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別……別這樣?!卑㈡戮o張又羞澀地吐出幾個字。 顏青竹卻不肯在興頭上退卻,熱烈的唇吻到耳邊,低低傾訴一般溢出斷斷續續的話語,“十多天了……每天……早出晚歸……今日難得……你又拒我……憋死相公……你很開心?” 阿媛已在他懷里沒了理智,忘情地迎合著,兩人的身子在水桶里摩挲扭動起來,一時水花亂舞。 “別……別在這里……”阿媛涌起最后一絲抗拒。 顏青竹忽而停了下來,幽暗的眼神里透出清明。 原來不是不要,而是不要在這里。他的小娘子,終究還是羞得很。 顏青竹灑然一笑,將她從浴桶中抱出,踩了拖鞋,直往樓上臥室而去。 阿媛感到自己的全然暴露在清亮的月光下,驀地縮了縮身子。 顏青竹嘭嘭嘭地踩在樓梯上,終于用臂膀推開門,大跨步而入,將她與自己都溫柔地陷入床中。 床上鋪著他們新婚夜用過的那床大紅被褥,漿洗得干干凈凈,鋪得整整齊齊,卻很快沾滿了他們身上的水漬,皺出一朵朵殷紅欲滴的重瓣玫瑰。 一陣癡纏過后,阿媛忽而覺得屋里滿布清輝,訝然失色。 “怎么不關門呀!” 顏青竹又伏身吻住她,悠悠道:“月亮太寂寞,讓它看看,無妨?!?/br> …… 第二日,阿媛醒來,已是日上三竿。 房門關著,大約是顏青竹早上出去時才關上的。枕頭旁邊整齊地擺著她昨夜遺落在浴室的干凈衣服。想到這個,不禁氣惱,也不知昨夜幾番折騰,有沒有吵到周圍鄰居。這里可不比在山上。 下樓梳洗好了,顏青竹正好推門進來,手上提著幾個油紙包和一個食盒??吹剿咽帐昂?,笑道:“你累了,今日不用做早飯,我買了花甲粥,糯米糍粑還有薺菜包子?!?/br> 阿媛不理他,自去廳堂坐下,等他拿了碗筷,把吃食都擺到自己面前,這才消了氣。 鎮上的早餐花樣多,又好吃,阿媛吃得滿足,便把昨夜他不理會自己,大開著門的事兒忘了。心里只想著,雖是好吃,可不能天天地買來吃,干脆琢磨一番,看自己能不能做出來,讓他放放心心地吃好些。 將盤碗收去,顏青竹道:“帶你去看看昨天說的地方,去不去?” “什么地方?”阿媛已忘了昨天除了被他欺負,還說過什么話。 “做傘的地方?!鳖伹嘀裉嵝训?。 阿媛想起來了,叉著腰,氣呼呼地道:“當然要去!”要是誆騙她的,小心她新仇舊恨一起算。 ☆、第53章 顏青竹到埠頭取了小船, 載著阿媛劃進鎮子后方一處寬闊的水域。 過了約莫一刻鐘,望見前面岸上一處茂密的樹林,阿媛覺得有些陌生,想問顏青竹這是何處,他卻已一撐篙往岸邊靠去。 上岸穿過小樹林,一片稀疏的房子間落在綠水楊柳中,竟是個幽靜的村落。 “這里叫百工村?!鳖伹嘀窠榻B道。 “百工村?”阿媛未懂。 顏青竹道:“木匠,鐵匠, 銅匠, 篾匠, 泥瓦匠, 扎燈匠,修鍋匠這里都有,倒是傘匠, 只有我一個?!?/br> “這里住的都是匠人,所以叫百工村?”阿媛了然。 “不錯, 以前是塊荒地, 只有幾個漁民在這里。后來慢慢有些工匠來這邊搭房子工坊, 就逐漸形成氣候。畢竟鎮上寸土寸金,一個小作坊也起碼要占一間屋子,倒不是貧戶隨便出得起的?!?/br> 說話間,兩人已沿著泥巴小路經過一間舊瓦房前,一個男人正在彎腰在院子里疊瓦片。 “王大叔——”顏青竹打了個招呼。 男人抬起頭,笑容滿面, 也向他們打了招呼。阿媛認出他是王山泉,卻又覺得他和以前很不一樣了,一時沒反應過來。 待走遠了,阿媛忙問,“村里人說他休了邱氏,去了鎮上,原來是在這里啊?!?/br> 顏青竹點點頭,“他在這邊住下,常往鎮上攬活兒,倒是比從前耕種還多賺些。我們那房子的修繕活兒,我就是找的他做工頭。他非是不收我錢,說是抵一些欠錢。我看他剛起步,便說各算各的,還是把工錢結了?!?/br> 阿媛笑笑,“嗯,這是對的,他有心還就好,我們不用逼得太緊。他能做回自己擅長的事情,這便是最好,我看他比從前精神多了呢?!?/br> 二人說笑著,又轉過幾株楊柳,繞過一方魚塘。 顏青竹指著一處黑瓦白墻的三圍院子,“就是這里了,我的工具都是搬到這里了?!?/br> 阿媛這才想起,修繕房子的時候他就把山上的工具搬走了,昨天自己在新家沒見到,原來是搬到這里了。 又打量那院子,有八成新的樣子。這一帶房子都很新,看來都是匠人們在原本的荒地上新建的。 單層的房子不那么高大,倒和山上南安村一帶的房子差不多,只是格局更簡陋一些,材料更低廉一些。畢竟只是工坊,沒有必要增大了開支。 顏青竹又帶她進屋去看,正房很寬大,做傘的工具全都放得進去,窗戶被顏青竹換了更大的,這樣采光更佳,雨天在房里做活兒也足夠明亮。 左邊是間臥房,小得就能放一張床。不過顏青竹基本上是用不到了,至多午間炎熱在這里歇息一下。 右邊是個小廚房,里面的灶具很簡陋,卻很罕見地是用石磚筑的灶臺,而非泥土。 顏青竹指著灶臺道:“上一個是石匠,如今到鎮上做工去了。才一兩銀子就把這里全部交與我了?!?/br> 是石匠,難怪呢。阿媛點頭,道:“他賣給你還能賺一兩銀子,若是沒人來接手,荒廢在這里便一文錢也沒有。若是時間長了,有人來搶占了也說不定。這種荒地上的房子,不會記錄在戶帖上,說得清是誰家的?你倒是小心些,買把大鎖把門鎖好了?!?/br> “好,聽你的?!鳖伹嘀裰钢T口一大片長滿野草的空地,補充道:“這里比山上還空曠,又平整,晾傘很方便?!?/br> 阿媛露出笑容,“倒是難得你能找到這么個地方?!?/br> “還是王大叔幫忙呢?!鳖伹嘀裥Φ脺厝?,拉著她的手道,“你也滿意這地方,那我們不生氣了?” 阿媛撅起嘴,勉強嗯了一聲。顏青竹摟過她親了一下,笑呵呵的樣子。 阿媛見四野無人,也就不與他計較了。 兩人又將房子略略打整了一番,顏青竹望著空無一物的廚房,道:“這石匠倒是一個鍋,一個碗都沒留下。我得回鎮上置辦一些過來?!?/br> “買那東西做什么?我每日午間給你送飯,你傍晚回來在家一起吃便好?!卑㈡碌?,“只需買個燒水的茶壺,你再置幾個竹節做茶杯,累了渴了喝杯茶歇著?!?/br> 顏青竹笑笑,“娘子賢惠,只是勞煩你了?!?/br> 阿媛覺得他不似說笑,便道:“你這人生分起來好像從前都和我不認識了。我每天出來賣糕,順道就給你送飯了,就這么幾步路,有什么麻不麻煩的?” 賣糕?顏青竹道:“阿媛,你以后不用走街串巷去賣糕了,我給你另想了一個法子?!?/br> 阿媛訝然,“什么法子?不賣糕,我別的……沒有所長了?!?/br> 顏青竹笑道:“不是不賣糕?。我的意思,是不用再去街上叫賣了?!?/br> 阿媛更是疑惑,不去叫賣,她還能到鋪子里去賣?可沒有那租鋪子的本錢了。 顏青竹賣了個關子,說是回家再告訴她。 離開百工村前,顏青竹去附近一銅匠處買了把鎖,又買了個倭瓜大小的銅鈴。他按阿媛說的,把門鎖起來。雖沒什么值錢的東西,但晚上這里沒人,還是小心些好。 可阿媛問他那銅鈴做什么用,他卻不說,又賣起關子。 二人又一同往一木匠處取了個小面板似的東西,因是包起來的,阿媛不知道是何物,這次卻懶得再問顏青竹,想來是他做活兒用的。 二人劃船回鎮上,買了燒水的茶壺,又買了做糕用的材料,這才回到家里。 阿媛還未歇口氣,就忙問:“你說回家就告訴我的?!?/br> 顏青竹笑著,拉了她到廚房,把窗戶推開,問道:“你看,我們家后門這處河道,熱不熱鬧?” 阿媛從前也未仔細看過,只覺得劃船出去的時候,過往船只挺多的,在廚房里的時候聽到外面是喧鬧的??傻降猛砩?,卻沒覺得吵鬧,安靜得能聽到風吹動柳枝的聲音。 如今細細觀察,才發覺這在鎮南算是處寬大的水域,他們這面一排的都是房屋的后門,對面迎著的,也是人家的后門,但有好幾處,后門亦裝點得如同正門,又懸燈籠,又掛牌匾,顯然不是普通居民。 譬如四海酒家就在斜對面,走過落月橋便到了,臨著酒家,旁邊間隔著還有幾個聽曲兒的茶樓,再遠處,還有一些布坊和雜貨鋪。因為水域寬闊,還有不少來往船只泊于此處——這是商業貧乏的鎮南難得喧囂的一處水道了。 “熱鬧?!卑㈡麓鸬?,心里揣摩著顏青竹的意思。 顏青竹將從木匠處取來的板子從身后抽出,剝開紙膜——是個長形的木牌子,用清漆漆過,保持著原有的木色。 阿媛沒看出什么名堂,顏青竹咧嘴一笑,獻寶似的轉過面兒來,上書四個大字——“阿媛糕點”。 阿媛驚訝地張開嘴,半天沒有合上。 顏青竹皺眉,忙問:“不喜歡?” 阿媛擺手,“不是……喜歡……你的意思……在家里賣?” “不錯。這塊牌子,掛外面?!鳖伹嘀窭㈡?,給她指了指窗下一個位置,又掏出那個銅鈴,比劃了一番,道,“這個鈴鐺一頭系在這里,一頭系在這里,鈴鐺掛在里面窗戶上,有人拉繩子,屋里鈴鐺就會響。大部分時候,咱們開門或開窗,有客人來問,都聽得到,這鈴鐺,方便那些年老的,聲音小的人,若是你在家里別處做事,聽不到人家叫喊,可這鈴鐺大,聲音大,不怕聽不到?!?/br> 阿媛實沒想到他有了這么一個法子,可這個買賣方式確實值得一試,若是成事,后門這處相當于自家一個鋪面了,不用再走街串巷,節省下的時間,足夠多做一些糕點了。 “你……是不是買這個宅子的時候,就把這些辦法都想好了?你也太厲害了!” 顏青竹抓抓后腦勺,笑道:“當不得娘子夸贊。最初覺得這處房子好,只是希望你住得舒服些,還有這處水道寬闊,我們出行方便。后來修繕房屋,我每日都來這里,漸漸發現了這里原是個熱鬧的所在,才有了這個法子?!?/br> 阿媛又看看那木板上的字,這個絕對不是一個木匠能寫出的模樣,也不是顏青竹能寫出來的。自己的字只能說尚算工整,比起牌子上的字卻立見高下。那是一個勉強能寫字的人和一個寫得一手好字的人之間的區別。 “這字是請誰幫你寫的呀?這般好字,清雋飄逸,若忽視書寫的內容,倒像一家古玩店的招牌呢?!?/br> “你猜!”顏青竹道。 阿媛狠錘了他一下,“你今天到底要賣多少關子才滿足???” 顏青竹不禁笑了起來,又道:“本是想讓之前畫畫的曹老頭幫我寫的,可最近都沒見到他擺攤,我為這點小事找到他家里又覺得不合適,便作罷了。后來……還記得在監市鋪幫我們的那個書生嗎?” “劉靖升?”阿媛脫口而出。 “不錯?!鳖伹嘀竦?,“上次在監市鋪說好要答謝人家,后來卻一直沒有機會。趁著前些日子都往鎮上走,我便去書院找過他,請他吃了頓飯。原來他家祖上也是行商的,難怪為人不拘小節,不覺得我這個匠人高攀了他。我見他也樂意多交個朋友,便也不拘束,就請他幫我寫了這個牌子。他聽說我們要來鎮上,直說要吃你做的糕點呢?!?/br> 阿媛心道,這個劉靖升從前留給自己的是不分是非,好管閑事的印象,從監市鋪那事開始,似乎有些不同了。 阿媛朝顏青竹下頜捏去,笑容明媚,“懂得借助他人長處,相公可真是聰明!人家見了這么好看的字,覺得我的糕點也絕不會難吃了。這位劉秀才,大抵前途無量,而且心思通透,為人活絡,不似一般讀書人,我們能與農人,匠人,商人之外的人結識,不定是有難得緣分的?!?/br> 想到什么,阿媛又道:“那這個銅鈴,是受了那位銅匠的啟發?”阿媛想起來,他們往銅匠處去時,顏青竹就是先在門外處拉了拉繩子,阿媛以為是無意之舉,現在想來,他一拉繩子,屋里便傳來響聲,應該就是向銅匠發出了來客的信號。 顏青竹握著她捏自己的那只手,笑道:“是啊,那個銅匠年輕時捶捶打打慣了,如今有一只耳朵失聰,他屋里掛的鈴鐺是一串不是一個呢。不過我娘子耳聰目明,一個便夠了?!?/br> 阿媛微滯,“他一耳失聰了?” 顏青竹點頭,“銅匠鐵匠每天都敲敲打打幾百數千次,那種重音并不是人人能忍受的,大概到四五十歲,就算不失聰,耳朵終究是不好使了?!?/br> 阿媛嘆口氣,驀地有些傷感,反握住他的手,摸索著掌心縱橫交錯的粗糙紋路。 “但凡匠人,粗使細作,難免損傷,以后給你做雙手套帶著吧?!?/br> 顏青竹知道她心思,忙道:“不用擔心,做傘匠比起那些力氣活兒可是輕松多了,用的是巧思巧勁。我的手除了難看點,以后也不會有大損傷的,我爹做活兒到那把年紀,也還屈伸自如呢。涂傘面的桐油,祛濕通絡,我們常年沾染著,雖是不好聞,但老來筋骨不會有濕痹之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