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為首的女先生說完,邊上的四位女先生便開始分發筆墨。 每位考生都領到了統一樣式的畫筆和墨硯,紙和桌子則在水榭的另一側,紙是統一的湖陽紙,但考生可以選擇紙的尺幅,桌子已經擺好了位置,一人一桌,沒有椅凳,因為水榭并不大,桌子的間距并不算寬。 不過水榭里的桌子足有二十張,而考生人數卻只有十七人,看來到場的考生人數比實際通過的要少,出乎了書院的意料。 考生們領到了筆墨,便走到水榭另一側,先挑選起了桌子,挑好了桌子,便把自己的號牌和筆墨放到桌子上,表示這一張桌子已經有歸屬了。 宋知夏沒有挑桌子,她直接把筆墨放在了離自己最近的桌子上,然后便走到臨水的平臺上,扶欄看著水中的游魚。 為了吸引游魚,扶欄處備有小碟的魚食,也有二十碟。 看來第三場考試的人數本應該是二十人,只是意外的有三個考生未能前來。 能通過兩場考試,進入第三場考試的考生,都是心思聰穎之人,見到二十張桌子,又見到二十碟魚食,她們立馬便想到了第三場考試真正通過的人數,同時也想到了那三個未能來的考生不能前來的原因。 她們不想來?不可能,雙梅書院可是封州廊州唯一的女子學堂,夏國全境也只有三家女子學堂,哪個女子不想入讀。 為什么不能來?很可能是因為昨日的蟲災,她們必定是被蟲子咬傷了,然后昨夜她們的傷情肯定轉重了,所以今日才來不了了。 除了宋知夏之外,十六位考生都在慶幸自己福大命大,逃過了一劫,有些心思敏感的,還在心中謝起了漫天神佛,并同時在心中祈禱漫天神佛,一定要保祐她們順利通過考試,入讀雙梅書院。 所有考生都選好了桌子,擺好了筆墨,為首的女先生燃起了一柱香,插在了香爐上,考試正式開始了。 宋知夏拿起一碟魚食,手指頭攝起一點點,朝湖面上撒去,魚食一落水,原本在水中零零散散游動著的魚兒便迅速往這點魚食涌來,你爭我奪的,擠成了一團,就像是在水中盛開了一朵碩大的不停涌動的花團。 花和魚是女子學習畫技時最常繪畫的事物,畫的多,練的熟,不用看魚也能輕易畫就,這一場考試讓考生們畫魚,幾乎可以說是明晃晃的放寬要求,讓考生通過了,只是考試要求是放寬了,輕易便能通過,但要在十七幅畫作中突顯出自己的作品來,贏得高分,反而顯得難了。 于是考生們看著水中的魚兒,眼神卻在發呆,一個個都在腦中構思著題詞,之前先生說了,題詞可以加分,所以要想拿高分,就得在題詞上下功夫,應景的題詞好想,但要拔得頭籌,就得費心琢磨了。 宋知夏卻半點不走神,反而極有興致的看著水中搶食的魚群。 對于宋知夏來說,反正她是不想再入讀雙梅書院的,書院里照樣不干凈,她又何苦再入這趟混水,反正她再努力也改不了出身,在這滿滿的文臣之后的學生堆里,她這武將之后,天生就低人一等,她難道還要再苦苦擠進來看她們臉色嗎? 而她要報復的人,也都被她設計刷下來了,品性不佳,這個評定落到她們頭上,就是她們難以洗刷的污點,她們說她不清白,她就讓她們也蒙上污點,這一次,看她們誰還敢背后說她是非,甚至當面議論她,她們立身不正,再敢說人是非,那就真正的落實了這個品性不佳的評定。 宋知夏心中痛快,看著搶食的魚群也就越看越喜歡,好,等會兒就畫這幅爭食圖。 宋知夏放下碟子進了水榭,在紙堆中挑選了一張中等尺幅的畫紙,然后邊磨墨邊構思,待墨汁濃厚,她提筆開始作畫。 在別的考生們還在琢磨題詞的時候,宋知夏已經提筆作畫了,她是第一個動筆的,自然吸引了先生們的目光。 書畫一道,首重每日勤練,所有書畫大成的大師,無一不是每日動筆的恒練之人,一日不練,倒退三日,三日不練,倒退十日,一月不練,很多人甚至羞于展示人前,之所以要恒練苦練,除了要練習筆力之外,還在于心境的雕琢,醉心書畫,不為外物所侵擾,才能成就書畫大道。 但宋知夏已經有小半年沒有作過畫了,加上她被囚冷宮受折磨的日子,她足有兩年的時間沒有作過畫了,更不要說在書畫一道上的心境雕琢了,在初初提筆的時候,宋知夏一連扔了三張紙,全是因為她已經難以畫出她想要的畫了。 看到宋知夏一連扔了三張紙,先生們都默默收回了關注的目光,原以為這個考生是個胸有成竹的,提筆便能一氣呵成,原來不過是半瓶水罷了。 宋知夏鋪好第四張畫紙,不過這次她沒有立刻下筆,反而擱下筆,閉上眼,平心靜氣。 腦中回憶著魚群爭食的情景,手懸空而動,宋知夏在心中默畫著爭食圖,一尾又一尾,一遍又一遍,直到手腕越來越流暢,宋知夏重新提起了筆。 寥寥幾筆,半尾魚便落在了紙上,又是寥寥幾筆,又是半尾魚落在紙上,在宋知夏的筆下,魚兒全都是不完整的,有的魚只有一個頭,有的魚是一個頭加前半截,一尾又一尾的魚緊緊的簇擁在一起,向上翻騰著,魚群翻騰的力量帶動了水花的涌起,似有似無的淡墨,與魚身上的一點留白,都是水花的痕跡,而在一圈又一圈簇擁成一團的魚群外圍,是或隱在水下,或掀起大朵水花的魚尾。 在留白處題好了畫名和自己的名字,宋知夏擱下了筆,一幅翻騰歡躍的魚群爭食圖完成了。 宋知夏捧著畫作走到先生們的面前,微微躬身:“稟先生,小女子的畫已經作好了?!?/br> 為首的先生示意她把畫放到一旁的長桌上,宋知夏把畫放好,向長桌后負責記錄的先生報上畫名和自己的名字及號牌。 負責記錄的先生記好冊子,然后朝水榭的另一側小平臺一指:“你先去那里等候,不要打擾了別的考生考試?!?/br> 宋知夏恭敬行禮:“是?!?/br> 水榭那一側的小平臺很小,但有美人靠和凳子,等候的考生們可以坐著歇息,而且這處有楊柳遮陽,兼伴有涼風習習,比之那一側的大平臺半點不差。 宋知夏挑了個位置,舒舒服服地享受這片刻的清閑。 水榭里,五位先生們正在圍著宋知夏的畫作品評著。 這幅爭食圖的畫面極有生氣,魚兒翻騰爭上,匯成一團,你爭我奪,你跳我躍,雖然魚兒長得都一樣,但每一尾的動作和嘴巴開合皆不相同,這些細節讓這一幅魚群撲騰爭食的畫面分外逼真,極為吸引人,甚至就連魚尾帶起的水花也有幾分神韻,似畫中真有騰騰水汽,望之便能撲面而來一般。 “水花竟也有神韻,可?!?/br> “觀察甚細,每尾魚皆有不同,可?!?/br> “畫技一般,但勝在筆力上佳,難得?!?/br> “可惜沒有題詞,不然定是上等,可惜可惜?!?/br> “題詞無礙,入了書院,還怕學不會題詞?我最欣賞的還是這份筆力,這等年紀的小姑娘,能有這份筆力,實在是難得?!?/br> “確是,難得有這腕力,還用得好,這字也有筋骨,小小年紀便能有筋骨,大善?!?/br> 宋知夏這小半年來每日習武,腕力較之尋常女子大為不同,握起筆來,筆力自然與眾不同,加之她經歷離奇,心境不同,又見世道不公,心中不平,誓要與人爭,與天爭,寫出的字自然也帶有兩分崢嶸之相。 這樣的筆力,這樣的崢嶸,反而入了先生們的眼,宋知夏的爭食圖未評已先入了中等線,第三場考試穩穩可過。 第四場考試 第三場考試在所有人的期待中,順順利利的結束了,沒有發生如第一場那般的波折,更沒有發生如第二場那般的驚嚇,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绝P/凰/ 更新快 請搜索】 考生們和隨行長輩們通通呼出了一口氣,不只她們,就連雙梅書院的山長和先生們都長呼了一口氣,雙梅書院立派招生幾十年,也是第一次如今年這般不順利不太平,若是這場再不順利,書院都要考慮是不是要延期再試了。 次日放榜,第三場考試,二十名考生全部通過。 “二十名?”張氏疑惑地問向迎客生。 迎客生恭敬地回話,昨日她收了張氏的二兩賞銀,今日她搶著接待張氏,還指望著再收一次賞銀,所以她對張氏的態度好了許多:“是,二十名,第三場考試共通過了二十名考生,昨日在書院應考十七名,另有三名,因傷勢太重,不便出門應考,書院便派了先生去考生家中,當場考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