絿话卜萘?,邊境就不太平了,就需要重兵把守了,這時候就是武將冒頭的好時候,進了皇子府并不是一輩子就是皇子的家將了,皇上若是要用兵,啟用家將為國征戰,也不是稀罕事,重要的是讓皇上記得你,有了好印象才有好機遇。 宋力剛大力拍了拍衛闖的肩膀,他就喜歡衛闖凡事都往好處想的性子。 “好,下去好好督促他們,這一次,我們一定要出幾個好苗子?!?/br> 文臣要抱團,武將也一樣要抱團,只有同一陣營的人多了,這個陣營才會穩固,才不會一沖即散。 向封軍和廊軍都透露了今次武舉的內情后,宋力剛在休沐日回了府,這幾日他一直在考慮,該不該讓宋勇毅隨隊上京,出去見識一番。 武舉是軍中盛事,若是能出去見識一番,便能了解到很多軍中內情,知曉軍中派系,更能見識到眾多猛將智將,錯過的話,實在是可惜,但他又擔心宋勇毅心高氣傲,自恃讀書人的身份,不屑與低等級的武將結交,若是一言不合,與人結怨,反倒是麻煩。 宋力剛把心中的煩惱同張氏說,張氏卻有不同看法。 “你說阿毅心高氣傲,怕他與人結怨,可我覺得阿毅有心高氣傲的底氣,他畢竟正正經經的讀過書,他的學問已到小初,只差一步就到通識了,確確實實是個讀書人,讀書人清貴,若是遇事,由他出面,反倒是比你帳下的那些將領們出面,容易通融的多?!?/br> 讀書人做學問的進程分為五步,一是蒙學,二是小初,三是通識,四是學富,五是學達,因著幾十年的戰亂,書籍大量遺失,學問傳承四散零落,走到后兩步的讀書人已是極少,前三步已經可以基本評定是否為讀書人了。 蒙學不說,只是幼童開蒙而已,小初則是真正走上學問之路,當今夏國,只有族學和附學,才能教授小初,而通識則要大族族學,以及百年書院,方能教授,若是能走到學富,那非得是大族子弟,還得是天資聰穎之輩,得全族傾力栽培,方能學成,學達則幾乎不用想了,有些書和傳承,是大族珍藏,非本族子弟不得學習,旁人再如何向學,也不能如愿。 宋勇毅上得是宋家族學,兼有外祖的書信教導,小初的學問是足有的,只是他到底未能考上鶴陽書院,未曾踏上通識之路,只能說是一般的讀書人。 “怎么說?”宋力剛不明白。 “阿毅學到了小初,雖然只能說是一般的讀書人,學問未精,但再一般的讀書人,那也是讀書人啊,讀書人可以直斥吏弊,你們這些武人,”張氏撇了宋力剛一眼,“你們敢么?” 從晉朝起,歷代皇帝和朝廷對待讀書人都十分優厚,讀書人看到什么不滿了,不管是民情還是地方政令,都可以當面斥言,甚至發文譴討,若是走上通識之路的讀書人,也就是大族族學和百年書院的學子,甚至可以直接上表,要求朝廷責令當地官府改正弊政,所以說,讀書人的權力是很大的。 其實張氏心底里還有一句話沒說,“更何況阿毅出生宋家,宋家既是將門之家,又是侯爵之家,阿毅也算是高門子弟,他傲一些又怎么了?!?/br> 張氏骨子里還是偏疼自家孩子的,覺得自家孩子是最好的,阿毅出生好,又讀過書,有傲氣的底氣。 宋力剛聽了覺得極有道理:“是極是極,還是夫人說的是,是為夫我糊涂了?!彼瘟偪傉J為宋勇毅就是個不聽話討人揍的兔崽子,不讓他cao心已是大善,倒忘了這個兔崽子還是個讀過書的兔崽子。 “行,那就讓他跟著去吧?!彼瘟傄谎耘陌?,這事就這么定了。 宋勇毅知道父親讓他跟著武舉隊伍一同進京的消息后,樂得當場就蹦了幾蹦,太好了,他可以順道去見見長姐了,長姐之前的來信說,因著今年是大祭,皇上開恩,特許秦王姐夫開春后才去就藩,他正好可以趕在秦王姐夫和長姐離京前,與他們見上一見。 第72章 定主課 熱鬧喜慶的春節過后,緊接著就是正月十五上元節了,上元節有觀燈和走百病的風俗,是一年中,女兒家難得的可以結伴出游嬉戲、偶遇佳公子的節日,但是今年的上元節,武寧伯府卻過的甚是平靜,宋知夏更是連一步都沒踏出過二門,因為張氏嚴防死守,就怕宋知夏出了什么意外,正月十七即是入讀雙梅書院的大日子,她不允許宋知夏出任何差池,觀燈被人擠了,走百病被人拐了,那可怎么得了,所以能不出門就不出門,老老實實的待到十七,等到敬了圣賢廟,入了雙梅書院,成了圣人學生之后,再說其它。 正月十七終于到了,一大清早,天色未明,入眼還全是一片朦朧,宋知夏就被張氏給扯起來了,冷水帕子一激,宋知夏立馬就睡意全消了。 一起床,立馬沐浴薰衣,因著要入圣賢廟敬香,所以張氏嚴令宋知夏必須要沐浴一番,清清凈凈的去,但又因著這番沐浴,額外多花費了點時間,所以宋知夏最后只能草草塞了兩個糯米團子,匆匆忙忙的乘車去了。 雙梅書院只允許學生進入,張氏將宋知夏送至書院門口,便只能離去了。 站在書院大門外,宋知夏再次整了整青色學子服的邊邊角角,確認儀表端莊齊整之后,方才邁步登上書院臺階,入了書院大門。 新生們全部聚集在圣賢廟外,自覺按考試名次排列位次,然后肅手靜默,等待圣賢廟的開啟。 宋知夏站在第六位的位置上,直直地看著前面的五位新生的后腦勺。 好歹也在書院待過三年,雖然不同班,但她還是知道前面站著的五位是哪幾人。 排頭第一名,賀嘉,國文班,寫的一手好公文,據說她寫的公文好到了被蔡家直接采用的地步,未及畢業已是妥妥的蔡家準媳婦,只看將來是要配給哪位兒郎了,不過賀嘉后來到底配給了誰,宋知夏就不知道了,那時候她自個焦頭爛額的,哪里顧得上旁人的是非。 至于后面的第二、三、四、五名,宋知夏就不是很在意了,她知道這四位都是蔡家的表小姐,不過都不是多出彩的人,在書院里都不是以文采出名的,而是蔡家最出彩的幾位小姐們的跟班,單獨拎出來根本不顯眼。不過,也許她們精通的是閨閣內斗呢?身為跟班總該有點用處的吧。 宋知夏一邊侍立等待,一邊在腦子里天馬行空的暢想起來。 進圣賢廟敬香是件大事,書院的山長與眾位講師們也都侍立在圣賢廟外,安靜地等待著吉時的到來。 圣賢廟旁鑄有銅壺滴漏,銅壺滴漏不因陰晴冬夏而改變,在浮箭越來越接近吉時的刻度后,山長朝樂工示意,莊重肅穆的禮樂隨之奏起。 禮樂一起,所有人都精神一振,目光炯炯地看向圣賢廟的大門。 正門開啟,邊門開啟,山長走到了新生們的隊伍之前,領頭走進了正門。 新生們跟隨山長的腳步,從正門走進了圣賢廟,眾位夫子們則分列左右,從兩個邊門進入圣賢廟。 圣賢廟正殿的大門已經打開,站在正門就已經能夠看到掛在正面的幾幅圣賢像了。 山長站立在正殿的臺階上、大門前,然后向旁邊移開兩步,轉身面對新生們。 “立?!鄙介L擔任了這場敬香之禮的禮官,在正殿前唱禮。 新生們停住腳步,站在了正殿前的空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