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這會兒天已經涼了,寒露都過了,家里早已經發了夾衣,俱是一色的青褐,腰上還扎著白腰帶,石桂一只手攥著腰帶的頭,一只手緊緊扯著,就是不敢邁步子,若是,若是宋勉沒能找著呢? 這許多天她都懷抱著希望,到這一刻反而膽怯起來,腳下邁不動,眼睛盯著至樂齋的門,喉嚨口干,她眼睛盯著門出神,后頭卻傳來宋勉的聲音,他人才剛到,比石桂還晚一步,看她怔怔站著,知道她的心意:“你等了許久罷?!?/br> 石桂緊緊盯住宋勉的臉,眼睛一瞬都不瞬,只盼著能從他嘴里聽見父母還在的消息,宋勉被她看不過,笑一笑:“事兒我替你辦了,你父親跑船去了,并不在家中,你母親跟祖母帶著你弟弟去了山上的廟會,我遇上了村口白大娘,說原是一道的,腳程慢些還沒到,可惜人多,我又不能久留……” 石桂長長出得一口氣,手緊緊揪著襟口,額上出了一層薄汗,屏住一口氣,這才緩緩吐出來,渴盼了多少日子,愿望成了真,她口里除了念佛,竟半句旁的都說不出來。 宋勉背在手后的手一緊一松,他想了許久,才想出這一套說辭來,不讓她當家人還活著,她爹也不定還回來找她,慢慢淡了總比知道天人永隔,心里要好受得多。 “你給人銀子,我全交給白大娘,因著她說……”說到這句竟接不上口,覺得窺探了石桂的隱秘,非君子所為,嘴巴張著,石桂就先笑起來:“白大娘撿的我,我娘再把我討回去的?!?/br> 白大娘一家也無事,那便是活人一命,自有天佑了,石桂心里猜著宋勉要說什么:“白大娘于我有大恩德,便是全給了她也是應當?!?/br> 她知道宋勉要說那五兩銀子的事兒,宋勉沖她點點頭,心里松一口氣,石桂既知秋娘無礙,跟著又問起房子來,這倒是宋勉知道的,告訴她流民收編,十戶為一甲,自有官府收發發田地,再免去三年賦稅,又有糧食周濟,只要活著,總能活下來。 至樂齋里出出進進許多人,石桂聽見好消息人已經樂陶陶的,嘴巴翹起眉眼彎彎,不住給宋勉道謝,宋勉越是聽她說謝,就越是心虛,石桂退后幾步,差點兒撞在欄桿上,卻還止不住笑意:“堂少爺忙罷,我回去了?!?/br> 一路走還一路在笑,宋勉卻沒轉身進屋,兩只手攥緊了,目送石桂轉上回廊,她還輕輕蹦跳了一下,歡喜的像只鳥兒。 宋勉這才輕輕嘆出一口氣來,他雖沒見人,也沒見尸,那一番話也不全是假的,給她留個念想,總好過半點指望都無。 心里知道石桂的愿望是回家去,她父母都不知身在何處,要怎么贖她回家,心里想一回,抬眉看她裙角兒都要飛起來的模樣,心里模模糊糊的想著,若是她爹不來,那就他來替她贖身。 作者有話要說: 一想到馬上就下卷就興奮的懷總 啦啦啦 作收又滿整數啦 于是決定今天還有一更 愛你們么么噠 大吉大利求包養 ☆、第208章 正軌 若不是主家有喪事,石桂差點兒一路笑著回屋去,走到鴛鴦館門邊,懸著的白紙燈籠讓讓她一下子醒過神來,對著那貼了白聯的門收起了笑意,垂著頭快步回房去,生怕被人看見。 等進了屋子,緊緊闔上門窗,一轉身摟住淡竹轉了個圈兒,石菊還坐在就要上,淡竹卻按捺不住,才要上前問她,就被石桂一把摟住了,原地轉了個圈,又張開手臂抱住了她。 這下屋里兩個也跟著笑起來,這便是一家子平安無事了,淡竹啐了她一口:“原來跟條死魚似的,這會兒倒活蹦亂跳了?!?/br> 石桂這不在意,隨她去說,裙子打了個旋兒,伸手抱起貍奴來,貍奴瞪圓了眼睛喵嗚一聲,軟綿綿的身子拖成一長條,前爪搭在石桂的手腕子上,后腿翹起來,在斗室之間跟著石桂轉了一又轉。 石桂一把抱了貍奴往床上倒下去,貍奴爪子一沾著床立時跳開去,沖著石桂喵喵叫個不住,腦袋暈暈的,想往床架子上跳,踩空了一下滾倒在枕頭邊。 淡竹看她高興也跟著笑起來,還怕笑得大聲叫人聽了去,咬著袖子直吸氣,指著躺倒在床的石桂對石菊說:“你看看,這可不是瘋了?!?/br> 石桂心里的歡喜無處對人說,狠狠喘上兩口氣,這才坐起來,綁得好好的頭發都轉松了,往后攏一攏:“我娘帶著弟弟趕廟會去了,躲過了大水?!?/br> 一面說一面眼睛發亮,眼睛也彎了,嘴巴也翹了,臉上的笑意止都止不住,淡竹看她這樣,怪道要關門窗,叫人看見她歡喜得這個模樣,別個不說嘴,錦荔也得嚼舌頭。 石桂手腳都沒地方放,這下子也不念佛了,攥著明月給的符,那會兒恨不得求遍神佛,這張符既是宋老仙人寫的,便被石桂當作救命稻草,拿小荷包裝著,天天拿著它求一回,這會兒還掛在床上,貍奴伸了爪子去抓,還被石桂教訓了一頓。 石菊看她跑得一身大汗,倒了茶給她遞過去,石桂接過去就要往嘴里送,也不知道吹一吹,淡竹“哎喲”一聲,把杯子搶了過來:“你這舌頭還要不要了,才剛滾開的水?!?/br> 兩個人說的她一句也沒聽能進去,秋娘能帶著喜子去趕廟會,那便是家里的日子頗得過了,她小時候也去趕過廟會,石頭爹把她頂在肩上,坐得高高的去看涂脂抹粉穿紅掛綠的伶人戲子唱戲踩高蹺。 石桂不疑有它,宋勉連白大娘都說出來了,必是一道去的,她把抄寫的那些心經取出來,又念上一回,淡竹石菊都替她高興:“若不在守孝,必要你請東道的,這下子你干娘可沒指望了?!?/br> 鄭婆子甫一知道石桂家鄉又遭災,還替她嘆上一回,發這樣的大水,在別苑倒是能躲過去的,山下的可怎么辦,嘆過一回,跟著又想到,石桂是一心回家的,家都沒了,她往后也能老老實實呆在宋家了。 到底松一口氣,對著石桂越發殷勤起來,她家里才受了難,便得越發顯出干親的好來,又說要接了她回去住,又給她送吃食來,對著人便嘆,說她可憐見的,往后就只有這一門親了。 這話是不錯,可這番作態,淡竹哪里看得過眼去,她跟石菊兩個攔了,鄭婆子也不會真的到葉氏跟前去求,作了個樣子,又是粥又是湯的送進來,繁杏哧得一聲,外頭卻當了真,說鄭婆子實是拿這個干女兒當親女兒看待的。 淡竹聽了就恨不得碎到人臉上去,跺了腳罵上兩句:“她真個當作親生女,怎么不去看看葡萄,那一個難道家里沒遭災了?” 葡萄跟著鄭婆子時日還更長些,不過就是來趁熱灶,石菊卻捂了淡竹的嘴兒:“憑得她說罷,若是……往后還真得賴了她呢?!?/br> 淡竹這才忍了氣,既然石桂家里無事,那往后也不必全依仗了鄭婆子,她頭一個就替石桂長吁一口氣:“這會子可好了,你那個干娘也不能隨意拿捏你了?!?/br> 全人骨rou之情,那是老太太太太常放在嘴邊的,鄭婆子螞蟻撼不動大樹,她再想留下石桂刮她身上的油水,只要石家還有人有來贖她,就不能放肆不顧。 這事兒不好說破,總不能說是托了堂少爺去找的,石桂歡喜過了,還是石菊替她想著了:“這事兒咱們還得悶了,別叫人扯出些旁的來?!?/br> 石桂十一歲了,半大不大的時候最是要緊,被人扯上什么扣了帽子,往后再難出脫,石桂謝過她:“還是你周到?!?/br> 石菊抿了嘴兒笑一回,吹了燈蓋上薄被子,三個談笑幾句,到底不敢高聲,石桂蓋上被子,心中安樂,枕頭邊還睡著貍奴,挨著貍奴毛茸茸的腦袋,沒一會兒就熟睡過去。 第二日一早,春燕才剛醒來,掀起簾子往窗外頭一看,就見石桂在院子里頭煮茶,石桂只歇了兩日,跟著就一直當差,春燕替葉氏守夜,每日清晨即醒,推開窗扉就能看見她,雖也在當差,可一舉一動死氣沉沉,此時看她腳步輕快,嘴角含笑,知道是有了好消息,也替她高興起來。 這份高興,除了替石桂,還有替葉氏,只不能明白說出口來,有這么一個還不如沒有更好些,往后他再也不能伸手要錢了。 帳子里頭一翻身,春燕趕緊放下簾子,披了夾衣走到帳前,托了個漆盤,一杯清水一杯蜜水送上前,葉氏漱過口,飲了半杯蜜水,等她起來坐到妝鏡前戴上孝髻,石桂托了小茶托,進來給葉氏送茶。 葉氏飲了茶,梳了頭換上衣裳,知道老太太不喜歡看,身上穿了三天重孝,就把衣裳換過,連著甘氏也是一樣,鬢邊白花都只戴了三天,跟著就換下衣裳,穿了青灰淺白,頭上簪著銀簪,腕間套了銀鐲,天天帶著女兒往永善堂里請安。 正房的簾子一動,廊下的小丫頭子都立起來送葉氏出門邊,葉氏搭著春燕的胳膊,邁門坎的時候看見了石桂,掃了她一眼:“今兒早上茶煮得好,賞她?!?/br> 春燕不知所以,應得一聲,葉氏卻不再說,春燕不多口,繁杏卻吱吱喳喳全都說了,石桂的爹隔了千山萬水還來看她,遭了大難,也不知還有沒有相見的一天。 錦荔鼻子都快氣歪了,繁杏作主發賞,拿了一個金錁子出來,隨手給了她,淡竹比自家得著賞還更得意,挑著眉毛掃過錦荔,拉了石桂回屋。 葉氏才到永善堂,就見甘氏帶著女兒等在廊下,兩個早早就到了,正等老太太念完經,甘氏見著葉氏,素白了一張臉,兩人之間沒了宋望海,甘氏待葉氏倒能作尋??创?,沖她點點頭,低聲叫了一聲嫂子。 宋之湄也是一樣,哥哥還在甜水鎮上,有甚事還得看宋老太爺宋老太太,心知道自己這輩子進宮無望了,萬般收思收拾了去,對著葉氏行禮問安,沒一會兒余容澤芝也來了,只宋蔭堂來的最遲:“我去接母親,不意竟走茬了?!?/br> 葉氏笑一笑,門堂一開,排成兩列進去,老太太一口香茗含在嘴里,慢慢咽了,才抬眼去看這一地穿了孝的,眼兒從葉氏身上滑過去,又落到宋蔭堂的身上,對孫子點點頭,家里原是想等宋望?;貋砭桶阉问a堂過繼到兒子名下的。 到時候宋敬堂也已經有了功名,兩房擺平,縱有些閑話,那邊兩個塞滿了口,這頭甘氏只有高興的,便是宋望海不肯,甘氏也得想法子叫他點頭,只要把宋蔭堂出繼,那頭的東西就名正言順全是宋敬堂的,還有什么不肯,卻沒想這事提都沒來得及提,宋望海偏偏這時節死了。 老太太一向疑心是她跟老太爺的八字太重,這才克死了兒子,不住做著善事,就是想壓一壓去一去煞氣,沒成想宋望海還是死了,他人沒了,家里的樁樁難事,竟都有了解。老太太這些日子,多念一卷經,一半是替著宋望海,一半是替自家。 眼兒掃到宋之湄身上,雖叫耽誤了,總比進宮要強,余容已經有了親事,守孝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沈家得了信還送上了喪儀。 澤芝過得三年年紀正好,只有一個宋之湄,緩上三年,說不準太子就轉了性子,想著太子又搖一搖頭,與其這么折騰,不如好好生個嫡子出來,往圣人膝上一送,皇后本就已經偏著太子,眼簾前的孫子,哪有不寵愛的道理。 老太太斂一斂心神,對著甘氏自然要勸慰一番的,沖她點點頭:“敬堂在鄉里很是辦了些事,族長送了信來,說他與人有活命的恩德,鄉里表彰一回,再報上去,等他守孝過了,就替推舉他作孝廉?!?/br> 甘氏怔得一怔,再沒想到還有這么樁好事:“當真?” 宋老太太笑一笑:“自然是真的,你拿了去看,既辦了好事,咱們家總有法子抬一抬他,你也別過于哀傷了?!?/br> 宋之湄接過信來,掃過一回,上頭確是寫著替哥哥舉孝廉的,甘氏意外之喜,本來沒了宋望海,兒子又得守上三年孝,雖收羅出許多田地店鋪,到底不如功名牢靠。 老太太吩咐了幾句,家里本已經處處吃素了,也就添了西院一個地方,既要舉孝廉,宋敬堂便得留在甜水,就在鄉間結廬,替宋望海守孝。 甘氏如何不肯,她不獨肯,還當著老太太跪下相求:“我也愿意回鄉照顧公公婆婆?!崩咸傻靡豢跉?,再看宋之湄,她已經明白自己再沒指望進宮了,太子怎么會肯等她三年呢,何況三年之后,她都已經十七歲了,換作哪里都是老女,連選秀都已經過了年紀。 宋之湄黯然不語,甘氏一意苦求,老太太長嘆一聲:“這樣也好,你們回去,總能寬慰弟弟弟媳,家里的田地店鋪也需打理?!?/br> 甘氏再沒成想老太太愿意把田莊交給她,抖著嘴唇說不出話來,余下的那點子傷心也叫磨了個干凈,拉了女兒說這就回去收拾東西,往后帶著女兒兒子一處,一家子就再也不必分開了,遲了這么多年,總算又過上了安穩日子了。 作者有話要說: 群管理員讓我再次提醒大家 不要以為回復一個我是正版讀者就能逃過管理員的眼睛哈 進了再自己退什么的管理員表示很暴躁 下下章開第二卷,正好整數 啦啦啦 戳一下收藏再來個整數 ☆、第209章 借書 老宅的屋子叫水沖過泡過,門窗壞了一半,瓦片也都掀了半邊,真要回去還得等屋子修葺好了才能上路,此時船只全往楚地救災送物,也不能冒冒然讓兩個女眷坐船上路。 甘氏也不是不知,急急說出來就是為著對宋老太太表明心跡,她除了惦記兒子,還牽掛父母,娘家死了這許多人,父母還在已是高運,可又怎么受得住這樣的打擊。 宋老太太說得這幾句,人倒有些乏累,宋蔭堂陪在她身邊,細細問她吃了什么喝了什么,讓廚房送燕窩粥來,勸她道:“祖母多盡些,我午間陪著用飯?!?/br> 有宋蔭堂在,老太太便能多吃上些,她年歲越大,越是惜福,一頓只吃六分飽,人卻越沒越瘦越精神,宋蔭堂哄了她,她不知不覺間便能把菜吃掉一小半兒。 老太太果然歡喜,宋蔭堂自讀了書,也沒許多功夫在永善堂里呆著,既是丁憂,也不能出去戲酒交際,倒能常往她這兒來,面上帶笑吩咐了瓔珞一聲:“去吩咐廚房,叫做個豆腐丸子來?!?/br> 只能吃素,便得吃得精細些,怕宋蔭堂少年人常吃素壞了身子,老太太平日里是連蛋都不吃的,這會兒吩咐下去,便是叫廚房撿好的送上來。 瓔珞報下去一串菜名,宋蔭堂挨著祖母,伸手由著她摩挲,心里還想回鄉去看一看,總得盡些力,在父親墳前燒一回紙,此時不能成行的,依著祖父祖母的性子,不若說是送嬸娘meimei回鄉,倒還能往鄉間走上一遭。 老太太又看看余容,對葉氏道:“沈家的節禮到了,你看著回禮,他們家也是盡了心的,還寫了悼詞送了喪儀來,比著平素再加一分就是?!?/br> 這些事老太太久不關心,家里作主的都是葉氏,特意說一回,便是叫余容知道沈家是很看重她的,便守上三年孝,也有家里替她打點。 說著長出一口氣:“你們去罷,蔭堂陪著我就是?!?/br> 宋之湄聽見沈家觸中心事,那會兒怎么張狂的,這會兒就怎么羞愧難當,老太太雖沒提起她來,她臉上卻一陣紅一陣白,難堪的好似叫人當眾剝了皮。 那會兒是怎么笑余容的,此時就似被人扇在臉上,再等上三年她都已經十七了,便是在金陵城里也是老姑娘,再往哪兒說親事去。 葉氏打頭退出來,甘氏跟在她身后,有心跟她說上些什么,卻到底張不開口,兩個人這樣處了十來年,再沒成想,這會兒竟平和相對。 葉氏垂了眼簾,對她點一點頭,兩個未亡人,彼此目光一碰,葉氏動動嘴唇:“你歇上幾日罷,家里已經去了信,總是一墻之隔,一并照應著?!?/br> 甘家的屋子還是宋家在出力料理,甘氏的侄子侄女兒半大,兩個老的又受不住病在床上,這些事宋家不管還有誰來管,甘氏垂了頸項:“多謝你?!?/br> 葉氏不曾開口,兩個一前一后走出永善堂,一個往東一個往西,宋之湄木怔怔扶著母親回屋去,自喪信報回來,她便一直少言寡語的,心里到底替父親傷心,中元節時還學著疊了許多元寶燒化,燒香祝禱,哭得淚濕衣襟。 她一半傷心是為著父親,一半是為著自個兒,從此斷了進宮的路,跟著甘氏回鄉去,也不必在呆在金陵城里,叫那些往日里相交的小娘子恥笑。 更別說她一直通信的陳湘寧了,家里的田宅說要修上三四個月,那會兒正是陳湘寧預備大婚的時候,心里跟浸了黃連汁也似,有苦說不出,甚事都提不起精神來。 既要守才齊姑姑也先回了奉養所,甘氏包了好大一個紅封,齊姑姑再說上些可惜的話,大家太太平平把事兒混了過去,甘氏已經打算起女兒的婚事來。 兒子的功名是板上釘釘的,再跑不了,女兒卻不一樣,拖到十七歲說親總是艱難些,想著往后陪嫁豐厚,婆家總得看她一頭。 那些個地契田契,數出來有田莊一個,鋪子五間,也不知道宋望海是怎么置下這許多東西的,原來就是瞞下了女兒說親事免選的銀子,如今還都用在她身上。 甘氏沒了一個丈夫,眼前竟豁然開朗,想到的都是順心事,十全九美,差著的就是女兒還未定親,拉了宋之湄細細喁喁的說話,人病得多時,這會兒臉上才顯出活氣來。 宋之湄眼見得甘氏這樣,更不再提進宮的話,橫豎沒了指望,有路的時候拼著命也想往上走,沒了路她想一回太子,垂過幾回淚,便跟著甘氏撿點起東西來。 甘氏回去是想著再不回金陵來的,干脆就把這些年的東西都裝上船,一道帶回去,宋之湄屋里的東西都要造冊,半點兒不留,一忙起來日子過得更快,也沒功夫再想那些虛無飄渺的凌云志,踏實過起日子來。 宋老太爺死了兒子,太子也送了喪儀來,這事兒卻沒傳到后院去,老太爺死了兒子傷心生病,圣人還特意問過一句,許了他長假,連宋蔭堂都丁憂了,太子再有千百個想頭,也沒甚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