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節
元槿看著那個五指印,悲從中來,猛地撲到了他的身上,痛哭出聲。 在她撲上去的剎那,他側向一邊的頭忽然動了動。而后猛地張口,驟然噴出了一大口的血。 血里夾雜著米分塵末和黃土渣,在他身前灑下一大片艷紅。 元槿愣住了。 她慢慢直起身子,不敢置信地看著他。 繁興趕緊上前,查看藺君泓的狀況。 藺君泓抬起一根食指搖了搖,示意繁興別動。 而后,他唇角勾起一抹笑,淡淡地輕輕地說道:“我如果不死,你是不是就能饒了我了?” 元槿怔了怔,又怔了怔,終是忍耐不住,放聲大哭。 太平鎮是個很小的鎮子。整個鎮上才不過有兩家醫館。 京城眾人一路上不停歇地往這里趕。路上倒是遇到了幾波余震,但因離京城已遠,對盡力過之前大震的趕路眾人來說,都已經不算什么了。 稍微停歇了下,發現沒有異狀,便繼續往前趕。 直到進了太平鎮后,眾人方才停歇下來。 路上有十幾個傷重些的人挨不過去,亡故了。 其余百來個受傷不重的人,由醫館的大夫們幫忙看傷、診治。 只不過,僅僅這兩個醫館的大夫,根本不頂用。那么多的傷者,何時才能看完? 于是,京中而來的醫館的大夫們,也擼起了袖子上前幫忙。 太醫院的太醫們,出去最為的高望著的那十幾位外,亦是前來相幫。 至于那十幾位…… 已經負責去診治皇上了。 鄒元鈞和鄒元欽他們帶路的時候,聽了元槿的囑咐,朝著沒有樹的地方而去。 可是,皇上并未完全依著前面人的行進路線而走。 藺君泓帶著藺松華去方便的時候,皇上就讓人改了道,往旁邊的一棵大樹下靠過去。 他本來還打算下車帶著諸位愛妃一起乘乘涼、歇歇腳。哪知道下去了幾個美人兒后,他自己還沒來得及往下跑,地震就來了。 藺君淙被困在車里。 大樹倒下,將車子砸了一個大坑。凹陷下去的地方,正巧是他雙腿的所在。 于是藺君淙的兩只腿,齊齊斷了。 十幾位太醫束手無策。 只因他們診治過后,發現雙腿被壓的時間過長,下面雙腳的部分已經開始發紫,顯然是不能好了。 若想保住性命,怕是只有砍去雙腳才行。不然的話,怕是兩條腿都會壞死。 可誰敢? 沒有人能說出那句話來! 皇帝疼得哀哀直叫,又不住地呵斥叫罵,說都是群沒用的廢物。 太醫們無奈,急得額頭上的汗珠子接連不斷地順著額頭滑下去。 其中有人甚至拿出了早已失傳的傳說中的麻沸散來給藺君淙飲下,為的就是減輕他的疼痛,好讓他罵的聲音小一點,沒那么刺耳。 最終,大家請了藺君淙最信任的禁衛軍統領來勸他。 禁衛軍統領和藺君淙密談許久后,再出來,卻是反了口。 他不再答應截去藺君淙的雙腳。 而是拿出長刀,逼迫太醫們想法子留住皇帝的雙腳。 不然的話,在場的所有太醫都要把命沒進去。 最后是個在太醫院任職十幾年的中年人走了出來,答應一試。 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法子。 兩個時辰后他再出來,皇帝雙腳的紫脹已經輕了許多。而且,能夠談笑風生,不再如之前那般痛苦了。 所有人嘖嘖稱奇,問他緣由。 中年太醫只說是祖傳的法子,并不外傳。 旁人幾次三番問不出來,就也歇了這個念頭。 端王爺果然說到做到。 他之前在文書上寫了,保證大家離京后的基本生活,就真的想盡辦法,讓人從附近購買了許多吃食和用具過來。 太平鎮是個很小的鎮子,統共才幾百人口。 大家的車馬到了這里后,精疲力盡。 在鎮子里正的幫助下,大半個鎮子的房子空了出來,供大家居住。 他將自己家那個三進的院子讓出來給皇上居住。 可是,那個三進的小院子,怎能裝得下皇宮里那么多人? 更何況,一個鎮子的里正而已,家中也不算寬裕。 雖然干凈整潔,但那些屋子、家具和器物,都著實太過普通了些。 藺君淙瞧不上拿出地方。 他當即摔東西發了很大的脾氣。 好在九門提督許大人家有個別院離這里不算太遠,只幾十里地,是個五進的宅子。 問過皇上的意思后,許大人就安排了人手,將皇帝和宮中一應人等送去了那里。 看著皇上和宮妃們遠去的車馬,鎮子上的所有人,包括從京城逃離而來的人,都神色十分復雜。 直直地望了一會兒,大家就繼續忙碌起來。 畢竟離去的那些人離他們的生活太遠。 而且,也和他們沒有任何的關系。 藺君泓估算了下,即便是空出這些屋子,也不夠住的。 故而他又親自去了趟榆安縣,見了榆安縣的縣丞,和他商議了很久。 最終,縣丞又將縣內空置的房屋盡數交了出來,方便大家入主。 藺君泓便將京中人分成了兩批。 一批是家中有傷員的。 因為傷員需要休息,不易挪動。所以,這些人家留在太平鎮入住。 另一批是家中沒有傷員的。 這些人家則再累一累,繼續趕路,往榆安縣去住。 對于端王爺的這個安排,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凡是家中無傷員的,即便是再疲累,依然上了車子上了馬,跟著往榆安縣去。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一家能夠安然無恙,依然是極大的恩賜了。 他們心中感激上蒼,也感激端王爺和端王妃的所有努力。 別的他們幫不上忙。 但是,不添亂、將最近的這些房屋讓給更需要的人來住,這些小事,他們還是可以做到的。 至于家中有傷員的,心里也著實愧疚得很。 這一趟出來,最累壓力最大的,就是端王爺和端王妃了。 端王爺和他的親信們一刻不停地奔走在外。 為了食物用具、為了大家的住處、為了所有人的安定,端王事必躬親,一件件安排妥帖,將事情做到了最好。 至于端王妃,則是忙里忙外,安排人去處理衣食之事,安排人負責照顧傷員,一刻也不得閑。 聽聞端王和端王妃也要住到榆安縣去,往后的日子里在榆安縣與太平鎮兩邊來回地跑,留在鎮子上的許多人家的心里過意不去了。 有些傷員傷勢較輕,家人也表明心意,愿意去往遠一點的榆安縣去住,將近處留給更需要的人。 他們不敢明說是想留給王爺王妃。 他們知道,那樣的話,王爺肯定不會同意。 于是轉彎抹角地想了許多個理由和借口。 不過,他們好不容易想出來的借口才剛開了個頭兒,還沒來得及擴大和發揮,這個提議就是被藺君泓直接否決了。 “如今傷勢輕,萬一路上厲害了呢?讓你們住,你們就住著。哪兒來的那么多事。養好了身子、趕緊治好了傷才是正經?!?/br> 他雖口氣不善,但大家都知道王爺刀子嘴豆腐心。 嘴上說的兇,其實還不是在擔心百姓的安康? 大家心下感激的同時,見到端王后,愈發感激和崇敬起來。 就在這百姓們忙著照顧傷者、收拾暫住之處,為了生活而奔忙的時候,皇上藺君淙竟是忽地提起了一件大事。 他說,要遷都。 京城如今已經破敗不堪,不能再回去了。 與其耗費大量時日來重建京都,倒不如即刻遷都,往那繁華之處行去。 百官見勸他不得,只能認真思量整個問題。 商議過后,官員大都建議遷都冀州。 太平鎮屬于榆安縣。榆安縣隸屬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