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節
“對了,有件事要告訴你。東南那邊有信過來,趙玠已經可以上船出海了。雖然比不上經年的水手,但是在新兵之中,倒是難得的出類拔萃。那邊的人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但人人都贊不絕口?!逼桨驳?。 自從他當上了秘書長之后,這些從各處傳來的消息,全都要現在他這里進行個匯總,再由他按照重要程度送到趙璨那邊。像這種目前還沒有公開的消息,平安都是私底下告訴趙璨的。 趙璨道,“不錯,不枉你當初費心替他安排這樣的前程?!?/br> “我想,這一次船隊出海前往安南那邊采買糧食,就讓趙玠跟指責去吧。若是將來要前往更遙遠的海域,總要先有個適應的過程?!逼桨驳?。 “你考慮得很周到,就這么辦吧?!壁w璨說著,朝平安笑了起來,“娘子這般賢惠,將家里諸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為夫甚感欣慰?!?/br> 平安瞪了他一眼,“不要胡說八道!” “這哪里是胡說八道?其實今日收到奏折時,我就想告訴滿朝臣子,這些事情不牢他們cao心,朕的皇后勤勞能干又深明大義,有這樣的人為伴足矣,不需要什么后宮粉黛添彩?!壁w璨說著將平安撲倒在榻上,低聲調笑道,“就是皇后要cao心的事情太多,總將陛下放在后面,這一點該改了?!?/br> “哦?皇后的職責難道不是掌管后宮嗎?”平安說,“伺候陛下的事,自然有別人來做?!?/br> “不,皇后的職責是給陛下侍寢,再生一堆小皇子?!壁w璨的聲音低沉下來,在平安的臉上輕輕咬了一口,“皇后現在就來履行一下職責吧?!闭f著覆住了平安的唇。 “唔……”平安掙扎了一下,沒能掙過趙璨,就隨他去了。 仔細想想,這段時間的確是疏忽了他。一開始是過冬的時候平安懶得動彈,后來開春了忙起來自然也顧不上。也難怪趙璨都有怨言了。 不過才這么想完,平安就推了推趙璨埋在自己頸間的頭,“別弄那里……” 趙璨不高興的時候,親他也不好好親,像小狗一樣總是動嘴咬,留下的痕跡總要好幾天才能消。 所以平安不能讓他將印子留在衣服遮不住的地方,否則自己明日也不必見人了。 趙璨一向極有分寸,何況被平安提醒,只好松開嘴,換了一個地方咬。不過像是報復一般,他直咬到平安覺得疼了才松口,果然留下了一個極深的牙印。 平安本來還有許多事要跟他說,但這樣子自然不可能繼續說正事,只能罷了。等到他被趙璨折騰得迷迷糊糊時,自然更不記得還有這些事。 第二日趙璨起身去早朝時,平安還在熟睡。 等到大臣們要上奏的事情說完了,他果然提起了這件事。 “連日來不少臣工上奏,勸朕廣選淑女充掖后宮,以繁子息。只是朕每每思之,先帝喪期未過,且國家大事未寧,朕實無此心。況且朕年富力強,此事亦不必cao之過急。望公等多將精神放在公事之上,此事不必再勸?!?/br> 這話說得算是不客氣了。畢竟天家無小事,皇帝的婚事尤其重要,畢竟后宮的事情,跟朝堂息息相關。況且趙璨的皇后和嬪妃,不能從小家女中挑選,就免不了會選大臣之女入宮。這件事更不可能跟朝臣無關。 不過趙璨既然已經這樣說,想來心意堅定,大臣們雖然有心再勸,但是現在的確不合適了。 這還不算,接著趙璨又公布了一系列的任免和調動。雖然他沒有明說,但是被點了名字的大臣都心知肚明,自己曾經上過折子勸皇帝選妃,看來皇帝的確是對此十分不滿,否則也不會有這樣的舉措。 他們要調往的職位,都是那種非常忙碌,一天到晚都腳不沾地的。 很明顯,陛下是希望他們都忙碌起來,別話那么多的精力在他的后宮上面。 不少大臣暗地里皺眉,對于趙璨的這種態度表示不樂觀。不過這位爺本來性情就不是會聽勸的那種,一直以來,也都以手段凌厲著稱,所以這會兒倒也沒有人多話。不過心中怎么想,就不知道了。 平安并不知道趙璨已經在朝堂上表了態,唉引起了一部分大臣的警惕,他一覺睡到天光大亮,醒來時還是覺得渾身沒什么力氣。 要不是今天還有事情要做,他真想就這么繼續躺下去。 等他起床洗漱完畢,吃了點東西出門時,小福子已經等了很長時間了。要不是因為知道平安究竟是怎么回事,肯定是不可能有這種耐心等到這時候的。見到平安,他也不敢抬頭看,轉身跟上平安的步伐往前走。 又忙了一天,總算是整理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的事情就不需要平安自己跟進了。 “到時候交給衙門那邊配合一下,將消息傳下去,將報名的人登記一下,統一接過來,咱們再進行挑選。每個崗位上三個人選一個就差不多了。免得有些不合適的,到時候找不到填補的?!逼桨矊π「W咏淮?。 “我知道了?;仡^就送過去?!毙「W诱f,“剩下那些位置該怎么辦?” 也不是所有的位置都適合招新人進來,立刻就能上崗的。比如看守庫房這種比較重要的地方的,還有些技術活兒,也是新人做不到的。 平安說,“那種先堅持一下,等過幾年這一批上手了,再從這些里挑選可靠的補進去吧?!?/br> 小福子走了之后,平安又去見了趙閏的幾位先生。前幾日他來找平安,說自己的功課已經進步了許多,要求平安兌現之前的承諾。平安當然不可能就這么相信,所以要先找他的先生們問問情況。 事實證明,熊孩子下定決心要學習的話,效果也是很不錯的。這半年來趙閏的功課進步的確很大,現在不能說很優秀吧,至少可以跟上先生的進度了。課文能夠背誦,講解的東西也能聽懂,就算偶爾有錯,也是因為有自己的想法,可見他是用心了的。 得到這個答案,平安倒是有些意外。 趙玠能夠堅持下來,平安覺得很正常,因為他年紀更大一點,而且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也知道抓不住這個機會的話,他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但是趙閏一看就不像是吃過苦的,居然也堅持下來了。 而且還是他之前最不喜歡的枯燥無味的功課。 平安琢磨著倒也的確可以讓人教教他,不說武藝出眾,甚至不求真的能去當大將軍,主要是鍛煉身體,而且培養一些良好的習慣,持之以恒。 不過當時隨口答應他一定要找比教官更厲害的老師,現在就比較讓人發愁了。 最后平安只好去找了天樞人,讓他推薦人選。至少不能比他們差太多的。反正小孩子很難分辨得出來。 之后平安又想到,教一個也是教,教一群也是教,不如讓趙璨將宗室之中的小孩都集中過來教導,將來有成才的也能夠用得上。就算不成材的,能養活自己也不錯。這樣可以給國庫減輕負擔。 現在的這些宗室,一部分像是齊王那樣還有點兒能力的,還可以用一用,但是大部分都沒什么用處,只能由朝廷養起來。每年花費許多錢糧,但是基本上沒有收益。這種情況,平安和趙璨早就已經注意到,現在也是時候改變一下了。 從這些小孩子做起,是個不錯的想法。 平安跟趙璨商量了一下,他自然沒有不答應的。很快便下了旨,讓宗室之中適齡的孩子入宮讀書。 這道旨意來得有些突然,許多宗室都覺得十分莫名。不過能夠讓孩子在上書房讀書,對他們來說也是榮耀。那些比較近支,日子好過的宗室也就罷了,關系較遠的,許多人家空有宗室的架子,實際上已經入不敷出,孩子上學也是一筆巨大的花費,皇家肯承擔自然是好事。 其他幾位皇子也就罷了,趙閏是個喜歡熱鬧的,聽說有那么多堂兄弟會過來跟他一起念書,立刻就高興了。 都不用平安教導他身為主人公的責任,他就自發成為了這批小孩子的領頭人?!彩?,這么大的孩子已經懂得了等級差距,而且肯定被家長們叮囑過,要順著幾位皇子,自然不會違逆他的意思。 有了這么一批小孩子的存在,宮里仿佛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跟后面東六宮里同樣熱火朝天的武學相映成趣,又占去了皇宮小半片地方。 平安對此很滿意,最好皇宮里的地方都各有用處,就算妃子選進來了也沒有住處,索性不選了才好。 借著這些宗室子弟們的東風,趙璨給圖書館那邊編纂圖書的官員們下了另一道旨意,要求他們先編出一套蒙學的基礎教材來。 一直以來小孩子們啟蒙的內容各不相同,認了字之后便開始學論語。實際上并沒有系統的供小孩學習的書本。 借著這個機會編出來,往后推廣普及教育的時候,也更方便些。至少那些鄉村之中窮困讀不起書的孩子,可以上一兩年的學,學會這套基礎教材,知道基本的道理,識文斷字,并且會計算等等。 平安現在還做不到天下人都能讀書,但是他相信,一點一點的推進,總有一天能夠達成自己這個宏愿。 也許到那個時候,整個大楚就會變成另外一幅模樣了。 不過,之前這些都只算是開胃菜,真正算得上趙璨當政之后的大政策的,是接下來皇城司和御史臺合并城里監察院。 這件事平安曾經猶豫過要不要現在來做,畢竟官職改革總是比較困難,文臣們對此十分敏感,生怕皇權侵入到他們的權利范圍之內,所以要推進這種改革,困難會更大。 但一來御史臺獨立于六部之外,雖然也在文官集團之中,但實際上因為有監察百官的職權,所以又比較獨立。這給了他們改革的基礎,至少受到的阻力不會太大。二來皇城司這個機構比較特殊,平安希望盡快將他納入正式的編制之中,對它的職權有所限制。 此外,也有之前顧文珩挾威進入御史臺,對于如今的結構進行沖擊,到現在也沒有穩定下來的原因。這個時候進行改革比較容易。而且顧文珩余威猶在,將他提上來管事也相對容易。 皇城司拆分之后,大部分都可以并入監察院——按照平安的設想,監察院同樣要在各地成立分院,皇城司那邊的人并過來正好合適。不過王從義所領導的參謀部就比較難安排了。 他們原本就是皇城司改革的時候獨立出來的,因為平安不希望太監過多的干涉皇城司事務?,F在變成了監察院,就更不適合太監插手了。但這些人就這么撤掉也不合適,加上人數也不少,打散編入其他部門都很難做到。 平安思來想去,最后把人打包送到了張東遠那邊,為糧種的事情奔波。按照平安的打算,等到最初的糧種推廣結束之后,可以成立一家種子公司,專門負責種子改良和銷售工作,到時候后續這些出宮的太監,都可以在里面任職,將攤子鋪開。 但即便他安排好了這部分人,改組的事情仍舊并不順利。 顧文珩是趙璨的人,并且是那種身上已經打上了十分明顯的烙印的。大臣們擔心監察院以后就成了趙璨對付他們的機構,權力太大,難以遏制。馮璋雖然在其中盡力周旋,但是效果也十分微弱。 好在這件事情,趙璨并不著急,今年之內能夠做成就可以了。 這件事情僵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到入夏之后,才開始有所松動。趙璨畢竟是皇帝,他堅持的話,朝臣們實際上是擰不過他的。 這一次的退讓好像也已經預示了什么,許多有遠見的朝臣已經發現,皇帝對朝堂的掌控正在逐步增強,長此以往,總有一天朝堂會成為他的一言堂,到時候他想要做什么,就沒有人能夠攔得住了。 趙璨本身并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乾綱獨斷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卻是為大楚埋下隱患。 只是之前朝臣上書勸他選妃的事情讓趙璨警醒,如果他不這樣做,有朝一日平安的事情曝光,后果如何殊難預料。 第181章 安平元年秋天,武學開課滿一年之后,平安對于這一年的教學結果進行了一場驗收。 驗收的方法當然是分組模擬對抗。 將武學的學生分成兩組,各自率領一千名禁衛,就在京城城郊的山區進行實戰演習。平安要求他們按照真正戰場上的交鋒來看待,全力以赴。事實上,除了武器上都包裹了厚厚的布條之外,其他一切條件的確都是比照真正戰時來安排的。 為了方便觀看,平安選定的“戰場”在山腳下,而趙璨率領文武百官在山上觀戰。 這種前所未有的模式,讓朝臣們十分好奇。對戰過程中雙方使出的種種手段和計策,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整場“戰斗”持續了三天,最后藍軍以微弱的優勢取得勝利。 戰后所有武學學生得到了趙璨的接見和鼓勵?!@也是平安的一點小手段,武學既然是趙璨所給的恩典,自然要讓他們領情。所以雖然平時趙璨不怎么管武學的事情,但關鍵時刻,還是要出來刷一刷存在感的。 果然,在見到趙璨之后,所有人都倍受鼓舞,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就連訓練也積極主動了許多。 平安不由感嘆,在這個時代,皇權果然還是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仰望的存在。 所以平安覺得很奇怪,古代人為什么會認為老百姓越蠢越好統治呢?實際上就算在平安生活的那種年代,也有不少人對于皇權心向而往之。甚至國外那些仍舊保留帝制的國家,也被許多人所喜愛。 當然,老百姓變聰明之后,就不會那么好愚弄了,也不可能再無止境的壓迫。但是實際上,國家總需要有政權來進行統治,而只要社會繼續發展,物質水平提高,也不需要對普通百姓進行壓榨和剝削,大家完全可以實現雙贏。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古代人的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資料有限,統治者想要享受,自然只能通過剝削來達成。不知道是因為沒有這樣的心思還是眼界所限,他們也沒有想過要去發展物質生產水平,反而走上了另一條歧路,著實可嘆。 扯遠了,總之進行了這一場對抗賽之后,武學算是正式進入所有官員的視線之中了。以前他們一直認為這只是皇帝用來施恩、拉攏人心的手段之一。所以就算平安在那邊折騰,也沒有幾個人在意。 但是現在他們知道了,這個武學,可是大有可為! 對抗時雙方用到的那些手段,還有他們表現出來的種種能力,都刷新了朝堂上的文弱書生們的認知。 雖然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是畢竟看書和親眼所見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體驗。更別說許多讀書人輕視武人,也不覺得打仗有什么好研究的,在這方面幾乎沒什么了解。 這一次親眼看到,他們才發現,原來打仗是這樣的。 男人骨子里其實還是一腔熱血,雖然書生們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來發揮自己的能力,經常也會在口頭上表達自己對蠻力的鄙夷,但是實際上,當親眼看到這種場面時,還是非常激動人心的。 更別提有些讀書人同樣重視鍛煉身體,沿襲古代六藝之說,學習騎射和劍法。 當然,大家現在只是刷新了認知,并沒有別的想法。好在平安也沒打算現在就動軍隊,只是希望他們能夠正視武學,重視武學,將武學繼續辦下去。 ——又一年秋天,武學也就可以招收新一批的學員了。 原本對于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做法,官員們都頗有微詞,甚至還有人上書給趙璨,認為這種做法根本沒有必要。將士們好好的待在自己的地盤,非要把人聚集到京城來接受什么訓練,根本是多此一舉。難道軍隊里還會不知道怎么訓練嗎? 但是現在,他們開始覺得接受一下訓練似乎也不是壞事。至少能夠看到這種赫赫軍威,也是一件難得的事。 而平安要的就是他們的這種熟悉,然后潛移默化的被影響,到最后甚至會主動支持他提出來的那些變革。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好在平安不及,相信總有那樣的一天。 既然沒有人反對,武學的第二批學員很快就正式入學了。因為已經有了去年的經驗,所以這一次做起來也是輕車熟路,不管是軍訓還是之后的課程,都被馮玉堂安排得井井有條。 平安去看過幾次之后,就徹底放下了心。 安平元年的秋天,發生了一件大事,很快就將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住,全部都轉移到了西北。 大楚跟周邊的幾個國家之間,雖然連年征戰,但也不是一點邦交都沒有?!獓c國之間的事情就是這么奇怪,打的時候都全力以赴,恨不能將對方徹底消滅,但是一旦不能成功,大家也可以坐下來和談,仿佛彼此之間關系一直這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