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但丁奉已經年邁,孫皓對他也不放心,畢竟他在吳國的聲望太高,只要振臂一呼,換一個宗室坐在皇位上,輕而易舉。 陸抗督鎮荊州,不可能再去攻打壽春。 所以最佳人選只能是鐘會。 鐘會原本就是揚州都督和淮北都督,知己知彼。 不料,鐘會卻搖搖頭,“你說對了一半,為父的確要效仿司馬懿,卻并非效其擁兵自重?!?/br> 鐘毅全身一震,忽然想到鐘會入江東以來,每一步都不是在效仿司馬懿? 與江東士族打成一片,暗中結交。 寫文章積累聲望,吸引門徒弟子,又暗中招募死士…… 司馬懿可以效仿的地方太多了,簡直是野心家們的范本…… 鐘會只要照著抄就行了。 事實上,鐘會所作所為正是如此。 一步一步降低了江東士族的戒備之心。 其文章把自己打造成忠君報國的典范,立下不少人設。 “父親在江東名望日重,但鐘家畢竟在江東沒有根基,應徐徐圖之?!辩娨阈郧榉€重,繼承了鐘毓的優點。 鐘氏在江東開枝散葉也不錯。 但鐘會的野心絕不局限于此,搖搖頭,“非也,天下一統乃大勢所趨,沒有徐徐圖之的時間,為父生平之志,便是驅數十萬之兵,席卷天下,與天下群雄一爭高下,豈能郁郁而久居黃口豎子之下乎?” 鐘毅拱拱手。 正如鐘會預料的一樣。 西陵之戰后,孫皓整個人都飛起來了。 自以為文治武功遠超前代。 孫皓極度迷信,常以運勢、望氣、筮卜、讖語之類決定國家大事。 西陵大勝后,讓尚廣占卜天下之歸屬。 卜者當然順著他心意說,隨便卜了一卦,以《同人》之《頤》解之,“吉,庚子歲,青蓋當入洛陽?!?/br> 孫皓大喜,以為自己將入主洛陽,重賞卜者。 恰逢此時,鄱陽出祥瑞,歷陽山石紋理天然成文,一共二十字:“楚九州渚,吳九州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 這明顯就是說孫皓要一統天下。 心中的野馬再也拴不住,遂有窺伺秦晉之意。 不過秦國太遠,放眼周邊,襄陽累攻不下,晉國在襄陽、新野囤積重兵,難以成事。 從武昌北上,弋陽又吃了個敗仗。 所以只能是壽春。 一想到壽春,孫皓就心癢難耐,拿下壽春全據淮水的誘惑太大了。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孫皓一向雷厲風行。 朝臣都被他殺怕了,皆不敢言。 恰逢丁奉在荊州,還未還朝。 就在孫皓興致勃發時,鐘會開口了,“臣以為不可,鎮軍大將軍雖擊敗晉軍,然我軍亦損失慘重,士卒厭戰,百姓疾苦,當此之時,應該撫恤萬民,勸課農桑,修養國力,待他日東西大戰,陛下再引軍北上,必事半功倍?!?/br> 殺了這么多臣子,還敢犯言直諫的人不多了。 連陸凱都明哲保身。 鐘會在眾人心中的地位再度躍升。 孫皓不悅道:“愛卿之意朕已知曉,然此時我軍士氣正旺,壽春屢經大戰,未經休整,晉軍精力皆在荊州,此時出兵,必能讓北人措手不及?!?/br> 鐘會忽然以頭搶地,“嘣嘣”的磕起頭來,“臣走投無路,得遇陛下,方有容身之地,常死以命報之,忠言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中原強盛,江東虛疲,以小國侵大國,勝,不足以得其利,敗,則有傾覆之危,蜀國殷鑒不遠,愿陛下息霸王之勇,偃武息兵,修養國力,十年生養十年教訓,然而方可爭鋒天下?!?/br> “咔嚓”一聲,殿中木板被鐘會的頭磕破。 但木屑也刺入額頭,血流如注。 殿中安靜急了。 鐘會這么瘋狂的自殘,令所有人都震驚不已。 以前還懷疑鐘會的人,現在全都變成了敬佩。 想想也是,鐘氏在江東沒有根基,鐘會的部曲又留在柴桑,對江東的威脅小的可憐。 他的話也是很多士卒心底的想法,咱江東就安心的待在自家地上,瞎折騰干什么? 東吳立國至今,凡是折騰的人,從孫策到孫權、諸葛恪、孫綝等等,哪一個成事了? 不知不覺間,鐘會成為江東士族的代言人。 孫皓一開始也被鐘會嚇了一跳,覺得莫名其妙,用得著這么玩命? 但后來就品出話中的意思,“若按右丞相所言,朕豈不是要等二十年?豈不是等白了頭?” 他一天都等不下去了。 “二十年內,江東方有與北國爭奪天下之國力!”鐘會準備再磕幾個,但看到翹起的木刺,心中一悚,演戲歸演戲,但把命搭上去就不劃算了。 什么事都要適可而止。 “朕等不了!”孫皓從御座上站了起來,沖著群臣吼道。 “荊州大戰方息,此時怎可興兵?陛下不如等大將軍還朝,再做決議?!苯K于,司空孟仁看不下去了,來了個緩兵之計。 孟仁是四朝老臣,原名孟宗,孫皓字元宗,避諱而改為孟仁,三國大孝子之一,被當時的丞相陸遜賞識,逐漸走入中樞。 “退朝!”孫皓狠狠剜了鐘會一眼。 鐘會以頭觸地。 第七百章 試探 不出意外,西域的整合并不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