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2的那、巴里失,花剌子模貨幣單位,七十五的那相當于一個巴里失。 3蒙古人尚白,在純白色氈帳接待商人是對他們友好和尊重的表示。 4參見《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第二編(乞臺與摩至那諸合罕、哈剌契丹、突厥斯坦與河中的君主,伊朗、苫國、密昔兒、魯木、馬格里布卜等國哈里發、算端、蔑力、阿答畢傳》。 56《世界征服者史》第一部6《征討算端諸地的原因》。 7《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第二編《乞臺與摩至那諸合罕、哈剌契丹、突厥斯坦及河中的君主,伊朗、苫國、密昔兒、魯木、馬格里布卜等國哈里發、算端、蔑力、阿答畢傳》。 8關于守城兵力,有四萬、六萬、十一萬等不同說法。 910《世界征服者史》第一部《撒麻爾干的征服》。 康里,游牧于烏拉爾河以東至成海東北的突厥部落。 《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第二編《敘述成吉思汗派遣哲別那顏、速不臺那顏去追擊花剌子模王、馬合謀算端,并敘述伊朗地區上諸國的征服》。 哈敦,突厥語,夫人、皇后。 娥民歸降后的命運,諸史家說法不一,有的記載說花剌子模算端札蘭丁一直在這一帶活動,成吉思汗對居民的納款表示懷疑,城民全部被殺;有的記載說城民獲得了寬宥。參見《元朝史》。 《世界征服者史》第一部xxvl《拖雷征服呼羅珊簡述》。 《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第二編:《成吉思汗紀·敘述成吉思汗追擊札蘭丁算端,算端在辛河上戰敗后渡過了辛河》。真人西游金朝初年,一部分不愿與女真貴族合作而又不能進行武裝抵抗的下層讀書人,采取了逃避現實、處身方外的態度,他們將儒家思想、道教教義結合起來,創立了一些道教新學派,全真教就是其中之一。全真教創于金海陵王正隆丘處機像年間(11561161),主要傳播于山東、河北、陜西、河南等地。它雜糅儒釋,主張三教合一。提倡修真養性,除情去欲,克己忍辱,清靜無為,并創立出家制度。創始人王喆有著名弟子七人,號七真。金世宗大定(11611189)后期,得到統治者的承認。大定二十七年、二十九年,七真之一玉陽真人王處一先后兩次被召見,向金帝進說“惜精全神”,“端拱無為”的修身、治國之道,并為其主持齋醮。金章宗承安三年,長生真人劉處玄又被召見,也向后者講說了“寡嗜欲則身安,薄賦斂則國泰”的道理。金、元之際,邱處機在河南、河北則享有盛名。 邱處機,字通密,山東登州棲霞人。幼喪父母,十九歲入山學道,次年以全真祖師王喆為師。大定九年(1169),隨王喆入關。先后隱居修行于磻溪(今陜西寶雞芳南)、隴州(今陜西隴縣)龍門山。交結士人,聲名漸著。二十八年(1188),應世宗召至中都(今北京),頗受優遇,后復還祖庵。明昌二年(1191)后,隱居棲霞。宋、金分別遣使來召,均不赴。 元太祖十四年,(金宣宗興定三年,1219)五月,成吉思汗在西征前,遣侍臣劉仲祿佩帶文為“如朕親行,便宜行事”的虎頭金牌,傳旨敦請1。仲祿五月自乃蠻國斡耳朵(兀里朵)2出發,六月到威寧(今內蒙古興和北),七月至德興(今河北涿鹿縣),八月抵燕(今北京)。經中山(今河北定縣)、真定(今河北正定)到益都(今山東青州市),十二月,到東萊(今山東掖縣),見邱處機,決定第二年正月十八日啟程。 于是,邱處機選弟子十八人,如期出發,經濰陽(山東濰坊)、青社(益都)、長山(今山東淄博市西北)、鄒平(長山西),二月初至濟陽(今山東濟南市東北)。中旬渡滹沱河,二十二日過盧溝河至燕。 得知成吉思汗西征已出師,邱處機因年老,不欲冒風霜西行,恰遇成吉思汗命人選處女同往,遂以不愿與處女同行為辭,欲留居燕地,以待成吉思汗之歸。并通過劉仲祿所遣請旨使臣,附書陳情3,盤桓燕地待命,同時從事宗教活動和與士大夫詩文唱和。 四月中旬,自燕京啟行,過居庸,五月至德興,于此渡夏,住龍陽觀。八月,至宣德府(今河北宣化),住朝元觀。十月,斡辰大王(成吉思汗幼弟斡惕赤斤,此時為蒙古地區留守)使者阿里鮮、劉仲祿派往西域的使臣曷剌先后到達斡惕赤斤要求邱處機取道他所在的行帳;成吉思汗則堅持要邱處機到西域來見,并命令劉仲祿“毋使真人饑且勞,司扶持緩緩來,4。邱處機與劉仲祿決定,天氣寒冷,行人所需御寒衣物未備,暫回德興,待來春啟行。依舊主持齋醮和與燕京、宣德、德興諸道友唱和。 十六年(1221)二月八日,自德興啟程,經翠屏口、野狐嶺(均在今河北張家口西),過撫州(今河北張北),十五日抵蓋里泊(今內蒙古太仆寺旗南)。出金界壕,入沙漠。三月初,至魚兒泊(今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 三月初五日,自達里諾爾向東北方向行進,所見皆“黑車白帳,隨水草放牧”之人。 四月初一,至斡惕赤斤駐地。斡惕赤斤問道,約以望日(十五日)授受,至期大雪,斡惕赤斤不敢占乃兄之先,遂約定自西域回時仍途經此地,再向真人問道。十七日,斡惕赤斤以牛馬百數,車十乘送行。自此西北行,二十二日至臚朐河(亦作陸局河、驢駒河,今蒙古克魯倫河)。 循河南岸西行,五月初一,日蝕,又行十六日。臚朐河轉向西北流。西南有驛路。蒙古人早已得知消息,并以黍米相贈。邱處機酬以紅棗,蒙古人甚喜,說“未嘗見此物”。又十日,漸入山,當地人亦牧亦獵,男人結發垂兩耳,婦女著“故故冠”5,“遇食同享,難則爭赴。有命則不辭,有言則不易,有上古之遺風焉”6。邱處機有詩記其實:“極目山川無盡頭,風煙不斷水長流。如何造物開天地,到此令人放馬牛。飲血茹毛同上古,峨冠結發異中州。圣賢不得垂文化,歷代縱橫只自由?!庇中兴娜斩珊?,河西北山川秀麗,水草豐美,有契丹城址。 六月中下旬,至成吉思汗大窩耳朵(即斡耳朵)。其地米面極貴,日以乳及乳制品供應一行人等,金岐國公主、西夏公主也常以寒具(油炸食品如馓子等)相送。 七月九日,離斡耳朵西南行,抵鎮海屯田處。有漢民工匠、金章宗妃嬪和歧國公主的母親袁氏來迎。鎮海來見,邱處機見此地“秋稼已成”,欲于此過冬。劉仲祿請鎮海決定,鎮海稱:“近有敕,諸處官員如遇真人經過,無得稽其程,蓋欲速見也。父師若寓于此,則罪在鎮海矣。愿親從行,凡師之所用,敢不備?!鼻裉帣C答以:“因緣若此,當卜日行?!庇谑遣杉{鎮海的意見,以“大山高峻,廣澤沮陷”,乃“減車從,輕騎以進”,留宋道安等九人,選地筑觀。于是當地之人不召而至?!皦颜咝淞?,匠者效其技,富者施其財”,不到一個月,觀成,“榜日棲霞觀”。 八月初八日,以弟子趙九古等十人、車二乘、蒙古驛騎二十余隨,鎮海、劉仲祿又以百騎同行。 鎮海及其從人李家奴皆稱前面大山有山精,李家奴曾被山精剪去腦后發,乃蠻國王曾被山精所惑,“食以佳饌”。 秋,抵金山(今阿爾泰山)。少駐后復南行?!捌渖礁叽?,深谷長坂,車不可行”。于是上山時用繩拴住車輪,令士兵將車拉上山頂;下山時,再一點點放下去。過山后,臨河宿營,休養鋪牛驛馬,并有三絕句記金山秋色7。 渡河后將過白骨甸。白骨甸為古戰場,地皆黑砂石,約行二百余里方有水草;現前行又有大沙漠百余里,至回紇城(今新疆吉木薩爾破城子)才有水草?!坝鎏烨鐣冃?,人馬往往困斃”。鎮海與邱處機商量,過白骨甸為兩天行程。傍晚起程,一夜可走一半,上午可到有水草處;第二天下午三四點鐘起程,第三天上午十點左右可至回紇城。但夜間趕路,有魑魅魍魎作祟。蒙古人要將血涂在馬頭上以制服鬼怪。邱處機說:“邪精妖鬼,逢正人遠避。書傳所載,其誰不知。道人家何憂此事!”于是,一行乘夜過白骨甸,不勝負載的牛,便被遺棄。故過白骨甸后,不復用牛。 八月二十八日,抵陰山(天山支脈博格達山),回紇(以巴爾術阿而忒的斤為首領的高昌回鶻)首領效迎,先至一小城。贈送以波斯布制成的哈達,并以葡萄等果品、大餅、渾蔥(洋蔥、圓蔥、蔥頭)等招待。又西行過二小城,至鱉思馬大城(即回紇城,也作別失八里,唐代的北庭都護府所在地)。有王官、士庶僧、道數百人遠迎?;佞X王部族獻葡萄酒、異花、雜果、名香,設歌舞、百戲招待,中原人很多。九月二日起行,四日至輪臺,有景教(基督教聶思脫里派)長老來迎,以詩贈河南安陽書生李伯祥。重九日至昌八剌城(又作昌八里、彰八里,今新疆昌吉)。畏午兒(維吾爾)王率部族、僧、道遠迎。與其夫人以西瓜、葡萄招待。翌日起程,循山西行約十程,再渡沙漠。七日,抵天池(賽里木湖)。雪峰環繞,山巒峭拔。西征時,察合臺劈山開路,架設四十八座橋,道路始通。九月二十七日至阿里馬城(又作阿里麻里,阿力麻里,維吾爾語意為蘋果,因盛產蘋果得名。在今新疆霍城西北)。有穆斯林首領和蒙古達魯花赤來迎。其地盛產蘋果、棉花(當地人稱“禿鹿麻”),“農者亦決渠灌田”。 十月初七,劉仲祿先行馳報,獨鎮海陪同前行。中旬,逢東夏(蒲鮮萬奴國號)使者,知成吉思汗于今夏已率軍追算端札蘭丁至印度。十月底十一月初至大石林牙城(西遼都城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這里“平地頗多,以農桑為務,釀葡萄為酒,果實與中國同。惟經夏秋無雨,皆疏河灌溉。百谷用成”。 十一月初,經塔剌思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江布爾)至賽藍(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東)。初五,隨行弟子趙道堅(九古)死,葬于城東。 西南行六日,渡霍闡沒輦(忽章河,今錫爾河)。十八日至邪米思干(撒馬爾罕),耶律阿海和蒙古、回鶻將帥載酒迎。劉仲祿以前途橋梁被毀。土人叛亂,建議明春朝。 見遂于此駐冬。邪米思干為河中重鎮,花剌子模統治時期,有城民十余萬戶?,F存者僅有四分之一,城中有田園蔬果,皆引水灌溉。居民中有回鶻、契丹、西夏和漢人,田園多賴漢人、契丹和西夏人耕種,漢人工匠雜處城中,長官則由諸色(各民族、部族)人擔任。食品有米面鹽油、蔬菜、葡萄酒,異物有大象、孔雀。邱處機一行于此觀覽風景,談玄論道,與耶律楚材等中原士人唱和。劉仲祿、鎮海遣曷剌領兵前往探路。 年底,偵騎回,橋梁、道路均已修好,反叛也已平息。二太子察合臺請邱處機先至自己營中,邱處機以不能適應那里的生活環境為理由推辭。 十七年(1222)三月,宣差阿里鮮回。傳達了成吉思汗對邱處機的慰勞和對諸奉使的褒獎,同時命萬戶播魯只(博爾術)以甲士千人護送邱處機過鐵門關(今烏茲別克斯坦沙赫里夏卜茲南九十公里拜松山中的布茲加勒山口)前往行在。 邱處機留弟子尹志平等三人于撒馬爾罕。于三月十五日率余人與宣差出發。四日,過碣石城(今烏茲別克斯坦沙赫里夏卜茲)。博爾術以回鶻軍一千人護送,過山時依然由軍士挽車,兩天通過鐵門關,然后順著一條小河南行。第七天,渡阿姆河。四月初到達成吉思汗的行營塔里寒。五日,入見。席間,成吉思汗問長生之藥,邱處機答稱“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并介紹了與馬鈺(丹陽真人)、劉處玄(長生真人)、譚處端(長真真人)等三人師從重陽真人王喆的情況。成吉思汗命護衛人員稱其為“神仙”,約以四月十四日問道。因天氣漸熱,遂與成吉思汗一同前往雪山避暑。 四月中旬,因花剌子模算端札蘭丁的軍隊在八魯灣大敗失吉忽禿忽,被征服的地區也相繼起兵反抗,成吉思汗又率軍追擊札蘭丁,將問道時間推遲到十月,邱處機請求先回撒馬爾罕,得旨允準。 回程途經石峽,雄險更在鐵門之上,邱處機有詩稱:“水北鐵門猶自可,水南石峽太堪驚?!敝匚迦?,回抵撒馬爾罕。 八月八日,離撒馬爾罕,前往成吉思汗雪山行宮。自碣石取別徑過山,十五日抵達阿姆河北岸,渡河至巴里黑。二十二日,抵巴魯灣行宮,即刻入見。二十七日,成吉思汗北歸。 九月十五日,設壇傳道,唯耶律阿海、田鎮海,宣差劉仲祿、阿里鮮與聞,阿海為蒙古語翻譯。此后,十九日、二十三日和十月六日,又多次講論修身治國之道。成吉思汗“溫顏以聽”,并“令左右錄之,仍敕志以漢字,意示不忘”。 所講內容大致為,“道生天育地,日月星辰鬼神人物皆從道生”;聲、色、情、昧皆可散氣,“氣實則健,氣散則否”;“學道之人知修煉之術,去奢屏欲固精守神”。 古代風景畫鑒賞修煉之道又有“常人之道”和“天子之說”,天子應除殘去暴,減聲色,省嗜欲,行善講道,外修陰德,內固精神,恤眾保民,使天下懷安;“修身之道,貴乎中和,太怒則傷乎身,太喜則傷乎神,太思慮則傷乎氣。此三者于道甚損,宜戒之也”,能修德保身,可致長壽。 “中原天垂經教,治國治身之術為之大備,屢有奇人成道升天耳。山東、河北,天下美地,多出良禾、美蔬、魚、鹽、絲、蠶,以給四方之用,自古得之者為大國”。而今“兵火相繼,流散未集,宜差知彼中子細事務者、能干官,規措勾當。與免三年稅賦,使軍國足絲帛之用,黔黎獲蘇息之安,一舉而兩行之,茲亦安民祈福之一端耳”。 同時,他又指出成吉思汗遣劉仲祿在燕京選室女充后宮不合于道;又反復說明應遣“清干官”安輯山東、河北,“茍授以非才,不徒無益,反而有害”,必不得已,可借鑒金朝立劉豫的方式,待熟悉中原情況后便可廢去8。 十月初一,至撒馬爾罕。二十六日啟程東行,十二月二十三日過錫爾河。蒙古人懼雷震,成吉思汗向邱處機問雷震事,他答稱:“山野(邱處機自稱)聞國人(指蒙古人)夏不浴于河,不浣衣,不造氈。野有菌,則禁其采,畏天威也,此非奉天之道也。嘗聞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者,天故以是警之。今聞國俗多不孝父母,帝乘威德,可戒其眾?!背杉己剐廊徊杉{,并命以回鶻字記錄下來。邱處機又請“遍諭國人”,也為成吉思汗所接受。并召諸子、諸王、大臣,盛贊邱處機,要求他們將他所說的“各銘諸心”。 十八年(1223)正月十一日,東行。十九日眾官為邱處機祝壽(七十五歲)。 二月七日,奏請回歸。八日,因成吉思汗狩獵墜馬,邱處機又勸其年事已高,宜少出獵。答稱:“我蒙古人騎射,少所習,未能遽已。雖然,神仙之教在衷焉?!辈鑿牡募⒗▎⑽舳Y)說:“但神仙勸我語,以后都依也”。二十四日,再請辭,成吉思汗以考慮應送何物為禮拖延。三月七日,又辭。賜以牛馬等物,皆不受。給圣旨一道,免邱處機門人一切差發。遣阿里鮮、蒙古帶、喝剌八海護從東歸。 先至賽藍,奠祭趙道堅。然后東行過楚河、阿里馬城,經天山、天池,過四十八橋,越阿爾泰山,至阿不罕山(阿魯歡,鎮海屯田處),前所留弟子宋道安等來迎。 五月七日,令宋道安等六人先行;十四日,與尹志平等六人繼之;命張志素等五人于十八日啟行隨后。七月九日至云中(今山西大同),十三日,遣弟子尹志平與阿里鮮一起持信諭山東。在宣德、德興、蔚州從事齋醮,住德興龍陽觀。1224年二月,回到燕京,住天長觀,會眾道徒、道友,講論道義,作齋醮。 1227年,奉成吉思汗圣旨,改天長觀為長春宮,命邱處機掌管全國道教事務。七月七日,邱處機病痢死于長春宮。 注釋1圣旨稱:“……“訪聞邱師先生體真履規,博物洽聞,探賾窮理,道沖德著,懷古君子之肅風,抱真上人之雅cao……朕心仰懷不已?!x差近侍官劉仲祿備輕騎素車,不遠千里,謹邀先生暫屈仙步,不以沙漠悠遠為念?;蛞詰n民當世之務,或以恤朕保身之術,朕親侍仙座,欽惟先生將咳唾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br> 古代風景畫鑒賞2當在額爾齊斯河或阿爾泰山東西兩麓,乃蠻舊境中某處。為成吉思汗西征前的行營所在。 3表稱:“處機自念,謀生太拙,學道無成;辛苦萬端,老而不死。名雖播于諸國,道不加于眾人,內顧自傷,衷情誰惻!前者南京(指金朝)友宋國,屢召不從;今者龍庭一呼即至,何也?伏聞皇帝天賜勇智,今古絕倫,道協威靈,華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竄海,不忍相違;且當冒雪沖霜,圖其一見?!暗窖嗑?,聽得車駕遙遠,不知幾千里。風塵鴻洞,天氣蒼黃,老弱不堪,竊恐中途不能到得。加之,皇帝所重,軍國之事,非己所能。道德之心,令人戒欲,殊為難事。遂與宣差劉仲祿商議,不若且在燕京、德興府等處盤桓住坐,先令人前去奏知。其劉仲祿不從。故不免自納奏帖。念處機肯來歸命,遠冒風霜,伏望皇帝早下寬大之詔。許其可否。兼同時四人出家,三人得道;惟處機虛得其名,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伏望圣裁?!?/br> 4李志?!堕L春真人西游記》,參見王國維《長春真人西游記注》?!锻蹯o安先生遺書》本;侯仁之、于希賢審校,紀流注譯《成吉思汗封賞長春真人之謎》。中國旅游出版社,1988年。 5故故冠,見本卷“黃金家族的興起”注釋。 6《長春真人西游記》。 7其一:八月涼風爽氣清,那堪日暮碧天晴。欲吟勝概無才思??諏鹕金┰旅?。 其二: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盤桓賞素秋。秋水暮天山月上,清吟獨嘯夜光球。 其三:金山雖大不孤高,四面長拖拽腳牢。橫截山中心腹樹,干云蔽日競呼號。 8傳道內容皆見耶律楚材《玄風慶會錄》,《道藏·洞真部篆類》,正統本。 第二十四章 六征西夏西夏,蒙古人稱之為“唐兀惕”、“河西”,又訛為“合申”。它北與蒙古克烈、乃蠻部接界,東、南與金朝為鄰。鐵木真滅掉克烈、乃蠻二部后,西夏便成了蒙古的南鄰。西夏桓宗李純祐占天慶十二年(1205),蒙古軍首次進攻西夏,攻占并摧毀了邊境堡寨力吉里寨,進至經落思城,掠奪了周圍地區,俘虜了大量人口、牧畜和戰利品1。這是一次掠奪性和試探性的軍事行動。 夏襄宗李安全應天元年(1206),鐵木真為蒙古各部首領推舉為大汗,確立了南下攻掠金朝的戰略目標。西夏恰居蒙古之南,金朝之西,世為金朝附庸,又與克烈、乃蠻等部素有往來,它的戰略地位和軍事動向對成吉思汗的事業至關重要,為了集中軍力攻打金朝,防止西夏對蒙古地區的sao擾,保障后方安全,成吉思汗需要將西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為了防范西夏與金朝聯合,消除來自蒙古軍側翼的威脅,他也必需隔斷金、夏聯系,把西夏爭取到蒙古一方。有鑒于此,成吉思汗決定再征西夏。 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年,夏襄宗應天二年(1207),蒙古以西夏不肯稱臣納貢為由,二次出兵西夏。他們攻破西夏邊防重鎮斡羅孩城(又作兀剌海城,今內蒙舌烏拉特中、后旗境內狼山中一處關口)。見西夏兵勢尚盛,駐兵數月后,于次年春退回2。 元太祖四年,夏襄宗應天四年(1209),為迫使西夏臣服,成吉思汗又率大軍,三征西夏。他們出兵黑水城,自斡羅孩西關口進入夏境。夏襄宗遣世子承禎為主將,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為副元帥,率兵五萬前往抵御。夏軍大敗,高逸被俘,不屈而死。四月,攻克斡羅孩城,西夏太傅西壁訛答領兵巷戰,兵敗被俘,蒙古軍乘勝南下。七月,抵達中興府外圍要沖克夷門(賀蘭山中一處關口)??艘拈T山勢險峻,夏軍統帥嵬名令公率五萬人拒守,蒙古軍初戰失利。兩軍相持兩月之久,夏軍守備漸弛。蒙古軍設伏以待,以游兵誘夏軍入伏,擒獲嵬名令公,攻下克夷門,進圍中興府(西夏都城興慶府,1205年改名中興,今寧夏銀川市)。城中軍民固守,蒙古軍攻之不下。適逢天降大雨,河水暴漲,蒙古軍引水灌城,淹斃居民無數。夏襄宗遣使求援于金,為金所拒,都城危在旦夕。不久河決外堤,反淹蒙古軍營。成吉思汗一面派遣西壁訛答入城招諭使降,一面自行撤圍3。夏襄宗被迫納女請和,稱臣納貢,訂立了城下之盟,蒙古軍放還嵬名令公。至此,成吉思汗初步達到了拆散金夏聯盟,鞏固側翼的目的,并使西夏成為蒙古用兵金朝的同盟。此后,蒙古不時向西夏征兵,令其配合攻戰并常取道西夏,出擊金朝。 為報復金朝,西夏也甘愿效力蒙古,襲擊金朝邊境州縣。致使金、夏關系進一步惡化,西夏國勢日衰,財用漸匱。耕織無時,田野荒廢。元太祖十一年,夏神宗光定六年(1216),蒙古軍取道西夏,進軍關陜。西夏出兵配合,攻克潼關。而后隨從蒙古軍侵掠金朝,歲無寧日,軍民困弊,窮于應付。又屢為金人所敗,夏軍損失慘重。朝野對蒙古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蒙夏關系漸致疏離。 成吉思汗西征前,又遣使命西夏軍從征,為金所拒,于是又導致蒙古軍的第四次征伐。元太祖十三年,西夏神宗光定七年(1217)冬,蒙古軍渡河攻夏。西夏毫無戒備,列城不能御。蒙古軍長驅直入,圍困興中府。夏神宗出奔,并遣使請降。因西征在即,蒙古軍不能久留,遂撤圍回師。 西征期間,成吉思汗將經略中原的重任委派給左手萬戶、太師、國王木華黎。木華黎與金軍作戰時,仍不斷征調西夏軍隊參戰。元太祖十八年,夏獻宗李德旺乾定元年(1223),木華黎兵圍鳳翔(今屬陜西),西夏遣兵十萬助戰。官兵厭戰。城不克而擅自撤回。木華黎遣使問罪,夏神宗傳位與次子德旺,自為太上皇。 夏獻宗李德旺與金朝約和,并遣使聯絡蒙古漠北諸部,組建抗蒙聯盟,欲趁大軍西征未回之際,叛蒙自立。其年,木華黎病逝,其子孛魯承襲為國王,繼承其父總領華北諸軍,繼續經略中原。他到西征軍中朝見成吉思汗,并上奏西夏動向,得旨侍機進討。元太祖十九年,夏獻宗乾定二年(1224)七月,自西域回師的一支蒙古軍攻沙州(今甘肅敦煌),為西夏守將籍辣思義所敗。九月,為配合沙州攻城蒙古軍,防止西夏派兵增援,孛魯率軍攻銀州(今陜西米脂縣西北),殲滅夏軍數萬,生擒守將塔海,虜掠牛、馬、駝、羊數十萬,留都元帥蒙古不花鎮守要害。十一月,夏遣使請降,許送質子為信。此為蒙古對西夏的第五次征伐。元太祖二十年,夏獻宗乾定三年(1225),成吉思汗回軍漠北,西夏質子不至。遂遣使西夏,責其不派軍從征,不遣質子,收納蒙古之敵亦臘喝·翔昆,且出言不遜。西夏因已與金朝修好,專意抗蒙,不踐前約,使者無功而還。 次年,成吉思汗決定六征西夏,意在必滅。三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攻取西夏西北重鎮黑水城(亦集乃城,在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虜肅州(今甘肅省酒泉市)北境。同時派遣忽都鐵木兒與黨項(蒙古人稱為唐兀)人昔里鈐部招諭沙州。沙州守將佯許獻城,并設牛酒犒師,暗中卻設伏以待,蒙古軍險遭暗算。蒙古軍組織攻城,夏軍潰敗,沙州淪入蒙古。 五月,蒙古軍進至肅州城下,遭到西夏守軍的頑強抵抗,州城久攻不下。但其周圍地區已為蒙古軍蹂躪,民間窖藏盡失,守軍孤立無援,終為蒙古軍攻陷。城下之日,成吉思汗下令屠城,唯昔里鈐部曾預先請于成吉思汗,獲準于俘虜中求其親屬,得免者僅昔里氏親族百余戶。 肅州既下,大軍又進圍甘州(今甘肅張掖)。早年投靠蒙古的黨項人察罕隨軍。察罕之父曲也怯律為西夏甘州守將。圍城之際,“察罕射書招之,且求見其弟。時弟年十三,命登城于高處見之。且遣使諭城中,使早降。其副將阿綽等三十六人合謀,殺曲也怯律父子,并殺使者,并力拒守。城破,帝欲盡坑之,察罕言百姓無辜,止罪三十六人”4。 古代山水畫鑒賞七月,兵至西涼府(今甘肅武威),蒙古宿衛官粘合重山執大旗指揮六軍,猛烈進攻。西夏守臣斡扎力屈,開門迎降。大軍乘勢連克搠羅、河羅諸縣。 夏獻宗面對軍事上的失利,憂懼而死。群臣擁立其侄李瓊繼位。蒙古軍繼續深入,越過沙陀,進至黃河九渡,攻占應里(今寧夏中衛)等縣。十一月,進圍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靈州為西夏南面重鎮,夏人勢在必爭。李瓊遣老將嵬名令公率十萬眾赴援,雙方隔河對陣。蒙古軍發起猛烈攻擊,阻止夏軍從結冰的河面上過河東進。戰斗進行得異常激烈,“成吉思汗站在冰上,下令發箭射(敵人的)腳,不讓他們從冰上過來,敵人們應弦而倒”5,死傷數倍于蒙古軍。靈州失守。成吉思汗至鹽川州駐冬。蒙古軍四出搜虜遺民,百姓至穿鑿土石為洞xue以避兵,得免于難者百無一二。 元太祖二十二年,夏李瓊寶義二年(1227),蒙古軍進圍西夏都城中興府。經靈州之戰的沉重打擊,西夏已不能組織有力的抵抗。成吉思汗留阿術魯率部分軍士圍城,自己則率軍渡河攻打積石州。連破臨洮府(今屬甘肅)、洮(今甘肅臨潭)、河(今甘肅臨夏)、西寧(今屬青海)等州。五月,成吉思汗避暑于六盤山(在今寧夏固原境內)。至此,中興府被圍已屆半年,糧盡援絕,軍民困病,再無力抵抗和突圍。成吉思汗又遣察罕入城諭降。 不久,夏主李觀請降,同時乞請展限一月,以備貢物和遷民出城,得到允準。六月,成吉思汗繼續南下,至秦州清水縣患病,七月病逝于軍中。遺命秘不發喪,以防敵方得知實情,形勢有變。并告誡待李瓊出降,立即處死。既而李瓊出城至蒙古軍營,當即被殺。同時決定盡殺中興城軍民,經察罕力諫乃止。察罕領兵入城。安集遺民。 蒙古軍前后六次用兵,歷時二十二年,終于滅掉了立國近兩個世紀的西夏。 注釋12《親征錄》。 3《太祖紀》。 4《元史·察罕傳》。 5《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 太宗之立元太宗窩闊臺,成吉思汗第三子,蒙古國第二代大汗。他在位時,元朝國號尚未確立,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制先世尊謚廟號時,定為太宗英文皇帝。 成吉思汗與其正后孛兒帖兀真(兀真又作“旭真”,即妻子、夫人)所生四子,各有所長,都是當時極有威望和倍受尊敬的人,因而被稱為“四曲律”?!扒伞庇脕碇格R就是駿馬、快馬,用來比人則是豪杰、勇士之義。 長子術赤生于成吉思汗創業之初,在蔑爾乞部的一次突然襲擊中,孛兒帖被掠,并給了赤列都的弟弟赤勒格作了妻子。以報復當初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該搶奪蔑兒乞人新娘月倫的宿怨1。后來,蔑兒乞人在不兀剌川被王罕、札木合和鐵木真聯軍擊敗,孛兒帖又被奪回,不久術赤降生。因而,術赤的出身就成為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在汗位繼承上,它不可避免地被當做一條理由提了出來。 次子察合臺是一個聰明、能干的人。他精通札撒2,熟悉必里克3,但卻與長兄術赤一貫不和。 三子窩闊臺“以莊嚴、聰明、能干、善斷、謹慎、堅定、老成持重、寬宏大量和公正著稱,但愛好娛樂和飲酒”4。 四子拖雷“常在父親身邊。成吉思汗總是就所有的事、各種重大事件和他商議,稱他為“那可兒”5。成吉思汗的禹兒惕6、大帳、財產、家室、異密7、那可兒、近衛軍和直屬軍隊都在他的統轄之下,因為自古以來,蒙古人和突厥人都有這樣一種習俗:還在活著之時,就把自己的年長的兒子們分出去,給予他們財產、牲畜和羊群,其余的東西則歸幼子所有,并且他被稱為斡惕赤斤,即與火和灶有關系的一個兒子,以表示他是家室的根本8。在汗位繼承上,他也占有獨具的優越地位。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無疑將在此四人中選擇。 最先提出繼承人問題的是成吉思汗的來自塔塔兒部的皇后也遂(又作也速倫)。西征前,她向成吉思汗說:“倘有不諱,四子內命誰為主,可令眾人先知?!?成吉思汗對這一建議非常欣賞,當即召集諸子和有關人員商討。他讓四個兒子分別發表意見。術赤還沒有開口,察合臺就搶先發言。他說術赤是蔑兒乞種,表示不愿服從他的管轄。兄弟倆在父親面前爭執起來。術赤提出以比賽一次射箭和摔跤一決雌雄,被眾人勸止。察合臺則提出他與術赤都不做繼承人,愿為父親效力?!拔痈璐酰ǜC闊臺)敦厚,可奉教訓”10。術赤也只好同意。窩闊臺則表示“盡力謹慎行將去,只恐后世子孫不才,不能承繼”10。拖雷也表示愿意盡心輔助兄長,“忘了的提說,睡著時喚醒,差去征戰時,即行”。初次討論總算取得了一致。 此后,在頻繁的征戰中,成吉思汗也隨時注意對四個兒子進行考察,攻打花剌子模都城玉龍杰赤(今烏茲別克境內庫尼亞·烏爾根奇)時,術赤和察合臺各執己見,不能協調一致,戰事進行得很不順利,軍隊管理混亂,死傷甚多。成吉思汗很生氣,他派窩闊臺前去擔任軍隊統帥,協調兩位兄長的關系,指揮攻城。窩闊臺堅定地執行了成吉思汗的命令,把軍中諸事安排得很有條理,并使兩位兄長的緊張關系緩和下來,維持了表面上的和睦,于是蒙古軍齊心協力投入戰斗,很快就攻下了玉龍杰赤。對于窩闊臺的任情享樂和縱飲貪杯,成吉思汗也曾多次告誡和給以處分。而做為征服花剌子模的主帥,攻陷玉龍杰赤后,兄弟三人私自分配了俘虜和百姓,沒有請示成吉思汗,也沒有留下父親和幼弟的份額,使成吉思汗非常不滿。當窩闊臺等回軍時,成吉思汗曾讓他們等了三天而不肯召見。拖雷一直在成吉思汗身邊,戰功卓著,少有過失,加上蒙古人素有的幼子守產的習慣與規矩,所以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成吉思汗也曾一度陷入矛盾中,在窩闊臺與拖雷二人之間舉棋不定。但經過反復考慮,他還是選擇了窩闊臺,而將自己的禹兒惕、家室、財產、庫藏和軍隊,全部交與拖雷掌管。因此,當他在滅亡西夏的戰爭中突然患病又意識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時,便把窩闊臺和拖雷招到身邊(時術赤已死,察合臺留守后方),親自向他們強調了關于繼承人的安排,并叮囑他們不要違背他的話,在國內引起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