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節
張岳知道勸不住,便不再勸了,只說讓余柏林選好得力且信任的管家,家中還是要打理好的。 “家中之事,已經有陛下幫忙看著?!庇喟亓纸z毫不避諱道,“我身體之事,陛下也是知道的,前幾年陛下說要為我掌眼,其實也是為我遮掩。只是此事太難以啟齒,讓老師和師娘費心了?!?/br> “這件事也不是你的錯,你肯對老夫說,已經是難得?!睆堅缆牭竭B陛下都知道了,還為其遮掩,立刻想到陛下是不是早就想為余柏林張羅婚事。 當年余柏林少年狀元,真是捉婿的好時候,且陛下對余柏林知根知底,肯定余柏林將來定會走向高位,提前許他一個宗室女子也不為過。 現在陛下為其遮掩的意思,除了的確對余柏林很有好感之外,是不是也對余柏林不會因姻親和其他大家族有牽連而感到放心? 朝中地位到了張岳這個高度,就容易想多。 他頓時不再多言了,只是心中對余柏林更心疼幾分,并且決定一定要好好叮囑兩個兒子,一定要好好照顧余柏林。即使他百年之后,若是余柏林將來有難,也絕對不能袖手旁觀,定要把他當做家中兄弟看待。 余柏林的舅舅現在已經搬出了京城,他能依靠的“親人”,也只有自己的老師了。 而陳曦在得知之后,和張岳的想法一致。 所以他們都是朝中頂尖的大臣,對陰謀論腦補都是一套一套的。 因余柏林并沒有瞞著金刀衛,所以金刀衛在詢問了余柏林和封蔚兩人意見之后,將此事呈給了皇帝陛下。 說實話,金刀衛那哥們在得知此事的時候,嚇出了一身冷汗,覺得自己妥妥的要被“發配邊疆”,去給劉千戶當下屬了。 而在報告此事的時候,那金刀衛也留了個心眼,德王和余柏林之事可以要跟鄭指揮使打報告,不用通過金刀衛的程序,讓無關人知道。若事關**,則可以直報鄭牧,直接面圣。 他選擇的是直接面圣。 他對余柏林挺有好感的,直覺不想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至于鄭指揮使是不是已經知道,他就管不住了。他只要無愧于心就好。 誰知皇帝陛下在得知此事的時候,只深深嘆口氣,說委屈長青了。 金刀衛一頭霧水。 皇帝陛下這意思是,難道余大人此事只是借口? 他突然想起,余大人和德王關系不一般,頓時背后出了一層冷汗。 他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要發配邊疆了。 不過皇帝陛下只是讓他回去了,并且一定要將此事保密,絕不可以讓第二人得知。 那金刀衛松口氣。 他出宮門之后,也不由嘆口氣。 或許他沒想到,余大人真是……委屈了。 封庭的確以為余柏林是借口。 余柏林不是沒有得病的時候,在北疆時受傷還被一群御醫圍著,封庭并未聽任何一個御醫說余柏林身體有那方面的問題。 不可能連御醫都診斷不出來,余柏林自己卻診斷出來了。 難不成余柏林比御醫醫術還厲害? 因封蔚的炫耀,封庭知道這兩小子的關系已經定下來了。他只以為,是余柏林因封蔚的關系,才不愿意有子嗣。 但封蔚要過繼子嗣容易的很,開國這么多年,宗室其他說不準,但人多是肯定的。絕對沒有想過繼,過繼不到人的時候。 而余柏林已經被宗族除名,以他舅舅對孫子的寶貝勁兒,定不可能將獨孫過繼給他。 余柏林的后嗣才是真正堪憂。 封庭覺得,余柏林為封蔚犧牲太大了。而又是封蔚先追求的人家。 于是他越想心里越覺得不好受。在想及余柏林救了他家三個人,還這么忠心賢能之后,心中更加不好受。 他心中對余柏林僅剩不多的芥蒂也終于消散了,真正將余柏林從友人,慢慢向家人轉換。 這倒是意外之喜。 封庭心態轉變之后,大寶小寶又恢復了經常去余柏林家中的頻率。 即使大寶現在很忙。 封庭想,反正余柏林都是自家人了,他和皇后身體都不好,不如讓余柏林多帶帶兩孩子吧,免得余柏林離開之后,兩孩子又要鬧騰。 所以陛下你心痛心虛之后的反省和同情呢?給狗狗吃掉了嗎? 不過余柏林倒是非常高興。 或許是早就知道自己沒有孩子,因此在大寶小寶幼年對他十分親近的時候,他也不自覺的將這兩個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看待。 能看著兩小從小團子漸漸長大,大寶已經是一個成熟穩重的好少年,小寶也成了乖巧疼人的好孩子,余柏林心中十分自豪。 真有一種傻爸爸的心態。 讓封蔚又不由亂吃飛醋。 就和以前大寶小寶還是小團子的時候一樣。 不過現在大寶不怕封蔚了,兩人經?;ハ唷俺臭[”,余柏林則牽著小寶在一旁看熱鬧。 負責監視的金刀衛想,還真像是一家人呢。 希望老天厚愛余大人吧。 第113章 相親的事,因為余柏林的不配合而不了了之。 后來經過張岳和陳曦這邊主導輿論,讓大家相信了,之后皇帝陛下有重任交給余柏林,因此余柏林是絕不可能在此關頭和別人訂下婚約的。 之后那些達官貴人們酸溜溜道,果然寒門就是寒門,即使當了高官,被皇帝陛下信任,也要步步謹慎,如履薄冰,絲毫不能松懈。哪有根深蒂固的豪門世家活的自在? 又有些懷疑余柏林真正身世的勛貴們則在懷疑,皇帝陛下究竟是真的信任他的弟弟們,還是其實并不那么信任。 他對封蔚和余柏林放權放的很開,平時也多加縱容,若有彈劾的帖子直接駁回,信任姿態擺的很足。 但看封蔚和余柏林,都已經過了弱冠之年,卻連結親的風聲都沒傳出。 余柏林也就算了,若他不是被人懷疑的皇室血脈,那么以他身份背景,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合適的也可以接受。 但封蔚乃是德王,他的婚事是皇帝陛下可以直接相看的。 就算封蔚不在京城,但若是皇帝陛下想給封蔚相看王妃,皇后直接就可以在京中召女眷入宮相看。 而無論是皇上還是皇后,都一點都不著急的樣子。 事關王爺的婚事,其余人又不敢插手。 唯一可以插手的太后,死的只剩下骨頭了。 倒是有宗室自詡自己長輩的身份,想要詢問此事,甚至為封蔚介紹“合適的王妃”,紛紛被成皇后微笑著堵回去了。 “德王之事,即使是本宮也無法插手?!背苫屎笪⑿Φ?,“德王心不定,他不點頭,以陛下的性子,只會由著德王來。您也別說了,若是被陛下知道,定會惱了你的?!?/br> 旁人還想再勸說什么,成皇后之后就拒了這些人進宮,把人弄得灰頭土臉。 他們抱怨幾句,皇帝陛下就出手了,找了借口把人子孫甚至娘家子孫的職位貶了。 這下子沒人敢說話了。 他們這下子清醒了,皇帝陛下本就不是由得了別人指手畫腳的人。之前他們夫妻兩十幾年的艱苦,宗室除了少數人伸出過援手,其余都作壁上觀,有些甚至落井下石?;实郾菹碌腔?,沒有處理這些人已經是十分仁慈。 當年封庭登基的時候,他們也戰戰兢兢。但過了這么多年,心就松了,膽子也大起來一點。 提前文宗撿了個便宜皇位,被人懷疑得位不正。因此為了輿論,除了對封庭這個皇太孫、以及曾經鐵桿支持先太子的人打壓之外,對其他宗室都很寬待。 他需要這些人來給他造就一個好名聲,一個得位很正的好名聲。 不過封庭可不管這些。他本來就這么小心眼,何況即使他不小心眼,也節省慣了,可不會白養吃閑飯的人。 就算一個姓氏又如何?他只管得住自己的小家,其他人,誰愛管誰管,反正他不管。 從開國到如今,和皇家沾親帶故的人有多少?反正你不努力,將來就算帶了個“封”的姓氏,和普通人也沒區別。 經皇帝皇后夫妻兩這么一出手,本來有些躁動的宗室離開安分了不少。 其實封庭任用人才不拘一格,不像其他皇帝,雖然表面上寬待宗室,好吃好喝供著,但對其子嗣一點都不信任,基本不可能有實權。 封庭只要人是有真才華,即使是宗室也會任用。所以宗室子弟中有才華有抱負的人就很高興了。 不過長久以來,大部分宗室已經被養的很廢了,高興的人只有少數,多數都抱怨皇帝陛下太苛刻,不善待宗室。 但朝中文人們卻是很高興的。大部分文人們可不會想著皇帝是為了養廢宗室。他們只看到這群人什么都不干,都能活得很滋潤,心中早就不滿了。 諷刺這些宗室和其他背靠大樹好乘涼的世家紈绔子弟們的文學作品向來都是文學史上最熱的題材之一。 現在皇帝陛下這么做,他們認為是皇帝陛下終于醒悟了,知道一視同仁了。 就是嘛,這些宗室的起點本來就比他們高,還不努力,讓他們這些辛辛苦苦讀書做官的學子們心里怎么能平衡? 于是宗室們本想掀起輿論,想讓皇帝陛下重視他們,誰曾想皇帝陛下還沒出手,先被拍手稱快的文人們罵了個狗血淋頭,只得紛紛縮了回去,督促子孫好好上進了。 其實他們也不是不想讓子孫上進,只是一朝天子一個態度,誰知道他們子孫好不容易上進了,入朝為官了,下一任皇帝會不會又讓他們滾回來吃閑飯? 若是這樣,還不如現在就悠悠閑閑的待著,免得到時候心里更不舒服。 這些人心中如何想,皇帝陛下是不管的,他cao心他弟弟他兒子就成了。 ……好像也不止cao心這兩人。 很快京中就發生了一件熱鬧的事,讓大家把視線從余柏林身上移開。 金刀衛指揮使鄭牧和婉柔長公主訂婚,于年后完婚。 婉柔長公主與何成琥和離之后,京中就在猜測,皇帝陛下是否會為婉柔公主找一個新駙馬。 雖然普通女子結過一次婚大概很難找一個好的了,但公主可不一定。 而且和她同等年齡的,家中死了正妻的達官貴人也是有的,也不是挑不出來好的。 不過不知道皇帝陛下會不會認為委屈了婉柔長公主。 而公主和離之后,不再嫁的也不少,誰也說不準。 京中好事者早就猜測過若是婉柔長公主再嫁的駙馬人選,其中金刀衛指揮使鄭牧最為可能。 首先他和婉柔長公主年齡相仿,其次他未曾娶妻,又深得皇帝陛下信任,應是最合適的駙馬人選。 只是不知道鄭牧看不看得上婉柔公主就是了。畢竟婉柔公主嫁過一次,臉上還有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