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在閑居的日子里,王莽做了這幾件事情:一是傾心結交官員,特別是知識分子,建設自己的人際資源網;二是密切關注朝廷政局變化,同時又絕口不談政治,不惹是非;三是繼續進行自己的形象建設,豐厚自己的人格資源。 真是天將亡漢,剛剛登上帝位的漢哀帝恰好是歷代皇帝中最不爭氣的一個?!稘h書·哀帝紀》記載,上任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外戚,祖母傅太后和母親丁后兩家的親戚一股腦兒擁進朝廷,當仁不讓地占據了各路要津。這個時候,人們才又想起王氏外戚的好處,王家雖然驕奢,但畢竟大都是有能力的人,在他們的控制下,朝廷的運轉基本正常。而傅、丁兩家的人大都是草包,因為意外的機緣成了皇親,便如同鄉下人進城,恨不得一天之內把所有的東西都抱回家去,剛剛進入長安就忙著建宅第、買仆人、講排場、比闊氣,一上任便迫不及待地鉤心斗角、賣官鬻爵、大開貪賄之門。一時間,整個朝廷上下雞飛狗跳,烏煙瘴氣,長安城的奢侈之風再次興起。 漢哀帝做的第二件事是搞起了同性戀。他喜歡上了一個叫董賢的漂亮侍從,兩人很快就朝夕相處,形影不離。漢哀帝停止了王莽的“限田令”,一次賞賜給董賢二十萬畝土地,不久,又任命二十二歲的董賢為大司馬。為了表達自己的愛意,漢哀帝甚至想把皇位讓給董賢。 漢朝的衰敗在漢哀帝手中達到了頂點,混亂的朝政加劇了人民的痛苦。他使漢王朝喪失了最后一點人心,各地農民起義風起云涌。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局勢,漢哀帝如上文所述,搞了一次荒唐的“再受命”儀式。這個儀式反而再明確不過地說明了大漢王朝已經喪盡人心。 王莽不動聲色地觀察著長安城內的一幕幕光怪陸離的鬧劇,平平靜靜地讀書養性。這時,他家里出了一件意外之事——他的二兒子王獲因事一怒之下,失手打死了一個奴役。 當時的豪貴之家,每家都有幾百名奴役。奴役是可以像牛馬那樣在市場上公開買賣的,沒有人把他們當人看,失手打死了,官府罰幾個錢就了事了。 王莽卻不這樣看?!疤斓刂匀藶橘F”,在儒家看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奴隸制本來就是不合理的。奴役也有自己的生命尊嚴,也有自己的基本權利。 《漢書·王莽傳》載,經過痛苦的權衡,王莽命令王獲自殺以贖罪。只有這樣,他才能維護世界觀的統一。而且,下意識中,王莽明白這樣處理會帶來巨大的轟動效應。 全家上下一下子亂了套,王莽的妻子急得要和王莽拼命,終日以淚洗面,兒子與女兒都在王莽面前連日長跪,為王獲求情。 作為一個政治家,王莽的兒女之情是比較淡薄的,但并不是沒有感情。做了這個決定之后,他也經歷著痛苦的煎熬,那畢竟是自己從小看著長大的親生骨rou。更何況,這次所有的親人都站到了對立的一邊。 然而,王莽已經習慣于在情感和禮法發生沖突時無條件地倒向禮法。四十年來的修身磨煉似乎就是為了面對今天的考驗。要做改天換地的圣人,要做出經天緯地的大事,他就不能按常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得把自己變成刀槍不入的超人,變成超越世俗情感的神,這樣才能承擔起挽救天下的重任。天理和人欲的交戰中,后退一步,就會前功盡棄。 上天也許是用這件事來考驗王莽能否承擔大事,他把拳頭握得緊緊的,關節都要碎了。他以為自己已經練就了鐵石心腸,但是,現在他發現,自己的心還保持著幾分彈性。每一個夜晚,他都幾乎要向感情投降,然而隨著天明的到來,理智又一次占了上風。 王莽的意志最終不可違背,經過幾天的爭執,王獲終于自殺。 這件事震動了整個社會。人們沒法不震動,人們沒法不感動,人們沒法不敬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確實已經接近了圣人的高度,讓人只能仰視,心懷慚愧。在這個裙帶成風的黑暗時代,王莽的行為像一盞明燈,給人們的心靈帶來了希望。 王莽像一個高明的演員,給人們留下了最動人的造型。是啊,在這個綱紀崩潰的時代,人們最痛恨的是上流社會的窮奢極欲,最痛恨的是裙帶成風。而王莽恰恰恭儉勤政,恰恰大義滅親。他準確地擊中人們感情中最脆弱的部分,讓所有人的心都成了他的俘虜。 《漢書·哀帝紀》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初一,發生日食。在漢朝人看來,這是上天明確無誤的警告。漢哀帝驚恐不已,下詔讓大臣獻策。郁郁已久的大臣紛紛上書說,這是上天對王莽遇到的不公正待遇的反應。鑒于輿論的壓力,漢哀帝只好以侍候王政君的名義讓王莽重返京師。 九 還沒等王莽為重新獲得權力進行更多的努力,漢哀帝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二十五歲的漢哀帝突然去世。而在此之前,他的祖母與母親傅、丁兩后都已去世。上天又一次向王莽露出笑臉。 在漢哀帝胡作非為的時候,王政君默默地獨居深宮,不動聲色。而現在,這個資深女政治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采取了行動?!顿Y治通鑒·哀帝元壽二年》記載,在漢哀帝去世的當天,她就駕臨未央宮,收取了皇帝的璽綬;接著召見大司馬,即皇帝的情人董賢,問他打算怎么處理皇帝的喪事。乳臭未干的董賢在王政君面前居然嚇得連句完整話都說不來了。王政君馬上掂出了這個人的輕重,命使者火速召王莽進宮。 王莽又成了大司馬。 王莽做的第一件事是罷免董賢,此人早已成為漢哀帝的替罪羊,成為人人痛恨的目標?!稘h書·董賢傳》載,董賢畏罪自殺后,其財產四十三億錢被沒收,充實國庫。 王莽做的第二件事是選立中山孝王之子、九歲的劉衎即位,是為漢平帝。此人與無子的漢哀帝血緣最近,立他為帝順理成章。同時,王莽命令,漢平帝的親屬不得進京,以絕外戚之患。 接著,他把傅、丁兩家的外戚全部趕出長安,讓自己那些聲名良好的朋友親信占據要津?!稘h書·外戚·孝哀傅皇后傳》載,他還下令挖傅、丁兩后的墳墓,以平民憤。三件撥亂反正的大事做罷,整個大漢天下歡聲雷動。久久壓抑的人心得到了充分舒展,人人都以為,災難終于過去,光明就要來臨。王莽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信任。大漢王朝在王莽的領導下,眼看就要邁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十 有人說王莽處心積慮地篡位,而實際上,他更像是被民眾一步步推到皇帝的寶座上去的。 漢朝時的上天和民心看來是心有靈犀,高度默契。王莽執政前的百十年間,災異屢見,什么夏天降霜、冬天打雷、山崩泉涌、地震隕石、日食月食、星辰逆行,老天爺裝神弄鬼,忙得不可開交?!洞呵铩匪涊d的災異品種在西漢末年幾乎都全了。一旦有了一點兒什么事,老百姓就捕風捉影、添油加醋、三人成虎、口耳相傳,鬧得天下人心惶惶。 可是,王莽上臺后,這類災異漸漸消失了。相反,“祥瑞”卻漸漸出現了。 祥瑞這個東西,是上天心情愉快的表現。如果天下大治,人心舒暢,上天就會降下些稀奇好玩的東西,以資精神鼓勵?!稘h書·武帝紀》載,漢武帝打獵的時候,就捕獲了一頭獨角怪獸,被認為是白麟,一種傳說中的瑞獸,于是舉國同慶?!稘h書·宣帝紀》載,漢宣帝的時候,有成千上萬的五色鳥飛到長安附近的宮苑,許多人都一口咬定是親眼所見。于是皇帝上尊號,百官加官晉爵,大家急忙進行自我獎勵。 元始元年(公元1年)正月,王莽就任六個月之后,南越人向朝廷進獻了一只白雉、兩只黑雉。儒生們一查古書,《尚書》記載周朝之時,越裳氏曾向周成王進獻白雉。這件事在此時重現,顯然是“周成白雉之瑞”。于是有人上書,應該像封周公那樣封王莽為“安漢公”,增加兩萬八千戶封戶。此議一出,群臣紛紛響應。 王莽再三辭讓,最后接受了這一稱號,但拒絕接受封戶。 《漢書·王莽傳》說,此事是王莽暗示地方官搞的陰謀,這一說法像諸多其他不利于王莽的記載一樣,是缺乏根據的臆測。更大的可能是,西南地區的地方官主動策劃了此事。這件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王莽執政得到了地方官員的擁護。 王莽的政策方針完全遵循了儒家理論,他不搞裙帶關系,不封王氏子孫,而是尊崇皇族。他依《周禮》的精神,封宣帝子孫三十六人為列侯,平反了一批冤假錯案,解放了一批皇族后裔。此舉一下子贏得了皇族的擁護。 他號召官員節儉度日,與百姓共患難,帶頭捐款一百萬錢,捐地三十頃,用來救助貧民。每遇水旱災害,他就吃素,與民同甘苦。在他的帶領下,共有兩百三十名貴族捐獻田地,分給貧民。 王莽按照《周禮》的記載,在全國建立倉儲制度,儲備谷物,作為賑災之用。他按照上古傳說,改革官制,設置“四輔”,加封周公、孔子等圣賢的子孫。 王莽還大興教育,擴大太學招生量,太學生數量很快翻了幾番,突破一萬人。他還在各地廣建學校,征召“異能之士”,拓寬了普通知識分子入仕的渠道。和此前的一派亂象相比,大漢朝在王莽的治理下,真的是撥亂反正,蒸蒸日上。由于王莽不遺余力地大抓意識形態建設,紀綱恢復,社會正統價值觀念得以弘揚,所以社會風氣明顯好轉。從王公貴族到知識分子,再到普通百姓,都覺得“道德楷?!蓖趺撬麄兝孀詈玫拇匀?,王莽具有超人的品格和能力,是人民信得過的領袖。 一個隱秘的想法在全國人民心中蠢蠢欲動:為什么不讓王莽做皇帝呢? 人們對劉姓子孫已經失去了信心,漢平帝長大了,也不會好到哪兒去。由于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深入人心,漢朝老百姓人人都知道“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王莽符合皇帝的條件。讓王莽做皇帝,天下人的利益就有了永遠的依靠,就可以避免平帝親政后受二茬苦、遭二茬罪。 不過,這個想法想想可以,說出來的風險太大了。惡莫大于叛逆。所以,人們所能做的,就是千方百計地表達對王莽的支持,呼吁提高王莽的地位,至于最后高到什么程度,大家盡量不去想,以免受到心中罪惡感的壓迫。 千萬人的想法匯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無形然而能量巨大的洪流,并且像滾雪球那樣,勢力越來越大,終于,把全國人民都裹挾進去,形成了天崩地裂的巨大勢能。 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漢平帝十二歲,按《周禮》到了結婚的年齡。王莽發布詔書,在天下博采名門之后,選拔皇后。為了避嫌,他特意提出自己的女兒不參與競爭。王政君同意了這個提議。 消息傳出,社會上反應強烈。大家都覺得這樣對王莽不公平,每天都有上千人上書朝廷,和朝廷論理。這其中大部分是普通老百姓和學生。上書的人擠得政府門前水泄不通,幾乎形成sao亂。王莽還特意派遣長史到各處去做工作,勸阻人們。結果上書的人更多了,一天數千起,人們紛紛呼吁:“愿得公女為天下母?!毙蝿萜热?,王政君只好收回成命,把王莽的女兒列為候選對象。結果不言而喻,王莽之女獲得最廣泛的支持,順利地成為大漢皇后。 朝臣查閱古書,上古的天子封后父的土地多達百里,所以加封王莽兩萬五千六百頃土地。王莽反復力爭,終于退回了土地。按過去的先例,聘皇后的禮金達數萬萬錢,王莽只接受四千萬,還把其中三千三百萬用來周濟別人。 第二年,漢成帝成婚,有大臣提議應該加封王莽為宰衡,位在所有公爵之上。幾天之內,就有八千百姓和官吏上書朝廷,支持這一建議。宰衡一職,是把上古伊尹和周公兩大名臣的封號合起來起的新名,古所未有。王莽求見王政君,痛哭流涕地拒絕這一封號,并且以稱病辭職為要挾。但是朝廷堅決不許,王莽最后只好接受了這一封號,同時,從封賞中拿出千萬,交給侍候王政君起居的官員,表示其孝敬之心。 大漢在王莽的領導下繼續欣欣向榮。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主持重定了“車服”制度,全國人民的著裝、住房、器用按等級得到了整齊劃一的規范。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根據德政精神,下令對老人、兒童不加刑罰,婦女非重罪不得逮捕,并且按《禮記》的記載,修建據說上古時曾有過的明堂。一時之間,文治達到極盛。大學者揚雄也被王莽的皇皇治績所傾倒,孤傲的他滿懷熱情地作了《劇秦美新》一文,贊頌王莽的偉大。他說,王莽的治理完全符合先圣精神,在他的領導下,大漢王朝“帝典缺者已補,王綱弛者已張,炳炳麟麟,豈不懿哉”。他激動地贊美王莽之治“郁郁乎煥哉”!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當政五年之后,朝臣又總結王莽的治績,說他的德行,為天下紀,他的功業,為萬世基,提議加封“九錫”。 九錫是九種極尊貴的物品,加九錫,就意味著取得了接近皇帝的地位。消息傳出,不長的時間內,朝廷竟然收到487,572的上書,支持給王莽加九錫。數字之所以如此精確,是因為《漢書》作者班固核對了當時的政府檔案。 48萬多件上書在漢朝意味著什么呢?西漢末年,全國人口不過數千萬,其中絕大部分是文盲,識字者不過數百萬。而在長安附近,能夠上書的知識分子加起來也不會比48萬多多少。這就是說,幾乎所有有能力上書的普通百姓都參與了這次運動,如果在當時進行民意測驗,王莽的支持率肯定達95%以上。 在高層官員中,支持給王莽加九錫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達902人,幾乎占了全部。 幾乎所有的手都想把王莽推向“至尊”的寶座。 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漢王朝在未央宮舉行盛大儀式,為王莽加封九錫。冊文說:“輔朕五年,人倫之本正,天地之位定……復千載之廢,矯百世之失……動而有成,事得厥中,至德要道,通于神明?!?/br> 這道眾臣精心撰寫的冊文,把王莽神化到了半人半神的地步。而九錫之制從形制上更是把王莽從眾人中分別出來,專門為王莽設了宗官、卜官、史官、祝官。王莽出行,坐特殊形制的車,豎九絳龍旗,執金斧玉勺。這種充滿神秘氣息的儀式,無疑使王莽的形象大為神化。 終于,在王莽加九錫之后七個月,長安附近有人在挖井時挖到了一塊上圓下方的白色石頭,上面赫然刻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這出歷史大戲,馬上就要接近高潮。所有的人都屏息靜氣,整個劇場暫時出現了可怕的寂靜。 十一 剛剛上臺的時候,王莽絕沒有想到做皇帝。他確實想效法周公,做一個完美的道德標桿。周公之偉大,正在于他可做天子而沒有做。 “篡逆”是整個漢語系統里最丑惡的一個詞,王莽怎么會讓這個詞做自己名字的定語呢? 在漢語里,克己,就意味著偉大。 然而,當民意大潮漸漸涌起的時候,他的心中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民心就是天心,難道上天真的要自己做皇帝嗎?一想到這里,他的思緒就不由自主地迅速游走,開創新王朝、九五至尊、萬歲、萬世、龍、明黃色、朕……這些輝煌崇高的字眼在眼前不連貫地跳動起伏;群臣在自己腳下匍匐,億萬人山呼萬歲,自己站在人世最高點,與天相通……這些情景讓他的心劇烈地跳動起來,激情在心底抑制不住地洶涌,稍不努力,就要泛濫出來…… 這個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內心對皇位的渴望,是那樣強烈。 如果上天真的屬意于我,又有什么不對呢?周公不能做皇帝,是因為他輔佐的周成王乃是自己的親侄子,天命在周,沒有必要取代同姓。而現在,劉姓似乎真的失去了天心,上天似乎真的在尋找一個新的代理人,如果上天真要改朝換代,誰會比我更適合呢?只有獲得皇位,才能使自己的事業獲得永久的保障。 王莽畢竟是凡人,一波又一波洶涌的民意漸漸把他拍暈了,特別是在加九錫之時,那四十八萬多件上書,件件情真意切,字字出于百姓內心??!這樣感人的事情,前無古人,想必也后無來者。讀著一封封稱頌自己的奏折,聽著那一句句悅耳動聽的詞句,王莽也不得不覺得自己真的是偉大、正確,真的是經天緯地之才。 聽聽他們都說了自己什么吧: 普天之下,惟公是賴…… 欽承神祇,經緯四時,復千載之廢,矯百世之失,天下和會,大眾方輯…… 四海雍雍,萬國慕義,蠻夷殊俗,不召自至…… 揆公德行,為天下紀;觀公功勛,為萬世基…… 如果需要自己挺身拯救這些可愛的人民,自己為什么不能獻身呢? 其實,在執政不久,王莽就敏銳地嗅到了百官頌詞中的特殊味道,在民眾的一次次推戴中,他心領神會,通過自己的行為恰到好處地參與了導演。他越謙虛,百姓就越急迫;他越無私,百姓就越狂熱。他就在這洶涌的大潮中,半真半假、半推半就地向前走著,終于,“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的符命出現了。 最關鍵的時刻到了! 直到這個時候,王政君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人的目的是想顛覆大漢江山!老太太勃然大怒,說:“此誣罔天下,不可施行!” 王莽卻認為這一符命是真的。本來,符命這種東西,并非不能偽造,但他不愿往那方面想。在下意識里,王莽其實是在盼望著這道符命的出現,也相信這道符命必然會出現。 但,他不能即皇帝位。因為在堅硬真實的倫理道德面前,虛幻的天意畢竟有些虛弱。退一步講,即使天意昭昭,他也不能立刻接受。因為按禮的精神,遇到這種事必須極力推辭。 大臣們卻迫不及待,他們再三譬喻,做通了太后的工作。王政君發過火之后,明白大勢已去,明智地選擇了沉默。然后,大臣們又來做王莽的工作。 王莽的工作就不那么好做了,不論人們如何勸解,他就是不肯邁過這最后一道坎。當然,王莽也絕不否認符命的真實。經過反復爭取,達成妥協:王莽不做皇帝,但又不能違背上天旨意,因此,攝行皇帝之事,稱“攝皇帝”,將來皇子長大仍要還政。 王莽的舉動堵住了所有準備指責他篡逆的嘴。 十二 上天好像不滿意王莽的謙虛,催促他即位的符命一道又一道。 《漢書·王莽傳》記載,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夢見天公派人告訴他“攝皇帝當為真”,并且說,為了表示神異,亭中當有新井。辛當早上起來跑進亭中一看,亭中果然出現了一口很深的新井。 全國各地都送來帶有天命信息的奇石。王莽去未央宮前觀看這些奇石時,突然天風大作,塵土迷漫,風過之后,奇石前出現了銅符帛圖,上面寫道:“天告帝符,獻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br> 面對上天的催促,王莽說:“臣莽敢不承用!”但是還是不即位,只是讓大臣們上書時不稱“攝皇帝”,而直稱“皇帝”,但攝政性質不變。 王莽就這樣,走一步,停一停,逐步消解掉可能出現的不滿因素,讓天下慢慢適應改朝換代的現實。應該說,他做得相當高明。 十三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的一個黃昏,一個學生模樣的人來到劉邦廟門前,求見守廟官員,說有要事相告。 這個學生一臉神神秘秘,從懷里掏出兩個銅盒,交到守廟官手里,說昨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醒來后就看見身邊有了這兩個盒子。守廟官打開一看,一個盒子里裝著一幅圖,寫著“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個盒子里是一封信,“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原來是上天和劉邦的神靈寫給王莽的信,說他是真命天子,要他即位,改朝換代,新朝的名字就叫作“新”。 劉邦還特意在信上寫了十一個人的名字,說這些人是新朝的輔佐大臣,要王莽重用他們。 符命被火速送入宮中。 王莽被這個突如其來的事打亂了陣腳。他沒有理由置這道符命于不顧,因為這道符命以不容分說的口氣,規定了他即位的時間,甚至規定了新王朝的稱號。這就迫使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決定,或是宣布此符命為假造,逮捕獻符人;或是接受符命,打亂自己的計劃,提前即位。 這道符命還真值得懷疑,最可疑的一點,是“劉邦推薦”的十一人名單。這十一個人,有八位是他的親信,而另外三位中,兩個分別叫王興、王盛,不知是何許人也,最后一個,居然就是獻符人哀章!這太讓人引起種種聯想了。 然而,靜下心來一想,王莽卻發現他居然不能懷疑,只能接受。第一,他真誠地信奉古書經典,相信符命的存在,雖然符命中有可能存在假托,但那是個別現象。第二,這道符命如果被宣布為假,那么以往的種種祥瑞符命也都值得懷疑,天命在他的說法也就值得懷疑,這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已經有人在對符命竊竊私語了,在目前形勢下,任何符命他都不能懷疑,即使錯了,也只能錯到底,否則就是給人口實,就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威信一落千丈。第三,這道符命制作精美,格式完全符合禮儀,不像以往有的符命語焉不詳,粗俗鄙俚,不能登大雅之堂。第四,也就是最關鍵的一點,符命明確規定了即位時間,使他沒有任何理由再推讓拒絕,也就意味著為他解決了最大的禮儀上的難題。因此,這是個絕好的機會! 王莽徹夜不眠,在房間里一趟趟來回走著,不時拿起這道符命,端詳一下。已經過了子夜時分,他下令,立刻召親信大臣入宮! 大臣們看過符命,立刻向他叩首祝賀,一致認為應該順天應命,立刻即位。他們等這一天已經等得太久了。天已經快亮了,他們火速起草了一道詔書: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黃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屬?;侍焐系勐★@大佑,成命統序,符契圖文,金匱策書,神明詔告,屬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承天命,傳國金策之書,予甚祗畏,敢不欽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變犧牲,殊徽幟,異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為建國元年(公元9年)正月之朔,以雞鳴為時。服色配德上黃,犧牲應正用白,使節之旄幡皆純黃,其署曰“新使五威節”,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十四 話說長安東城仁義巷有個賣燒餅的漢子,為人老實懦弱,每天天不亮就起身,烤上百來個燒餅,沿街叫賣,賺幾個小錢,養家糊口。這一天早上,也是運氣不好,他好好地走在路上,突然被石頭絆了一跤,提籃里的燒餅撒得滿街都是,待拾起來時,已被無賴小兒搶去好幾個,因此悶悶不樂,叫賣也無精打采。正在這時,突然身后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王盛!王盛!快點回家,有一群官人在那兒等你呢!” 王盛回頭一看,是自己的鄰居錢大麻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王盛糊里糊涂地跟著他回到家里,只見自己家門口圍了一大群人,還有不少當官的,見了他,人們便喊起來:“來了!來了!” 王盛不知道怎么回事,嚇得他兩腿發軟,上前就要給當官的叩頭,不想那當官的倒紛紛跪倒在他的面前,王盛嚇得手一抖,半籃燒餅又打翻在地。當官的說什么,他全沒聽清,糊里糊涂地被推上一輛馬車,往皇宮駛去。 過了好半天,在人家再三解釋下,他才知道,上天把他的名字寫進符命里,讓他輔佐新皇帝王莽,他現在已經是“崇新公”了。 轉眼到了皇宮,洗澡更衣,修胡子,梳頭發,打扮停當,立刻把他送到未央宮前,參加新帝登基典禮。 巍峨的未央宮裝飾一新,在朝陽下金碧輝煌,殿前廣場上旗幟在微風中獵獵飛揚,昂首而立的一列列武士手持長槍,挺胸收腹,默默對視,數千名文武官員穿著最盛大的禮服,排列整齊,神情莊嚴,垂手肅立。隨著司禮官的一聲長叫,悅耳的鼓樂立刻響徹云霄。 一個頭戴純金平天冠,身穿明黃色龍袍,腳蹬厚底皮靴的個頭稍矮的中年人在宦官的引導下緩步走向寶座。王盛注意到,這個人的靴子底有三寸厚,他長方臉,眉宇間滿是莊嚴,方方的下巴顯示著異乎尋常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