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當著這位劉科長的面,張林青表現出遲疑的神色,一幅不太好辦的樣子。 張林青想抓住這次機會,又不想讓劉科長覺得事情太容易辦。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位劉科長也不止找了他一個,只是其他人都婉言拒絕了他,不得以才來找自己。 張林青呢也想賣個人情給這位劉科長,也許自己回縣城遇到什么麻煩的事,還能找他幫忙,劉科長在縣城的關系肯定比他廣。 所以他不拒絕,但也不立即答應,最起碼他自己需要去確認一下。 張林青安排好那位劉科長,趁著午休時間找了個公共電話亭往楊廠長家掛了電話說了來由;楊廠長一口答應只讓他過來。跟楊廠長約好晚上10點到他們廠取貨(供貨緊張都是需要下手去搶的)。 拿到手表后,張林青全部轉手都賣給了劉科長,告訴他這是最后一次,自己是看在老鄉的面子上,怕他丟了采購科長的工作,這才花錢托人幫忙的。 劉科長也知道張林青是真心實意幫忙的,看中他的人品,兩人還結拜異性兄弟,說是以后回縣城只要有麻煩只管找他。貨銀兩清;送走了這位劉科長,張林青給楊廠長送去了500塊錢的提成。 這次梅花表的事情,這個劉科長嘗到甜頭又來找了張林青兩次,不過他都拒絕了。 他倒是幫劉科長,批發了好多深市那邊的電子表,這也讓張林青小賺了一筆,這位劉科長自己找到門路了,漸漸劉科長再也沒來找過他了。不過兩人還是保持聯系暢通。 元宵節當天,張老爹風程仆仆的帶著月美返城了;張老爹看到張林青倒是一臉的心虛;張林青剛開始有點納悶,后來想通了其中的關節。 只當做沒看見,估計老爹肯定被老媽說動了,背著他答應了什么無理要求。 誰答應了誰去辦,張林青可不想慣著老爹這個好面子耳朵根軟的壞毛病,反正老爹一天沒挑明,他就裝傻,就算老爹挑明了,他也有辦法拒絕。 晚上一家人吃了湯圓,飯桌上張老爹直言老大娶了個攪家精回來;老大又是個大草包;這兩口子的德行,張林青上輩子早就領教過了,沒接老爹的話頭。 晚上張林青帶著老婆和小妹出門去了城隍廟看燈去了。 到城隍廟時候,抬頭望去人聲鼎沸,四處張燈結彩;街道上的人是接踵摩肩,遠遠望去人頭攢動。 城隍廟的店家有許多賣花燈的,將黑夜照的燈火輝煌,在城隍廟中心位置那是載歌載舞,盛況空前。張林青三人也暢游在這燈火輝煌中。 沿途看到有賣糖葫蘆、龍須糖等小吃,張林青都會一一買來給老婆和小妹吃;這兩人從逛街嘴巴就沒停過,像個小老鼠似的。 方美琴和月美那里見過如此光景,一路上都是仰起脖子東張西望,滿眼好奇之色,有時候連手上的龍須糖都忘了吃了。 張老爹他們要過了正月十八才開工,張林青讓老爹正月十六送小妹到學校報到。 等他從學?;貋砗?,又拿出體檢單讓老爹直接到醫院做個檢查,他已經跟醫生提前聯系好了。 正月十八這天張林青休息,陪老婆把片區的水表都抄好后,騎車帶著老婆在片區收水費,順便打聽那邊有門面房買賣的。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打聽淮海路上的門面房的買賣情況。工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讓他打聽到;當即帶著老婆一起去找到賣家; 賣家因為全家要移民去香江,以后沒什么事都不打算回來了,所以想把魔都的房產處理;只留一套住宅,以方便今后回國祭奠父母。 正好淮海路上有2間門面,一間30平米左右;不過不在中心位置,也在淮海路,不過稍微偏一點;賣主帶著張林青夫婦去看了門面房。 房主開價也挺高的,兩間要1萬塊;這要放后世,肯定不貴,張林青估計錢還得掏的飛快,就怕被人買去。 但是現在的話,哪怕他為人一直是爽快行事,看上了這個房子,但他也覺得這個價格貴了,要是這兩間房離中心位置很近的話,1萬塊還是挺值的;現在這個位置不值在這個年代肯定不值這個價。 他很直接的還到他心目中的價格,同意就交易,不同意就算了。買不到再找其他房子,他很干脆,不想磨磨唧唧。賣家直言要回去跟家人商量,需要商談。 八十年代年初期,魔都有錢的人也不少;但是置辦房產的人卻不多;大多數人家沒有意識。 那個時候魔都好多人家因為工作調動;交通不方便等等因素,比如江西搬到江東;江東搬到江西;大家都是登報后自行等同交換房子。 那個年代一是:大家工薪階層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老老少少吃吃喝喝哪方面都需要花錢,實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錢買房,二是:大多數雙職工家庭都是等單位分房;三是:那個時候的老百姓壓根就沒有買房的想法和念頭,你說多純樸。 不過后來改革之風刮到魔都后,魔都到處都是處于興興向榮,到處都在建設。后來房價更是蹭蹭往上漲。98年金融危機時,房價倒是滯漲了一段時間,2000年后大家才意識到魔都的房子重要性,都開始買房炒房了,當然那是后話了。 張林青在這個時間段買房怎么都算是炒古董中的撿漏了,店主急于移民;再加之實在是買的人少看的人也不多;最后以八千塊的價格賣給了張林青;辦好過戶后,算是掏空了張林青家底了。 這個錢對張林青來說花得值;店面到手后,和原來的租客重新簽了協議,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了,他現在重點放在工作和學習上了。 張林青的工作順風順水,學習也是進展很快。他每天晚上和方美琴兩人會在溫故當天學習的只知識后,再自學初三的課本內容;已準備參加7月份的中??荚?。 他想過了,兩輩子了他已經形成了固定思維了;學習方面他是不如方美琴了,對自己要求也不高;高中呢,是不方便。 還不如直接考個中專,學法律專業。中專畢業后再讀個函授拿個法律專業的大專畢業證就行了。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方美琴說了下,沒想到方美琴不但贊同他的意思,自己也打算和他一樣,不過她自己想學會計專業。 張林青怕方美琴擔心學費問題而不想上高中上大學;而方美琴則認為自己已經是結婚的人了,再像學生一樣讀全日制;感覺會非常尷尬。 再說了,自己如果以后有孩子了呢,難道還挺住肚子去上課?想想都覺得有點丟人,不太現實了。 這么一說,到也說得通。張林青就沒再反對。 時間如流水,夫妻二人考試考上了中專了,讀的是成人班,還是讀夜校只有這樣才能學業和家庭兩相顧。 因為是暑假,月美回鄉下去了;夫妻兩中專要到9月才開課。這天正好又是周末不用上班,白天天氣炎熱;夫妻兩就沒出去,在家看書;打算等到晚上再去擺地攤。 張林青因為一直沒有收到小弟的來信,比較擔心;想乘著自己調休的時間去南方找找。 拿著以前小弟留下的地址,一路找過去。結果當然是讓人失望的,房東說,早就搬走了。好像無意聽說他們準備偷渡去香港,賺港元去。 張林青一聽偷渡,頭都大了;上輩子信息大爆炸,到處都是偷渡客被抓被淹死的消息;現在也不知道消息是否正確;毫無頭緒,回去后瞞著老頭子了。 作者有話要說: 筒子們,記得收藏哈! ☆、第 40 章 去的時候,張林青特意去回力鞋廠批了500雙鞋子帶過去賣;秉著不能白來一趟,總的把自己的來回路費和花銷都賺回來的道理。 當然前提是得把鞋賣出去才行;回力鞋在上世紀80~90年代在國內賣的很火,2000年后賣得更火,都是直接銷往國外的。 所以到了南方后,這批鞋子張林青很快就找到買家了,幾個買家一瓜分,這點鞋子更不就不夠看。鞋子賣完了,當然不能空手回去了。 于是在買鞋人的指點下,跑到一個服裝廠,只留下回去的路費后,把所有的錢都換成衣服、褲子;從這邊批發了許多時髦的喇叭褲(其實他自己是看不上的,也不準老婆穿)回去。 回去后有時間晚上直接在五角場那邊練攤呢;這樣倒來倒去到是張林青大賺了一筆。 擺攤對張林青來說,是駕輕就熟的事。他的第一桶金就是練攤賣回力鞋賺來的。對于方美琴來說,有點難為情;第一次這樣擺攤,不光是她很多人都開不了口。 張林青也沒勉強她,老婆娶回來是疼的,不是用來作踐的。賺錢的事由他來做就好了,老婆在旁邊幫他收收錢就好,他自己吆喝起來。 這批褲子賣的很火的;80年代初期時下年輕人非常流行穿喇叭褲,張林青的這批褲子價格也不貴;很快就銷售一空了;好在第一天張林青看銷售量很火時,火速發電報去讓服裝廠再給他發批貨。 廠家如果不是很信任的話,先發一半的貨過來,自己這邊也匯一半款過去,這樣雙方都能放心。 雖然自己賣的是喇叭褲,其實看著滿大街的喇叭褲;張林青看著很不習慣。雖然他自己不在意穿好穿差,但是經過后市的審美后,他是非??床簧侠妊澋?,倒是讓方美琴把家里的縫紉機利用起來給他做衣服。 不過張林青也算是潮流人士了,他穿著方美琴給他改過的喇叭褲改成直筒褲,再把褲筒稍微收一收沒那么空,腳上穿著回力鞋;上身穿著他指點方美琴給他做的拉鏈衫,很是簡潔利索。 在練攤時,很多顧客都打聽他身上的衣服、褲子在哪里買的;打聽的客人多了,讓他萌發了代加工的念頭。 讓老婆做那是不現實的,所以他找家規模較小的服裝廠代加工,通常只有街道服裝才有小工廠,剛開始只人家給他做了500件試試,衣服做好后,他就開始練攤時試著賣。 這一試很是火爆,衣服很快就銷售一空;當然靠一件兩件賣肯定沒這么火爆;大部分都批發出去了;他拿到貨款后,直接到服裝廠下單定做了幾萬件衣服、褲子;而自己則利用調休和周末的時間在附近的省市搞批發把拉鏈衫、直筒褲都賣出去。 后來看滿大街都是拉鏈衫時,他就暫停的服裝生意。就這么一個暑假,張林青白天上班,晚上練攤;周末出去搞批發;狠狠地大賺了一筆。讓人不得不驚嘆張林青的經濟頭腦。 這次服裝生意讓張林青一下子賺了數十萬;他很快就見好就收了。 一是做設計是需要靈感和底蘊的;二來呢國人模仿跟風能力太厲害;三是他認為自己確實沒這個能力,也沒那個設計天分和功底。四是他一個大男人沒有那個細膩心思,做不來這樣的工作。他根本就沒打算在這行發展。 而這次能賺錢無非是因為自己作弊了,靠著上輩子的經歷、閱歷和眼光。 人貴在要有自知之明!認清楚自己的能力。 通過這次賣衣服,張林青倒是深刻認識到國人的購買力。 他在考慮自己堅持等幾年,再開個裝修公司是否還值得;現在有更好的生意可以做。 既沒有賣瓷磚那么重,又不需要壓貨。就是后世的超市。 自己可以先搶占先機,后期再請職業經理人。這樣賺錢生活兩不誤。 張林青覺得自己需要好好考慮下。然而時間等不及他深思,他就接到老家的電報;說是他大嫂生了,讓他們回去參加洗三。 張林青跟老爹商量了下,決定不回去了;他侄子出生日跟上輩子一樣農歷八月初五,這次回去后,那么中秋還要不要回去?滿月要不要回去? 而且自己現在快開學了,白天要上班,晚上要上課;哪來的時間回去呢,來回路上的花費早就超過自己上禮金了。 他拿了20塊錢給老爹帶回去,算是洗三錢。滿月的禮金到時候再給。 張林青打算趁著這段時間好好休息下,太累了。不過年輕就是好,睡一覺就能恢復過來;上輩子自己50多歲以后,跟卡車去l市進貨,回來歇3天都不夠,總是偏頭疼。 張林青覺得自己這段時間太忙了,有點忽視方美琴;決定趁現在還沒開學,帶方美琴到郊縣的古鎮走走。再去蘇州看看園林,去觀前街幫老婆做兩身旗袍。 然而事與愿違,他工作這邊出了點小紕漏,他手下的工人沒按規范cao作,在放水泥管道是不小心砸在另一個同事腳上好在,那位同事反應靈敏,閃得快,沒造成重大傷害。 工作上的問題剛解決完,姐夫陸堯松過來找他了;原來時間已經進入83年了,老家出了新政策,打算把農村責任田承包到戶。 好消息,張林青清楚的記得84年,深市在全國率先取消一切票務之制度,隨后85年國家又取消了長達30多年農產品統購派夠制度。也是就說以后很快,糧油菜都自由買賣制,不需要憑票了。 不過張林青沒猜出姐夫來找他什么事,原來陸堯松想找張林青商量,等責任田承包到戶后,他打算讓張月華把田都轉租出去,把老婆孩子都接到魔都來團聚。 這幾年陸姚松跟著張林青除了工資外,也跟著張林青后面賺了不少外快存了不少錢了。 這幾年除了做生意沒帶上姐夫他們幾個外,只要張林青幫人家排水管,設計管道排放、維修下水管道都會叫上他們幾個;他們幾個都是能吃苦的人,也不敢亂花錢;所以對他們手里的錢都是有數的。 他姐夫手里的錢估計都有上萬塊了,因為有時候張林青做個小生意的時候還會帶上姐夫,主要也是想讓jiejie以后的日子更好過些。 相對春奇兄弟手上的錢財就沒這么寬泛了,可能你們會問,為什么不帶上春奇兄弟呢,春奇兄弟和張林青畢竟是兩家人。 而且這兩兄弟通過上次幾件事就可以看出,口風不緊,嘴巴不牢靠;帶上他們豈不是在通告家鄉人,自己在魔都發大財了。 被老媽和張林明知道,自己還能有安生的日子過。再說了就算自己帶上他們,只要涉及錢財他們不一定無條件信任自己,這不是給自己惹事么? 張林青的姐夫呢是個老實人,老實人呢聽話,也沒什么頭腦,做生意是不行的;就想法讓他守成得了。 自己jiejie又非常信任自己,所以自己做小生意的時候,會帶上他。張林青給姐夫出了個注意,想要把孩子老婆都魔都;首先得先買個房子,總不能讓老婆孩子來了一家人都住單身宿舍。 再說手上那些錢存銀行有什么意思,不如買樓,剩下的錢再買個門面;這樣大姐來了,家里既住的寬敞,又有店面的房租;就算大姐暫時找不到工作,也不至于經濟窘迫。 張林青繼續跟陸姚松說道:“姐夫你平常跟同事相處,大方點!平時沒事的時候,多交幾個朋友;消息靈通點,沒事時,多留意打聽單位食堂缺不缺人啊之類的?!?/br> “大姐不識字,很多工作都做不了;最好是能在本單位的食堂找個干活,這樣我們都能照顧點;不在乎工資高低,只要不苦;哪怕到時候你送點禮?!?/br> 陸姚松雖然在魔都工作已經有3年時間了,但是為人表現還是j縣人的特色,比較小氣,有點小算計。張林青看著姐夫這個樣子,知道是個立不起來的,讓他干活行,下死力干活也沒問,動腦子這事還得等他姐拿主意?!?/br> “這樣啊,姐夫;你把我跟你說的話,跟姐商量下?!睆埩智嗾f道。 “怎么商量啊,寫信太慢了;打電報字數多了太貴?!标懸λ傻?/br> 張林青無語了,他看著姐夫說,你可以打電話,先發電報在電報里寫明,2日后下午2點,村部等電話。 陸姚松恍然大悟道:“對哦,還是二弟你腦瓜子靈。那二弟,我等你跟你姐商量好了再來找你?”他小心翼翼地聞道。 張林青點點頭頭,他想這幾天忙,也沒顧得上春奇兩兄弟;特別是在食堂吃飯時,聽同事議論,春奇在家相看了好幾個對象都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