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書迷正在閱讀:老牛怎么吃嫩草、空間靈泉之一品醫女、我怕是活不成了[快穿]、犯罪心理檔案(第3、4季)、坐天下:張宏杰解讀中國帝王、微博大V的娛樂圈日常、她很可愛、我只是個女三、心癢癢、炫富影后[古穿今]
有句老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便是父子相繼,這種情況也還是在所難免。畢竟每一位帝王都有自己的偏愛和喜好,也不太喜歡在自己的朝堂上留下太多前任皇帝的痕跡。而且有時候臣子們也會仗著老資格,跟新帝對著干。而新帝則很難收服這些老臣。 尤其是當今皇帝是先帝的孫子,所以如今朝堂上的大臣,都是宦海沉浮數十年,年紀和資格都極老的那些,他們能服氣新帝一個毛頭小子壓在他們頭上,把持朝堂嗎?尤其是如今文官的權利空前膨脹,幾乎能與帝權分庭抗禮。 所以先帝未雨綢繆,為新帝留下一部分人才,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邱庭波推斷,自己也是先帝看重的人才之一,所以才始終沒辦法往上升。 雖然只是自己的一個猜測,但邱庭波也知道,這是他唯一的機會。只要老皇帝還在位一日,他就不可能出頭。既然如此,也就不需要急著到處鉆營,謀求機會了。索性繼續留在翰林院里。 只是他也沒有想到,這一等,竟然就是十多年。 如今新帝登基,邱庭波不知道自己等的機會是否來了。因為按理說,先帝既然要將人才留給新君,自然會對此有所交代。尤其是這種皇位平穩過渡的情況下,更該如此??墒切碌勰抢飬s是什么動靜都沒有,仿佛根本沒有這回事。 這一年時間,若說邱庭波心里不激動不擔憂,自然是不可能的。但無論如何,表面上卻還需要端得住,別提多辛苦了。 所以他對父親說的那句話,與其說是安慰對方,不如說是自我安慰。 哪知這話才說了沒幾日,這日他來到翰林院,便被方老大人叫過去,說是明日的經筵,陛下點了他為侍讀! 經筵每十日一次,是由翰林院學士為皇帝講解經史,意在為皇帝增廣見聞,擴充知識,以及借鑒史實,形成完整的政治理念。雖然朝廷以儒治天下,但內部還分為種種學派,而為皇帝講課,也是向他宣傳自身理論的好機會。這也是翰林院地位特殊,被稱為“通天之路”的原因之一。畢竟只要能夠讓皇帝采納自己的理論,青云直上便指日可待。 不過雖然有這樣的規定,但經筵卻也不是一定會有。大部分都是在皇帝求賢若渴的時候才會開設。譬如文帝年間,就曾經三次重開經筵。不過到了晚年,隨著年齡增加,精力不濟,這經筵自然也名存實亡,再也沒有開過。新帝登基之后,為了穩固朝政,吸納人才,這才重新開了經筵之講。 邱庭波也知道這是個很好的機會,然而翰林院里論資排輩,是遠遠輪不到他的,自然也只能干著急。 現在這好事突然落到了自己的頭上,怎不令他驚詫? 難道是皇帝終于想起來要考察先帝留給他的人才了嗎?這么想著,邱庭波也顧不上別的,連忙將明日要將的內容熟練了一遍,力求在皇帝面前表現出色,抓住這個機會得到他的青眼。 是否能一飛沖天,便只看這一日了。 邱庭波如今的職位是翰林院侍讀,所謂侍讀者,陪皇帝讀書也。經筵上,能夠給皇帝上課的,必定都是名滿天下的大儒,翰林院學士,但是這些人年紀大了,身份也不同,不可能講一整日,這就需要侍讀的存在了。 首先,課程開始之前,侍讀要為皇帝朗誦今日所講的內容。然后在開講之后,還要在主講人休息的間隙,穿插講解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等等,讓皇帝能夠“兼收并蓄”,觸類旁通,與自己學習所得進行比較。 所以主講人固然很重要,但侍讀若是發揮出色,又正好能夠說中皇帝的心思,那么自然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機會。 不過邱庭波并沒有因此而急躁,因為一場經筵的侍讀并不只有自己一個,這是他的機會,也是別人的機會。若不能出彩,就只能稱為別人往上走的踏腳石。 中午休息時,看書看得頭昏腦漲的邱庭波心思一動,又來到了清薇的攤子上。 這時候天氣一天冷似一天,這個背風的巷子里的攤子,生意反倒越來越好了。畢竟風吹不進來,兼且兩個大灶的火燒得旺旺的,一進來就能感受到鋪面的暖意,任是誰來了都不舍得再走。 邱庭波點了一碗羊湯,一碟鹵rou,一塊餅。 這種餅非常干硬,初始時許多人都吃不慣,不明白清薇的攤子上怎么會賣這樣的東西。后來才知道,原來這種餅是要扯碎了在羊湯里泡軟之后,滋味才最好。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吃不習慣,但邱庭波自己倒是很喜歡。 這會兒他將一張餅細細的撕碎,在羊湯里泡著,然后才開始享受碟子里的鹵rou。等到一盤鹵rou吃完,餅也就泡好了,湯的溫度也涼得正好,一碗熱熱的湯餅喝下去,整個人從里暖到外渾身都舒坦起來。 吃完了東西,邱庭波也沒有急著走。大概是來的次數多了,跟清薇之間又多少有些淵源,他便也不將自己當成外人,每次坐在這攤子上,看著客人來來往往,心里竟也會生出幾分平靜與滿足。 這種可笑的心思,邱庭波沒有同任何人說起過,包括清薇。但在這里坐一坐,他覺得能讓自己自從得知消息之后便有些浮躁的心重新靜下來。 沒一會兒清薇就過來了,在他對面坐下,“邱大人有心事?” “能看出來?”邱庭波驚訝。 清薇含笑道,“非但能看得出來,我還知道,必定是喜事。否則邱大人這會兒就該沒胃口了?!?/br> 邱庭波眉一抬,“那趙姑娘倒是說說,是什么喜事?”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br> 邱庭波自己沉吟片刻,不由嘆服,“借趙姑娘吉言,若真是這樣的喜事,在下必有謝禮?!彼f完之后,才突然察覺到不對勁,又仔細的看了清薇一眼,“趙姑娘似乎對此毫不驚訝?” “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鼻遛闭f,“道理古人已經說盡,自然不必驚奇?!?/br> 這是《韓非子》中引楚莊王的之典,清薇用來形容他,著實是抬舉了。雖然邱庭波自己內心里也一直是這么認為的,但被人點破,竟無端生出幾分不自在了。就連心中剛剛生出的懷疑,也立刻泯滅了。 “聽說趙姑娘在宮中時,也曾侍奉過陛下?”邱庭波想了想,問。 其實他倒沒有想過從清薇這里得到什么指點,這樣問,更近似于一種閑聊。但清薇聽了這個問題,低頭思索了片刻,才反問他,“邱大人覺得,陛下像誰?” 邱庭波微微一怔,而后道,“人皆言陛下頗累武帝,想來空xue來風,未必無因?!?/br> 清薇道,“是啊,人人皆如此說,卻都忘了一個人?!?/br> “誰?” “順懿太子?!?/br> 清薇說完這個名字,便起身離開了。而邱庭波坐在原處,陷入沉思之中。 順懿太子虞紹,文帝之子,當今皇帝虞景之父。這個人常常會被遺忘,因為他在治文二十六年,年僅二十四歲時便英年早逝,幾乎沒有在文帝一朝的政治上留下任何亮眼的建樹。 但邱庭波博聞強識,又家學淵源,自然知道,文帝一生最大的遺憾,便是這位太子殿下早逝。據傳他天資卓絕,能力出眾,文帝曾經親口夸贊過“頗類吾祖”。 文帝的祖父,自然便是大魏的開國皇帝,魏高祖虞獻。他一生戎馬,親自打下大魏江山,文成武德,令人敬仰。因為立國的時間還短,民間至今都還流傳著許多關于高祖的傳說,將他塑造成古往今來第一個大英雄。在文帝這樣的子孫眼中,想來即便秦皇漢武再世,亦不過如此了。能夠讓他開口稱贊像自己的祖父,可見對兒子的欣賞。 盡管順懿太子很少會被人提起,但想必有一個人永遠不會忘記他?!膬鹤?,當今陛下虞景。 邱庭波想到這里,已經明白了清薇那個問題的意思。虞景如果要找一個人來學習,是他英年早逝,留下無數遺憾的父親,還是曾經橫霸一世的武皇帝? 也許他表面上是學習過武帝的,畢竟由他的生長環境來看,武帝這樣的英雄人物,更的他的青睞,但生身之父必然也給他帶來過深遠影響,讓他去學習。而順懿太子沒有留下太多生平故事,那么他所像的高祖皇帝,便是最好的學習對象了。 高祖皇帝一生南征北戰,但絕不會有一個大魏人認為他熱愛戰爭,這跟一生都沉迷甚至享受戰事的武皇帝截然不同。 想到這里,邱庭波豁然開朗。 如果有人認為陛下年輕沖動,又崇拜武帝,所以心中所想是開疆拓土建不世之功,那就是走入歧途,大錯特錯了! 他忍不住轉頭去看清薇。她站在灶臺后,兩只手分別持一把刀,干脆利落的將案板上的食材切好,幾乎每一刀都毫不猶豫,看上去賞心悅目。其實邱庭波覺得,清薇即便不是做菜的時候,好像也是這樣的狀態。 ——她始終知道自己要什么,該如何得到,然后毫不猶豫的采取行動。 他又想到自己之前的那個猜測。 也許,皇帝會突然想起他這個閑人,并不是因為文帝留下的囑咐,而是因為眼前這個乍看之下平平無奇,似乎沒有太多特別之處,頂多能干一點的女子。 第34章 宮中來人 說來也巧, 這一次經筵要講的內容, 正是《史記》中的《孝武本紀》這一章。 史載司馬遷著書完成之后, 呈之武帝,武帝不悅, 遂將此一章削去。后人抄錄《封禪書》部分, 在前面加上武帝生平, 補成此章。所以這一章的內容,實際講的是漢武帝為政五十年多年間崇敬鬼神, 封禪各地的故事。 這一章不能不講,但也不可能就講這些。自然要從文本發散開去,講述漢武帝這位一代雄主在位期間種種為政舉措,以及其對后世的影響。當然,這個過程中, 免不了會對他的種種行為有所褒貶。 這就是主講官員和侍讀侍講們可以發揮的地方。 要講的內容, 不單是邱庭波知道,每個人事先都能夠得到消息, 做好準備。 而要說的又正好是武帝。 如果仔細比較的話, 雖然漢武帝的謚號與本朝武皇帝相同,但事實上, 真正跟他處境相似的,反而是當今皇帝虞景。 一樣是在立國幾十年之后繼位, 天下逐漸太平,百姓們也從戰亂中緩過來,恢復了元氣, 無論政治經濟還是文學等都完全復蘇,處在高速蓬勃的發展之中。一樣是少年登基,雄心勃勃,不滿足于只做個守成之君。甚至就連皇叔在側虎視眈眈,都微妙的相似。 而當時漢武帝頭上還壓著個太皇太后,現在虞景也被倚老賣老的朝臣壓制著,不能盡展所長。 相似的處境,自然也就帶來了比較甚至學習的余地。所以在座這些人,誰不想抓住這個機會,來一把借古諷今,通過對漢武時期政事的諷詠來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抱負,從而取得他的欣賞和信任,從此踏上青云坦途? 邱庭波站在人群之中,一邊聽著同僚們的種種高見,一邊不著痕跡的觀察皇帝的臉色,再與自己之前所思考的東西進行印證,只覺得許多東西,似乎都在這個過程中越發清晰起來。 他雖然也跟其他人是一樣的想法,但也許是因為比旁人都更有底,所以現在并不著急出頭,而是希望等大家都發表過意見之后,深思熟慮,總結了得失,再來開口。 當然,排在后面也有排在后面的壞處,畢竟理論就那么幾個,大家說完了,若是不能有新的見解,就不免會表現得像是拾人牙慧。所以但凡心里有些想法的,都想爭個第一。這讓邱庭波在這些人之中,顯得與眾不同。 期間方老大人朝他看了幾眼,忍不住微微搖頭。他并不知道邱庭波胸有成竹,只以為他已經放棄了,所以才不去跟人爭一時長短,心里自然是有些可惜的。 邱庭波沒有注意到他的視線,就算注意到了,估計也不會放在心上。反正他這一路走過來,這樣看他的人不是一個兩個,早就習慣了。 現在正站在前面說話的,是翰林院今年剛來的新人,名叫吳嘉。 在這里所有人當中,他的身份最為特殊,因為他是皇帝登基之后,第一科取中的金殿狀元。 方今天下,將每一科考中的進士,稱作天子門生。如果按照這樣來劃分,那么這里所有人,只有吳嘉一個人是今上虞景的學生,其他人都是先帝的。這個特殊的身份,自然而然能讓皇帝對他更加親近,畢竟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更值得信任。 這也是吳嘉能夠以修撰的身份,進入這個侍讀團之中的根本原因。 尤其是他本人同樣才華橫溢。 在他之前,其他人都已經各抒己見,評價了武帝時期的各種為政方略,所以到吳嘉這里,可以選擇的角度也就不多了。但他還是抓住了一個較為新穎的點——擢拔人才的渠道。 武帝一朝有過許多效果顯著的政治措施,但這當然不是武帝一個人想出來的,跟他擢拔了許多人才也有關系。當時還沒有科舉制度,人才選拔靠的是世代相傳,或者由有地位的人開口舉薦。但武帝不拘一格,不但開創了察舉制度,而且只要自己能夠碰到的人才,他都會任用。哪怕是衛青這種家奴出身的人,也能在他的手下煥發出將星的光芒。 而這一點,又能夠暗暗與皇帝將吳嘉本人點為狀元這件事相合,由此可見這位新科狀元的巧思。 所以在他說完之后,虞景也滿意的點頭。 然后他才視線一掃,落在了邱庭波身上,“這位便是邱太傅家的孫子?朕瞧著你怡然自得,似乎胸有成竹,想來自有見解,何不說出來,讓眾人點評一番?” 邱庭波精神一震,是生是死,就看這一遭了。 他站出來,對皇帝拱手行禮,然后才開口道,“謚法曰:克定禍亂曰武??v觀武帝一生,功勛卓著:在內設置中朝和十三州部刺史,頒行推恩令,將許多權力收歸中央,從而大大加強朝廷對地方的統治;在外則東并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逐匈奴,終漢一朝,疆域幾乎便是以此而定。此外還有許多創舉,影響深遠,不能盡數?!?/br> “然而即便英明神武如孝武皇帝,晚年時亦有‘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之語。其崇信鬼神,求仙問道,以致窮兵黷武,又有巫蠱之禍,卒為后人所棄。此是何故?” “高祖皇帝曾言:開疆易而守成難。因此需得一地便治一地,穩扎穩打,逐步推進。使疆域之內,百姓安居而樂業,四方聞之,亦蜂擁而至。如此,何愁國之不治?何愁疆土不廣?何愁基業不穩?” 在高祖皇帝一生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征戰過程中“打下一地治理一地”的這種理論。他要的并不是大片的江山土地,光是有土地,上面沒有百姓,那就跟沒有沒什么分別。 而也正是因為這種舉措,到后來大魏軍隊已經成了民心所向,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有百姓夜間偷偷出來為他們打開城門,有當地官府直接出城投降,也有士紳富族領頭與他們談判歸附……高祖皇帝曾經一日之間連下十二城,若不是中途趕路用的時間多了些,望風而降的城池只會更多! 這是史書上從未有過的偉大事跡,也是大魏百姓津津樂道,奉為圭臬的傳奇故事。 最后,邱庭波總結道,“因此臣以為,漢武之失,在于急切。欲立不世之功,自當忍人所不能。古人有言:‘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煜轮律剖级r終,不過是因為沒有耐心。方今天下太平,而少戰事,陛下只要用心治國,穩扎穩打,逐步開拓,開疆拓土便是必然之理。這個過程雖慢,卻能為后人打下結實的基礎。使我大魏千秋萬代,傳之不迭,一統天下將有日焉!” “好、好、好!”虞景聽到這里,連說了三個好字,“不愧是‘邱家麒麟兒’!” 這是當年那先帝稱贊邱庭波的話,這會兒虞景說出來,該懂的人自然都懂了。這是先帝給新皇留下的人才!但說完這句話之后,虞景又主動站起來,走到邱庭波身邊,拉著他的手道,“朕失子房久矣!” 只這一句話,便讓周圍的人盡皆變色。 子房是誰?漢代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也是歷史上謀臣之中,少有能得善終者。甚至因為智謀出眾,而被后世尊稱為“謀圣”《史記》特為其作《留侯世家》。 曹cao曾稱荀彧為“吾之子房”,此后這句話就成了人主對自己的謀臣最大的稱賞之語。 皇帝將邱庭波比之張良,自然是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如果說之前的“邱家麒麟兒”只是說明邱庭波已經入了皇帝的眼,那么現在這句話,就代表著皇帝要用他了。 這樣的一個人,從今往后,誰還能夠阻擋他的前路?就連邱庭波自己也沒有想到,皇帝對自己的評價會那么高。畢竟他也很清楚,自己說得雖然多,但實際上,都是虛的。還什么實事都沒有做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