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
“沒錯,就是石油?!狈馕迭c頭道,“曾經長青跟我說,這里有石油存在。石油在西方已經探明有很大用處,據說有一種叫蒸汽機和內燃機的機器,十分了得,可以讓船只無風而動。因為西方將圖紙保密的厲害,我們工匠正在自己研究。雖然還沒研究出來,但這種和煤炭一樣可燃燒的石油,以后肯定有大用途?!?/br> 張瑚想了想,道:“在幾百年前,存中先生的書中,便預言此物以后大有用途?!?/br> “正是如此?!狈馕档?,“即使現在,代替木材和煤炭,也是好的??捎米魅剂系臇|西,不嫌多。咱們煉金打鐵這些哪樣不需要燃料?” “可這些地方零零散散,以后咱們怎么受得???”一將領雖然意識到這名為石油的東西以后應該大有用處,但是要守住卻很難。 封蔚道:“這個長青也曾經跟本王提過。你們還記得長青用來修建貢院的石頭?” 將領眼睛一亮:“王爺是說那一夜變出來的石頭?” “那物稱為水泥,是工匠們無意間發現的。有這東西,我們可以在底下修建地窖,從那邊開采石頭之后,就把其運回我大暉境內,倒進地底存著?!狈馕敌Φ?,“西北地廣人稀,還有水泥這等能一夜成石的神物,要挖個地窖還不容易?雖然不知道這石油以后有何等用途,先存起來唄?!?/br> 張珊嘆息:“余布政使真乃神人也?!?/br> “那是?!狈馕稻透豢涞氖亲约阂粯拥靡?。 眾將領看著封蔚神情,心中不由感嘆。所以不愧是天子血脈,天子的親兄弟就是不一樣,一文一武,當真是當時豪杰。 皇帝陛下有如此親兄弟輔佐,怪不得能短時間內就大權獨握,盛世可期。 而皇帝陛下有如此能干的兄弟,卻絲毫不猜忌,甚至護犢子得緊,可見陛下胸襟氣度,堪為賢君。 “這臨近咱們的地方有水的地方不多,咱們也沒占多少,其余都是些荒蕪的地方,向來割這些地他們也不會不同意?!睂㈩I問道,“但若是他們還是不同意怎么辦?畢竟有些地方深入腹地,他們或許會擔憂我們對其不利?!?/br> “長青道,能割走的就割走,不能割走的就租借?!狈馕档?,“先說一百年,底線五十年。五十年,夠咱們搬空他們了?!?/br> 反正咱們需要的只是石油罷了。如果附近還有其他礦產,也一起挖走。 將領們心靈神會,立刻喚來軍中能說會道,專門用于談判的官吏,將此事交給了他們。 官吏們回去打好了草稿,經過激烈討論之后,帶著和藹慈愛的微笑,去跟對方談判去了。 我們要相信,在擁有絕對優勢,又不腦抽的前提下,耍嘴皮子,我們從來不會輸。 ……余柏林在給皇帝的密折上,除了勸說皇帝下旨別打了,還有就是也寫了假如打完了,該如何應對。 就如封蔚知道余柏林肯定會同時給他哥遞折子,他哥一定會同意,自己就率先做決定一樣,皇帝陛下也知道余柏林肯定會寫信勸阻封蔚,并且給他如何解決此事的建議。 并且,他的弟弟一定能和他心意相通,知道機會難得,會先按照余柏林的建議去做。 畢竟余柏林所說之事,他們在幾年前就已經商量好了,只差實踐。 畢竟他們雖然商量的好,但國內之事尚且騰不出手,還沒來得及去外面開疆擴土。 在封蔚打出國門的時候,封庭就已經在想了,要是打的好,正好可以實踐一下當年他們所商議之事。 現在三人心有靈犀,果然都這么想了。 當時朝臣彈劾余柏林耗費巨資給自己做面子工程,將貢院書院考院都用石頭砌了一遍的時候,封庭就知道水泥這東西了。 只是那時候水泥還在試驗中,修貢院只是做試驗?,F在工匠們已經研究出許多種類水泥,對水泥的性能也做了足夠的試驗,可以供大規模使用。 所以裝石油的地窖修建成為可能。 有了海軍,頻繁和西方夷人交戰之后,消息也就更靈通,西方的動靜,封庭自然也知道的更多了。 所以他知道,西方據說已經有可以帶動車子自己動的機器,但圖紙什么的,西方保密的很嚴格,他們并未得到。 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工匠早點做出來,最好跳過那蒸汽機,直接做到余柏林曾經聽說過的內燃機。 既然余柏林聽說過,即使圖紙已經散佚,但制作圖紙的家人朋友總有聽說過的,只要聽說過,遲早就會復原。 封庭從新大陸上吃到了足夠多的甜頭,他絕對不會把到手的利益讓出去。和多國交戰之后,封庭深知武器更新換代的重要性。若是對方船只能無風自動,對方車輛也能不需要馬匹拉動,他們的裝備優勢瞬間就被比了下去。 打不過人家,到嘴的肥rou就得乖乖讓出來,說不得還會被人咬上一口。 看看私庫國庫都被填滿了的金子銀子,兵器庫那些新打造的亮锃锃的兵器,再想想被搶走土地、礦產甚至自己的新大陸的土著,由不得封庭不緊張。 暉朝地大物博,在夷人口中是不輸于新大陸的黃金之地。若是暉朝武力趕不上別人,遲早暉朝就是下一個被敲開大門,被掠奪的地方。 為了成為獵食者,而不是獵物,封庭卯足了勁,思想也更新換代的勤快的很。 余柏林一前一后收到皇帝陛下和封蔚的回信,他心中終于安定下來。 封蔚居然這么快就迎來了勝利,這至少能堵上朝中一半大臣的嘴。 對于許多人而言,打出國門不要緊,只要沒輸就成。 而對于另一半人,覺得戰爭勞民傷財的人,等割地賠款一事了解,白花花的銀子和黃燦燦的金子,以及各色奇珍異寶運回京城,他們也該住嘴了。 對外戰爭如果沒有好處,怎么可能總有人去打?只是為了名聲?又不是所有領導者都是只要面子的傻子。 而暉朝統治階層的好胃口,就是從這次封蔚“不小心”打出國門,正是拉開帷幕。 至于一手培養出暉朝統治階層好胃口,并且為其制定了詳細的掠食計劃的余柏林,完全沒去想他會給暉朝,給華夏帶來什么改變。他只是為封蔚的安全,和為封蔚浪過頭的事應該能得到較為圓滿的解決而松了一口氣。 至于那些好處,余柏林不過是基于來到這個朝代,在西方列強都在搶奪好處的時候,不落人之后的正常反應而已。 等天氣異常之后,暉朝就該應該災害頻發的時候。在那之前,暉朝必須積累足夠的資產,去度過此次磨難。 或許是因為太忙了,讓余柏林更加無暇顧及自己的腿。 當他擔憂的心終于落到實處的時候,他才發覺,自己的腿在行走的時候已經沒有疼痛感了。 除了腿上那難看的疤痕之外還銘記著那場意外。 席御醫十分有成就感。余柏林的傷勢不算嚴重,但也絕對算不上輕,不然不會動用上手術。但余柏林的恢復,是在同等傷勢的病人中,恢復最快最好的。 這大概跟余柏林復健從來不需要人催有關系吧。 一個看起來就很文弱的達官貴人,居然在復健過程中沒有絲毫推脫抱怨,甚至他忙起來完全忘記了這件事,在治療上也極其配合御醫,說換藥就換藥,說推拿就推拿,說熏蒸就熏蒸,從來不問為什么,也不會威脅抱怨。 這讓席御醫治療起來,心中也十分輕松,行動上也果斷許多。 若是其他達官貴人,席御醫肯定怎么保守怎么來,絕對不會像治療余柏林這樣,有什么新點子,立刻就用上了,那治療方法,時時刻刻都在更改。 余柏林十分感謝席御醫。他本來以為現在治療條件技術,能恢復到能正常行走就不錯了。但他現在自己摸了一下骨,打了一套拳,感覺腿上力量已經恢復了不少,肌rou萎縮也基本在正常范圍內,可以練回來。 這多虧席御醫的醫術。 “席御醫既然有如此醫術,為何不著書?”余柏林道,“不僅可以教導后人,還能流芳百世?!?/br> 席御醫本來對公開手藝并不愿意。吃醫術這碗飯的人,肯定不愿意有人代替自己。但余柏林“流芳百世”的說法讓他很是心動。 反正現在著書,也不是現在刊發啊。他兒子又不準備吃御醫這口飯,那么等他老眼昏花離開御醫院之后,將書刊發出來,也能賣不少錢不說,還能給自己刷一刷聲望,說不定對子孫前程也有好處。 更別說流芳百世。 御醫院那些醫術的著作者,也是讓他們這些御醫很敬佩的。 不過寫字他會,寫書他不怎么會啊。 余柏林正好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便和席御醫討論起來著書的事。 他雖說算不上神醫,但對國醫也有涉獵,能自己給自己開藥,醫治一些常見病癥。 即使他不是學醫出生,但后世的一套醫學研究的流程,他還是略知一二,比如如何計量如何試驗等等。 后世國醫在計量和效用上被許多人質疑,若是早早的引入其中概念,早早將國醫從傳統引入現代化,也不至于那么多國醫黑鬧著廢除國醫了。 華國這么多年就靠著國醫醫治病人,國醫總是有其獨到之處的。 大概是因為都閑著,留守的御醫和軍醫也紛紛加入進來。 雖然不傳外人,但是在水準相當之人中,這幫大夫們卻一點也不藏私,經?;ハ嘟涣?。 在御醫院他們就經常切磋醫術,軍醫之間也經?;ハ嗲写栳t術。 所以兩者在一起,氣氛也很融洽。 大概學醫的人,特別是敢于動刀子做手術的人,骨子里都并不守舊。他們很快就接受了余柏林的建議,并且開始很有興致的著手試驗。 余柏林專門給他們找了一處地方供他們作為工作場地,然后他就忙于公務不管了。 至于這會不會成為后世國醫走入現代化的開端……就看那群大夫們能研究到何種地步了。 第105章 德王大勝得歸,皇帝陛下本來想讓封蔚直接回京城。不過考慮到后續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封蔚還是先回的北疆。 余柏林如同之前所承諾的一樣,在關外等候封蔚和大寶歸來。 大寶作為運糧官,在封蔚一不留神就打到邊境線外時,吃了許多苦頭,也得到許多磨礪。 在封蔚打過界的時候,大寶雖然心中疑惑,但既然父皇和余柏林都沒有表示異議,大寶認為,即使他不懂,但其中也有需要打的道理。 之后割地賠款,讓大寶確定了這一點。他想,大人們真厲害,他還有的學呢。 其實封蔚只是突然頭腦一熱,任性了一把而已。而皇帝陛下也只是突然頭腦一熱,熱血了一把而已。 至于余柏林,是純粹為兩人善后而已。 嘛,算了,結果是好的,那就沒關系了。 封蔚為了見余柏林,特意在到達關口最有一次駐扎的時候,特意把自己打理了一下。要是臟兮兮的去見好久好久沒見到的余柏林,封蔚多不好意思啊。 大寶也好好打理了一下自己。他也不能讓余柏林擔心。 看著兩位大佬這么做,其余將領也不由自主的打整了一下形象。 要見到北疆父老鄉親了,還是精神點比較有面子。 所有將領們都這么做了,士兵們也有樣學樣,把盔甲和武器擦的亮亮的,不但自己洗了澡洗了頭,把馬匹戰車也擦的干干凈凈,第二天行軍的時候還特意放滿了速度,就為了保持形象。 咱們可是得勝歸來,不弄得亮堂一點,還以為是逃兵呢。 這么一打整,效果肯定是有的。 余柏林遠遠望去,這一軍隊軍容整潔,看上去就十分有氣勢。雖然沒有風塵仆仆血腥氣沖天來的震撼,但看著卻另有一種從容不迫的壓力。 余柏林早就在關外擺好了酒,待封蔚等人歸來的時候,余柏林率領眾官員齊齊跪下,迎接德王和太子得勝歸來。 其余圍觀百姓也跟著跪下,哭著說著祝福和感激的話。 余柏林等官員聽得心頭一酸。 韃靼肆虐,這些邊疆的百姓們感受最深。因此在大軍得勝,甚至一舉打破整個北疆割據,幾乎百年內,北疆不會有戰事,這些邊疆的百姓們心中自然最為高興。 在京城高官嚷嚷著勞民傷財,算計著每年邊疆的損失和軍資的消耗哪個更劃算一點的時候,這些邊疆百姓們,正提心吊膽,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家破人亡。 在京城高官眼中,所謂邊疆損失只是一個個文字,一個個數字。在邊疆人的眼中,這些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