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188節
如此仁德有為的明主,還這般誠意相待,讓人如何不折服。 劉瑾也想起曾經慎郡王派夏金良將軍來送軍馬,救下生死存亡間的鼎德城,幫他們拿下天沙,卻一兵一卒都沒有駐留就率軍返回了。 除了那些鼎德無法養活的軍奴難民,他們什么也沒帶走。 這一次,不但費盡心思為他們救援家人,更是連在對他如此緊要危急的關頭,也還記掛著他們的意愿,絲毫沒有直接逼迫他們歸順的意思。 他們劉家人,從來都是被朝廷與陛下猜忌打壓,何曾有誰如此珍重他們。 劉瑾只覺得心頭像是被綿絮塞住了一般,連鼻頭也跟著酸脹: “慎郡王待我們如此大恩……我們萬死難報,爹……” 劉淵心意相通般地點了點頭。 此時他的目光之中已是一片堅毅。 劉家所有人,從懂事的那一刻,就都有了戰死沙場馬革裹尸的覺悟。哪怕慎郡王不救他的家人,他也不會放走北戎大軍。 先前只是打算抗旨不遵,如今他卻已是決定直接投靠慎郡王,正大光明地配合慎郡王攔截殲滅北戎大軍,為中原大地的萬千百姓徹底消除這一巨大隱患。 哪怕為此辱沒劉家歷代忠烈的英名,背上謀反的千古罵名,他也在所不惜。 第142章 做出決定的那一刻, 劉淵只覺得心中前所未有地輕松。 其實他一直都知道,自從夏金良率軍來援后,他麾下就有許多士兵對慎郡王心生向往。 哪怕是他曾經的直系軍也是如此。 不過, 他們礙于他這個將軍,從未對此宣之于口。他們知道, 他的家人在京城,鼎德守軍不能反。 那些其他重鎮調來的士兵們,私底下卻是時常把對慎郡王麾下的向往掛在嘴上。 燕山關禁軍投奔慎郡王的消息傳來后, 軍中這樣的情緒便越發濃重。 “連禁軍都可以去投奔慎郡王, 為什么我們不可以?!?/br> “那些都是無牽無掛的單身漢,我們不是上有老就是下有小,能比嗎?” 他們時常這般私下議論著。 每每聽到這樣的言論, 劉淵心中就很難受。 士兵們跟著他賣命, 他一直都是想竭盡全力讓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的。 明明他們已經有了更好的選擇, 他卻只能選擇彈壓。 因為鼎德與天沙城都不能亂,亂了便會給北戎可乘之機。 如今, 慎郡王的安排讓他解除了所有的后顧之憂, 他也可以順應士兵們的心意,讓他們去慎郡王麾下過好日子了。 他相信,慎郡王一定不會虧待他麾下的士兵們。 只可惜,如今還暫時不能公布這個好消息, 不然,那些猴崽子們不知道會有多開心。 想到這里, 劉淵臉上難得地露出了笑意。 * 二十多天后, 一個從京城來的商隊途徑天沙城來到了鼎德, 徑直進入了鼎德城中的一處宅院。 在這里, 鎮北大將軍劉淵與其次子劉瑾正焦急地等待著。 沒多久, 幾輛馬車進入二門,上頭走下來十幾個作平民打扮的男女老少。 看清那些人的長相,劉淵父子激動地迎了上去。 “娘!” “大哥,三弟!” 劉瑾直接沖到了幾人面前。 劉淵的長子和幼子,也激動地跑來和他抱在一起。 劉淵壓抑著內心的激動,走到那滿頭銀發的老婦人面前: “夫人,你一路奔波身體可有不適?” 老婦人笑著搖了搖頭,眼中帶淚: “我一切都好!我們一家人,終于能團聚了!” 劉淵看著滿院子的家人,看著兄弟,夫妻,父子之間為團聚而欣喜,也難得地喜形于色。 三個兒媳,兩個兒子,四個孫子孫女,還有自己的忠仆管家,所有人都完好無損地來到了鼎德。 他再也不用受制于嘉佑帝,再也不用擔心民族大義與家人難兩全。 “陸都頭,感謝你與情報營的將士們一路奮不顧身保護老夫的家人!”他向扮作商人的情報營都頭鄭重行了個禮。 陸都頭連忙躲開: “劉大將軍您千萬別這么客氣,咱們都是奉郡王之命行事。而且,郡王安排得天衣無縫,讓那陳翎不得不配合我們將人送出城,還幫忙打點了不少關卡,并沒有您想象中那樣危險!” 劉淵聞言,心中對慎郡王的感激佩服更上一層樓。 原本他還擔心一路上會遇到很多危險,讓慎郡王麾下的士兵們因為他的家人而犧牲,心中很過意不去,完全沒想到慎郡王能安排得如此妥當,沒造成任何人的犧牲,還讓所有涉及此事的情報營士兵全都平安撤出了京城。 所謂運籌帷幄于千里之外,無外乎如此。 * 又過了十來天,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反復拉扯后,北戎的統帥哈丹,終于和大啟達成了撤軍協議。 首先,大啟必須將北戎汗與玉璽一起歸還。 其次,大啟必須向全天下頒布明旨,所有官軍與民間勢力,都不能在他們的撤退道路上進行攻擊或阻攔。 第三,不能阻攔他們拿走在大啟獲得的所有財物,包括沿路獲取財物與奴隸。 第四,待北戎大軍撤回草原,大啟需要開通邊貿,給他們錢糧援助,這樣他們才愿意與大啟聯手攻打慎郡王。 而為表雙方合作的誠意,他們也愿意釋放在清河附近城池俘虜的大部分軍奴,讓嘉佑帝得以向天下百姓交待。 嘉佑帝原是不想下達任何密旨與明旨的,只打算秘密派人拿著信物,給清河戰線的主將傳話,讓他們撤回探子,不在北戎大軍撤軍的時候追擊。 再給天沙城守將傳話,讓他們直接打開城門,放北戎大軍離開。如此,神不知鬼不覺便完成了這一場交易。 但北戎方面堅決不肯在這點上讓步,說他們已經既不要城池,也不讓嘉佑帝直接給財物,若嘉佑帝連明旨也不肯發,那他們很難相信他的誠意。 為快速讓東部與中部地區恢復安寧,將來集中精力對付西戎,并且遏制李洵的發展,嘉佑帝最終還是咬牙答應了。 當然,為了面上過得去,他在圣旨上寫的是,連年戰亂勞民傷財,為使蘭阿山以東與宣德附近百姓陷入戰火苦不堪言,為早日讓百姓脫離戰亂之苦,他應北戎和談之請,決定放北戎大軍撤出中原。 為了不破壞難得的太平契機,宣德至天沙城沿線的所有駐軍與百姓,都不得再襲擊北戎大軍。 毫無懸念的,這圣旨一出,便在全天下引發了強烈的不滿情緒。尤其以清河戰線以及北邊的鼎德天沙一帶,這些直接與北戎交戰的熱血將士們為最。 “和談,又是和談!朝廷與皇帝還有沒有點骨氣了!” “我們還能打啊,為什么要和談!” “死了那么多兄弟與百姓,清河的水都被血染紅了,怎么能白白放他們走!” “數十萬軍民,冤魂難平!” “怎會有如此軟弱無能的皇帝,若是慎郡王,早就把那些北戎蠻子全滅了!” “對啊,若是慎郡王帶領咱們去打仗該多好,死去的家人與兄弟們的仇,肯定早就報了!” 為了不在軍中引起嘩變,陳太師特意留在了清河戰線上,安撫將士們的情緒。 為此,他們甚至專門策劃了迎接戰俘與軍奴的儀式。 七八萬瘦骨嶙峋飽受苦難的中原百姓與俘虜,麻木地被驅趕到城外,陳太師站在城樓上,大聲對他們宣講著陛下對他們的憐憫牽掛,說陛下正是為了讓他們平安歸來,讓他們今后得以安居樂業,才決定與北戎停戰的。 直把這些人感動得涕淚齊流,大呼陛下英明仁慈,對嘉佑帝感激不已。 待北戎軍隊撤離,陳太師下令開城門,讓他們入城,讓全軍將士觀看這些人的慘狀,看他們回到朝廷懷抱里的激動與感恩。 哪怕再義憤填膺的將士,直面自己的同胞們如此慘狀,也不由自主沉默下來。 若停戰真的能讓更多百姓免于苦難,他們可以暫時放下自己的仇恨。 在清河戰線奏效,嘉佑帝便以此為思路,大肆宣揚他因為和談接回七八萬軍奴與俘虜之事,倒是平息了不少民間的怨言。 此時沒有人知道,哈丹率領的九萬北戎主力軍,一路從清河對岸往北,搶劫了秦川平原南端的一郡兩縣,洗劫了當地官府與百姓的全部財物,還擄走了大量壯年勞動力作為軍奴,這才越過蘭阿山較為低緩的地帶,一路往天沙城而去。 由于這一次北戎的搶劫毫無底線,不僅當地百姓稍有反抗者便被殺死,連當地的大戶們也損失慘重。眾人無法,只能聯名前往宣德求援,希望朝廷能派兵將他們損失的財物與人手奪回來。 但這樣的關鍵時刻,陳太師怎么肯讓這些百姓再次煽動好不容易平息下來的怨憤,他連見都沒見這些人,便直接下令將他們軟禁在軍營中。 不僅如此,他還派了一些絕對忠誠于朝廷的禁軍去把守這三個郡縣的城門,不讓任何人出入,以免走漏風聲。 就這樣,哈丹部眾便順利地帶著搶劫而來的各種財物,糧食,新鮮補充的身體健壯的奴隸,浩浩蕩蕩地來到了距離天沙城一百里開外的地方。 “哈丹,駐守天沙城可是劉淵,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才能入城?!?/br> 成為階下囚又被換回來的阿古達木已經快要油盡燈枯,盡管如此,他還是不忘關注軍國大事,不放心地對兒子叮囑道。 哈丹□□在經歷過鼎德城戰敗,北戎滅國等一連串打擊后,比起以往穩重了許多,聞言也是鄭重應道: “父汗安心,兒子已經派了一百騎兵前往天沙城,務必親自確認劉淵駐軍全部撤離到西門外才會率軍入城?!?/br> 為了不再被偷襲,這一路上他們每進一座城,都非常謹慎。 阿古達木深深地喘了口氣,又反復確認道: “慎郡王那邊可有異動?” 整個北戎汗國一百多年的歷史中,所有時候吃過的虧加起來,都沒在慎郡王那里吃的虧多。因此,阿古達木對慎郡王格外防備。 哈丹鼎德城也是被慎郡王麾下軍隊偷襲過的,對此絲毫不敢掉以輕心,聞言沒有一點不耐煩,回答道: “兒子已經反復確認過了,慎郡王那邊這一個多月以來,都沒沒有任何出兵跡象?!?/br> 若真的要偷襲他們這九萬大軍,沒有一兩萬人是不可能達成的。 最低也需要上次的數千人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