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節
幾百人一起回話,又有回音傳出,那聲勢足夠浩大。 方天林不管眾人怎么想的,他只要把大家的情緒都調動起來,就算達成目標??谔栒l都能喊,最終還是要靠事實來說話,他可沒指望說兩句對未來的展望就能讓眾人為沈家肝腦涂地。 “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平白得到,想要過上富裕的生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首要一個便是減小內耗。我希望大家能齊心協力,摒棄成見,不要相互之間使絆子,私下有齟齬的,能過就過,實在無法和平相處,就往上報,管事們會將你們隔開,無論是住所還是工作,遠香近臭,離遠了,自然紛爭就少,你們說是不是這樣?” “是!” …… 動員教育落幕后,沈家河跟方天林并肩而行,他對方才自家媳婦那番言論半信半疑:“你剛才說的,他們真能做到?” “怎么可能?”方天林側頭笑瞇瞇地說道,“人只要還存在私心,就不可能擰成一股繩,我這么做,最多就是讓繩子更粗壯一點,粗一點是一點,不是嗎?” “嗯,是這個理?!鄙蚣液颖硎举澩?。和方天林生活這么長時間,他也明了,既然私心不可能消滅,那紛爭自然會一直相隨。他們作為沈家掌舵人,要做的就是把控好方向,盡量減少內耗,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采取制衡手段。這是最后的無奈之舉,出現這種情況,就意味著沈家對手下勢力的掌控力減弱到了一定程度。 拋開這個惱人的話題,沈家河眼底閃過一道亮光,真心贊道:“你今天說得真好!” 方天林笑而不語,上輩子聽領導講話聽多了,依樣畫葫蘆也不算多難的事。演講嗎,只要稿子寫得好,能放得開,嗓音合適,臨場發揮不失常,基本就算合格,再加把勁,具備煽動力也不難。 最主要還是聽眾見識少,太過容易被說動,方天林這次講課之行才能如此順利。 第138章 方天林親自出馬的這次說講,旨在調動眾人干活的積極性,以及種下一粒與沈家共榮辱的種子,靜待以后發芽壯大,并沒有一上來就大談特談他們該怎么怎么做。 剩下那些就是水磨工夫,需要打持久戰。 人都有從眾心理,若周圍大家都持相反的觀念,在這種環境之下,即便余下那一小部分人觀點才是正確的,他們中多半人也很難堅持己見,被同化或者無奈融入大眾之中是早晚的事,只有那些心志極為堅定之人才無懼于此。 顯然,在民智還未開的靖朝,這種有大毅力者不是沒有,但他們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陷,那就是眼界太小,見識不足。這樣的人太好忽悠,隨便弄出一些他們難以理解的事物,就能把他們說暈過去,尤其是那些底層民眾,更容易被帶進溝里,靠他們自己,很難走出來。 這里鬼神之說盛行,這個大仙,那個大神,類似的神仙不要太多,方天林不介意為眾人塑造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信仰。 光心靈慰藉就能讓他們虔誠為信仰奉獻一輩子,沈家物質精神雙管齊下,要還干不過神婆神漢,方天林覺得他可以滾回娘肚子里重新投胎了。 有些事情,光說沒用,說得再天花亂墜,大家也只當個樂子聽,面上應得好,心里指不定怎么想,沈家需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 在靖朝說男女平等,那是吃飽了撐的,方天林當然不會這么干,他只不過逐步推出幾項小政策,女性地位自然而然便上漲,還是那種不為人察覺,沒有引起男人警覺的溫和方式。 思想教育這點自是不必深談,它的厲害之處想必不少人都領略過,這種大殺器自然要大力運用。 男人除了體力上比女人強不少之外,其他方面兩者并不存在明顯區別,光允許女性參與各項工作,并且按勞分配這點,女性地位就會慢慢提升。 當然,想要一蹴而就那不可能,方天林也沒想過這樣。他都為女性鋪路了,要是她們還不趕緊抓住機會順桿子上,那他也沒轍,他不可能硬逼,實在不行,就把那些有才的女性單獨提溜出來,免得她們受制于家人。 女性地位有所改善,那些出嫁的男子同樣也因此而受益,當然,這種改變目前還非常微弱。沒分家前,錢財都把在長輩手中,兒子媳婦們賺再多,也得交公,但賺的錢多了,就算只是過個手,底氣也足不是嗎? 眼看眾人已經習慣每隔幾天就去廣場上聽一次課,方天林又拋出一個重磅炸彈,炸得大家都目瞪口呆。 “孩子爹,東家說得都是真的?” “杏兒娘,你沒聽錯,是真的,真的!”剛過而立之年沒多久的中年漢子一臉激動。 他家一連生了五個女娃,就沒個男丁承繼香火,到他這個年紀,夫妻兩個也歇了這份心思,只想好好培養立住的三個閨女,可能的話就招一個上門女婿,也好有人為他們養老送終。 可兩人總放不下這個心,他們在世時,還能看著點,女婿再糟糕也蹦不到天上去,可要等他們都過身,這個家還是不是他們家,就不好說了,沒準辛苦打拼下的家業轉眼就變成女婿家產。 這種事并不少見,兩人每每想到這些,就打心底犯嘀咕,唯一的辦法便是教導招婿的女兒性子強悍一些,只是這談何容易? 他們也不能光為自己著想,而半點不顧女兒。這要是招不到合適的上門女婿,最終全要嫁出去,過剛的性子進了婆家那可是大忌,怎么把握好這個度,對于沒多少見識的兩夫妻來說,實在是有些難為他們。兩人完全就是憑本能在教孩子,還得避著父母行事,難度進一步加大。 現在好了,沈家開的書院要把所有十六歲以下五歲以上的娃子都招進去,還男女不限,這對兩人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 不用整天在家里干活,自家閨女就能少受一些長輩的影響。整天被人罵賠錢貨之類,他們作為父母聽了都難受得緊,更不用說自家閨女。要不是他們后來意識到不對,背地里常常為閨女打氣,自家娃怕是早就養成軟弱可欺的性子,這樣別說當家,就算嫁人也只有受欺負的份。 去書院不但能學到知識,還能遠離家人不合適的言傳身教,兩夫妻真是求之不得。 有人歡喜自然有人不大滿意,連個女娃子都能上學,還怎么凸顯生了諸多男丁的媳婦乃至他們一整家的地位? 可惜,再不滿,他們也得憋著,沈家兩位爺下的命令可沒有他們置喙的余地,他們最多背地里發泄一下情緒,當面誰也不敢質疑東家的做法。 方天林當初雇人的時候就曾說過,他會辦一所學堂,各家孩子人人都有份。這種好事,大家自然不會往外推,一個個都樂呵呵地接受,他們會跟沈家人進荒谷,未嘗沒有這個緣故。 眾人想當然地以為,學堂只收男娃子,哪知竟是連女娃子也包含在內,這就大出眾人意料。 丫頭都上學去了,家里諸多活計誰來干?最不樂意的便是當家阿奶。媳婦要賺錢,讓他們帶孩子,做飯洗衣喂牲口,沈家下發的活計就得留一部分到晚上做,這不但費眼神,還費燈油,那可都是錢!要想兩不誤,這還不得他們親自上?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了,他們怎么那么苦命,到老還要cao勞這些? 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直接留一兩個媳婦專門做這些就行,問題是有幾個婆婆舍得明明能到手的錢從他們面前飛走? 方天林招的人,里面或許有那么一兩個不怎么勤勞,但每一家總體上都很能吃苦,那些慣會偷jian?;?,好吃懶做之人,早在選人之際就被刷下去。這才是這些當婆婆的煩惱的根源,懶人只要自己過得舒服就行了,哪會在乎這些? 現在眾人普遍日子過得比以往好,至少不用擔心因年景太差而餓肚子,溫飽滿足了,攀比心自然也見長。其他人家吃好的穿好的,他們家卻沒有,這出去連說個話都不夠響亮,要想有面子,只能自己稍微吃點苦。 這種情況,方天林自然不會管,底下聲音只要不鬧到他面前,他就當沒看見,書院如期開辦。 因著第一批孩子只極個別識字,所以最開始采取統一教學,之后再根據進度進行分班。 甄選方法很簡單,就是考試。理論知識就用書面考試檢驗,涉及到動手能力的,就進行實cao。及格就過關,不及格便留級,到了十三歲,成績要還實在沒臉看,那便自動轉去學手藝,個別學生成績過于糟糕,甚至可以酌情考慮,讓他們提早進入這一步。 這樣的考試每半年一次,聰明好學的學生很快就能凸顯出來,笨的懶的逐漸被淘汰。這聽起來似乎很殘酷,卻是沒辦法的事,方天林急需人才,他不可能像上輩子國家那樣施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所有學生不管聰明過人,還是愚笨不堪,都能學滿九年,他等不起,以最快速度篩選人才才是他想要的。 靖朝大戶人家特別講究男女有別,在農家規矩則要寬松一些,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平日里說幾句話也沒人說道。 書院人手緊張,方天林不可能單獨為女學生再開設一個學堂,男女一起上課,不過該有的規矩他也不好隨便打破,男女各自分開幾列,不要說男女同桌不可能出現,就連相鄰的男女兩桌之間,都隔開老大一段距離,課間交談都得加大聲音才成。 書院中只有柯夫子這么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先生,其他都是半路出家,對這些倒沒太大反應,至少沒有老夫子成天嚷嚷“敗壞風氣,成何體統!”這樣的事情出現,著實讓方天林省事不少。 第一屆學生不到百人,分成三個班教學,第一學期主教語文數學,其他自然科學以科普教程的方式進行教學,不求他們學明白,只求他們心中對這些要有一個概念。 此外還開設一門體育課,和單純鍛煉身體不同,這門課會教授武技,成績優異者有望被調入軍校就讀。除此之外,思想品德課也不能落下,沒這門課鎮著,以后的事變數太大,不說沈家河,就連方天林都不太放心。 “阿父,二弟教體育,三弟教生物,那我呢?”沈璧不是沈璋,不會遇事便跳腳,但到底年歲還小,一聽兩個弟弟都分配到活干,就他沒有,面上雖不顯,行動上卻還是顯露出來他有些急了。 “璧兒能做的事情很多啊,你想教什么?教語文的先生夠了,其他諸如體育、勞技這類你都能勝任?!狈教炝指┫律眢w,拍了拍大兒子的肩膀,笑呵呵地說道。 這些課程一周也就一兩堂,既能讓孩子們過一把當先生的癮,又不至于耽誤他們自己的學習,還不會勞累到他們,方天林跟沈家河一早就商量好,讓他們嘗試著當個小夫子。他家孩子這么聰慧,又有他們夫夫看著,兩人完全不用擔心自家兒子會把學生給教毀了。 第139章 沈璧想了想,體育有二弟,那他就選擇勞技。他聽阿父和爹爹說過,十三歲以下的學生,除了極少數成績差到沒邊的人之外,其余暫時不會接觸到各門手藝,那勞技課就是唯一一門鍛煉動手能力的課程,又是他擅長的,教這個肯定很有成就感。嗯,就這么定了。 對于大兒子的選擇,方天林倒是沒有任何意外。 沈璧懂得比大多數師傅還多,工匠只專精一門手藝,沈璧不是,而且他會的很多東西,除了他們一家五口之外,這個世界的人恐怕想都不曾想過,更不用說親眼見識一番。 不光沈璧如此,其他兩個兒子也存在類似問題。 方天林跟沈家河兩人決定逐漸放手,他們只要把好關,不要讓孩子們把太過惹人眼的東西提前放出來,余下那些由他們自己高興便成。兒子們過年就七歲,這個年紀該鍛煉他們獨立自主能力,免得小家伙們過于依賴他們兩人,導致一直長不大。 方天林目前最需要的是軍工和生物醫藥科技人才,其他都要靠后一步。而這兩者偏偏都是吞金大戶,需要源源不斷資金投入才行,尤其是后者,不說沈家,放眼全世界,都幾乎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特色,完全照搬其他高等文明,會對以后發展留下隱患。 方天林沒打算這么做,其他國家他不清楚,至少靖朝無論是風俗,還是社會形態,以及群體信仰之類,都跟他上輩子所屬國家古代歷史極為相似,就算到了現代,很多文化習俗依舊傳承下來。 方天林對他所在這個族類有感情,他不可能任意胡來。再說,他媳婦是土生土長的靖朝人,孩子們算是跨越時空的混血,也流著炎黃子孫的血,光這一條就足夠他謹慎做決定。 方天林沒想過舍棄中醫藥,即便這一門學問到了現代都還沒有研究透徹,被西醫擠兌得只剩下狹小的生存空間。 上輩子中醫被說成是一門經驗醫學,不少人甚至對此嗤之以鼻,完全不信。但事實就是事實,不會因為弄不明白原理,就變成謬論。中醫能治病救人,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并非胡編亂造,要不然,為何能在上輩子傳承幾千年而從未曾斷絕?總不可能那么多代人都是睜眼瞎,這么容易上當受騙? 中醫無法被人深度解讀,方天林反而覺得它更有發展前途?,F代科技比靖朝要發達許多,都拿不出成套能令人信服的中醫理論,這說明什么?別的方天林不好斷言,至少證明中醫比西醫更深奧。 中醫流傳幾千年,還是只能根據經驗施救,而西醫體系發展才多長時間,便有成套理論出現,兩者之間……呵呵,要是徹底弄明白中醫原理,想必在醫學上能前進一大步。 方天林的推斷,似乎能在乾元族傳承中的醫藥科技上得到驗證。乾元族醫學更偏向西醫,但少部分自然藥品卻都藥效極佳,能對癥治療不少疑難雜癥,可惜中醫對藥材質量要求比較高,同樣的品種,野生就比人工種植養殖的要好,想要大批量制作不大現實。 科技越發達,對自然壞境破壞就越厲害,即便發展到乾元族這樣的高度,想要完全做到這點也不可能,最多也就是在破壞的同時進行治理。 空間水就是基于此,耗費無數代人的心血才研制而成。經過空間水優化的植物,凈化污染能力比普通植物要強許多,至于空間水的其他功用,那都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而來。 乾元族所在星系物種跟靖朝不盡相同,不過都是碳基生物,空間水作用并沒有打折扣,差別只在于物種本身。 一想到靖朝眾多未曾開發的山林,方天林便有信心發展出地星獨特的醫藥學。 這個地星的名字還是后來所改,當初小兒子將他們腳下的星球取名地球,方天林本是贊同的,無巧不成書不是?但后來一想,這么叫很是別扭,再像,那也不是同一個星球。 若有一天“地球”這個名稱被大家所接受,叫多了,會讓他產生一種時空錯亂感。在取得兒子們同意后,他們生活的這顆星球,最后被定名為地星。 其實多說幾次,這個名稱還挺好聽,不是嗎? 想要撐起軍工和生物醫藥科技,必須有足夠的錢財物資,這些從何而來?就目前沈家這等規模,靠自己還無法做到這點,跟外界做買賣就成了必然。這也就意味著,商業人才也得列為培養目標。 因此,書院成立之初,目標便非常明確,就以培養軍工、生物醫藥科技和商業人才為主。 大到朝廷,小到一戶人家,歷來都是上行下效,上頭人喜好什么,宣揚什么,底下人便會主動去迎合,荒谷眾人也是如此。雖然他們并不清楚這三者到底哪里重要,但還是憑著本能就這么做了,至于其他的,他們不需要知道。 是以,軍工、生物醫藥和商業相關課程便成了眾學子主課,不說數學這門基礎課,就連體育、勞技、動植物等這些副課,大家都學得極為認真。 方天林看了不由心生感慨。 書院第一批學生進學的機會來之不易,大家都很珍惜,其中尤以女學生為最。她們更加刻苦,恨不得把時間掰兩半,錯過這次,她們這輩子也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不緊緊把握住怎么成?但凡有點潛力的學生,都把學習重心放在這這三個專業相關課程上,先學了,到時候再選擇最為擅長的那門進行深研。 等書院步入正軌后,接下來便輪到十六歲以上的大人。 荒谷就這么點人,方天林怎么可能漏過他們? 成年人的課程就簡單多了,副課一概沒有,只教他們認字識數以及進行自然科學科普教育。由于年歲相差巨大,方天林給的課程進度就有點緊,幾堂課下來,便淘汰了不少爺爺奶奶輩和中年男女。 “齊管事,我們這樣被剔除出課堂的人,工錢還跟以前一樣嗎?”一個實在跟不上,無奈被刷下來的中年男人很是局促地問道,眼里布滿擔憂。要是學習成績跟工錢掛鉤,這可叫他們怎么整? “放心,這個跟工錢沒啥關系,就是以后你們不能有更好地發展,只能指望后輩了?!饼R管事沒有隱瞞,也沒有任何夸大,把淘汰的后果直接告知給圍上來的眾人。 “齊管事,你的意思是,那些還在堅持的人有可能賺更多錢?” “嗯。這么說吧,東家會根據各人情況傳授知識,要是潛力高,甚至會讓他們進入書院進行全天候學習。一旦被選中,再次也能學到一門手藝再出來,苦力賺的錢能和工匠師傅比嗎?” 眾人搖頭。齊管事這么一比方,他們便明白其中的差距,在懊惱自己沒有讀書天分之外,更加注重兒孫的學習。 這就好比只會些粗淺繡藝的農婦以及批量產出的繡娘,跟繡師之間的差別。 農婦處于最末端,即便繡一整天,也賺不了幾個錢,繡娘賺得就要多一些,這兩者合起來,都沒有繡師來錢快,甚至連零頭都不一定有。 齊管事望著眾人匆匆離去的背影,對沈家兩位爺的精明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東家這一招真是妙,有什么比利益更加讓人心動?沒好處的事情即便一時熱血上頭,肯不計酬勞付出,那也總有懈怠的時候,要想長久發展,還需利益維系。當大家都知道學好了就能賺更多錢,甚至可能多到超乎他們想象,他們還怎么可能去反對?不嚴加督促就算開明。 這個度要把握好,過猶不及,等會回去得跟文管事說一下此事,要是適得其反就糟糕了??礀|家的意思,他們要的是能活學活用的人才,而不是只會死讀書,讀書都快讀傻了的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