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團寵小師妹,干翻修真界、男神暗戀日記、國公府二三日常、有鳳來儀(嬌花別哭)、為了泡那個男人我什么都干得出來、[ABO]高嶺之花被裝乖E標記了、小池春漪(古言1v1)、錦繡竹韻、無法隱瞞、兩攻相遇誰胖誰受
“好呀,好孩子?!鳖L罄淅涞托?。 —— 正是分享勝利的喜悅時刻,誰都沒想到會有人在這個時機偷襲。 和先前趙國一樣,戰爭爆發的突然又叫人不知所措,以至于同樣駐扎在臨淄城外的韓魏兩國士兵們紛紛懵逼。 此次對付齊國不賣力的燕國,扭過頭來打秦國人可是奮力極了。 雖然燕國士兵不明白為什么上一刻還和秦國人處在一起高高興興,下一刻他們的大將軍就下令殺光秦國人,不過士兵的天性是執行命令,于是他們在安詳寂靜的夜中,對著無數沉睡中的秦國人揮下手中的劍。 與此同時,同樣參與這場屠殺的還有陳楚。 要說楚國參與這很正常,畢竟先前商量的就是如此,可是誰來告訴他們,為什么陳國人也摻和進來了? 總不會是因為和秦國宿怨太深,看見秦國人被殺忍不住湊熱鬧吧? 燕國大將軍在指揮的時候立即命令線人把消息傳回國。 如果沒猜錯,他們這是被楚國耍了,從一開始參與的就不止是燕楚! 他猜測的一點都沒錯。 大戰之后諸國都耗損精力,秦國虎狼之師,萬一一次性沒有殺光,后患無窮。張培青向來覺得斬草不除根是件很不明智的事情,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她順便邀請了陳國。 早先秦國吞并了陳國的大半個江山,陳國國君當然非常樂意幫這個忙,報酬就是和燕國、楚國一同分享秦國的勝利果實。 起初陳國國君不太開心,因為本來秦國土地大多數都是他的,現在卻要分給這么多人,后來張培青跟他講道理,沒有燕楚,陳國現在的實力說打秦國都是笑話,總不能讓燕楚出戰,沒有半點油水撈吧。 陳國國君想了想覺得是這么個道理。 為了打動他,張培青退了一步,提出到時候把楚國分割到的土地相讓一半給陳國,只是他們需要一起對燕國保密,畢竟燕王那個大胃口,萬一知道有人跟他分rou,一定會不樂意。 至于被揭穿之后的事情,就交給她張培青來搞定。 有rou吃,還不用擔心后果,陳國國君很愉快的答應了。 至于燕王那邊,早在開戰的時候張培青準備好的帛書就飛了過去。 那時候燕王正在朝堂上和臣子們商量攻秦之戰,順便夸獎夸獎張培青計謀高超,等殿外說有楚國使臣前來,燕王對楚國這份滿意勁兒還沒有消散,于是高興地接見。 楚國使臣帶來了一些禮物,說是為了鞏固兩國的和平友好,大籮筐的好話說完,這才不慌不忙奉上匣子。 好奇的燕王命人拿上來,打開看了看,然后他就臉黑了。 “楚國膽敢戲耍于孤!” 他重重地拍在案桌上,“哐當”巨響嚇得滿朝堂燕國臣子云里霧里,只是看見大王綠油油的臉色,下意識覺得楚國又搞了幺蛾子。 那楚國使臣聽罷,說了些不敢不敢之類的好話,再次奉上一個匣子。 燕國臣子瞪圓了眼睛,莫名其妙看著這一幕。 拉長了臉的燕王抿唇不爽了半晌,估計自己的威風把楚國使臣震懾的差不多了,這才揮揮手,讓人呈上來。 帛書上一行行的字,一看就是張培青的筆跡,化成灰灰他都認識。 這是個討厭的家伙,總是想方設法的坑騙自己,可恨他屢次上當,今次本以為扳回來一局,誰料到還是個陷阱。 不得不承認張培青真是個說服人小能手,她洋洋灑灑把事情的利弊說了個清清楚楚。 燕國縱然有多年積累,但一不像齊國那般礦產豐富,有精良的鎧甲,二不像楚國那樣訓練有方,士兵素質高,三不像秦國那樣生猛野蠻,打起仗來不要命。 如此,光憑借燕國和虧損巨大的楚國去攻打秦國,萬一不成功怎么辦? 燕國就在秦國之下,萬一到時候發起瘋非要和燕國你死我活,到時候楚國尚且自顧不暇,沒有精力幫忙對付,燕國豈不是吃虧? 再說了,陳國只不過是個小小小國,哪里比得上大燕實力渾厚,用陳國的士兵幫助他們一起奪得秦國天下,瓜分土地之時,大頭的自然是最厲害的燕國,陳國稍微分點油水就成了,晾他們也不敢不同意。 楚國自知這么做對不起燕國,心懷愧疚,甘愿到時候分割土地,把己方的一半送給燕國,以表誠心,素來聽聞燕王仁義大度,還請且莫不要和她計較才是,等到戰爭結束,張培青一定親自前來賠禮道歉。 看完之后燕王的臉色好轉了點。 算楚國上道,知道把自己的土地分出來,只是僅僅分給他一半,這讓燕王多少心頭不滿。 不過他也知道,要楚國交出全部顯然不大可能,既然如此不如賣楚國一個人情,到時候讓那張培青多帶些珠寶過來。 誤會解除了,楚國使臣受到了良好的待遇,燕王還好心地撥給了他三個燕國美女。 有了巨大的利益驅使,燕陳兩國打起來很賣力,當然楚國也沒有水一水的打算,同心協力這個道理他們不會忘。 楚國接二連三出戰,后備不足,這次攻打秦軍的物資還是剛剛從齊國那兒搶來的,正好拆東墻補西墻。 ☆、第106章 約定 這場戰爭真是打的世人暈頭轉向不知所以然,尤其是韓魏那些個大軍,當場都震驚了。 怎么回事??? 這到底是怎么了? 上一秒還大家一起團結友愛稱兄道弟,下一秒就成了兩軍對壘,而且連地方都不挪,直接在齊國的土地上開戰。 收到消息的諸國君主著實詫異,瞅著這突如其來的一招簡直不能太熟悉,分明就是當初用來對付趙國那個。 當初那個聽說是百里仲華的計謀,又有人說其實是張培青的計謀,反正謎團到現在也沒有解開,今次看來,莫非還是這兩人從中作梗? 諸國唏噓的時候不免佩服楚國,打完了這個打那個,到現在也沒有看見他們后備不足,楚國莫不是為了近幾年的戰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想想聲震天下詭詐狠辣的楚太子,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關鍵是現在諸國中能和楚國抗衡的一個個都滅了,就算楚國多次經歷戰爭元氣虧損,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絕非小國能覬覦的了的。 何況這場伐齊的曠世之戰幾乎天下都參加了,為了到時候按照功勞分配利益,哪個國家不是卯足了勁兒,否則齊國百年之基哪有那么容易垮臺。這么一來,參戰的諸國自然也多多少少受到牽連,有所虧缺。 大家都虧了,所以還是打不過楚國。 即便這種時刻之下秦王依舊整天斗斗雞狗,聽聽小曲兒,看看美女,一點都沒有壓迫感。 反正上頭有個秦太后頂著天,他怕什么,要是睿太后都搞不定,自己就算再慌張也沒有用,所以秦王根本不cao心,整天游手好閑,氣的睿太后幾欲吐血。 早就認定這件事情是張培青干的,睿太后心中大恨。 連自己的親生母親都這般算計,好歹毒的女兒,真是后悔自己當初將她生到世界上來。 只是眼下無論后悔再多也沒用處,睿太后思量著自己應該怎么應對。 既然事情是由那不孝女挑起來的,不如昭告天下她女子的身份,到時候再煽風點火幾番,這欺瞞天下的罪名免不了她一死。 領頭的張培青都死了,這件事情…… 睿太后皺起纖細的眉頭。 不,就算張培青的身份被說出來,對秦國現今也沒什么用處,她一個秦國人而且還是秦國女公子,不為秦國效力,反過來將秦國陷害到這般境地,雖說能叫她聲明敗落,可同時也牽連到了大秦。 被一個本國的女子戲耍于鼓掌之間,大秦威嚴何在? 最重要的一點是,攻打秦國分明是楚國早就盤算好的,現今天下能妨礙到楚國的勢力被一一滅殺,秦國是最后一個。 所以無論如何,這場戰爭是絕對不會停下來的。 她面色難看,斟酌了許久,想著對付張培青此事暫且緩一緩,緊要關頭是得把國難解決了。等此事稍微緩和一點,定要叫那不孝女以死謝罪。 現在問題來了,怎么才能讓三國放棄攻打大秦? 勸說楚國明顯不太可能,楚荊那人是個硬茬,咬都咬不動,且此子野心勃勃,不可能善罷甘休。 從燕陳兩國下手,尚且更加容易一些。 燕國國君貪婪異常,許給他什么寶貝都填不住他的胃口,陳國和秦國有大仇,陳國人甚至到了看見秦國人必殺的地步,這樣一來勸說的難度也不小。 睿太后被這事情攪和的腦子都發脹生疼,張培青倒是有點本事,三言兩語就能把這些個難纏的人湊和起來。 拿不定主意的秦太后只能把此事交給朝堂上秦國諸大臣,大家亂糟糟地商討起來,一個個吵的臉紅脖子粗。 “諸位愛卿有什么好計策趕緊說?!?/br> 平日里太后還會象征性地讓秦王說上兩句,表示表示一下他的地位,今次直接無視了跪坐在王位上托著下巴打瞌睡的秦王,焦急不已。 臣子們自然也瞅見了他們偉大的王上流口水的樣子,心中哀嘆,連忙出列回答。 “回稟太后,臣以為此時應從燕陳兩國下手,聯手攻打秦國分明就是楚國挑起的事端,加之有狡詐的張培青和狠辣的楚荊兩人,那楚國定不會撤退,與其勸說他們,到不若勸說燕陳兩國?!?/br> 睿太后聽了點點頭,她也是這個想法,問題是燕陳也不是那么好說服的。 “太后,三國聯手無非是想要瓜分我們的土地和金銀,奴役我們的人民,然戰爭下來燕陳皆有耗損,不若我們直接將土地獻與他們一些,從而換取和平,這般不需要耗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土地,想必燕陳不會拒絕?!?/br> “這……” 秦國的國土每一寸都來之不易,怎么能隨隨便便就貢獻給別人? 有這樣想法的不止是秦太后一個,很快有臣子反駁:“燕國貪婪無度,陳國惱恨與我們,楚國野心勃勃,只怕割土地這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三國輪番,秦國遲早會被分割干凈!” “那依照司馬之意,我們該當如何?” “這……” 先前的大臣冷哼,“看來司馬也沒有好的計謀,我們暫時答應分割一些土地給他們,至少秦國還能喘口氣,大不了將來把失去的土地都拿回來,可若是我們現在什么都不做,等三國攻進咸陽,大秦一塊土地都不會剩下!” 睿太后嘆息。的確是這樣。 燕陳攻打秦國覬覦的無非就是國土,現今也只有國土能滿足他們的胃口,叫他們放棄和秦國開戰,但是這樣一來豈不是秦國自投深淵? 想到未來這些國家一次次貪婪地索要土地,最終仍舊將大秦瓜分的干干凈凈,秦太后便忍不住燃起熊熊怒火和不甘。 “或許我們可以從其他國家下手,讓燕陳之外的國家來幫助我們?!庇钟幸粋€臣子開口。 其他人紛紛看過來。 他接著道:“七國之中,除罷燕楚和齊趙,仍舊有韓魏兩國,我們若是能說服他們幫助秦國,這般抗衡下來自然不用懼怕另外三國,要是還能說服一些魯鄭宋等小國一同相幫,或給那三國之內制造點麻煩,我們的困難就迎刃而解了?!?/br> 不少人聽了眼前大亮,迂回救國,不失為一條好的辦法。 但是也有擔憂的。 “說服韓魏和說服燕陳的難度一樣。天下誰人不知道韓國新王同張培青的關系?讓他來打張培青,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再說那魏國,誰不知魏國人最喜安穩平和討厭戰爭?而且魏國人重情,張培青曾救魏國五萬余人,魏國不參加聯合伐秦已經是好,怎會反道行之?” 兩個大點的國家都不幫忙,小國們就算幫了忙也沒什么用處。 所以事情到這里還是個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