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第 2 章 張老爹因為有泥瓦工的手藝,所以一直在外做活;而他大哥初中畢業后就跟著老爹學手藝。 在16歲之前自己都一直的半工半讀的,別誤會這可不是20世紀的孩子邊讀書邊賺錢啊,但也差不多的意思。 張林青的半工半讀是在學校上半天課,檢點食堂燒剩下的碳渣滓帶回家,下午半天去隊里干活賺工分。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他大哥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他跟老爹學手藝后,張林青的半天學習時間也被剝奪了。 上輩子因為家里窮,爹媽兩人供養5個孩子,實在吃不消,為了填飽肚子。 張林青從16歲開始輟學回家代替大哥去賺工分。 地少人口多,縣里每年到了11月,過了農忙就會組織村里18歲以上的老少爺們去挖河道。 大家活兒去挖河道,既能賺工分賺錢又能吃飽肚子,這是很多人家老少爺們都喜歡做的事情。 因為土地少,村里老少爺們一年到頭很難填飽肚子;挖河雖然很苦,需要下死力氣干活,但好歹不用餓肚子。 河道上吃的都是3和面蒸的大饅頭,每天不是白菜湯就是青菜湯;而且是管飽。 不像在家時候,只能吃個半飽。加糠的餅子和稀得照見人影的粥。有時候連加糠的餅子都沒得吃的,只能喝大麥粥填肚子,那個東西無論喝多少就跟喝水似喝下去后,幾泡尿一拉什么都沒了。 糠在后世是用來喂豬喂養雞子的。在這個時候可都是家家戶戶都吃的糧食??纷龅娘炞映韵氯ヌ貏e拉嗓子。 村里除了生活條件好的幾戶外,基本全村老少,家家戶戶都會響應修理河道的號召;不為其他只為能吃飽肚子。 問題就在于縣里要求是18歲以上的男??;張林青的父母為了省下糧食,賺取工分,就讓剛剛16歲的老二頂替著老大的名字去干活。 不過在村子里也都司空見慣的,也沒人舉報??珊薜氖撬磕晷量嗤诤拥蕾嵉腻X和工分都算在他大哥頭上。 他大哥從沒向他道謝不說,還譏諷他和小面的小弟小妹是吃閑飯的,都是靠著他和父母嘴上剩下的糧食才養活他們的。 那個時候張林青好性子,又有父母在上面壓著,也從沒和大哥計較過。因為他的不計較他大哥才會變得越來越過分。 那條河道已經整整開挖了2年了,也快挖好了。 唉,什么時候才能吃飽飯吶,好像能吃飽飯是在村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吧。 也就是在1983年,女兒出生那年,可就算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家里也才剛剛夠吃飽飯而已。土地太少了,交了公糧所剩無幾啊。 突然他從床上跳起來,他一臉古怪的擔心到,他不會是穿到□□的時候吧。 那太可怕了,那幾年自己可是吃盡了苦頭。不行自己的好好算算。 他努力的回想下,18歲啊,是七幾年呢?哦,對了,是1976年!啊,他興奮的叫起來,隨后又萎靡了下去,看他的衣著都穿上夾襖了,應該是冬天了。 他最尊敬的周總理已經去世了,這一年有3位國家領導人都走了,唐山大地震也已經發生了,他回來的太晚了。 10.6號□□的被捕,標著十年之久的□□估計要結束了! 謝天謝地,老天爺沒太過分捉弄自己。一切都還在期待之中! 他想到□□時的慘烈,不由得毛骨悚然。他清楚的記得1968年的時候,和他家住一起的二媽。因為成分問題,被分配在大隊清掃牛糞,有一次打掃牛棚不小心被牛踩傷了;傷了脾臟、斷了2根胸肋骨。 那個時候醫療水平和技術都很落后。因為大隊的人嫌棄她成分不好,再加上此去縣城路途遠。所以只把她送鎮上衛生院做了簡單的包扎,配了點藥就給送回來家了。 說醫生吩咐臥床休息幾天就行了,都沒等她家人下工回來照顧她,就走了。大家都急著趕回大隊上工去,那個時候,不上工賺不到工分年底就別想分糧食分錢了。 她一個人躺床上渾身冷的發抖,雖然身上蓋著被子還是覺得刺骨的寒風從四面八方鉆進來,吹的她身體一陣一陣的發抖。 想叫人給她添床被子也叫不到幫手,因為這會兒大家都在上工呢。而她家男人們都在離家20公里的地方挖河泥,女工因為她的成分問題也都分重活,地方也在比較偏遠地里也都還沒下工。 于是她忍著疼痛的身軀爬起來點油燈想烤烤手,讓自己更暖和些,哪知道一不小心打翻了油燈,油倒在帳子上,火苗順著燈油瞬間著了起來。 她當時人都嚇呆了,等她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鹈缫呀浰查g串得四處都著起來。 她自己本身就重傷在身,又怎么跑的過那火苗的速度;都說水火無情,就這么葬送火海。 她這么一死,張林青家跟著遭了殃。家里工三間房,有2間青磚黑瓦的好房子,另外一間雖也是青磚黑瓦的,但瓦下面是竹簾不是旺磚和椽子的,結果一把火全都被燒沒了。 起火時也沒什么人,所以被連累的不止是張林青家。左右鄰居被燒外,還有住在二媽家前面的三大大家也被燒沒了。 張林青東邊的人家倒是沒被連累,因為兩家中間是條一米寬的巷子,再加之風向是西北風。 三大大家本來不應該被燒到的,但是因為他家后面那塊地是火膛,再加上刮的是北風,所以瞬間也被大火燒著了。 最后還是在附近上工的人看到了,漫天的黑煙才發現著火了。大伙兒這才緊趕慢趕順著黑煙找到著火點,可還是晚了。 就這樣大火無情的燒了他家和三大大家房子不說,家里所有一切都毀了。因為二媽自己家被燒沒了,自家也被燒死了;家里的東西也都被燒毀了,拿什么賠呢。 父輩他們又都是親兄弟,賠償的事情只能不了了之了......幸好她家西邊是村大道也沒有住戶的,損失算是降到最低了。 不管怎樣日子還得過下去,那個年代家家戶戶日子都過的緊巴巴。誰也沒有多余的房子借給你住啊,只能從大隊借了油布,屋前掃塊空地出來先搭個棚子一家人將就將就的先住著。 趁著天氣好錯開上工時間把被火燒過的磚和瓦清理出來規整好,屋里能用的東西都扒出來湊合著用吧,幸好那個時候還是吃大鍋飯的。要不然全家都得餓死。 后來一家人趁著下工的時候和晚上的時間,摸黑慢慢將被大火燒過的青磚和黑瓦在左右鄰居的幫助下,重新建了2間磚房,不過屋頂蓋著竹簾的房子。 這樣的房子壞處就是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反正就是漏風漏雨外加不保暖??僧敃r為了建這樣這種房子家里還欠了不少外債。 而他大姐就是被他爹留在家里幫襯家,生生拖成一個老姑娘,才出嫁。 到了70年的時候他家本來有機會搬離t縣的,他爹爹是瓦工,手藝很好,工價也比一般人高。 那個時候他爹爹為了還債到處找活,四處做工掙錢還外債。也就是那個時候吳市有個建筑公司來t縣找有經驗的瓦工,他爹由大隊介紹去了吳市做工。 因為手藝好在吳市做工,建筑公司的經理看他手藝好,能吃苦,起了愛才之心。 就勸他把家安在吳市,公司既可以為他做保。公司還向他承諾來吳市工作,公司可以分房子給他住再發一筆安家費。 自從家里的房子被燒了后,只是隨便蓋了2間竹簾棚的屋子,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也沒什么可留戀的。 那個時候公社已經取消大鍋飯。公社的地少,種的糧食交了公糧后;分下來的糧食每年到了春天根本就不夠吃。 家里的孩子多了,漸漸的又都長大了。家里3兒2女以后成家什么的用錢的地方多了去了,到吳市雖然沒地,自己有工作,單位又能分間房還發補助以解燃眉之急。 單憑吳市是江省的排名第一的富市,只要能吃苦。還愁找不到飯吃?總歸比在老家過得輕松些,將來孩子大了說親也會更容易些。 當時他就心動了,工程結束、結算工錢后;告別經理連夜趕回老家和老婆商量到吳市安家事宜。 雖然張大媽覺得故土難離,但是想到在這里什么也沒有,好歹跟老頭子去吳市有房還有一筆安家費呢,也就同意了。 張老爹說動老婆子后,當天晚上兩人就開始分頭行動,他們姐弟3個都沒意見。 當時他大姐已經出嫁已經生有一女。大哥17歲、他12歲、小弟4歲,meimei還沒出生,什么都不懂。那個時候什么事都是聽父母安排的,他們哪有說話權。 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要把家遷出t縣,談何容易! ☆、第 3 章 首先你要到大隊開介紹信,接著再去鎮政府打申請報告。拿到鎮政府的申請報告再去縣里。 大隊張老爹是不擔心的,大隊長和他關系不錯。 他想小隊長是自己的族兄,在政治審核上應該問題也不大,沒想到他把事情想的簡單了;往往事情就出在自己人身上。 這不事情就在他們這個小隊長身上。這個組長是張林青沒出5服堂伯;這個堂伯和他爸是堂兄弟,因為老頭子有點關系,□□時撈了個小隊長干著。 他一直嫉妒別人比他能干,好不容易他當了個小干部;到處耀武揚威不說。他哪能容忍張林青他爹這個泥腿子比他強呢,怎么可能給他爹翻身的機會,他死活不肯批。 再說那個時候在□□時期,一言堂。一個大帽子扣下來,怎么能翻身呢。他爹說了多少好話,送禮托人幫說情。他堂大大就是不松口。 一氣之下,他爹爹就說不去了;吳市哪里也不可能一直等著他。就也死了那個心,去吳市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除了上工,他就玩命的到處接活,什么苦的累了,只要能賺錢他都干。 那個時候本就缺衣少食,他爹又不是什么強壯的身體,還這么玩命的干,時間久了身體自然吃不消慢慢的就病倒了,身體底子也就熬壞了。 就這樣他爹爹的身體每況日下,一日不如一日;后來慢慢被拖垮了。最后在他大哥結婚不滿一年是時間,就走了,真是一言難盡??! 要說這輩子他最恨的人是他大哥,從小就好吃懶做偷jian?;?,最怨的是他媽,無論他大哥做什么事,他媽都護著,連他大嫂都排在他爹前面。 他清楚得記得,他爹病倒了,躺病床上起不來了;已經沒幾天活頭了;他想吃個芋頭,他媽買回來芋頭燒好了,都沒直接鏟給他爹,而是端到桌子上給她那個所謂懷了孫子的大兒媳吃。 老爹終究到死都沒吃到芋頭,含恨而終。 而這次他自己病了,就是因為初冬季節下河摸魚上來時吹冷風了。 張林青從16歲輟學就替大哥去上工挑河泥賺工分。一年四季每天晚上和凌晨時分都會下河去摸魚,然后再送到鎮上的鄉政府食堂。 自己每天凌晨下河摸魚后,然后直接送到鎮上。從鎮上也不回家吃早飯而是直接去工地挑河泥、或者去修路;這樣日復一日一干就是2年。 那怕成年的漢子就算是鐵打的身子也吃不消,更何況自己這個未成年呢,全憑一口氣撐著。 這吃不好睡不好、身體還沒長好,又沒有足夠的營養。一下子積累了幾年的寒氣,再加上大冬天下河摸魚,上來的時候因為穿著濕衣服被冷風一吹就爆發了,到家就病倒了。 想想這些年大哥一天工都沒上過,初中畢業直接跟著爹爹學做瓦工,一學就是2年,至今都還沒出師。 而自己剛上中學的時候都是早上去上學,每天早上喝一碗稀得見人影的大麥覓子粥,一泡尿肚子里什么貨都沒了;還得帶個大搯簍一口氣跑到學校去上課。 下課時就得趕緊拿著大簍子去學校食堂,撿用過的碳沒完全燒完回家燒,這樣可以節約些草留著春天用;學校撿的人很多的稍微晚點就撿不到;放學回家什么家務活都得干,大哥呢?回家跟大爺似的。到了學校一放假自己還得替大哥上工賺工分去。 上輩子因為才十幾歲就去挑河泥導致自己沒長高,他一直是3兄弟中最矮的才1.65米。大哥1.75米。小弟也有1.71米。 就自己這上不靠下不靠,一直是爹媽忽視的一員。大哥和小弟年輕的時候都沒吃過苦,所以身體一直都比自己好。 而自己呢,年輕的時候吃過很多苦;年輕的時候不覺得。 等上了年紀50多歲開始,自己身體慢慢的開始怕冷畏寒。胃也給熬壞了,身體到了陰雨天渾身酸疼。 想想這些年真替自己不值,父母的偏心把自己當長工使喚;而對大哥和大哥一家永遠都是無限制包容。 再看看自己,讀到初二就輟學了,無論春夏秋冬凌晨4:30分就讓自己起床下河去摸魚;每年到到挖河、修路、修江堤的時候;就的替大哥去挑河泥、修路,公社解散了才讓自己去學了木匠。 □□結束好幾年了,自己才去學了木匠,之后才有機會離開家出去闖蕩。 自己憑著聰明機靈的勁,20歲的時候就出師了。自己先是到處走街串戶慢慢找工做。 后來慢慢做出名氣來了,就開始收徒弟。在外面找大活計做,日子才慢慢好過起來。 當時做大工掙的錢都交給他媽了,他媽對他才稍微好點,說什么他掙的錢等他結婚時候再拿出來給他用。 等他到適婚年齡的時候,他媽從沒主動說過要給他找老婆。然而等自己正要結婚時,一分錢都沒有拿出來。 還是村里有流言說他媽苛刻他,這才開始替他相看對象,結果找來找去都是招上門女婿的人家,在家也是話里話外的要把自己給出去。 他們那兒那個時候流行一句話:好兒餓死也不做上門婿。這句話還是張林青小時候他奶告訴他的呢,他一直牢牢記住。 這樣把自己給出去了又不用花家里的錢給自己結婚成家,更會省下將來分家的分錢。他太了解他媽的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