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
書迷正在閱讀:老牛怎么吃嫩草、空間靈泉之一品醫女、我怕是活不成了[快穿]、犯罪心理檔案(第3、4季)、坐天下:張宏杰解讀中國帝王、微博大V的娛樂圈日常、她很可愛、我只是個女三、心癢癢、炫富影后[古穿今]
趙定方點頭,看了看天色,道,“那我現在就進宮?!?/br> 現在宮中還沒有下鑰,有時候有急事,朝臣們也會在散衙之后再次入宮。到時候商議事情晚了,可以留在尚書閣過夜,那里本來也有宰相們值守的房間。 等趙定方走了,趙瑾之才轉向自家祖父,問,“您就不攔著二叔?” “我年紀大了,這些擔子早該交給你們了。你們也是,別有什么事就來找我,自己設法解決,讓我老頭子安享一下晚年?!壁w訓一面說,一面嚼著油炸蝗蟲,還招呼趙瑾之,“你不吃嗎?待會兒涼了就不是這個味了?!?/br> 趙定方是怎么跟虞景說的,沒人知道,但虞景答應了這件事,卻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不但答應了,甚至還打算把這件事鬧大。 于是第二日,十二樓開始推出新菜品“飛黃騰達”。 大概是當初鹵rou攤子積累起來的客戶,會來這里的客人武官居多,文官也是很懂得變通的那種,所以看到蝗蟲做成的菜,倒沒幾個人覺得不妥,大部分都躍躍欲試。而在品嘗過后,更是給出了贊賞和肯定,覺得這道菜的味道的確不錯??上в昧咸v,難登大雅之堂。就是在十二樓這里,也只能做下酒菜,正經請客是不會點的。 至于蝗蟲的來源,清薇沒有直接花錢去買,而是雇了幾個閑漢,讓他們每天專門到田間去抓捕蝗蟲。 不知道是不是聽了清薇一席話之后痛定思痛,有了新的想法,邱庭波在聽說這個消息之后,很快出現在了十二樓里。這次他不是一個人來的,而是帶來了一群太學生,這些年輕氣盛的學生們身上還帶著幾分天真和稚氣,對人對事都不會深想,見了這道“飛黃騰達”之后,立刻大加評判。 大部分人認為這種賤物根本不能吃,還大張旗鼓擺出來賣,簡直丟了京城人的臉面。畢竟這里往來的全都是朝廷官員,怎么能吃這種東西?朝廷的臉面還要不要? 另一部分人則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創新。他們引經據典,證明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數次飛蝗之災,結果都很糟糕,甚至曾經直接導致過亡國之禍。所以蝗蟲就應該消滅,而捕食就是個不錯的辦法。而且這道菜的味道也不錯,在年景不好的時候,對普通百姓而言,吃蝗蟲總比吃野菜要好,好歹是口rou。 雙方爭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肯認輸,于是呼朋喚友,搬救兵,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一開始這種爭論只限于太學之中,但跟著,太學的教授們被拉了過來,然后朝廷官員們也跟著加入,到最后竟然演變成了一場巨大的辯論。 中間辯論的重點也幾經變化,從蝗蟲能不能吃到民生艱難再到清薇等人希望看到的關于蝗蟲災害的防治方法,應有盡有。 十二樓三層,清薇站在窗外往下看。因為聚在這里的人太多,酒樓里裝不下,有許多人就站在門口辯論,每天都能聚集起數百人。從清薇合格角度看下去,能將局勢一覽無余。 現在開口的是一個支持派的學子,他臉色因為激動而發紅,揮舞著手臂道,“何謂貴賤?不過是人主觀臆斷!天生萬物,并無高低貴賤之分,而人分之。若說蝗蟲乃是畜生賤類,雞鴨魚rou亦皆如此。何以雞鴨魚rou可食,蝗蟲便不可食?” “雞鴨魚rou,自古有之,自然可食?!庇腥说?,“蝗蟲也是自古有之,從未見祖先輩食之,可見其不可食!” 聽到這句話,清薇眉頭一動,轉頭去看坐在桌旁的邱庭波,“邱大人這一手真是令人嘆為觀止?!?/br> 從小小的飲食之物入手,但到后來,探討的卻都是一些平時很難觸及甚至不敢觸及的東西。譬如樓下這場爭論之中的內容:是不是祖宗成例,古來有之,就絕對不能改變? 在虞景剛剛等級,勵精圖治的這個時期,求變是肯定的。而邱庭波抓住的就是他這種求變的心思,主動將這個話題拋出來。在這樣一場亂戰之中,許多人可能根本注意不到這一點細微的變化,但只要對朝廷局勢有所了解,就絕不會忽視它。 而通過這些不涉及朝事的探討,也可以給朝堂上的虞景一個引子,由此著手。而且,這些加入爭論的人,有朝廷官員,有舉人,有士林中人,這些人都是或者即將是朝廷的棟梁之臣,現在借由這種方法,可以巧妙的從中看出各人的政治主張,將來就能夠有選擇的吸納其中的一部分,如此自然事半功倍。 能夠在那么短的時間內抓住局勢,想出這種辦法來,邱庭波的心思也令人贊嘆。果然,他之前不過是被自己的執念禁錮住,反倒不能很好的發揮自身才能。一旦想清楚了,那便是龍騰于野,即將飛天。 最妙的是單從表面上看,他只是適逢其會而已。畢竟目前的問題只在蝗蟲,而他要算計的卻是以后,所以不是深知內情者如清薇,根本不會發現。這種布局,也同樣很難得。 邱庭波聞言,卻只是搖頭,“比之趙姑娘還是差得遠了。不過我看事情到這個時候,火候就差不多了。趙姑娘預備什么時候收網?” “這個不由我說了算……”清薇說著視線一掃,看見了從遠處走來的人,便展顏笑道,“火候到了,今日便可收網?!?/br> 邱庭波走過來往下一看,嘴角就不由撇了撇,來人正是趙瑾之。 雖然已經想明白了,兩人如今走的是不同的路,沒有繼續比較的意義,但畢竟是多年積怨,哪能短時間內消解?所以每次邱庭波看到趙瑾之都是這幅樣子。而趙瑾之見到邱庭波的時候,雖然面上總帶著笑,似乎極有涵養,但清薇知道,他心里也是計較得很。不過自詡已是勝者,總要擺出寬宏大量的姿態。 趙瑾之帶來了一個新的消息,十二樓雇傭的那幾個閑漢,把手里捕捉到的蝗蟲賣給了別人家。 清薇雇傭這些人,按天發錢,所得是固定的,只要求每人每日上交兩斤蝗蟲。但實際上,這些人每天可以捕捉到的蝗蟲量遠不止兩斤。既然有人出錢收購,他們自然樂得將多余的賣出去。而最近其他人收購蝗蟲的價錢越來越高,他們連給清薇的兩斤都不愿意留下了。 除此之外,抓捕蝗蟲這個行當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一開始只有清薇雇傭的人在抓,后來其他閑漢見有利可圖,便也跟著去。那些田地的主人見別人到自己的地里來抓蝗蟲,一開始還覺得是好事,等京城里的辯論越傳越廣,蝗蟲的價錢越炒越高,他們也坐不住了。 這蝗蟲在自家地里,那就是自家的錢,白放在那里讓別人撿,誰會愿意? 但趙瑾之和清薇看到的卻不是這些。 捕捉蝗蟲的人越來越多,每日的捕捉量有時候簡直是在翻倍增長,但即便如此,地里的蝗蟲也沒有見少。 蝗災,就要來了。 而且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是猜測,是可以肯定今年一定會有蝗災了。只不過現在大家都還陷入在這種熱火朝天的氣氛之中,所以感覺不到罷了。 清薇倒是希望百姓們一直沉浸其中,不必恐慌,不必害怕,只管每天起早貪黑的抓蝗蟲,也許抓著抓著,這一趟蝗災就這么過去了。 但她也知道,這只是自己美好的祈愿。 所以火候炒到現在,的確差不多了。 這天下午,趙定方再次進宮,與皇帝密談。黃昏時分,清薇在趙瑾之的陪伴下,也進了宮。不過走的是僻靜的路,所以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御廚房已經收拾好了一處灶臺,專門給清薇使用。而這個灶臺旁邊不像別處,擺滿了各種食材。這里放著的只有一一桶一桶的蝗蟲?;认x長得不好看,但也不至于嚇人。但不管什么東西,當數量上突破了人類的想象之后,便很容易讓人頭皮發麻。 所以這些蝗蟲放在這里之后,出來進去的人都繞著走。 也因此,在清薇來到這里之后,大家看她的視線都有些不一樣。本來御廚房當差的都是男性,而且大半都不是去勢過的內侍,乍然見著一個女子,自然令人驚異。而她要處理的還是那幾桶蝗蟲,就更令人心里感覺毛毛的。 他們大都并不知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也不跟清薇搭腔,只是偶爾經過的時候瞥一眼她這邊。 被分派來給清薇打下手的,是羽林衛的幾個侍衛。畢竟其他人清薇調動起來不方便,這些人都在趙瑾之手下,自然就不一樣了。反正他們要做的事也并不困難,就是將這些蝗蟲稍微清洗處理一下而已。 但就這個簡單的活兒,幾乎做了一整夜才完成。 而清薇也沒有閑著,一直在用各種顏色的食材來做雕花。這個倒是能請人來幫忙,但為了做到最好,清薇還是決定自己動手。 眼看雞鳴三聲,早朝就要開始,天色也快亮起來了,清薇這才起鍋倒油,開始炸被腌制處理過的蝗蟲。等她這里全都弄好,擺盤之后,那邊早朝是奏響的樂聲正好停止。 清薇揉了揉酸痛的胳膊,對等候在一旁的幾個小內侍道,“行了,抬走吧?!?/br> 幾個小內侍連忙上前,將足有一丈見方的盤子給抬了起來,小心翼翼的往青華殿的方向走。 而青華殿內,虞景和文武百官已經等在這里了。早朝結束之后,朝臣們本該各歸本部,去忙今日的朝事,但虞景卻忽然叫住眾人,說是有東西給他們看,讓大家移到青華殿這邊來。 除了幾個知情人之外,朝臣們心里都不由泛起嘀咕,這到底是要做什么? 不一時,小內侍們抬著巨大的盤子走了過來,小心翼翼的擺在殿內早就準備好的桌子上。 那么大一個盤子,上面蓋著罩子,看不清是什么,但朝臣們的興趣都已經被勾起來了。畢竟看皇帝的樣子,應該是得了什么好東西,想跟大家炫耀。有鼻子靈的人已經聞到了油炸之后的香氣,思量著莫不是陛下這次要炫耀的是吃食? “今日朕有一物,要請諸卿共同品嘗?!庇菥罢f著擺手,讓人將上面的罩子取下來。 大臣們跟著看過去,便見巨大的盤子正中央擺著一只五彩輝煌的鳳凰,四周則散落著各種禽鳥,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心生贊嘆。不過,在贊嘆過后,定睛一看,他們才會發現,拼成這些鳥雀鳳凰的,其實是一只只炸得金黃的蝗蟲!只不過下面用食材雕了底座,上面又覆著各色的“鱗片羽毛”,一時看不真切罷了。 “這道菜叫百鳥朝凰?!庇菥皰吡艘谎鄣顑冉活^接耳的大臣,開口道,“用上萬只蝗蟲拼成,諸卿都來嘗嘗吧?!?/br> 說著又讓人送上筷子,分發給所有朝臣。 大臣們已經被這個出乎預料的結果打蒙了,不明白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拿到筷子,也只站在原地,躊躇不動。虞景見狀,表情十分平靜的從張芳手里接過筷子,走過去夾起了鳳凰身上的一只蝗蟲,放入口中。 尚書令崔紹見狀,連忙跟上,然后是其他尚書閣的重臣。他們都動了,其他人就是心有疑慮,也不得不上前品嘗。吃完之后,還得絞盡腦汁想出些吉祥話來夸贊。 艱難的將嘴里的蝗蟲咽下去,虞景忍著惡心,面上帶著笑意,看著所有朝臣都嘗過了這道菜,這才道,“這上萬只蝗蟲,都是昨日從城外采購回來的。張芳,你將昨日所見場景一一道來?!?/br> “是?!睆埛汲菥肮?,然后上前一步道,“昨日咱家奉皇命出城采買蝗蟲,共購得五桶蝗蟲近百斤,所費一貫錢。咱家到時,市面上還在售賣的蝗蟲,共有二百多桶,聽說比前日已是多了二十多桶,仍舊被搶購一空。聽賣蟲之人所言,這幾日蝗蟲的價錢已有回落,之前曾賣出過一桶一貫的高價。他們都是附近鄉里百姓,只因蝗蟲價貴,從自家地里捕來出售。而據他們所說,即便每日出售的蝗蟲越來越多,地里的蝗蟲亦不見少?!?/br> 說完之后,張芳退回虞景身后,殿內陷入沉默之中。 能夠站在這里的,誰不是宦海沉浮多年,到這時候若還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那這官也不必當了。 數量,價錢,這些都只是表象,而為官之人要看到的,是這種表象下所隱藏著的真相:今年十之□□會有蝗災,而且已經在醞釀之中!百姓們被利益蒙蔽,還看不清這一點,但這些朝臣自然不會。 “諸卿可有話要說?”過了一會兒,虞景開口問。 他的語氣很平淡,但任誰都知道,這絕不可能是因為他不生氣,恰恰相反,皇帝怕是氣得狠了!畢竟蝗災這么大的事,整個大魏上下都沒有人發現,還是食蝗的事情鬧大了之后,才顯露出幾分端倪。更可笑的是,先發現這端倪的竟然是皇帝! 皇帝那句話問得平淡,不過話里的意思其實是:要你們這幫朝臣干什么吃的? 作者有話要說: 虞景:蝗蟲我都吃了,誰還想跟我對著干,盡管試試。 第60章 潤物無聲 片刻的沉默過后, 趙定方見崔紹沒有行動的意思, 只能出列道, “臣請陛下下旨,命各州縣督促百姓捕捉蝗蟲, 遏制災情。同時準備調派糧食前往受災嚴重的地區進行賑濟。此舉要快,非如此不足以安民心!” 虞景點頭, 視線從百官身上一一掃過, 語氣沒什么起伏的問, “趙卿所言, 諸卿可有異議?” 原本如果出現蝗災,消息應該是自下往上傳遞, 這就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畢竟普通州縣官員的奏折, 是不能直達天聽的,中間幾經周轉,自然給了朝臣們反應的時間。然后在皇帝得知此事之前,他們就能夠率先在意見上達成一致。這樣一來, 不管是救災還是賑濟, 朝臣們便都能夠取得主動權。因為各種方案, 都是由他們提出來的,皇帝只是負責蓋印而已。 而這個正常的流程,就算皇帝不滿, 也說不出有什么不對。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虞景首先得知了消息并且發難,就讓朝臣們在這件事情里陷入了被動之中?;实壑苯影鸦认x做成菜送到殿上來, 而且自己動了筷子,很顯然已經氣急,而且在這件事上決心已定。這時候,朝臣們除了附和,還能說什么? 事實上,在場的朝臣并非人人都不知情。畢竟總有親民官觸覺敏銳,從中察覺到不對勁。只是消息送上來之后,他們還得先商量好應對之策,然后才能上報,這中間就耽擱了。而現在皇帝既然發難,再站出來說“事情我已經知道了,只是沒有及時處理”根本沒有意義,還會讓皇帝的怒氣指向自己。 畢竟皇帝本來是在斥責所有朝臣,這時候站出來,就是要主動承擔責任了。誰也不愿意在這個時候輕舉妄動,不如讓皇帝罵幾句,反□□不責眾,也只能責令他們積極救災賑災罷了。 但是態度是要表明的,于是所有朝臣異口同聲道,“臣等無異議?!?/br> “既如此,那就今天之內拿出個章程來吧?!庇菥斑@才將手里拿著的筷子放下,對張芳吩咐道,“這‘百鳥朝凰’也不要浪費了,就分賜給諸位臣工,以資勉勵。還望諸位要牢記為官之本,明白百姓疾苦才好!” 然后才起身離開了。 朝臣們這才松了一口氣。幸而皇帝剛才沒問事情具體是誰負責,顯然沒有追究的意思,這個時候,大家也顧不上別的,趕快將治理蝗災的事情落實下去才是要緊。 只有最敏感的那一部分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不同之處。 雖然有了災情,朝廷肯定要賑災,最后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但對朝臣和皇帝而言,主動與被動之間,差之千里。 虞景從上位起就一直在表現自己的強硬,彰顯出獨攬大權的雄主之姿。 正因為察覺到了這一點,所以不甘心的朝臣們聯合起來,希望能遏制這樣的勢頭。原以為這位年輕的帝王經驗不足,要糊弄他應該是很容易的。但幾次三番的行動,非但沒能將虞景壓下去,反而是他們自己這一邊損兵折將。尤其是上回慶王逆案之后,不少人都龜縮了起來,不愿再出頭。就連尚書令崔紹也不例外。 到現在,虞景已經明顯的占據了上風,再難遏制。照這個勢頭下去,要不了多久,偌大個朝堂就會成為這位帝王的一言堂,再沒有人能夠轄制他。 這不但讓文官們有權力旁落的失落,還隱隱有一種伴君如伴虎的戒懼。 這位陛下的性子,跟寬宏大量這四個字可扯不上什么關系。焉知現在所做的一切,沒有被他暗中記下來,等著往后找機會發難? 不提朝臣們的心思變化,蝗災的事情倒是處理得十分迅速。當日尚書閣就拿出了行之有效的法子,呈給皇帝。虞景看過之后,當即令尚書閣寫成皇榜張貼出去,同時,也是在這一天,十幾位信使從京城觸發,沿著不同的方向,一路走,一路宣布這條政令,務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消息傳達到整個大魏。 但事實上,在朝廷的政令出來之前,因為十二樓近來的辯論鬧得越來越大,所以消息早就隨著南來北往的商人們傳遞出去了。尤其是京城蝗蟲的價錢,更是聽得各地百姓們不敢置信。 而一股更讓人意想不到風潮,正在逐漸流行起來,那就是食蝗。 十二樓里往來的都是什么人?在普通百姓眼中,那就是達官貴人。尤其是京城之外的百姓,對他們來說,很多官名根本沒有聽說過,反正只要知道是很大的官就行了。這些人都吃蝗蟲,那這必然就是一種金貴的東西。于是他們也跟著吃,還必要吃出個講究來。 有人吃,自然就有市場。于是捕捉售賣蝗蟲之風自然也跟著盛行。 參與這件事的人有不少,但除了十分有經驗的老農之外,其他人都是直到朝廷政令頒發,才知道原來這就是蝗災! 但是因為已經形成了風潮,加上朝廷的安排有條不紊,所以百姓們也沒有多少慌張,只不過捕捉蝗蟲的規模又擴大了一些,而且官府會派人過來督促而已。 只是蝗蟲畢竟太多了,就算大家每天都吃,也仿佛吃之不盡。這東西又不能當飯,于是最初的激動興奮逐漸褪去,許多蝗蟲捉到之后,也只能放在手里賣不出去了。 但就在這時候,皇帝在宮中宴請文武百官食用飛蝗宴,號稱“百鳥朝凰”的消息又從京城傳了出來。而且傳得有板有眼,很顯然并不是編的。于是剛剛冷下去的風潮瞬間又熱了起來。 前朝時有一位公主,十分得皇帝寵愛。一日她在宮中玩耍時,因為太過疲倦,便在花樹之下入睡,結果樹上的花落下來,正好落在了她的眉心上。路過的宮娥將這一幕記下,說給公主聽。其后宮中供職的畫師聽聞此事,便將這一幕用畫筆描繪了下來,呈給公主。公主因為十分喜愛這幅畫,便命身邊的宮娥用紅紙裁成花朵形狀,貼于眉心,作“落花妝”,此妝一出,即風靡天下,當時的女子無不作此裝扮??梢娀适以诿耖g的影響力。 現在連皇帝都吃過飛蝗,而且還用來宴請百官,那還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