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所以又氣又病之下,回到林蔭鎮老宅后,沒過三天就一命嗚呼了。 即便在顧金山和藺氏到達林蔭鎮藺家老宅的當日,他們還看到了藺家老宅門口被人潑了糞,還有幾個閑漢在那里扯著嗓子罵藺家的人。 藺氏見狀非常氣憤,斥責那些人太過分了,人都死了,還在人家門口鬧。 其中一個閑漢就說:“這屋子本來就不是他的屋子了,他住進去死了那是活該,這就叫做惡人自有天收!” 藺氏質問他:“什么叫惡人自有天收!我大哥做什么了,你們這么說他?還有這藺家老宅在藺家人手上傳了百年,怎么就不是他的屋子了?” “原來你也是藺家的人,你不可能不知道他年前已經將這宅子和另外兩家鋪子都輸了吧?可他后面竟然用卑鄙的手段把輸掉的房子又弄回去了,這樣不講信用陰險之人,不配在林蔭鎮住下去!”那閑漢振振有詞道。 藺氏被這話嗆住,只是狠狠地瞪了那閑漢一眼,顧金山忙在一邊推她,讓她別說了。 接著叫了隨行的小廝上前去拍門,好容易把門拍開了,然后拿手帕子捂住鼻子,踩著那一地的糞走了進去。 一進去,里面看門的下人就立即把門給關上了,領著他們往大宅里面走。 見到了安氏還有停放在靈堂里的棺木,藺氏禁不住悲從中來,又傷傷心心地哭了一回。 在藺家呆了兩日,安慰了安氏和她的一雙兒女一番,藺氏和顧金山留下了兩個能干的小廝幫著安氏料理藺秋亮的后事,兩夫妻這才坐著馬車回城。 數日后,顧家的小廝幫著安氏料理完藺秋亮的后事,回顧府向藺氏和顧金山覆命。 又數日后,安氏竟然帶著她的一雙兒女再次到了顧府,找到了藺氏,求她收留自己和一雙兒女。 安氏說他們孤兒寡母在林蔭鎮過不下去了,才來的。 藺秋亮一死,家里沒個當家的男人,鎮子里那些人更是肆無忌憚地欺負上門兒,除了繼續潑糞辱罵外,還有那些潑皮無賴晚上翻墻進來,偷盜東西,還意圖侵犯自己和女兒。她們母女倆人心驚膽顫,晚上不得安眠。 所以,她和自己的一雙兒女商量一番之后,決定進城來找藺氏,求她收留。至于林蔭鎮的老宅和兩間鋪子,她已經托人出租,也有人租了,只是得的銀子不多。不過,也足夠她們母子三人過日子了。所以,她懇求藺氏,能夠在藺氏這里寄居,帶大一雙兒女。 “這……”藺氏簡直頭疼,她想要拒絕,可又說不出口??梢谴饝?,恐怕她的公婆還有丈夫又有一番抱怨。 想來想去,她說:“我心里是愿意收留嫂子還有外甥和外甥女兒的,只是,我公婆還有丈夫,他們……也罷,我就實話實說吧,除非你每月愿意出些銀子租賃我這邊的房屋,另外自己負責吃喝,可能他們還允許你們長住?!?/br> “好,好,我愿意……”安氏趕忙含淚答應。 她想著林蔭鎮的宅子和鋪子出租一年下來也有近七八十兩銀子,就算付出三十兩銀子租個小姑子這邊的院子,還剩下四五十兩銀子,省一省也夠過日子的。丈夫死了,她和一雙兒女在林蔭鎮住不下去,也只有到投奔小姑子這里,才能安穩的過下去。 安氏娘家還有一個遠嫁的jiejie,嫁了個雜貨商人,家里也不寬裕。 相比去其姐那里,安氏認為還是投奔她小姑子這里好得多,畢竟她小姑子也算是顧家二房的太太,再沒什么錢也是呼奴使婢的。只要能在顧家呆下來,自己的一兒一女,以后的前程就會好得多了。為了自己的孩子,她愿意低聲下氣的求人,放下尊嚴做人。 ☆、第64章 藺氏同意了安氏帶著一雙兒女住進顧府,還給了他們一間小院兒住下,安氏掏出了三十兩銀子給藺氏,說:“現如今手上不寬裕,這三十兩銀子就算是租住院子的錢,小姑不要嫌少才好?!?/br> “不少了,嫂子,我收你這銀子也是不好意思,主要還要過公婆和我男人那一關,我……我是個沒用的……”藺氏赧然道。 其實她有心不收她嫂子的錢,但是的確是不好在她公婆還有男人面前交代,若是自己掏銀子去補窟窿,她又覺得吃虧。糾結了一番之后,她還是覺得老話說得對,人親財不親,錢財上頭弄清楚些這交情才能長久,即便是親戚也該這樣。 本來她大哥病逝,嫂子和她的一雙兒女處境艱難,按說她這個當小姑的就應該幫助他們,提供住處,分文不收不說,甚至連他們的衣食都該管了??上?,這家里面不是她一個人說了算,上頭還有公婆,還有她那個小氣的丈夫。話說回來,她認為提供住處給嫂子和外甥外甥女,庇護他們,其實已經算是幫了忙,還盡力了。 “小姑說什么話,我這當嫂子的曉得就這樣都已經讓你夠為難了。你大哥不爭氣,凈給你們添麻煩,以后一鳴和詠蘭大了,有出息了,必定報答小姑一家人的?!?/br> 藺氏聽了嫂子誠心誠意說的話,忙說:“嫂子說哪里話,都是一家人,但凡我們能幫的,就幫,要是說什么報答的話,就太客氣了。好了,不說了,我叫人來幫著嫂子打掃院子,安置下來再說吧?!?/br> 說完,就挽了安氏的手往她這邊靠后街的一處小院去,那座小院兒緊鄰顧府東路的一個角門,平時進出方便。 只是這院子有些小,之前是堆放雜物的地方。 現如今安氏和其一雙兒女住進來了,藺氏就叫人收拾打掃,將那些雜物搬出去,又去開了庫房,搬了三架床并一些家具帳幔和棉被等物來安放好,另外還有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再慢慢尋了來補充到屋子里去。 忙活了半天,總算是安置好了,藺氏想了想覺得安氏跟外甥和外甥女兒既然住了進來,這跟前沒個丫鬟服侍總是不好,別的不說,粗使丫鬟總要兩個的,總不能事事都要他們親自動手吧。遂提議道:“嫂子,我看這樣,我給你們派四個人來,一個小丫鬟服侍詠蘭,一個服侍一鳴,還有一個服侍你,再要一個粗使丫鬟幫著做做粗活。這四個人一月下來也只需要一兩五錢銀子的月錢,另外吃飯你們也不用自己做了,直接交二兩銀子出來,叫跟前的丫鬟每日去二房大廚房里去拿飯就行,你看如何?” 安氏聞言,連忙在心里算了算賬,按照小姑所說,一月二兩銀子的飯錢,那一年就是二十四兩,四個使喚的丫鬟的工錢一年就要十八兩,加起來就是四十二兩了,再加上給小姑的三十兩租下院子的錢,她手上的錢就所剩無幾了。 若是跟前只要兩個丫鬟,一個給女兒使,一個做粗使丫鬟幫著提提飯,灑掃一下,倒還能剩下幾兩銀子,給孩子們零花,還有買上兩件衣裳。 所以,她下一刻便說:“一月二兩銀子的飯錢我們倒是給得起,就只是跟前服侍的人,要不了那么多,我就只想要兩個人就行,一個服侍蘭兒,一個做粗使丫鬟,幫著提提飯灑掃院子,其它的活兒我也能干。一鳴也是個半大男兒了,不需要人伺候?!?/br> 藺氏聽了,知道是嫂子手上拮據,才不要那么多人在跟前使喚的,只是她覺得兩個小丫鬟也太少了,再怎么樣也需要三個人的,這樣一來,萬一有個誰病了,另一個還可以補上。 于是就對安氏悄聲說:“嫂子,我送你一個人使吧,這個人的工錢我來給,三個人才能使得開……” “這怎么好,要小姑出錢?!?/br> “好了,別客氣了,先這樣吧,一會兒我就讓跟前的大丫鬟綠葉帶人來。我屋子里還有事兒,還得去安排一下。對了,一會子綠葉帶了人來會幫著安排她們做什么的?!?/br> 說完,藺氏讓安氏別送了,她先回去了。 藺氏嘴|巴里說的屋子里有事兒不過是要趕著過去跟公婆打個招呼,免得一會兒他們知道了她接納了安氏母子三人之后,會發脾氣。 于是出了安氏等人住的院子,藺氏直接往公婆所在的松鶴堂去。 她剛進松鶴堂呢,迎頭撞見她婆婆魏老太太跟前使喚的丫鬟蓮葉,蓮葉一見她就向她行了禮,然后說:“太太,老太太正讓奴婢來找您去說話呢?!?/br> 藺氏讓她帶路,不用說,她也猜到一定是她婆婆聽說了她接納嫂子和外甥外甥女,并把他們安置到二房這邊住下,所以才叫蓮葉來傳自己過去說話呢。 果然,見到婆婆后,魏老太太十分惱怒地質問她,是誰給她的膽子竟敢接納她亡兄的妻兒住下來,這不吉利不說,而且二房也不寬裕,沒有閑錢幫人。 藺氏便說這二房空著的房子不給人住也是白空下了,而且她嫂子安氏愿意出錢租下來住,一年三十兩銀子,說完,就把剛得的那三十兩銀子拿出來遞向魏老太太。 魏老太太接了銀子,臉色好看些了。 她也認為媳婦說得沒錯,二房在顧府東路這邊有大大小小有六個院子,幾十間房子。她剛才聽媳婦說了,給安氏等人住的是最東北靠后街的一個小院子,那個小院子之前一直都是放雜物的。如今被安氏租了去,一年憑空多出來三十兩銀子,比她孫子一年下來得的月例銀子還多六兩,要是安氏住個十年八年的也得多出來好幾百兩銀子,足夠在京郊買幾十畝好地了。比白空在那里一文錢沒有好多了,反正顧府里的房子也是長房所有,不拿他們的房子賺點兒錢白不賺。 思及至此,魏老太太和緩了聲音對藺氏說:“按說你兄長亡故,剩下你寡嫂還有你外甥和外甥女兒,咱們也該幫他們一二。只是你曉得我們二房還的倚靠長房過日子呢……但不知道你寡嫂他們吃喝這些……” 藺氏忙說,她嫂子說了,愿意出每月二兩銀子給二房,交到二房這邊的大廚房里,在大廚房里提飯回去吃。而且,她還愿意出三個粗使小丫鬟的錢,要三個人過去使。 說到這里,藺氏特意提醒婆婆,這三個小丫鬟只管問長房要就行了,要過來之后,她寡嫂給的三個丫鬟的工錢不又是二房的了嗎?這么一來,安氏母子三人住到顧府之后,二房憑空可以多出來四十多兩銀子呢。 “好,好,算你精明。既然他們愿意出這些銀子,就讓他們住府里好了。只不過,你得提醒他們一聲,既然住到顧府里面,就要守這府里頭的規矩,別惹事生非,給咱們添亂。不然,即便給這些銀子,也得讓他們搬出去?!蔽菏献罱K道。 “是,母親?!碧A氏趕忙應承。 魏老太太接著便揮一揮手,讓她回去吧。 藺氏隨即辭了婆婆,走出來,不禁勾唇一笑。她就知道,婆婆這個人,只要得了銀子,她是不會再有什么不滿的。而且,能夠占長房便宜的事情,更是她那個婆婆樂意做的。 晚上,藺氏的丈夫顧金山回來之后,一開始知道藺氏接納安置安氏母子的事情也非常不滿,不過,后來在知道安氏給了銀子出來租院子以及自己出銀子吃飯后,念叨兩句也不說了。 藺氏跟前的大丫鬟綠葉帶了兩個小丫鬟并一個粗使丫鬟過去,叫巧兒的一個七八歲的小丫鬟分給了詠蘭使,一個叫雙兒的八|九歲的小丫鬟給了安氏使喚,還剩下一個叫冬兒的粗使丫鬟幫著灑掃做些粗活。 自此以后,安氏和其一雙兒女就在顧府住下來了。 只不過,住雖然住下來了,可后面的問題又來了。那就是安氏的一雙兒女的教育問題還沒解決呢。 那個時候,都已經是三月了,嘉宜等人上學也有一個多月了。 藺一鳴和藺詠蘭隨著安氏到了顧府安定下來后,在家里悶了幾日,就向安氏提出了這個上學的事情,說他們總不能就這么關在屋子里自學吧,再說了,自己學也學不好。 安氏其實這幾天見到孩子們悶在屋子里,心里也有點兒著急,她也知道兩個孩子該去上學。只是進了京城,手上又拮據,根本不可能給兩個孩子請老師。要說,女兒的學習還可以耽擱,但是兒子的學習豈能耽擱。與其說去找個顧府外頭的學堂讓兒子去讀書,那還不如讓兒字進到顧家的家學里去上學。只是,這才麻煩了小姑在顧家安定下來,緊接著又要去找人家想辦法解決兒子上學的問題,安氏真是開不了口。 她跟兩個孩子說了說自己的難處,又問他們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上學的問題。 一鳴道:“既然住進了顧家,自然是進顧家的家學里去讀書最方便,還可以認識下顧家的大少爺世平,另外跟二少爺世榮也能拉近關系。兒子就算將來考中個秀才,跟他們搞好關系,以后也能想法子謀個出路的?!?/br> 安氏點頭:“不錯,為娘也是這么想的。只是,如今咱們不好麻煩你們姑姑的……” 詠蘭想了想,忽然高興起來,說:“哥哥想要進顧家的家學,恐怕還是得讓長房那邊的人點頭才行。前些日子,咱們頭一次到顧家來,我瞧見珍表妹跟長房的三姑娘關系好,我看不如跟珍表妹說道說道,讓她去求一求三姑娘,讓三姑娘幫忙在顧老太太跟前說說,顧老太太要是點頭了,不但哥哥,就是我也能進顧家的家學里跟珍表妹一樣上學?!?/br> 安氏問女兒:“那個三姑娘肯幫忙么?” 詠蘭:“我冷眼旁觀,那個三姑娘是個和善之人,若是求了珍表妹去說,她未嘗不肯幫忙的。再說了,如今別無他法,除了這條路,沒有別的路好走,只能試上一試了?!?/br> 安氏:“好,蘭兒,哪天等你珍表妹回來,那就麻煩你去跟你珍表妹說一說吧?!?/br> 詠蘭隨后讓自己的小丫鬟去了嘉珍的院子,跟那個守院子的婆子二十個錢,托她要是嘉珍回來,就過來告訴她們家小姐一聲。那守院子的婆子收了錢,便也答應了。 過了幾日,嘉珍抽空子回來看望她祖母和爹娘,她一回來,那得了詠蘭二十個錢的守院子的婆子就跑去跟詠蘭說了,她家四姑娘回來了,詠蘭得了信兒,稍微收拾了下就帶了小丫鬟雙兒去找嘉珍了。 嘉珍見到詠蘭還吃了一驚,也不怪她吃驚,主要是她過完年后去家學里上學,上一次回二房這邊還是半個月前呢,那個時候安氏帶著一雙兒女還沒有來投靠藺氏。 詠蘭便先掉了眼淚,拉著嘉珍的手說她跟她娘和哥哥自從她爹死后,在林蔭鎮被欺負,沒法子立足,所以就進了京來投靠姑姑了。在訴說她跟她娘還有哥哥在林蔭鎮遭遇的種種羞辱時,她哭得尤為傷心。 嘉珍見狀只得安慰她,說:“既然我娘已經安置你們在顧家住下了,以后就不會再遇到那些糟心事兒了,且放寬心吧?!?/br> 她對于表姐一家人的遭遇也甚為同情,也認為他們來投靠她娘是應當的。 不想在嘉珍一番安慰之下,詠蘭還是哭個不止,嘉珍嘆氣,問她還有什么難處,不妨說出來。 詠蘭在心中不得不感佩她的這位珍表妹還是很聰明的,竟然猜到了自己還有難處,于是她就順口把她和她哥上學的難處對嘉珍說了,問她能不能幫忙去跟嘉宜說一說,讓她求一求顧老太太,答應她跟她哥能夠在顧家的家學里附學? 嘉珍聽完不由得想到前些日子仿佛嘉宜還說起過,說要是她蘭表姐一家人在顧家住下,等到家學開學了,她蘭表姐會不會也到家學里來上學呢。 本來這種事情,幫不幫都挺讓人為難的。 你說幫吧,就得自己抹下面子去求人,雖然長房的嘉宜跟自己關系好,但人家順口一提的話,也不能當了真,就讓嘉宜去求老太太點頭,讓鳴表哥和蘭表姐兩人進家學里讀書。這種忙幫了,也撈不到什么好處,除了個一文不值的算不上多好的名聲。而且,她能夠想到,她大伯母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外姓人進顧家的家學里去上學的,到時候恐怕又得怪三jiejie多管閑事了吧。 可要是不幫,鳴表哥和蘭表姐就上不成學,至少短時間之內他們是上不成學的,這耽擱了學業對于以后可是沒有半點兒好處的。特別是她鳴表哥的學業,要是耽擱了那可是一輩子的大事。 一邊是隔房的跟自己關系好的堂姐,一邊是落難的表哥和表姐,她該站在誰的一邊呢? 嘉珍蹙著眉坐在東次間的炕上,絞著手中的汗巾子,遲遲拿不定主意。 詠蘭見她蹙著眉不吭聲,就知道她這個珍表妹挺為難的,所以也不催她,只是眼中帶著哀懇地望著她,等她說話。 左思右想,嘉珍忽然有了個主意,道:“蘭表姐,你先回去吧,我會盡力幫你的,不過,若是最后不能如你的意,你也別著急。只要在這府里呆著,就會有機會在顧家的家學里上學的?!?/br> 詠蘭聽了嘉珍的話,忙站起來表示感謝,說她回去等嘉珍的好消息。 將詠蘭送了出去,嘉珍去找到了她娘,直接就把剛才詠蘭所求對她娘說了,藺氏聽完,道:“這也是個事兒,只是我不方便去顧老太太跟前求她點頭讓一鳴和詠蘭去家學里上學的,你大伯母那里就更不要想了?!?/br> 嘉珍微微一笑,說:“娘,我來跟您說了這事兒,并不是要您去顧老太太跟前求情,而是……” 她湊過去,附在藺氏耳邊如此一說,藺氏不斷點頭,最后笑著說:“我的珍兒就是聰明,我明日就按照你說得去做?!?/br> 次日,藺氏果真一早讓人去京郊買了些新鮮的農人才從地里摘的瓜菜來,親自提了一籃子去壽康堂拜見顧老太太,接著她把一籃子新鮮的瓜菜給了顧老太太的丫鬟,然后笑著對顧老太太說:“這是我那邊的一位嬤嬤回去探親,在地里新摘了兩籃子瓜菜帶回來給我,我想著老太太愛吃新鮮的瓜菜,就提了一籃子來給老太太,老太太不要嫌棄才是?!?/br> 顧老太太見到那一籃子新鮮的瓜菜很高興,道:“難為你想著我這個老婆子,不如,晌午就在我這里吃飯吧,將就吃一吃這些你送來的新鮮瓜菜可好?” 藺氏爽快地答應了,連說叨擾老太太了。 顧老太太接著就跟藺氏一起喝茶說話,喝了兩道茶,也就到了吃晌午飯的時候了。 在跟顧老太太吃茶閑談的過程中,藺氏順帶著說了下她家里大哥的情況,又把安氏帶著她外甥和外甥女投靠二房的事情對顧老太太說了。顧老太太連說這是應該幫忙的,顧家本來就是憐貧惜弱的人家,別說親戚,就是一般人都該幫的等等。 藺氏連忙說顧老太太是天上的菩薩轉世,有慈悲心腸,所以才會有這么好的福氣,兒孫滿堂,大哥又連連高升等。 這一席話都是顧老太太愛聽的,聽了之后當然是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