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節
人性天生就是慕強的。尤其是草原民族更是如此,現在大楚強盛,他們當然愿意依附,畢竟這樣只有好處。 不過對于平安來說,這種內部的意見不統一,便意味著分裂,意味著他們有了可以下手的機會。草原部落原本就是一種十分松散的聯盟,臨時聚集在一起成立一個國家。但要說像大楚這樣全國各地都聽朝廷的號令,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每一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牧場和私產,甚至軍隊,這些才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朝廷,能夠給他們的保障十分有限,原本就是用強大的武力,逼迫他們不得不臣服,現在這種武力的震懾已經沒有多少效果了,各個部落自然只會考慮自己的利益,不可能再完全聽從朝廷的派遣。 所以只要設法分化他們,拉攏一部分,排斥一部分,那么就算草原部族還存在著,也注定會逐漸走向衰落。對于大楚,更不可能再有什么威脅。 何況大楚現在手握著糧食,就等于掌握了他們的命脈,要解決這個問題,并不困難。 當然,這只是西戎和北狄。長河部落跟這兩個聯盟式的國家都不同,他們內部更團結,而且武力也更加昌盛。 不過沒關系,平安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禮物。 ——火藥局那邊,經過那么多年的試驗,終于制造出了火炮。 平安跟著趙璨去看過試射,重達兩千斤的炮臺,射程足有數千米遠,爆炸的威力能夠將一座小山包夷為平地。 當年用幾十個炸彈就能在西北戰場縱橫馳騁,將敵人嚇成驚弓之鳥,何況現在真的有了這樣的重火力裝備?如今交通方便,要將這些大家伙運到邊境也不過是一個月的事,對方不來則罷,要是真的敢過來劫掠,一定會得到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 在這一點上,平安是很有自信的。 這些曾經讓大楚人談之色變的草原部族,已經徹底衰落,不復當年的威脅了。 而平安的目光,已經更多的放到大楚之外的世界。在廣闊無邊的海域之外,那些目前還看不到影子的敵人,才是真正能夠威脅到大楚的存在。 所以造船廠最近正在研究要怎么將火炮裝在船只上使用。不過這東西太重了,現在的船只只能裝載一門,然后其他東西都帶不了,顯然不太實用。所以還需要進行改良。 第205章 安平十一年夏天,北狄和西戎的使臣陸續來到京城,為今年的旱災向大楚求助。 其實雖然旱情嚴重,但他們國內其實也沒有到日子過不下去的地步。只不過對于西戎和北狄來說,既然有大楚這個“冤大頭”可以給他們求助,那么自然不需要等到真的山窮水盡。 因為在他們看來,大楚一定會盡心盡力的幫助他們,沒有任何條件。 可惜,這一次他們想錯了。 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可不是做慈善,趙璨不可能也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這幾年的放縱,其實不過是在這些外族面前戴上了一層偽裝,好放松他們的戒備罷了。所以當初他們要求互市,大楚什么條件都沒提就答應了。 當初不談條件,那是因為遲早這些條件,都要他們心甘情愿的拿出來。而現在,機會來了。 所以這一次,使臣們來到大楚之后,立刻感覺到處處受制,雖然禮部接待他們的人仍舊禮遇有加,每天帶著他們游玩京城,但是一談到正事,就顧左右而言他,想出種種辦法來搪塞。時間長了,對方自然也察覺到了。 原以為這趟差事十拿九穩,所以這些人都是爭著要來的?,F在發現棘手,不由萬分苦惱。直到他們被拖得心神不寧慌亂無措之后,趙璨才親切的接待了他們,并且聽取了他們的難處。 當然,因為趙璨還有“要事”處理,所以他們暫時被安置在偏殿里,陪同的人是平安。 使臣們被晾了那么久,心中原本的篤定早已經消失不見,這會兒正惶惶不安。眼看平安這個御前紅人正在身邊,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去咨詢?拉拉關系,讓他透點兒底也好。 這年頭草原有草原的難處,大楚也有大楚的難處。平安就像是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王熙鳳的做派一樣,先是陪著他們訴苦哭窮,將自己的難處夸大得如同天一般,讓使臣心都涼了半截,這才話鋒一轉,言道大家關系這么好,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對對方的求助視而不見,一定會盡力云云。 最妙的是趙璨還壞心的讓兩國使者一同覲見。所以等到他們被說得放下心來,平安又轉了話風,“原本既然是兄弟之國,大楚自然也該盡心盡力??上覀兡苣贸鰜淼臇|西實在有限,你們又有兩家要求,這……” 這話一出,兩國使者彼此看向對方的眼神都帶上了電光火閃,似乎恨不得眉眼之間就將對方給滅掉。 這也是平安和趙璨的策略之一。既然要提條件,自然要給對方一點壓迫性,讓他們知道好處不是那么容易得的。這樣談判的時候,他們才會更容易松口,吐出更多的好處。 所以平安唱完了白臉之后,又輪到趙璨出來唱紅臉,好話說盡,但什么都沒答應,便將兩位惴惴不安的使臣送走了。 這樣一來我,為了確定趙璨的態度,他們少不得到處打聽。這個時候再暗中將這邊的意思透露出去,使臣自然會送信回國商議,而接下來,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 最好的情況是他們認清現狀,主動給出大楚能夠接受的條件。當然如果不行,趙璨也不介意動用一些別的手段。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大航海時代,這片大陸上的力量必須被整合起來。因為趙璨和平安都不希望,將來他們面對西方的敵人時,還要時不時的將視線和精力分給在后方搗亂的草原人。 所以大家各自的目標不同,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只會按照其中一方所設想的方向進行。 而掌握話語權的,絕不是西戎和北狄。 果然,很快西戎和北狄的回信就來了,要求使臣在許可的范圍內跟大楚談判。同時趙璨跟平安這邊也收到了消息,現在兩國內部都已經爆發了不止一次的爭執,接下來隨著談判的深入,這種分歧只會越來越嚴重。 將事情交給下面的人,接下來平安和趙璨只要等結果就好。 談判一直持續了小半年,這主要是因為許多事情使臣們拿不定主意,所以期間只能不斷書信往來,耽擱了不少時間。 直到安平十一年秋天,發生了一件注定會載入史冊,即便是千百年之后也仍舊會被后世人所津津樂道、反復考證研究的大事。 西戎和北狄在一個月之內先后分裂,其中一部分人徹底投入了大楚的懷抱,自愿歸附成為大楚的附屬國,以父子之國相稱。另一部分則極端仇視大楚,所以遠遁于草原之中。 這個消息傳出來之后,立刻震驚朝野,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向全國蔓延。 整個大楚一片歡聲鼓舞。 這也不稀奇,從大楚存在之后——或者說在大楚立國之前,這兩個國家其實就已經存在了。當初太祖皇帝正是因為將這些草原人都趕了出去,才奠定了大楚這百年基業。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大楚所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多了。 據說立國之處,整個大楚的人口竟不到千萬,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幼病殘弱,年輕力壯的青年男子少之又少。在戰事最為激烈的那幾年里,幾乎每個村子里都有人家在辦喪事,整個大楚都沉浸在一片灰敗悲傷的氣氛之中。 雖然已經過去了百年,但是時間畢竟還沒那么長,而百姓們的記性也沒有那么差。很多人都從父祖一輩那里聽說過當初的事情,對于草原民族的存在,自然也是心有余悸。 更不必說,就算是立國之后,兩國也時時到邊境來打草谷,跟大楚之間的仇恨一直綿延至今了。 所以當初朝廷決定跟草原人開邊境貿易互市,在百姓們中間的反響平平。 對于這些普通人來說,他們不懂什么政治妥協和博弈,只知道朝廷將他們辛苦種出來的糧食,弄出來的貨物賣到了敵國,讓他們的敵人享受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 他們不能動搖朝廷,但是心底卻是不甚贊同這種做法的。 平安當時甚至在報紙上看到過一篇抨擊這項政策的文章??梢娺@種思想,在普羅大眾之中,還是十分廣泛的。 所以現在,聽說這兩個國家徹底分裂,實力一降再降,到現在已經根本沒有任何能力再威脅到大楚之后,讓百姓們怎能不喜極而泣,奔走相告?于是這件事,瞬間便成了最近大家相互招呼的問候語,“你知道嗎?西戎和北狄……”“知道知道,祖宗顯靈,報應到了!” 民間如此,朝廷自然也一樣。不論如何,到底都是敵對了上百年的國家,對于大楚來說,這是兩根太難啃的骨頭,他們花費了那么多年,也不過是努力將戰場控制在西北邊境一帶,盡量不影響到其他地方。 但是怎么可能不影響呢?打仗需要人,需要糧草輜重,這些東西都只能傾舉國之力去供應。 而現在,他們竟然成功的將這兩個國家瓦解,以后再也不需要擔心他們了! 雖說還有一部分人遠遁,深入了草原之中,讓大楚一時半會兒找不到他們的人,就算想要采取什么行動也做不到,聽起來像是個威脅。但實際上,仔細想想就知道,他們既然要躲起來,那就是現在沒有跟大楚相抗衡的能力,所以只能找個地方躲起來休養生息。 既然如此,至少在數十年內,他們是不能做什么了。 有這么一段時間也就夠了。當初太祖以雷霆之勢掃蕩周邊草原民族,為大楚爭來百年立國之基,而現在,他們等于是為大楚爭取到了再繁榮百年的可能。 這樣的成就,這樣的榮耀! 朝臣們一邊歡欣鼓舞,一邊心情復雜。因為他們很清楚,實際上在這件事情里,他們所做的實在有限,一切都是由趙璨本人主導的。所以這份功勞,大部分自然也要歸到趙璨身上去。 人都說創業容易守成難。因為守業所要面對的不光是敵人,還有內部的各種紛爭和矛盾,情況比創業復雜得多。所以大部分守成之君,能夠做到讓國內基本上太平,一切平穩的發展就已經十分不易了。像是趙璨這樣能夠別出機杼,做得比開國之君還要好的,翻開史書也寥寥可數。 可以想見,將來的某一天,這個時代,會被后人冠以“安平盛世”之名,永遠流傳,令無數人向往歆羨。 這是趙璨一點小小的機心,他將平安的名字嵌入自己的年號之中,讓他的名字,注定了要跟隨著自己,永垂不朽。 對現在的平安來說,他并沒有想到那么多。這件事也讓他感覺到萬分興奮,但那是因為自己的理念得以實施,并且事實證明了它的確是有效的。這讓平安振奮不已,恨不能立刻將腦子里其他的東西都一股腦兒的實施下去,然后幾年內收獲成果。 當然,他自己也很清楚這些只不過是想想,很多事情是急不來的。 事緩則圓,慢一點會走得更加穩妥,平安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 安平十一年的秋天大概是個黃道吉日,所以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繼兩國分裂之后,不久,出海已經數年的趙玠,再次帶著他的船隊回來了。 上一次趙玠出海,不光帶去了滿船的貨物,還帶走了幾位宗室和他們招募的人手。他們會在趙璨已經劃定的一片地方落腳,在趙玠身邊海軍的幫助下拿下當地的治理權。剩下的,就只能靠他們自己了。 因為要安頓這些人,再加上做好了準備,打算走得比上次更遠一些,所以這一次船隊來回所耗費的時間更多,才會一直耽擱到現在。 讓人高興的是,船隊所帶來的好處,也是數之不盡的。 首先趙玠又經過了好幾個國家,并且帶來了對方國王的使臣。 因為趙玠的出現,現在那些大洋對面的國家都對這個神秘而古老的東方國家十分感興趣,憧憬向往。尤其是隨船帶去的種種商品,茶葉、瓷器,精美的絲綢……美的東西不管是在哪里都會受到追捧,而對于能夠制作出這些東西的國家,大家自然也都肅然起敬。 所以國王才會派遣出使臣前來覲見。尤其是聽說其他國家已經派遣了之后,更是對此爭先恐后,唯恐自己落后于人。 可以想見,接下來大楚就要跟這些國家都建交了。之后商船的船隊便可以順著已經開辟好的航道,前往那里進行貿易。 現在西戎和北狄的事情早就被百姓們拋諸腦后,海外貿易的狂潮已經席卷了整個大楚,因為從跟船的水手那里,有人聽說了,一件瓷器就能換回等重量的黃金!至于絲綢,那就更不必說了,絕對的天價! 當初趙玠隨船帶去的貨物,現在已經全部變成了金銀和寶石,就裝在船上。這個消息雖然知道的人不多,但是眼看下船的時候海軍們一箱一箱的往下搬東西,多少也猜到這一路恐怕獲利頗豐。 如此暴利的行業,自然也是讓所有人都眼熱不已。只要是有關系的人,都在想方設法,讓人為自己帶一點貨物前往,只要成功回來,那本錢就是呈十倍百倍的往上漲! 《資本論》說,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就足夠讓人鋌而走險。而現在,十倍乃至百倍的利潤,已經讓所有人都快瘋掉了。 這種狂潮的出現,固然是因為這個生意太好做,所以讓人眼紅,但實際上,更多的則是趙璨的縱容。 之所以要這么做,是因為他們很清楚,實際上普通百姓根本沒有這樣的能力去找人給自己帶貨。除了豪商富賈可以自己買船出海之外,需要讓人替自己帶貨的,實際上絕大多數都是士紳階級。 大楚規定官員是不可以經商的,就算是家人也不可以。 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最末,本來也是士人要打壓的階層,因為他們有錢,有錢就容易越權。 不過在實際cao作之中,事情往往會變得不一樣。商人的地位雖然低,很多都需要依附官員,靠對方庇蔭才能夠安然的做自己的生意,但是相對的,官員們要錢,也需要有商人來為自己跑腿。到時候自己什么都不必付出,坐在家里就能等著人送錢上門。 漸漸的大家就形成了一種十分微妙的平衡,豪商富賈們跟士紳階層利益捆綁,牢牢的站在了一起。 這種情況早已有之,所以現在,眼看海貿的利潤這么高,很多人都不可能忍得住,但凡家有余財,肯定會想要投資。而他們自然只會找自己信得過的商人去做這件事。 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趙璨才會故意鼓動這些人。 因為他很清楚,海貿固然暴利,但實際上風險也是一樣的大。 可能所有人都只注意到船隊風光出港,又風光歸來,帶走大批貨物,帶來大批財富。而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當初開出去的船隊總有上百支,如今卻只剩下了六七成。 廣袤無邊的大海上,最大的敵人不是別的,正是變幻莫測的天氣和難以探知的前路,是水下暗礁和海上風暴。 趙玠其實已經算是運氣好了,剛好錯過了一場臺風,雖然也遇到過小型的暴風雨,但因為船隊很大,將船只全部連在一起,倒也勉強抵抗了過去,只是難免損失一些外圍的船只和貨物。 當然,短時間內趙璨并不希望他們真的在海上出事。 因為他需要這些人品嘗到海貿帶來的好處,從而將所有的資產全部都投入進去?!抠Y產之中,自然也包括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和農莊。這些是士紳階層在漫長的時光之中一點點兼并過來,作為立家的基業,想要傳給后世子孫的土地。 可是他們沒有想過,在他們兼并土地的過程之中,等于是剝奪了絕大多數普通人將自己的土地傳給子孫的可能。他們或許是因為一次災害,或許是因為一場意外,被逼得只能賣田賣地,甚至賣兒鬻女。 平安知道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他也不會去追求那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但是最基本的一些東西,他卻不想要放棄。 現在趙璨是皇帝,所有大楚的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就都是他的子民。而平安希望他們能夠在大楚的治下生活得越來越好。這才是真正的國泰民安。 所以他需要這些人在嘗到了暴利的滋味之后,不惜一切籌集錢財,甚至可能會拋售田產。 到時候趙璨只需要讓人將這些土地買進,就能為將來的土地改革,重新劃分土地做好準備。如此一來,這一項改革所受到的阻力,自然就會小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