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承嗣啊,阿娘是真沒法子了,你倒是給阿娘支個招,看看還有啥來錢的法子不?你說,我去做?!庇崮甘钦娴臎]法子了,家里秋收的糧食,細糧早已盡數賣了,連粗糧都賣了好些。年前養的雞也都殺掉了,豬也賣了,唯一的一頭牛也抵給了里正家的。虧得里正有意同俞家交好,只道平日里仍養在俞家,待春耕時,叫俞家老三帶牛去幫忙即可。 人家給臉,他們家不能不接著,可同樣的,牛也沒法賣了,家里除了三口人的口糧外,也就只有幾畝田產和五間大屋了。 俞承嗣沉默再三之后,才吐出了一句話:“過些日子,縣里要招河工……” 見俞母沒聽明白,他只得再度開口解釋,“我是考上了秀才,可以免家里的徭役,所以咱們家今年沒必要出人??膳d家,他年前就分家單過了,論理,他家該出一人去服徭役。雖說村里人可能沒那么計較,里正同我關系好,也未必會管這檔子閑事,可有些事兒人家不說,咱們家也該自個兒想到,萬一有那心懷不軌的人去上頭說道了呢?興家既是已分家單過了,最好還是該咋樣就咋樣?!?/br> 圣人寬厚,本朝服徭役并不像前朝那般光做白工,而是在出發前便能得一筆銀子,之后更是包吃包住,且口糧等同于兵卒。萬一在服徭役期間出了什么意外,朝廷還會發送錢糧,安置家人。 條件如此之好,為何不去? 見俞母仍在猶豫,俞承嗣又道:“阿娘您放心,河工其實也沒那么辛苦,圣人寬厚著呢,此次工期也不長,統共才半年時間,每人按月領取三貫錢。興家若是去了,回頭我叫里正先把錢給阿娘您,半年啊,能有十八貫錢?!?/br> 頓了頓,他又添了一句:“要不是我考上了秀才,他本來就要去上工的。再說,咱們家是真的分家了,年前那會兒,還沒服徭役的消息呢?!?/br> 本就是該他的,有啥好講究的? 作者有話要說: 4500,不少了_(:3ゝ∠)_ ☆、第59章 第059章 平心而論, 俞承嗣這話也沒錯,畢竟俞家分家一事在前, 招募河工則在后, 況且他也不是事先得了消息, 而是這事兒早就在平安鎮上傳開了, 恐怕不出兩三日, 上河村這邊也該得到信兒了。 退一萬步說,這分家一事,不就是俞家老二自個兒作的嗎?要不是他吃飽了撐著沒事兒干,非要去招惹下河村的馮老六, 就算想坑他也沒轍兒呢。 俞承嗣心道,老二打小就蠢,偏天生一身蠻力, 不干苦活兒累活兒, 還能做啥?別看當河工苦是苦了點兒,可圣人寬厚,已經好些年沒聽說出事兒了, 苦上半年, 賺的錢可比做篾器來得更多更快。 眼見俞母還有些猶豫, 俞承嗣索性也不說了,只退到一旁垮著臉唉聲嘆氣。 一時間, 俞家堂屋里一片安靜。 “我、我仔細想想,承嗣你在家里多住一晚吧,明個兒再說, 成嗎?”盡管俞母偏疼長子,可俞家老二也是她親生的兒子,這素日里使喚他多干些活兒是沒啥,難不成當娘的還使喚不動親生兒子了?可去服徭役當河工…… 說到底,俞母還是有些狠不下心來。 卻聽俞承嗣低聲道:“我等下就得回鎮上了,家里事兒一大堆兒,再說,我這不是還得等書院那頭的信兒嗎?阿娘,這樣好了,要是有消息,你就叫三弟跑一趟支會我一聲,到時我再回村來?!?/br> “也成?!庇崮鸽m然很是不舍,可到底不敢耽擱了長子的前途,想也知曉讀書人不像莊稼漢子那般,不到農忙都可以閑磕牙。又想叫長子拿些吃食回去,偏生家里真沒啥好東西了,連一點白面都不剩了。再說這會兒剛開春,她也沒來得及買小雞崽子來養,當然就算買了,一時半會兒的也吃不上雞蛋。 俞承嗣沒再多逗留,連俞母叫老三套牛車送他都拒絕了,只步履匆匆的離了家。 待俞承嗣走后,俞母更迷茫了。叫她選擇的話,當然是長子的前程更重要,可她又不傻,服徭役當河工是怎么一回事兒,她能不清楚嗎?沒錯,近些年來是很少聽說當河工出事兒的消息,可那并非是因為真沒出事,而是上頭安撫的好。 在出發前先將工錢給結算了,到了地頭上,不單包吃包住,還給發衣裳。對了,吃食根本就是依著兵卒的份例來的,保證能吃飽。萬一真的出了事兒,上頭也會有撫恤,所以近些來年,聽到的都是贊頌圣人寬厚仁慈的話兒。 福利確實是極好的,可反過來想想,若非服徭役格外得辛苦,哪個會開出這般好的條件?要知道,一般人家一年到頭的花銷也不過才兩三貫錢。像他們俞家算是富裕人家了,好幾口人,水田旱地都有,連帶還雇了佃農。只這般,遇到好年景,一年下來也不過才三十貫錢的收益。 當河工,一個人干半年就能得十八貫錢??!還不花費自家的口糧! 俞母越想越猶豫,一方面是心動于豐厚的收益,另一方面卻是心疼她的二小子。這才剛開春,還不到春耕的時候,這會兒去當河工,那都是穿著短衫打著赤腳下河堤的,不說辛苦勞累了,只怕一下去就得被凍得夠嗆。哪怕等過些日子天氣暖和了,那也依舊是苦差事。 春耕秋收夠苦了吧?那一共才多少日子。去服徭役當河工,每日的辛勞程度都要遠遠超過于春耕秋收,而且一干就是半年。 到底該不該勸二小子去呢? 從俞承嗣下半晌離開家,一直到入夜歇下,俞母滿腦子都是糾結。一會兒心道,承嗣打小就一個人在外求學,雖然不用下地干活,可念書費腦子啊。一會兒又想,當河工多苦啊,春耕秋收再辛苦那也是在家里,而且足足半年啊,真能咬牙熬過去? 一直到天明,聽到村里其他人家養的雞開始打鳴了,俞母仍不曾入睡。好在,經過了一整夜的思量,她終于下定了決心。 起身收拾好自己,俞母心不在焉的做了早飯。在農家,晚飯可以不吃,可早飯一定要豐盛,尤其他們家不比其他人家,縱然是農閑時分,也得繼續做篾器。 待一家三口坐在一道兒吃早飯時,俞母終是開了口,卻是沖著俞家老三說的:“繼業,你吃了飯去村頭尋你二哥,他就住在王癩頭家,你跟他說,娘找他有事兒,一定要叫他來家?!?/br> 俞家三兄弟,承嗣、興家、繼業,那可真是各個性子不同。 長子俞承嗣自是不用說了,俞母最看重的兒子,年紀輕輕就考上了秀才,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老二俞興家,在沒鬧著分家之前,其實俞母對他真心不差,畢竟老大常年在外求學,他等于就是家里的老大了,甭管是上山砍竹子劈篾做篾器,還是下地春耕秋收,都是以他為主的,畢竟俞父年歲已經大了。 至于老三俞繼業,別說是外人了,哪怕是家里人都很容易忽略他。也虧得家里的兩個閨女都嫁出去了,俞承嗣一年到頭都住在平安鎮上,年前俞家老二還分出去單過了,這才叫俞父俞母不得不稍微看重他點兒。 這不,但凡有個啥活兒,俞母一準兒喚他去,擱在以往,那絕對是俞家老二的事兒。 然而俞家老三是真的木訥,比他爹他大伯更加像個木頭樁子,聽了俞母的話,他也只是點了點頭,另外就是吃飯的速度微微加快了些。 吃過飯,俞家老三就出門去村頭尋他二哥了??蛇@會兒,俞家老二老早就得了信兒,收拾妥了家當,帶上媳婦兒,往山里頭跑了。他出門時,天都沒亮呢,及至到了山腳下,也不過才剛雞鳴時分。等俞家老三趕到王癩頭家時,哪兒還有人呢? “走了,東西都拿走了,人也走了,不在我家住了?!蓖醢]頭蹲在房檐底下曬太陽,身上那一身的棉襖子已經臟得看不出色兒來,見到俞家老三過來尋人,他只沒好氣的嘟囔著,心里暗恨不知哪個家伙壞了他的買賣,要知道俞家老二借了他家房子住,隔三差五的就會拿些紅薯予他,正月初二回門之后,還拿了一碗酒給他喝。 可惜呀可惜,這人跑了,也不知是哪個缺德冒泡的腌臜東西害的??! 俞家老三倒是聽出了王癩頭語氣里的不快,畢竟他只是木訥,離傻還是有段距離的。只是他天生不善言辭,就是聽出來了,也沒個反應,僅僅是轉身往家里走。 待回到家里,俞母瞅著他身后壓根就沒人,登時拉下了臉來:“咋個意思?你二哥不肯來家?”虧得她還思量了一整夜,猶豫再三才打算喚兒子過來商量一番,結果倒是好,那混賬小子完全不理會她? “走了?!庇峒依先?。 如此簡明扼要的兩個字,顯然沒辦法叫俞母滿意,好在她也明白自家三小子是個什么性子,只忙使喚他去給俞父幫忙,自個兒又往村頭那邊跑了一趟。 親自跑了一趟后,俞母很快弄清楚了一切。 顯然,俞承嗣回村的時間雖然不長,可他是大清早過來,等俞母和俞家老三賣了篾器結了賬回家后,才離開的村子。這期間,就算時間再不長,那也得有大半日工夫了。俞承嗣在村里本就是名人,考上了秀才后,更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人物,他來村里,俞家老二能不知曉? 若說在俞母心目中,自家長子是個有出息的,三小子是個木訥窩囊的,那么排行中間的俞家老二就是個成日里不干正事兒就知曉瞎胡鬧給家里添亂的攪屎棍! 俞家老二在聽說了俞承嗣回村后,非但沒跑來俞家,反而喚了幾個熊孩子幫著打聽是非。偏鄉下地頭,原就習慣了白日里敞開院門,至于那些個半大不小的熊孩子們,更是家家戶戶亂竄。于是乎,沒費什么勁兒,俞家老二就打聽清楚了一切。 那還有啥好說的,趕緊跑路唄! “他居然跑了,跑了??!”俞母跟村里人一打聽才知道,今個兒天都沒亮呢,她家二小子就帶著媳婦兒跑了。也虧得村里有人早起正好瞧見了他,確定他是往山里頭跑的,要不然她這個當娘的,想找親生兒子還不知曉往哪頭去呢! 這個混賬! 混賬東西! 記得將家當收拾好,還記得將媳婦兒給帶上,偏就是忘了跟親爹親娘支會一聲?呵呵,這不是忘了,這就是故意的! “跑了就算了,到底是當河工呢?!庇岣赋榱税胩斓暮禑?,終還是有些于心不忍,開口勸道。 “怎么能算了呢?”俞母癱坐在椅子上,重重的嘆著氣,“承嗣他爹,你也道我心狠對吧?說來說去,我為的還不是這個家嗎?要不是興家他去年瞎胡鬧惹到了馮家人,咱們家至于那么早就分家嗎?這要不是因為分了家,也沒了這當河工的事兒。一家出一人,咱們家正好可以免一人,多好的事兒呢!” “那你說……” “說來說去還是怨興家這孩子胡鬧,他以為跑了就沒事兒了?去年分家那會兒,咱們家可是請了族長和里正的。族長那頭倒是沒事兒,里正……萬一有人去告了呢?” 一家出一人,那就不是上河村定的規矩,這要是沒人去告,那自然是皆大歡喜的。萬一有人看俞家不順眼,隨便一告就是一個準兒。俞母自認為也是心疼孩子的,可沒的因著偏疼其中一個孩子,而坑了另外的孩子吧?她深以為,單論這事兒,俞承嗣是全然無辜的。 怪誰呢?怨誰呢?還不是他俞興家自作孽! 俞父終還是被勸服了,嘆著氣道:“那……咋辦?興家不是跑了嗎?” “我問過了,有人瞧見他往山里頭去了。我琢磨著,他大概是去尋滿娘了?!庇崮冈较朐接X得沒錯,畢竟俞家的親眷雖然不少,可除了遠在府城的俞家三叔外,旁的都在上河村里。至于親家那頭,自個兒的是非都沒收拾妥當呢,以俞家老二的性子,不大可能去叨擾人家。 剩下可以投奔的,也就只剩下滿娘了。況且,這不是還有人瞧見他往山里頭去了嗎?一定是的! 想到這里,俞母語氣篤定的道:“興家一定就在滿娘家里。承嗣他爹,要不你進山去尋下?” 俞父驚呆了。 小青山那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整個山脈,里頭究竟有多少個山頭,只怕誰也說不上來。盡管上河村就位于小青山的山腳下,可村里人多半也就在外頭這一圈里拾個柴打個豬草,極少會有人往山里頭走。也就是說,外圍興許還有村人多年來走出來的小道兒,等到了里頭,別說小道兒了,那是完全沒路,前后左右都是山林,除非有認識路的人帶著走,不然進去以后能全須全尾的走下來,就算是好運了。 沒碰上野獸不算啥好運,沒迷路才叫天大的運氣。 而俞父,雖說這輩子沒咋出過村子,去小青山的次數也已經數不清楚了,可問題在于,他進山要么就是跟村里人一樣去砍柴,要么就是砍竹子,就沒再往深處去過。年輕時候尚且沒冒險,他都這把年歲了,咋去?至于使喚俞家老三,那就更不可能了,就那木頭樁子,進去了就別指望他能出來,就連去鎮上、縣城里,去了那么多回了,沒人領著都深感不放心。 看到俞父目瞪口呆的望著自己,俞母似乎也覺出不對味兒來了,只能愁眉苦臉的嘆著氣:“那咋辦???” 還能咋辦?等著唄! 他俞老二還真能一輩子待在山里頭?就算滿娘是他親妹子,這已經嫁出去的妹子,也沒的管娘家哥哥的吃喝拉撒的,更別提他還把他媳婦兒給帶走了。 再一想,俞母憶起以往展易時常下山往鎮上去,去的時候賣些野味,來的時候則買些油鹽醬醋,當下心中又重燃了希望。 “對,咱們可以等,等興家那孩子下山來。我算算……下一趟趕場子是啥時候?不行,等不了那么久了,我叫繼業守著去!” 俞母心道,自家三小子再蠢,蹲守總是會的吧?日日蹲守在山腳下,她就不信堵不住俞興家那渾小子??! 作者有話要說: 啊哈哈哈哈于是俞家老三開始了守復活點的人生歷程。其實他還挺適合干這活兒的,不費腦子也不費力氣,就這么蹲著…… ps:今天蠢作者抽到了茨木爸爸,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 ☆、第60章 第060章 蹲點守候這種事兒, 看似沒有任何難度,則是卻是需要極佳的耐心。好在俞家老三旁的不成, 最不缺的就是耐心。自打被俞母安排了這項任務后, 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門了, 當然也沒往揣上兩個玉米餅子并一葫蘆的水, 就這么開始了他的蹲守日常。 比起往常從早干到晚的各種粗活兒累活兒, 蹲守對于他來說,真的很輕松,他就跟一根木頭樁子似的,直接戳在了小青山的山腳下, 從天不亮一直戳到傍晚太陽下山。中途俞母還會來瞧瞧他,給他帶吃食和水,完了繼續叫他蹲著。 也虧得今年冬日不算冷, 加上這會兒其實已經是開春了, 俞家老三尋了個背風的地方,就這么真把自己當成了木頭樁子。 蹲啊,蹲啊, 繼續蹲。 這一蹲就是半拉月。 你問俞家老二在干啥?不好意思, 他在山上挖坑呢。不對, 應該是挖洞。雖說他是去投奔了親妹子,可就跟俞母料想的那般, 嫁出去的妹子呢,怎么可能一直收留著他?事實上,俞家老二也沒指望妹子收留他和媳婦兒, 僅僅是暫住而已,而他本人也趁著暫住的這幾日,拼了老命挖洞。 工具都是展易友情提供的,誰叫他前年就為了擴充住處,特地買了鐵鍬、釬子等等,方便挖山洞的工具呢? 原本俞家老二是打算跟媳婦兒再借點兒私房,然后下山去買點兒的,可展易說了,就算這會兒開春了,上下山仍不大方便,再說鐵匠鋪那頭現成的工具只有鋤頭等農具,像這種挖山洞的,你得提前去定做,并且認真回憶了一番,確定這中間至少需要十來天工夫。俞小滿也勸他,這玩意兒平日里根本就用不著,偏價格貴得很,可巧自家有,又何必花這個冤枉錢呢? 俞家老二虛心接受了妹夫和妹子的建議,愉快的接受了贊助的工具,吭哧吭哧的挖起了山洞。 他選的地方離俞小滿家不遠,差不多就是俞家和俞大伯家的距離,屬于那種吼一嗓子就能聽到聲兒的。至于山洞沒挖好前,他倆自是歇在了俞小滿家的舊炕上。 正好,白日里俞家老二去挖山洞,他媳婦兒趙玉蘭則陪著俞小滿說話,順便幫著燒飯做菜,這親戚之間沒得跟王癩頭家似的算得那么清楚,可也不能仗著親戚關系占便宜吧?尤其家里就這么一個灶間,總不能分兩家開,展易倒是答應得痛快,只一點,叫別累著他小媳婦兒。趙玉蘭一聽這話就樂了,回頭撈了所有的家務活兒,只叫小姑子歇在一旁,半點活兒都不叫她沾手。 深山里,每日天明,趙玉蘭就起身生火做早飯,俞家老二和展易先吃個痛快,之后一個去挖山洞,一個則出門打獵,差不多等他倆都離開了,外頭天色也大亮了,因著懷孕格外能睡的俞小滿也該起身了。這會兒,趙玉蘭就會再熱一鍋飯菜,跟小姑子倆人慢悠悠的吃著。再往后,趙玉蘭就開始涮鍋洗碗收拾家里,再陪著小姑子聊天解悶一道兒做做針線活兒。 日子雖然也忙碌,可甭管哪個都覺得異常輕松。 展易原先挺擔心小媳婦兒一個人在家會不會遇上事兒,畢竟她懷著身子不比往日,萬一磕了碰了,等他傍晚回去,說啥都晚了。這會兒有她娘家二嫂陪著,且趙玉蘭一看就是個妥當人,再有俞家老二雖然在隔壁挖山洞,可離得那么近,吼一嗓子的事兒,他還有啥不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