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本書由【坑爹小萌物】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傘匠娘子的水鄉生活 作者:一鳥嚶鳴 文案 住在村頭的阿媛,嫁給了同樣住在村頭的顏青竹。 阿媛是個孤女,而顏青竹是個沒有半分地的油紙傘匠。 土豆燉倭瓜,青蛙配蛤|蟆,這門婚事在村人眼里沒啥好炫耀的。 沒想到的是,有一天這小夫妻倆竟搬到了山下有名的富庶之地——枕水鎮。 一句話簡介:發家致富寵妻,小人物成長故事。 特點:書寫江南風物,描繪市井人情。 閱讀提示: 1.本文寫實向,無穿越,不重生,沒啥金手指,宮斗宅斗無能 2.基調已定,先苦后甜,前期有點灰暗,結局he 3.據目前讀者反應,男女主都比較現實,不怎么討喜 (作者菌初來乍到,不了解jj風格,所以第一篇文風格如此詭異) 以上您都不介意的話,可以考慮入坑。 內容標簽: 布衣生活 種田文 情有獨鐘 勵志人生 主角:阿媛,顏青竹 ┃ 配角:眾多 ┃ 其它: =================== ☆、第一章 春。 江南。 枕水鎮。 三月的小雨淅淅瀝瀝。 阿媛剛從載客的烏篷船上下來,隨著擁擠的人流踏上了枕水鎮南面的埠頭??蓱z她一雙新做的粉藕色蓮頭繡鞋,剛在那青石板街上踏了幾步,便印了幾個明顯的泥點子。阿媛好生心疼,卻也顧不得許多,挎好搭著藍印花布的大籃子,撐開了油紙傘往那街巷深處行去。 枕水鎮臨水而建,偌大的鎮子里大小河道穿梭,高低橋梁凌駕,恰有那縱橫的兩路寬水道將整個鎮子分為東南西北大致四個區域。 鎮東,鎮北,鎮西均是商鋪林立,熱鬧繁華異常,而阿媛行走的鎮南,深巷子里筑著高高的墻頭,院落頗多,店面極少,儼然是民居緊湊之地。 阿媛在巷子中一個矮墻邊停了下來。此處原本雪白的墻壁已經斑駁,鎮南多是老宅,殘破處并不鮮見。而裸|露的青磚縫里卻肆意繁衍出一簇簇碧綠的鳳尾蕨,迎著絲絲雨滴微顫著身姿,鮮翠欲滴。再是貧瘠的磚土,也未阻擋這生命的磅礴。阿媛看著,不由歡喜。 墻頭伸出一枝沾了雨水猶如浴后美人的嬌艷杏花,與鳳尾蕨一起,一粉一翠,映襯得古樸的黛瓦白墻生機盎然,并未因陳舊而顯破敗之色。鎮南民居,大抵如此,雖是老舊,卻越發自然寧謐。 阿媛安心似的點點頭,心道:“便是這里了,好在杏花未謝?!?/br> 她素來不怎么會記路,這家只來過一次,因前次商定了生意,她特意記下了這家的特征,怕今次來找不到。 “上了南面埠頭直走,第二條巷子盡頭前幾戶,那家墻披蕨草,院有杏花?!北闶沁@樣,她才記住了,不會一個人在這偌大的鎮子里走丟。 這院墻開了道小木門,應是這家為了方便從巷子出來走水道特意開的后門。 阿媛輕輕敲了敲門。 這家二層的馬頭墻下鑲著一扇雕花木窗,此時窗前便映出一個人影,立時問道:“何事?”聲音軟糯,是江南特有的溫柔。 阿媛不慌不忙地答道:“沈娘子上回定的青團,我送來了?!?/br> 那里面一聽,馬上應了。過得半晌,一個著竹青色繡花上襦,水粉色百幅裙的年輕婦人給她開了門,正是那沈娘子。 沈娘子笑盈盈地客氣道:“難為這下雨天,你還送過來?!?/br> 阿媛揭開那小心翼翼用布遮住的大籃子,取出最上面幾個用油紙包成大塊的物事,笑回道:“說好的生意,便是下刀子也要來的。誤了您家過寒食節,我便是告罪也不頂事兒了?!?/br> 沈娘子笑著點點頭,早拿了食盒將東西接了過來。 阿媛道:“每包六個,一共四包,煩請娘子查看?!?/br> 沈娘子笑著擺擺手,和氣道:“數量必然不會少,味道更是讓人放心?!毖矍斑@看著十五六歲光景的小丫頭,沈娘子是有幾分好感的。相貌乖巧,做事利落不說,小小年紀出來販賣,很是不易。又瞧著她身子瘦弱,心下便又生出幾分疼惜。 阿媛見她滿意,為人又爽快,想著將來能多做她幾次生意,便又道:“這次還新做了艾餃和各色撒子,我包些給娘子嘗個鮮吧?!闭f罷從籃中取了幾個放到沈娘子的食盒里。 沈娘子見那捏成海燕狀的艾餃顏色翠綠如玉,清香撲鼻,又見那金燦燦的撒子綰成各種形狀,仿若金絲盤繞,頓時喜了眼,忍不住夸贊了幾句。 當下沈娘子便付了青團的錢,又多給了幾個錢,說是補貼點她坐船的錢。 阿媛道了謝,又小心地遮了籃子,重新撐了傘往下家去了。 “歪棗巷第三戶,巷口有棵歪棗樹,有個瘸子愛坐樹下。今日做這家王娘子第三次生意,要了五個青團,十個艾餃并三個撒子?!?/br> “落日橋下第一家,此戶臨水有埠頭,埠頭下常系著只一人坐的小木船。今日做這家嚴婆婆第五次生意,要了十個青團,十個艾餃。不愛吃甜膩,要拿專門用黃油紙包了的,少油少糖的給她?!?/br> …… 阿媛按著記憶又如此走了三四家,雖則都不是第一次去的,但她還是認認真真尋著路線,又盡量多記些沒走過的路。 鎮南雖只占枕水鎮四分之一域,大小橫豎也有十多條街巷,十多座橋,還有寬的窄的數不清的河道。 因為多數是住宅,很多小街巷都沒有名字,向人打聽起來皆是麻煩。本地人住慣了,說起來哪家哪家在何處都是差不離,只是阿媛卻必須費了心思去記了,這里可不比她家山上那個南安村。南安村占地雖也大,戶數卻不過七八十戶,幾條村路簡簡單單,走上兩日便熟了。 賣了那幾戶預定的人家,籃子里還剩了各色糕點數十個,是阿媛特意多做的。 今次趕上清明寒食二節,一來諸戶家中禁火,只能冷食,二來親友相約,或掃墓或踏春,總要備些拜祭用的糕點和路上的零嘴,阿媛的生意這才一下子翻倍了,往日里那些預定的買十個已算多,三五個的是大多數。都是吃了覺得味道好,讓她下次來了直接送上門的。 除了預定,阿媛更多的時候是去叫賣。 今日因為預定的多,大籃子裝不下了,不然她必要多做些去叫賣的。 此時,阿媛走到一處水域,兩岸間大概有著十來丈距離,在鎮上算是處極寬闊的水域了。 兩岸間駕了一座數層高,能容兩輛小轎并行而過的石拱廊橋,青瓦紅柱,飛檐斗角,梁上有水墨畫宮燈列排懸掛,端的是氣勢雄壯,古樸典雅。 此橋名曰雙子橋,傳說乃是百多年前,一位得了雙生子的當地富翁出資修建,因而橋有雙洞。 沒有此橋前,據說鎮南往鎮北只能走水路,如今過了雙子橋便是鎮北。而此橋自建成起便成了各路行商和當地居民的避雨之處,江南多雨,有心的商人便專揀了這雨天來橋上買賣,挑個人旺。久之,無論風雨,這雙子橋都成了市集一般,便稱作橋市。 阿媛站在岸邊,已透過薄霧依稀看到對岸彩燈高懸,人流穿梭??v然是清明寒食二節,枕水鎮的東,西,北三面也不會輸了平日多少熱鬧,阿媛倒是喜歡這里的熱鬧。她又見還有三三兩兩結伴出游的學子,不知今日那人是否也恰好出游呢? 此時,零落的雨點倒是徹底收住了。阿媛上了橋,收了傘,便想趁著橋市把買賣做了,好趕去鎮北。她隨便往一邊的廊椅上找了空位坐下,甩了甩被籃子勒出幾道紅印的手腕,又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腿。 橋上已是聚集了不少人,有來逛橋市的,有來躲雨的。橋上的買賣甚多,賣首飾的,賣糖果的,賣水果的,賣梅干菜的,捏面人的,擺博戲攤子的,挑夫尋差的……除了那販人的不便上橋,這橋市已算是各項齊備,熱鬧非凡了。 這樣的喧鬧氣氛將橋本身的端雅莊嚴也給削弱下去。 阿媛自知若非清明時節,外出踏春的人多,這橋上多半是摩肩接踵的喧嚷,根本沒她擺攤的地兒了。 她也不吆喝了,因為縱然是她出聲了,也敵不過人家周圍的聲音大。 阿媛只將籃子放好,擺了幾個模樣最好的糕點在外面,又支了塊牌子出來,上書“寒食糕點,一個五文”。字不算好,倒是工整。 阿媛算是村中少有的能識字的女子,而枕水鎮盛行讀書,不少人都是識幾個字的,縱是那不識字的,看到精致的糕點,也知道問價。 不一會兒,便有個打扮漂亮的婦人走了過來,看著那牌子和糕點頗有興趣:“五文一個,倒是便宜??梢試L嗎?” 阿媛知道自己賣得便宜,鎮上的糕點鋪可都趁著過節漲價了。 她將早就切好的試吃品拿了出來,用細竹簽子插了送到婦人面前。 那婦人嘗了不住點頭,又問道:“這青團中的紅豆餡似乎帶著清涼,與別家不同,不知如何做的?!?/br> 阿媛見她像個真心要買的,也不避忌,只道:“加了些薄荷葉的。春日濕氣漸重,加了薄荷更幫那濕氣透出來。味道也更清爽的,吃了人不乏?!?/br> 那婦人聽她說話細致,糕點又好吃,果然當下便買走了十多個。 沒過一會兒,又來了個老婦人,只瞟了那牌子一眼,目光便落到糕點上,直直地看了許久,才輕蔑地問道:“多少錢?” “五文一個?!卑㈡乱膊欢嘀v。她瞧了那老婦人是見了剛才那年輕婦人試吃才走過來的。 “雞蛋也不過才五文一個,你這些個素糕點也太貴了,沒啥稀罕?!?/br> 阿媛被她這么一說,心里極不好受。那雞蛋五文一個,是雞生的。人不過喂喂食,待生了蛋便湊起來賣。自己做個糕點天不亮就起來,還要費好一番功夫。如今卻被這老婦人說是不如那雞蛋。 不過阿媛自做這生意以來,見過的人也算多了,也不與這老婦人計較,知她那么說,要么是想壓價,要么就是等她介紹一番糕點的特色,再蹭吃幾個。 阿媛偏偏不如她的意,只笑道:“不貴不貴,剛才那娘子便說我這糕點賣便宜了,賣上七文一個也值得起。若是放到河對面的鋪子去賣,便要二十文一個不止呢?!?/br> 老婦人見她伶牙俐齒,一點沒了剛才見著青澀丫頭的模樣,訕訕的哼了一聲,往前走了。 阿媛也不往心里去,但凡這上了些年紀的人,少有幾個不是惜財又貪小便宜的,本心不壞,只是頗為難纏了些。 不過多時,又過來幾個從鎮北方向來的學子,在橋上逗玩了許久,又是吹糖人,又是玩博戲,似乎很少從書院里出來,凡事都覺得新鮮。 這行人從阿媛的身邊過時,也沒停留,她的攤位并不顯眼。 阿媛卻難得熱情的吆喝起來:“青團,艾餃,撒子,買幾個踏青游玩吃!” 那幾人聽著個甜美的聲音,便側身停了下來,看著那些糕點,好似突然有了興致。 阿媛熱心地介紹了,又主動讓他們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