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
只可惜這原料大多來自于南方,便是有余下的料子被倒騰到北方,那成本也是要翻幾番的。更何況這料子很多時候還沒進到鎮上甚至縣城呢,就會被地方豪門鄉紳搶購一空了。 所以就算如意坊在鎮上的生意占著頭籌,甚至在縣里都數得上名號,可也沒辦法在絲綢這塊分多少利。 不說別的,單說崔玉帶了的這方帕子,只要她尋了好的繡娘制作,不管是送到哪里那都是不愁銷路的。若是能繡了雙面繡然后倒手,便是一個小屏風,她也能凈掙不少。 第69章 “實不相瞞,這是我家養的家蠶吐的絲,然后由我奶奶織成的帕子?!贝抻裥χ?,“也是早些年琢磨出來的手藝,但因著家里窮就一直荒廢著呢,如今我有了身子也干不了什么活兒了,這才有拾起來?!?/br> 一聽這話,石掌柜直接走出柜臺,讓人搬了凳子給崔玉坐下。然后拉著她的手,言語間可是熱切了許多。話里話外的都是詢問崔玉還有多少絲帕能賣?或是能不能直接把蠶絲賣給她,她高價回收。 要知道蠶絲是稀罕東西,一旦被重力磨擦扭絞,或者在粗糙的地方刮著扯住了,就會造成損壞。這可都是損失,反正她是不相信農家院里能有多好的環境去保存蠶絲。 其實這也是崔玉心里想的,把蠶絲織成綢緞費時費力,而且也有風險。不如直接在繅絲后,把蠶絲規整好出售,這樣生了工序還能盡可能的減少自家的損失。 其實早在自家剛剛織成蠶絲布的時候,崔玉跟趙二石就把成本計算出來了。后來兩個又細細商量了,覺得這生意當真不錯。尤其是趙二石在經過了銷售犁車跟寄售農具的生意之后,如今想問題也全面了許多,他覺得簽了收購契約當真是個長久的法子。 畢竟以后若是家里真的大規模種植桑樹養桑蠶,不怕賣不出去,就怕如意坊一家收不完壓手里了??扇羰前粗詡€寄售犁車的法子,自然是不能再尋了第二家賣去,日子久了那些壓在家里的蠶絲可是會把家拖垮的。 石掌柜沒想到眼前看似年紀不大的小婦人這般精明,還想著定下收購契約。之前她還擔心日后若是有了比她家給價更高的商戶收購蠶絲,只怕崔玉一家會動心呢。 只是如今她并不知道眼前的人家到底能供多少蠶絲,若是少了還好說,若是太多了只怕自己還要再添了車馬錢運出去賣。 “掌柜的也不比為難,我又養蠶繅絲的技術,在供貨上必然不會扯了后腿。而掌柜的又銷貨的門路,不管是單一的把蠶絲倒手賣給別的繡坊布坊或是成衣鋪,還是尋了人把織好的絲綢綾羅上繡成繡品出售,其中的利潤可都不是一般粗布能比的?!贝抻駰l理分明的繼續說道,“而且相比于南方運過來的絲綢,就算再雇人織布,您都能省下許多成本?!?/br> 石掌柜一聽這個,眼前一亮。原本她還沒想過收了蠶絲,加些價格倒手賣出去。畢竟北邊這一塊用的蠶絲可都是打南面來的,水路車馬錢所用數目不小,自己但凡稍稍便宜一些,遠處近處的那些繡坊布坊還不都得聞信過來? 所以就算自家賣布匹或是賣繡品用不了那么多蠶絲,也并不妨礙自個計劃一番從同行手里掙錢。 這么一想,石掌柜可就笑起來了:“倒是沒想到趙家村也出了你這么個鐘靈神秀的人兒,若日后離了咱這窮地方,只怕是了不得呢?!?/br> 崔玉笑道:“當不得掌柜的夸獎,不過是有些手藝能補貼個家用罷了,咱這大字不識一個的小婦人離了村子只怕還膽小心顫呢?!?/br> 聽出崔玉話里的意思,石掌柜當下倒也更加重視眼前這個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小媳婦了。說話有條有理,不急不慌,還無隙可乘。當真是了不得...... 最后倆人又定了價錢,南方過來的蠶絲大概每兩一白五十文錢。布匹按著二十米算,大抵要十二兩銀子。這還不算染色或者繡花的費用。 最后倆人商定的,日后趙家蠶絲每兩一百二十文供給如意坊。 石嫂子看著崔玉跟石掌柜你來我往的一番說道,只覺得很是詫異。不過她也不是糊涂的,知道現在不該自個開口,于是只當是閑轉著看鋪子里的東西,并不打聽那些。最后干脆找了個推辭去鎮上閑逛了。 而趙二石則一切以媳婦的話為準,自然也不反駁。至于掌柜的那幾句試探性的話,他倒根本沒放在心上。 掌柜的尋了伙計準備筆墨,然后幾個人又到衙門正式簽契約。兩廂下來,各自心里都因著得了財路而痛快。 回了如意坊,石掌柜又用二百文錢把崔玉手頭上的四塊帕子買下。雖說價格是壓低了,但崔玉有心賣給她個好,倒也沒說什么。 臨走時候,石掌柜自然是送了許多針線過去,然后親自把人送出了門。 看著天兒快到晌午了,趙二石不愿意讓媳婦受累趕路,加上崔玉也知道自己的情況。所以倆人去尋了石嫂子,就去了李氏的吃食鋪子。 到了李氏的鋪子,她正忙著給人切餅呢。許是有了自己的事業,或者是因為遠離曾經的紛擾,她現在可是比以前爽朗了許多。 見著閨女來了,她一邊翻著手里的活兒,一邊招呼了人進后院去歇會。只說稍等下就能忙完了。 進了后院,崔玉才發現陳木匠正領著三妮在打什么模具呢。瞧見他們,陳木匠還有些尷尬,不過終究還是點頭打了招呼。 趙二石如今也看出了自家師傅跟李氏之前的那點關系,不過他是做小輩的而且是玉娘的男人,自然不好多說。打心底里來說,他還是希望兩個長輩能幸福的。 把媳婦安置進了屋里,又跟石嫂子知會了一聲。趙二石就去院子里幫著師傅干活去了,倆人什么話都沒說但還是默契的跟以前沒有兩樣。 因為石嫂子在,所以崔玉并不好問李氏跟陳木匠的事兒。不過臨走時,在李氏往她籃子里塞小零嘴的空檔,崔玉倒是點了點那些話。 之前剛搬出村子的時候,一提起陳木匠,李氏還會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扇缃裾f起跟陳木匠的事兒,她倒是有了幾分女人特有的羞澀,甚至手還不時的整理下碎發。 如今在鎮子上,崔虎子也能常?;貋?,只是今兒學堂里的先生尋了往年的童生試試題給大家傳閱,所以他跟趙小山也就留在了學堂里。 所謂童生試就是考取秀才功名的考試,他們這些沒有功名的學子想要考秀才,就必須先考童生。一般都是在每年二月由知縣主持,前后要考八股文、試貼詩、經論、律賦、策論五場。只要考過了,就能進入四月的府試,過了府試就能成為童生了。 而后才能考秀才,所以就算崔虎子跟趙小山不過十來歲,但也要早早開始準備童生試了。免得到了頭發花白,還無法考取秀才的功名。 崔玉知道這個,所以干脆跟趙二石去了一趟學堂。瞧著兩個孩子雖然瘦了,但精神很好,這才放下心來。 想著在外身上總歸不能沒有銀錢,所以崔玉除了送了些吃食來,還給了崔虎子跟趙小山一人一個裝了零用錢的荷包。囑托他們學習也莫要熬夜,萬事都要慢慢來,千萬別累壞了身子。 絮絮叨叨叮囑了許多,崔玉才放了倆人回去。當然她不知道的是,她這三天兩日往過捎東西的行為,可是羨慕壞了學堂里許多離家遠的學子。尤其是年紀小,被家里甚至整個村子里寄予厚望的人,可不是每到這時候都會偷偷瞧幾眼?他們也希望自家家里來人,哪怕不是來送錢或者衣裳的...... 回村的時候,崔玉又讓趙二石帶了她們去書館尋了幾本啟蒙用的舊書。雖然是舊書,但價格著實不也便宜,都能換好幾碗白面條吃了。 石嫂子嘴上就忍不住勸說起來,女人家的看書不過是瞎費錢,雖說他們日子過起來了,但省著點總歸沒用。 倒是趙二石笑著說道:“嫂子說的是,不過多識點字兒還是好的,日后做生意也不怕被人哄了去?!?/br> 瞧著那夫妻倆是打定主意要買,而且趙二石還高興呢,石嫂子最后也沒再說什么。不過心里到底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回了家,崔玉跟趙二石先跟周氏交代了賣蠶絲的事兒。一聽日后自家的蠶絲一兩就能賣一百二十文錢,除去雇人干活的成本算下來可是能掙不老少呢。周氏歡喜的直捂著心口叫乖乖,感情自家不是娶了個能干的媳婦,而是娶了個能干又可心的財神爺啊。 如今家里還有余錢,又有了做生意的門路,小山再識個字兒以后能考個功名,那可就真是祖墳上冒青煙了。 轉眼之間,日子就進了七月份。桑樹田里種著的土豆跟麥子可都該收了。 雖說現在家家戶戶都忙著搶收麥子,但對于那些地少人多的人家,富余的勞動力還是有的。所以在趙二石埋頭干了一天才收了一半麥子后,崔玉就直接拍板招人來幫忙。 想著日后要常做這些活兒,索性就尋了里正幫著尋摸幾乎老實人家,看看他們愿不愿意做長工。 對于長工,她的要求也很簡單,農忙時候一天二十文錢。平時照看著桑樹田,幫著搭手送貨,一日十文錢。這么算下來,待遇不可謂不好。 所以很快就有人聽著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