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也幸好,被委派了重任的召喚大隊沒有辜負韓久久的信任,堪堪趕在這一場小品的尾巴上,領著烏泱泱一大幫熊孩子趕回來了,韓久久用神念一掃,嘿,出了兩個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的,基本上平時跟著她學東學西的半大少年們都在這里了! 剩下的那兩個估計跑遠處玩去了吧,這也沒辦法,事先沒有計劃,誰能保證每一個孩子都在附近呢…… 不過韓久久也沒工夫計較這些了,時間緊急,她拉著一幫小孩到了舞臺側面的一片空地上,開始緊急培訓。喬時陪在她身邊,保證彈壓住那些聞訊有些激動上頭的熊孩子們。 “來得及嗎?” 看著還是有些亂糟糟的孩子們,喬時不禁有些擔心地問道。 韓久久也是有些撓頭——誰說知難行易,這沒有實踐經驗,一動起手來就是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神明也不是萬能的??! 知道自己原先還是有些想當然了,看了看靠在場邊不住抽煙搖頭的劇場老板,再看看場下那些伸著腦袋,不住往自己這邊張望的各家父母,韓久久抓了抓手掌,將求助的視線投向了喬時。 “喬哥哥……” 韓久久癟著嘴,隱秘的拉著他的衣角,撒嬌般的搖了搖,“怎么辦???” “呃……”喬時原本還以為她早有打算,就像以前很多次那樣,謀定而后動,堪稱算無遺策——但是這次是意外? 不過,這樣被依賴的感覺…… = ̄w ̄= “沒事,我有辦法——” 喬時強忍著將可口的某人摟入懷中好好疼愛的想法,露出一個智珠在握的表情:團隊管理嘛,他擅長! …… “咚咚里格咚里格咚——” 一陣換場的鼓點,最后的壓軸大戲在萬眾矚目中姍姍拉開了帷幕。 舞臺中間,一站一坐兩個身影,一人手持鼓簽扶大鼓,一人輕撫彈弦學弦師,一派京韻大鼓的風范。 “好!” 一對少年少女,剛一亮相,這風范就贏得了現場掌聲雷鳴! 兩個小家伙,顯得有些緊張,整個人都僵在了那里,只有視線不住地往臺下那個輕輕揮動手臂的身影瞟去,那是在現場指揮上了的韓久久! 忽然,場下熱烈的聲音小了點,兩少年便看見那揮動的手臂狠狠往下一揮,他們條件反射板的一撥手中絲弦,咚咚聲如流水一般傾瀉了出來,拿著鼓簽的少女一見小伙伴那么給力,當下也不甘示弱的輕輕在鼓面上一敲—— “嘣嘣——” 清亮的童子音頓時從口中冒出: “馬嵬坡下草青青, 今日猶存妃子陵。 題壁有詩皆抱恨, 入祠無客不傷情。 萬里西巡君請去, 何勞雨夜嘆聞鈴……” 這是一首描寫唐明皇懷念楊貴妃既恨且悔的京韻大鼓名篇,是韓久久時隔多年再次在這個時代聆聽到,后世已然消失在絕大多數觀眾面前的京韻大鼓時的一點感慨,促使她一點點教會了這兩個明顯對此感興趣的少年少女,而今,在中秋的晚會上,終于顯露世人! 小孩稚嫩的聲音不說完美,甚至還有些顫音,根本就沒法與電視上的那些名家作比,但是誰會在意呢!自家村子里的小孩站在了舞臺上,這就夠讓永山村的村民們掌聲雷動了! 就在這時,一首詞兒唱完的兩人捧著自己的道具,快速的讓出中心舞臺,“啪、啪啪”的聲音響起,小九妹打頭,領著一隊少年少女們隨之登臺,念到 : “一塊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 君王一塊轄文武,文武一塊管黎民。 圣人一塊警儒教,天師一塊警鬼神。 僧家一塊勸佛法,道家一塊勸玄門。 一塊落入江湖手,流落八方勸世人……” 這是評書們專有的一手醒木詞,也是韓久久同一時間挖掘出來,用以擴充孩子知識面的,在這個時候在他們口中緩緩道來—— 作者有話要說: 賣萌打滾求留言求支持正版! 第72章 放燈! 一隊隊少男少女在小九妹和四小等“強力人士”的帶領下,按照韓久久在臺下的手勢指揮,一波接著一波,順序井然,每一隊都帶著自己的一個小節目,跟著隊長,演完就讓到一邊,留下臺下自家爹娘震天的掌聲和吶喊。 臺上,又是只剩一對少男少女,正舉著大大的話筒拉著嗓子對唱,正是京劇《梨花頌》選段: “梨花開,春帶雨 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癡 天生麗質難自棄 長恨一曲千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