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節
很快,他又頒布詔令,要求除了朝廷的禮器、兵器以及寺廟道觀的鐘磬、鈸镲、鈴鐸之類準許保留外,民間的銅器、佛像,五十天內全部上交官府,由官府等值付錢;超過期限隱藏不交的要治罪,重量超過五斤以上的判死罪。 此令一出,天下聳動。自唐以來,佛教日益興盛,佛像越修越大,越建越豪華。大大小小的寺院里,一尊尊泥制的佛像變成了金光閃閃的銅像,用的各類法器也多用銅器甚至金器,富麗堂皇。而與之對照的是朝廷的窘迫。中原地區由于長年戰亂,作為重要資源的銅消耗嚴重,朝廷已經多年沒有鑄造過銅錢,加之許多人不惜銷毀銅錢來做成佛像、法器,以此顯示對佛祖的虔誠。于是,市面上流通的銅錢越來越少,嚴重影響到了財物的流通。對正百廢待舉的后周王朝而言,修城、強軍、興商、水利,無不需要大量錢幣,戶部官員如熱鍋上的螞蟻,正一籌莫展。柴榮卻早有安排。既然大量寺院被廢除,正好收集利用銅像、銅器,征為國用。 非常時期行非常之法。柴榮再次顯示了其富國強兵的堅定決心和不拘一格、銳意進取的執政風格。但問題是,毀掉佛像,這在人們看來是對佛祖的褻瀆,是會遭到天譴的行為,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毀佛詔書一出,民間一片沸騰,反對之聲如浪潮起伏。各地官員心驚膽戰,紛紛報告,希望朝廷能收回成命,以免釀成巨禍。 情勢逼人,大臣們終于坐不住了。他們一起站了出來,勸諫說:“自隋以來,佛教盛行已有數百年,根基深厚,信者眾多。之前大規模廢除寺院,民間就有不少非議?,F在要毀掉佛像,恐怕會激起民變,引發莫測之禍,希望陛下三思!”柴榮卻并不生氣。他微微一笑,緩緩道:“諸位愛卿開口閉口,言必稱佛,你們可曾知道佛的真諦?”眾大臣愣了。一心要限佛毀像的柴榮,竟然跟眾人談起了佛道!皇帝的葫蘆里這又是賣的什么藥? 看著沉默不語的眾人,柴榮嘆了口氣,悠悠道:“佛之根本,在于以善道來教化人。如人們能立志行善,這才是真正領悟到了佛的真諦。真正的佛在每一個心存善念的人們心里,而非供奉在香火中的那些銅像!我聽說,為了天下蒼生,佛祖可以割rou喂鷹,以身飼虎,就算是自己的生命都愿意舍棄布施給需要的人,何況是那些冷冰冰的銅像?如果用這些銅像能讓國家強盛,天下安定,黎明百姓從此免受戰亂之苦,我想就算九天之上佛祖有知,也絕不會責怪我們毀掉了這些雕像!” 人們無言以對?;蛟S,柴榮所理解的,才是佛學的真諦。 柴榮的一席話暫時說服了朝堂上的大臣,但那些具體執行毀像的地方官員們卻依舊惶恐不安,唯恐大難臨頭。朝廷的詔書一封接著一封,措辭越發嚴厲,各地的進展卻仍然緩慢。這和之前廢除寺院時進展迅猛的雷霆之勢大相徑庭。 柴榮不動聲色。他很清楚,各地官員仍然在害怕,他們害怕的不是那些金碧輝煌的銅像,而是隱藏在那些流言傳說中的無妄之災。關鍵時刻,他只能親自站出來,破除圍繞在官員和百姓心頭的恐懼。 機會很快就來了。 一封來自洛陽的奏報被第一時間送到了柴榮的手上。洛陽尹戰戰兢兢地報告,當地收繳銅佛的行動遇到了大麻煩。洛陽大悲寺中有一尊著名的大悲佛,據說此佛極為靈驗,百姓供奉膜拜,百年來絡繹不絕。民間傳說,誰敢毀此銅佛,必有報應,會遭天譴。一邊是皇命,一邊是寧可信其有的報應,洛陽官員無人能站出來承擔責任,只好借口說百姓工匠們害怕天譴都不敢動手,懇請朝廷網開一面。柴榮看完奏報,只冷冷地扔下一句話:“天子一言九鼎,豈可因一佛像而廢之!朕當親往探之?!?/br> 天色湛藍,晴空萬里。身穿黃袍的柴榮站到了大悲佛面前,左有張永德,右有王樸。四周站立的官員、兵丁、工匠個個面如土色。貴為天子的柴榮竟然要親自毀佛。消息傳出,大悲寺頓時被老百姓們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這是塵世的皇帝與傳說中佛祖的對決嗎?這樣面對面的交鋒,恐怕千百年來亙古未有。 柴榮面色凝重,他注視那尊金光閃閃的銅像,良久不語。沒有人知道皇帝此刻想到了什么。也許,從這尊佛像的眼里,他看到了人世的蒼涼和對蒼生的悲憫;也許,他想起了與養父郭威當年一起站在邢州清風樓上的萬丈雄心和飄搖風雨;又或許,他想起了當年契丹大舉南下之時,遍布黃河兩岸的千里伏尸,濤濤血河。 站在皇帝身邊的張永德和王樸,恍惚間聽到了一聲低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二人驚訝地抬起頭,刺目的陽光下,柴榮身上的黃袍格外耀眼。他正挺起消瘦碩長的身軀,面對著那尊金碧輝煌的佛像,高高地揚起了一柄利斧。 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在時代即將發生重大轉折的巨變關頭,這位年輕的皇帝,卻不得不以破釜沉舟般的決心,孤獨地面對塵世與鬼神。 一百多年后,享受著安定盛世的司馬光在編撰《資治通鑒》時,也不禁為那個歷史瞬間而感慨萬千。一向惜墨如金的他,述及此事,不由感嘆:“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 不愛其身而愛民。這樣的勇氣與決心,就算是君臨天下的帝王,又有幾人能如此? 柴榮大張旗鼓限佛毀像的消息很快傳遍天下。各懷心事的割據帝王們對這樣的消息要么不屑一顧,要么不以為然。而有一個人,卻隱約感到了大難臨頭。 正在淮水邊晝夜防備后周軍隊南下的南唐大將劉仁贍憂心忡忡。他知道,柴榮登基短短兩年便如此大費周章,絕非心血來潮。這個可怕的對手一定有極為明確的現實目的。也許,重新聚集了全國資源的中原王朝,很快就將呼嘯而來,踏過淮水,飲馬長江。 22 經營天下 柴榮親自毀佛的舉動震動朝野?;实鄄幌б陨矸鸽U,親力親為,推行毀像令的決心可見一斑。再也沒有官員敢找理由撂挑子,不管愿不愿意,都只能硬著頭皮執行詔令。很快,西至朔方,東到平盧,一尊尊佛像變成了泥塑,大量銅像、銅器被迅速收集起來。柴榮隨即下令設立專門機構,利用收上來的銅器、佛像,融化取銅,鑄造錢幣。 正處于急速擴張期的后周帝國,需錢量巨大。戶部官員很快報告,經過測算,僅靠收集而來的銅器、佛像鑄造的錢幣還遠不能滿足需要。柴榮成竹在胸,早有應對之策。他親自派出特使,乘船直奔素來與中原王朝關系密切的高麗,購銅應急。 柴榮深知,國家要富強,同樣需要經營。而經營天下,跟當年經營自己那個小小的茶貨生意一樣,都需要成本。沒有足夠的流通貨幣,他的王朝就會像被縛住雙翼的鳥,無法展翅高飛。 皇宮后殿內,正烈焰翻騰。在這座為了趕工鑄錢臨時騰出來的大殿里,正上演著奇異的一幕。幾十座大爐里,通紅的銅水翻滾著,發出低沉的吼聲。爐火映照著柴榮那張白皙的臉,熠熠生輝,豆大的汗珠正沿著他消瘦的臉頰不斷淌落。一國之君,竟然在自己的宮殿里親自督辦鑄錢,這樣的場面實在罕見。 樞密使魏仁浦站在柴榮身后,眼睜睜看著須臾之間,皇帝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濕了一大片。魏仁浦實在不忍,躬身上前道:“陛下日理萬機,晝夜辛勞,本已十分辛苦。這鑄幣之事就讓戶部官員們督辦好了,何須事必躬親,親自督鑄?”柴榮看著新鑄的錢幣已成,即將出爐,正神采飛揚,聽到魏仁浦的話,頓時哈哈大笑。 “朕素知魏愛卿足智多謀,見識廣博,但此言差矣……”柴榮悠然指著剛剛鑄成的錢幣,笑道:“當年唐高祖李淵登基之后,不惜大費周章,廢除通行千年的西漢五銖錢,改鑄開元通寶,你可知為何?” 魏仁浦不慌不忙道:“唐高祖鑄開元通寶,改通行多年的一兩二十四銖為一兩十錢,自此錢幣重量也不再以甾、銖計,而以兩、錢、分、厘計。此變化最大好處是換算便利,利于通行?!?/br> 柴榮贊許地點點頭:“不錯。所謂盛世,不僅是開疆擴土,威伏四夷,更要讓市井繁榮,百姓富足。正如一個家需要經營,一個城市需要經營,一個國家同樣需要經營。而這小小錢幣,正如人之血脈,不可或缺??!”柴榮端詳著那堆剛剛出爐,閃耀著奇異光彩的錢幣,若有所思地說。 說話間,官員已將新鑄成的錢幣呈了上來。柴榮接過,端詳良久,轉身遞給魏仁浦:“這款新幣的樣式,是朕親自設計的,愛卿看看,可入得法眼?”魏仁浦急忙雙手接過,舉到眼前,細細觀賞。只見此錢形制類似唐開元通寶,而鑄造之工整精湛尤勝之。錢幣四周以星月紋飾,幣身隸書“周元通寶”四字,整肅端莊。再看錢幣背面,魏仁浦不由得驚嘆起來。錢幣背面鑄著一幅圖,右側是佛祖形象,正端坐修行,左側是一只餓虎,正張著血盆大口,洶洶而來。再看佛祖臉上,平靜祥和,隱隱微笑。魏仁浦一望便知,這幅畫要表現的正是佛祖“以身飼虎”的故事! 柴榮看著驚詫激動的魏仁浦,微笑著說:“朕知道這次毀佛造錢,世人非議甚多。其實,朕對佛心懷敬重而沒有惡意。懂佛之人自然知道,佛道在人心,而不在銅像之上。如今百廢待舉,急需以銅鑄錢,毀佛像實乃不得已而為之。朕將佛祖以身飼虎的故事鑄于錢幣背面,正要讓人們記住,此錢乃毀佛所鑄。他日若能以此強國富民,再造盛世,正可以讓佛道弘揚的為天下蒼生舍身的精神廣傳世間!” 聽完柴榮這席話,魏仁浦心中熱潮翻滾,想說點什么,卻一時什么也說不出來。他舉著那枚小小的銅錢,卻似舉著全天下的重量。 連柴榮自己也不會想到,當歷經時光流轉,歲月磨礪之后,他當年毀佛所鑄的錢幣竟然會成為寄托了普通老百姓無限期待的圖騰。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發動兵變,登上皇位,建立宋王朝。第二年,急于讓世人和后周斬斷聯系的趙匡胤便鑄造了新的錢幣——宋元通寶。凝結著柴榮心血與希望的“周元通寶”誕生僅五年后便淡出歷史舞臺。但此后數百年間,那枚銅錢卻像有某種神奇的魔力,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愈發神秘珍貴。直到清代,民間仍廣泛流傳著佩戴“周元通寶”能得神靈保佑、祛病消災的傳說,許多老百姓不惜大費周章苦苦尋覓,只為一睹此錢的真容。只是此時,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想起那位年輕的皇帝挺起身軀,奮力與世俗一搏的那個瞬間,還有多少人能夠想起“以身飼虎”的故事后蘊藏的真諦。 但有一點柴榮卻堅信不疑。這些匯集著他心血與期待的錢幣,將讓飽受戰亂,疲憊不堪的中原重新煥發生機,將讓他“十年致太平”的雄心找到可靠的支點。就算是王樸、魏仁浦這樣的股肱之臣,現在也無法洞悉柴榮心里的真實想法。他希望改變的,將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 和風微雨,楊柳依依。站在開封城頭,柴榮淡然地遙望著遠方。那里,一座嶄新的巨大城池正在拔地而起,遠處人海中正傳來雄壯的呼喊。在他的身邊,站著王樸、魏仁浦。在他身后,殿前都虞候趙匡胤器宇軒昂,配劍相隨。柴榮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雨后初晴,空氣中彌漫著厚重的泥土味道,如同這個天下沉重的歷史。 “兩位愛卿,聽說對朕修筑新城,不少人還有非議?”柴榮淡淡地問身邊這兩位心腹大臣?!笆?。有人說,中原初定,創傷未復,如此大規模建城,既耗費大量人力財物,又損失大量田土,似不可取?!蓖鯓?、魏仁浦二人對視一眼,如實報告?!肮?,這都怪趙將軍馬快,圈的地太大了!”聽了這話,柴榮不怒反喜,轉過身,指著趙匡胤,仰面大笑。之前,柴榮曾令趙匡胤跑馬圈地,以此確定新城范圍??粗荒槦o辜的趙匡胤,柴榮不禁開起了這位愛將的玩笑。 眾人開懷一笑之后,但見柴榮面色忽又凝重,望著腳下那片蒼黃的土地,沉默不語。中原,自周以來千年,奉行的是以農立國。土地和收成,幾乎決定了一個王朝的盛衰與命運。在很多人看來,土地和莊稼,才是國家的基石。把城建那么大,路筑那么寬,完全是奢侈浪費。以農立國沒錯,但僅靠土地和莊稼,能讓天下太平,百姓富足嗎?能積蓄起足夠的實力擊敗北方那個彪悍的民族嗎? “各位愛卿可知,朕少年時,還是該殺之人呢!”柴榮忽然沒頭沒腦冒出來這樣一句話。三人一聽,頓如丈八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們知道,柴榮年少時寄宿在姑父郭威家,品行端正,聰穎好學,深得郭威喜愛,還被收為養子,怎么又成了“該殺之人”? “那時,家中并不富裕,人口又多。為了生計,朕年紀輕輕就往來江陵等地販賣茶貨,離土離鄉,游蹤不定。正是朝廷眼里不安分務農的游民哪!所謂‘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朕就是屬于這樣的該殺之人?!?/br> 眾人聽了,不禁莞爾。原來皇帝這是在自嘲呢!王樸笑道:“陛下少時就算在經商之余,也不忘苦讀圣賢之書。后來又毅然跟隨先帝棄商從戎,終成大業,可謂一世楷模。怎么能說是該殺之人呢?” 柴榮搖搖頭:“如今想來,朕卻并不后悔當年背井離鄉,游走四方的日子。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務正業,但在朕看來,如今,我們這巴不得這樣的人更多些!”柴榮又問:“朕問你們,如今之天下,最為富庶的是哪里?”“臣觀之,如今天下,最為富庶之地不過嶺南、楚地?!蔽喝势趾敛华q豫地答道。柴榮點點頭?!皼]錯。嶺南劉龔出自富商之家,割據之后,西到黔蜀,南及海外,四處通商通貿。以致嶺北商賈至南海者,往來于嶺南,絡繹不絕。到如今,已號稱內足自富,外抗中原。而楚地馬氏一脈,更是置身中原戰事之外,養士息民,所謂‘是時王關市無征,四方商旅聞風輻’,商賈之盛,遠超中原?!闭f到此處,柴榮抬起頭,仰望北方,長嘆道:“朕常常想,契丹一族,興盛已久。當年連李存勖那樣的不世梟雄都要敬其三分。而如今之契丹,轄地千里,兵馬更盛,又與河東勾連一氣,對中原虎視眈眈。此患不除,遲早會釀成巨禍!” 在趙匡胤聽來,柴榮的話振聾發聵,句句震動心魄。他自從軍以來,跟隨郭威、柴榮東征西討,多次與契丹騎兵生死相博,更親眼見到了契丹人入侵中原之后的燒殺劫掠。正如柴榮所言,當今中原看似恢復了平靜,實則危機四伏。特別是北方遼國,以燕云十六州為基地,無時無刻不在做著再次南侵的準備。 “與契丹一戰,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必須要有當年漢武帝以傾國之力長驅痛擊匈奴的氣魄與實力。但如今中原疲敝,百姓窮困,國庫空虛,財力衰竭,雖面臨與當年漢匈對峙相似的危局,卻無大漢之國力。如再不以非常之法,大興商貿,廣擴財源,強盛國力,又如何與契丹爭勝?我擴建新城,疏通運河,絕非好大喜功,更不是奢侈享樂,而是要讓中原成為新的嶺南,新的楚地,聚集天下財物,廣招當世英豪,為他日掃平北患打下基礎!” 趙匡胤不由自主地握緊了手中的劍柄。掃平北患,再現當年強漢之盛世,這不禁令他心潮澎湃。他現在才明白,柴榮力排眾議,親力親為,打造禁軍,廣納人才,治理水患,修筑新城,毀佛鑄錢,大興商貿,所有這些,都是他宏大計劃的一部分。柴榮就像一個高明的棋手,他看似急不可耐,實則深思熟慮地落下每一顆棋子。 柴榮忽然想起一事,又問道:“當年先帝定都開封之時,曾有人建議遷都長安,說那是漢、唐二朝的龍興之地,風水好。又說開封城地處平原,一旦有事,周圍無險可守。你們覺得呢?” 王樸對柴榮的想法已了然于胸,當即答道:“開封地處天下之中,又有汴水與運河相接,可達黃、淮,連同齊魯。陛下正可以此為地利,依賴水利漕運之便,網羅天下客商,聚集天下財物,以成大業。之前,我已經按陛下的意思,在汴水兩岸預留用地,由百姓自行營造商鋪貨站,邸店住宿。我想,大功告成之日,京城之面貌必將煥然一新……” 聽到這里,柴榮的眼里忽然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郁?!巴鯋矍湓f朕尚有三十年之壽。只是人之生死,只在旦夕之間,又哪里是人力可以預測的?朕只希望,今天所做的一切,會為后來之人奠定基礎。成大功,不必在我。但強國富民,卻必須從朕這里開始。也許二十年,三十年……遲早,他們會理解朕今天所做之事?!?/br> 柴榮聲音不大,卻如龍吟,句句震動眾人肺腑。天際之上,此刻正云卷云舒,氣象萬千。 不管在當時有沒有人理解柴榮的苦心,但他所做的事終將被后人銘記。近代建筑大師梁思成曾經評價柴榮是具有遠大目光的帝王,他修建和經營城市的理念已經接近于數百年之后近代都市的設計理念。很多學者,甚至認為他改變了中國都市發展的格局。 而此時,受到最直接的影響也許是正默默站在柴榮身后的趙匡胤。不管趙匡胤此時有沒有意識到,重商富民的理念已經深植于他的心底,將對未來三百年的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五章 平定關西 新政僅僅一年,柴榮便把軍刀揮向了后蜀的關西四州。這是柴榮登基以來后周王朝的第一次主動出擊,可謂志在必得。但他沒想到,這場戰役竟然會打得如此艱難。 23 秋風萬里芙蓉國 從鳳翔往開封的官道上,不時有快馬疾馳而過,掠起陣陣雀鳴。 在柴榮的強力推動下,中原正出現自唐亡以來難得的復興景象。以開封為中心,后周王朝正在發散出巨大的吸引力,讓各方人力、財物都慢慢向他聚集。形勢正在悄然變化,而毗鄰的各路軍閥們卻無人意識到這一點??膳碌膽T性早已讓他們喪失了對時局敏銳的嗅覺。高平之戰后,遭受重創的北漢政權已陷入后周的戰略包圍,僅能勉強保全太原及周邊州縣,徹底退出了逐鹿中原的舞臺。盤踞湖北荊州一帶的荊南政權雖然雄踞南北要沖,但地狹兵弱,面對后周這個龐然大物,國主高保融選擇了主動稱臣。而更遠的吳越、南漢,偏居一隅,但求自保。真正能與后周一爭高下的只有南唐與后蜀。 但此時柴榮還不想動兵。即位以來,他幾乎沒有一日得閑,強軍、治吏、治水、重商、擴城乃至廣招人才,他在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面都布下了一顆顆種子。柴榮相信,成效會隨著時間而逐漸顯現,到那時,這些新芽終將撐起后周這棵參天大樹。 王樸在《平邊策》中已經為他勾勒出了統一天下的路徑:先取南唐,再平嶺南、巴蜀;然后北伐燕地,收復燕云十六州;最后,再啃下河東這塊硬骨頭。柴榮曾對自己許下以十年之期拓天下,如今過了還不到兩年,他還有時間。但他真的不著急嗎?只有柴榮自己最清楚。無數次在夢里,他都會想起七年前,邢州城清風樓上的那一幕。他正站在郭威身邊,一起凝視著陰霾密布的北方,遙望著那片令他魂縈夢牽的幽燕之地。 冷月高懸于墨藍的夜空,開封城還沒有從夢中蘇醒,清脆的馬蹄聲已擊碎了寧靜,從京城西門一掠而入。 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王溥幾乎一夜沒有合眼。幾天來,西面的緊急邊報一封接著一封?,F在,又有一封密報送到了他的手上。信是鳳翔節度使王景寫的。王景報告說,最近,秦州(治所在今甘肅天水市)等關西地區的老百姓不斷有人偷偷跑到后周控制的鳳翔,向當地官員獻計獻策,請求周軍早日進擊,將關西并入后周的版圖。這些人里面,有不少是士族子弟,甚至還有后蜀的地方官吏??磥?,他們早已對后蜀的統治喪失了信心,而對新興的中原王朝卻趨之若鶩。 王溥感慨萬千。 對那些高居廟堂之上的軍閥而言,他們就像釜底游魚。鍋里的水正在慢慢升溫,魚兒們卻渾然不知,依然做著自己的春秋大夢,過著窮奢極欲的日子。但普通老百姓卻敏銳地感受到了不同。也許他們對誰做統治者并沒有什么興趣,但他們顯然愿意選擇能夠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的那個人。不光是鳳翔,這段時間,關中各地也都送來類似報告。王溥坐不住了,他決定馬上進宮向皇帝報告。 “王愛卿的意見呢?”看完王景的密報,柴榮抬起頭,不動聲色地問道。對王溥,他是極為欣賞和信任的。當年郭威對這位后漢乾祐年間的進士十分寵信。就連病重之時,郭威都沒有忘記這位才華橫溢的智囊。臨終之前,郭威專門召學士擬旨,升任王溥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希望他盡心盡力輔佐柴榮。宣詔后,郭威說:“做完這件事,我總算沒有憂慮了?!本驮诋斕?,郭威去世。 王溥的表現確實沒有辜負郭威的期望。不久,北漢軍隊大舉入侵,柴榮決心出兵反擊。以馮道為首的文武官員大多反對,而王溥卻當了少數派,堅定地贊成柴榮的決定。柴榮剛剛登基,正面臨最兇險局勢的關鍵時刻,得到了王溥全力支持,這讓柴榮覺得,這個人不光有才華,還有遠見。 “陛下。微臣認為,機不可失。蜀地自古就是天府之國,國主孟昶不思進取,軍備廢弛,正可乘此時機,順應民心,一舉收復關西四州。即使不能一戰滅蜀,至少也能將其趕回秦嶺以南,讓我朝再無后顧之憂?!蓖蹁咭蝗缂韧赜^點鮮明。 柴榮陷入了沉思。對天下局勢了然于胸的他,當然明白關西地區對中原的意義。秦、鳳、成、階四州,雖并非富庶之地,但戰略位置卻十分重要。這四州,既是蜀地的門戶,更是關中平原的西大門。更重要的是,占據了這四州,便可截斷渭水,切斷中原與隴西、漢中的聯系。 而后蜀能夠得到這塊寶地,很有點摘落地桃子的味道。后晉末年,契丹大舉南侵,中原生靈涂炭。當時控制秦、成、階三州的節度使唯恐大禍臨頭,決定找個靠山,于是舉城投靠了看起來相對靠譜的后蜀政權。不久,后蜀國主孟昶又乘機擴大戰果,出兵攻下了臨近的鳳州,從此將關西四州牢牢控制在手里。在孟昶看來,控制了這四個州,便可攻可守。不僅可以建立起蜀地的第一道屏障,更可以成為今后進取關中的跳板。只是此后的孟昶卻再也不提進取中原之事。在他看來,中原戰火紛飛,千瘡百孔,遠不如在天府之國逍遙自在。公元950年,孟昶加封自己為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在成都這個安樂窩舒舒服服過起快活日子來。孟昶最愛芙蓉,讓人在成都內外遍種芙蓉,甚至連城樓上也種滿了芙蓉樹。秋風起時,成都城內城外四十里,花團錦簇,滿眼錦繡,真正應了五代詩人譚用之的那句“秋風萬里芙蓉國”。但孟昶卻做夢也沒有想到,當他陶醉在四海升平,國泰民安的美夢中時,關西四州的老百姓卻已紛紛對更有朝氣的中原王朝心向往之。 王溥的話對柴榮震動頗大。按照王樸的建議,他的首要目標是對付對中原更有威脅的南唐。但智者順勢而為,如果能乘此良機,一舉奪下關西四州,則能打通渭河水運,保障關中平原的安全,同時消弱后蜀政權的實力,解除中原的后顧之憂。這將是一場有限戰爭。在時機并不成熟前,柴榮并不想勞師遠征,深入蜀地,在次要方向上投入過多兵力。 但讓誰領兵出擊呢?目前禁軍尚未打造成形,張永德、李重進、趙匡胤、馬全義等禁軍將領正在全力訓練新兵,既不動用禁軍,又要保證勝算,這確實是個難題?!叭绻缾矍渌?,攻伐四州,誰能當此重任?”思來想去,柴榮又把這個難題拋給了王溥。 王溥微微一笑。進宮之前,他已經思慮再三,心中早已有了合適的人選?!敖姽靶l京師,不宜輕動。既然伐蜀之戰,目標只在關西四州,臣以為,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足以當此任!”王溥答道。 柴榮神色微微一動。向訓,這個人他并不陌生。此人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向訓狀貌雄偉,性情豪爽,行事高調。年輕時,他準備到太原投奔劉知遠,沒想到路上遇到劫匪尾隨,要伺機劫持財物。向訓卻毫不慌張,走到一個叫石會關的地方,宰驢買酒,招募了一群壯漢把自己安全護送到了太原。沒想到劉知遠對向訓卻并不感冒,認為此人過于高調,言過其實,把他打發到郭威手下了事。郭威卻并不介意,很爽快地將其納入帳下。向訓雖然有不少缺點,但打仗還是很有一套,在郭威軍中屢立戰功。高平一戰,向訓隨同柴榮出征,指揮陣中精騎,表現不俗。戰后,向訓因功升遷,被委以鎮安節度使,出鎮關中重鎮陳州。在地方將領當中,向訓確實是個可選之人。 “向訓固然是大將之才,但此人卻行事高調,略失穩重,而且朕聽說向訓喜好酒色,朝中同僚對此頗有微詞?!笨吹贸?,柴榮對這個提議有些放不下心?!俺荚倥e薦一人為副,可保萬全。這次上書的鳳翔節度使王景,智勇雙全,德高望重,如果有他協助,則勝算更大!”王溥又說。 柴榮雙眼一亮。王景在后周軍中算得上響當當的人物。此人曾是后梁名將王檀的部下,梁晉夾河苦戰,王景屢立戰功,讓晉軍吃了不少苦頭。后梁滅亡后,王景歸順李存勖。后晉開運二年,契丹南侵,王景成為當時少數堅持不退,奮力反擊的后晉將領之一,曾領兵大破契丹軍于戚城,威震中原。更難得的是,此人不但有勇,而且善謀。后漢乾佑年間,王景出鎮河北,當時契丹發生災情,數千契丹饑民涌進王景的防區求食,王景全部收留,準其種田自給,甚得民心。以至當他調任時,當地百姓依依不舍,遮道相留。但王景已六十五歲高齡,任主帥恐怕精力不濟,但讓他協助向訓,卻不失為上上之選。想到這里,柴榮一拳擊在案上,沉聲道:“好!就這樣辦!” 一紙密詔分馳陳州、鳳翔。柴榮委任向訓為西南行營兵馬都監,王景為西南行營都招討使,集結兵馬,準備會攻后蜀關西四州。很快,關中一帶的后周軍隊頻繁調動,急速向西集結。秦州等地的老百姓聽到風聲,頓時群情沸騰,歡呼雀躍。后周軍隊還沒有出關,關西各州已經鬧騰得不可開交,柴榮將大舉進攻的消息頓時天下皆知。 孟昶目瞪口呆。在他記憶里,柴榮不過是憑著跟郭威的親戚關系被勉強推上了皇位,能不能管好麻煩甚多的中原王朝還是個問題。況且中原屢經戰亂,早就凋敝不堪,哪里能和沃土千里,富甲一方的天府之國相比。沒想到這柴榮登基不過兩年,北有河東、契丹之患,南有淮南之憂,竟然還能騰出手來,猝然對他下手。 孟昶百思不得其解,柴榮不攻太原,不滅南唐,怎么會偏偏找上他。不過想不通歸想不通,這馬上就要殺到眼前的周兵來者不善,不能不趕緊想辦法對付。孟昶找來眾大臣商量了半天,最后決定派心腹趙季札為監軍使,緊急赴秦州探聽動靜,同時又下令樞密衛昭遠巡視成都以北各要塞,加強防御。 遣走眾人,回到寢宮,孟昶依然覺得心驚rou跳,輾轉難眠。他的父親是后唐名臣孟知祥,當年孟知祥趁后唐內亂,李存勖身死,乘機在蜀地起兵,宣布獨立。接著又剿滅了盤踞東川的董璋勢力,統一兩川,建國稱帝。作為名門之后的孟昶上臺之初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當時,孟知祥剛剛去世,蜀地內部政局不穩。一向玩世不恭的孟昶不得不按捺性子,暫時把精力放到權力爭斗和治理國家上。但沒想到,這一埋頭苦干就是十年之久,他才徹底鏟除掉那些既專權又不聽話的舊臣,完全掌握了權力。 而今不知不覺,他登上皇位已經整整二十年。這二十年來,為了不讓父親創下的基業毀在自己手里,他可稱得上殫精竭慮,更放棄了太多東西。原本他喜歡打球騎馬,又好女色,甚至還喜歡專研方藥,琴棋書畫更是無一不通。但自從當上皇帝,這些東西他都不得不暫時放下,一心想著如何鞏固權力,牢牢坐穩那把龍椅。如今,他剛剛徹底掃清阻礙,正準備好好享受費盡心機才掙得的富貴榮華,沒想到柴榮的軍隊已經攻到了門口。 真是可悲可嘆! 想到這里,心中又急又慮的孟昶再也無法安睡,不由得翻身起床,推開了窗門?;▓@中,芙蓉樹正在夜風中婆娑作響,似乎在提醒這位最愛芙蓉花的皇帝,再過幾個月,花開之時,這里就將波光花影,萬種風情。孟昶長嘆一聲,戰事一開,結局莫測。不知秋風再起之時,自己還能不能再見到滿城花開的盛況。 而千里之外的地方,群山疊嶂,草木蓊郁,數萬后周將士正站在巍峨雄壯的大散關前,整裝待發。如果高平之戰是被迫反擊的話,即將打響的這一仗將是柴榮登基以來的第一次主動出擊。顯然,他們只能勝,不能敗。 旭日初升,衣甲耀眼,絢爛如火,數萬大軍如潮水般涌出了關口。顯德二年(公元955年)五月,向訓、王景兵出散關,直撲關西。 24 流年暗換 摩訶池上,青翠流溢,紅橋隱隱。池上那座水晶殿里,異香撲鼻,光影搖曳??粗鴥砂兜牧z花影,孟昶原本壓抑的心情忽然變得輕松愜意。他斜躺在紫檀床上,輕酌一口美酒,暢聲吟道:“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br> “陛下今日難得好興致!今天恰好夏至,臣妾特意下廚做了陛下最愛的“緋羊首”佐酒助興?!泵详谱顚檺鄣馁F妃花蕊夫人一邊笑著,一邊呈上切如紙薄的紅姜腌羊首。接著,雪藕、冰李、美酒……各式珍肴逐一呈了上來,擺滿了這個小小的水晶殿。孟昶心滿意足地看著穿著蟬翼紗衫的寵妃,一把攬在身旁,哈哈大笑起來?!斑€是貴妃最懂朕的心意。來來來,陪朕先飲三杯,消消暑氣!” 幾杯酒下肚,孟昶忽地想起一事,隨手把酒杯丟在案上,恨恨道:“夏日將至,原本是你我在這水晶殿中休憩享樂的好時節。只可恨柴榮那蠻子,得了整個中原猶不知足,還要興兵強奪我蜀地!虧那柴榮還是邢州人,朕祖籍也是邢州,說起來此人跟朕還是老鄉,竟然如此過分,真是豈有此理!” 花蕊夫人輕輕把那白玉酒杯扶起,嬌笑道:“陛下不是已經派出得力將領前去防御了?蜀中易守難攻,陛下何須憂慮?” 孟昶嘆了口氣,“想我蜀地,在朕治理下,十年不見烽火,不聞干戈,五谷豐登,風調雨順,一斗米只賣三文錢!如此國泰民安,那些老百姓竟然還不知足,居然勾結敵國,侵我國土,你說這還有沒有天理!”孟昶越說越氣,須臾之間已經滿頭大汗。 花蕊夫人輕拍玉手,幾個宮女應聲而入,抬進來一大箱子冰屑。水晶殿內,頓時冰霧繚繞,清涼異常?!跋娜找阎?,陛下切不可動怒。良辰美景難得,何必被無關之人拂了雅興?!被ㄈ锓蛉擞终鍧M一杯酒,送到了孟昶嘴邊。 有美人在側,孟昶暫時忘記了外敵入侵給他帶來的煩惱,二人迎著波光,一杯接著一杯,開懷暢飲。不知不覺,已夜幕低垂。星光映著湖波,這水晶殿中更如仙境一般。孟昶不禁詩興大發,拍手道:“如此美景良辰不可辜負!取紙筆來,朕要賦詩一首,為貴妃助興!”花蕊夫人急忙捧上紙墨筆硯。孟昶提筆,略一思索,一揮而就?!氨∮窆乔鍩o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一點月窺人,欹枕釵橫云鬢亂。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睂懲赀@首詩,孟昶酒性發作,頭一歪,癱倒在紅羅帳中。 “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被ㄈ锓蛉思毤氉x著這首詩,情不自禁地重復著最后這兩句。隱隱間,花蕊夫人只覺得這幾句詩字里行間似乎有什么不妥,但哪里不妥,她卻怎么也想不起來。 流年暗換,孟昶酒酣之時無心而發的這句感慨,他的對手或許比他理解得深刻得多。當孟昶正在水晶殿里與美人共醉時,柴榮正頂著烈日,沿著汴水,巡視建設中的開封新城。 短短幾個月時間,在王樸的精心籌劃下,新城規劃已基本完成。往來道路,街坊布局,均以紅線畫出,再立以標識,整齊規整,一目了然。柴榮對王樸說:“新城一旦施工,勢必耗費大量勞力。如今正是農忙之時,不可因城廢農。新城修筑可暫停。等入冬之后,農事結束之時,再行開工?!?/br> 王樸點點頭:“記得今年上元佳節,臣陪陛下在京城賞燈。陛下對臣說,舊日的長安沒有了,我們再造一座新長安。此情此景,猶如昨日。臣每次想起,都激動萬分。想不到不過數月,這夢中藍圖正在變成活生生的現實。臣真希望,跟著陛下,一日能當十日用,有生之年,能看到再造盛世,四海升平,臣死也瞑目了!” 柴榮微微一笑,仰天嘆道:“這世間,最公平的莫過于時光。所謂流年似水,不管你是天子,還是平民,不論你富貴,還是貧賤,最終都要歸于塵埃。朕只希望,垂垂老矣之時,能唱著那首百年歌,含笑而去……” 當年晉王李克用破敵于邢州,還軍途中,置酒三垂岡,高唱陸機所作《百年歌》,滿座悲切。那是一個王者的傳奇,更代表著那個群雄并起,風云詭譎的時代。王樸深深知道柴榮的用意。李克用和他的兒子李存勖,是大戲的主角,更是悲劇的導演。他們創造了一個時代,卻又毀滅了一個時代。柴榮顯然不愿意走他們的老路,縱然年華老去,他也希望能微笑著面對他所創造的那個新時代。 感慨一閃而過。柴榮很快恢復了平靜,他又對王樸說:“當今世間所用歷法,大多還是晉天福四年所撰的《調元歷》。我曾找人仔細計算過,其中謬誤甚多,甚至有許多符咒流俗充雜其中。如此錯誤百出,怎能用以指導農事,計算天時。愛卿精通陰陽律歷,可在新城建設歇工期間,主持校定歷法,此事如果做成,對天下又是一件大好事!” 王樸感動萬分。無論何時何地,不管事無巨細,柴榮心頭,始終惦記著的都是天下和百姓。很快,王樸便重新測算制定出了新的歷法,共計十五卷。柴榮欣然提筆,將其命名為《顯德欽天歷》,親自為之制序。 成都皇宮,趙季札風塵仆仆地出現在皇帝面前。 孟昶一見趙季札氣急敗壞的樣子,就知道這次北上巡查情況不妙。這趙季札肯定沒給自己帶來什么好消息。果然,趙季札一見孟昶,竟然悲嚎三聲,痛哭流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