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千嬌 第344節
婦人們聽罷,愈發緊張關注,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李太妃站了起來,雙手抱在腹前,在墻上的一副侍女圖前面走來走去。也許,走動才能讓心思不會停止不前。 此事這么快走漏消息,確實是她的疏忽;事情走到這一步,反噬自己的風險仍在,不過獲勝的機會也不小。 李太妃站定,回頭沉聲道:“一定要記??!任何人問起,就說是那宮女在搗鬼、想報復張氏?!彼f罷又不放心,冷冷道,“若是你們誰想負這個責,就盡管胡說!不過誰也跑不掉,都沒好果子吃!” “是,是,謹遵李娘娘旨意……” …… 張氏的臉色很憔悴,這陣子常常莫名其妙地發火。連她身邊親近的王尚宮都不敢招惹她,不然要挨罵。 有時候張氏說話也很傷人,一次生氣了對王尚宮說:我要是倒霉了,你另尋出路投奔便是,自然事不關己! 其實這種話真的沒必要說,說了平白叫人離心。 張氏坐在棋盤前,像往常一樣想照著棋譜擺局消磨時間,但此時連一個字都看不進去,沒有那個心情,老是走神……心里掛著事,可是又不知道能做什么。 聽王尚宮打聽到的消息,李太妃以自己的名義,把萬福宮給皇子公主織的秋衣送到了妃子們那里。 李太妃這一步棋,張氏是看明白了的! 李太妃的算計,無非是覺得后宮諸事,大部分做主的還是皇后姐妹!皇帝的態度也許難說;但郭紹的女人們,肯定對那些與她們爭搶男人的女人沒有什么好感。 這步棋讓張氏覺得危機重重。李氏的心機,實在是太險惡了! 不僅是皇后妃子們的態度,就算是皇帝的態度……張氏也意識到并非那么樂觀。她是太祖的貴妃!皇帝只要權衡利弊,把流言罵名直接推到她身上,是最明智的選擇。 一想到嚴重的后果,張氏的手腳都在哆嗦…… 且不論惑亂宮闈的罪名怎么處罰,便是勾引皇室晚輩的罵名,唾沫也得把人淹死!一輩子就在這皇宮里,里面的人那么多,背一輩子罵名活著是什么處境,想想就惡寒。 此時此刻,連內侍省都知道了,流言肯定會傳到皇帝皇后的耳朵里。張氏只能在膽戰心驚中等待著命運的宣判。 她絞盡腦汁欲想對策,但此時李太妃優勢占盡。張氏自己的一些優勢,根本用不上……平素的人脈經營,她也比較荒疏,完全比不上李太妃。 張氏望著窗外的光景,有時在想:結果干脆早點到來,省得擔驚受怕! 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 金祥殿密室內,貼滿紙條的房間,里面只有郭紹和宦官曹泰二人。 曹泰躬身站在椅子前,椅子上坐著郭紹。郭紹正在說話:“朕來辦后宮之事并不妥當,此事得端慈皇后出面。朕以為,不能縱容宮人在皇宮里肆意傳流言,正好借此事讓大伙兒懂點規矩,不然宮人七嘴八舌的,連端慈皇后娘娘的清譽都敢詆毀……” 曹泰忙道:“陛下所言極是?!?/br> 郭紹覺著他已經聽懂了,以前因為黃河出石罵金盞、皇宮里就有人背地里議論符金盞,但這事兒不好在明面上大張旗鼓懲罰、否則欲蓋彌彰。 郭紹沉吟片刻,把手里大將曹彬剛剛上呈的治軍方略拍了一下,又沉聲道:“還得維護張太貴妃,她是曹彬的姨娘。曹彬我有大用,現在找不到比他更合適的人。既然要重用曹彬,咱們卻在宮里把他姨娘弄得身敗名裂,這是什么意思?” “是,是?!辈芴┱J真地使勁點頭。 過得一會兒,他又小心提醒道:“陛下,若要維護張太貴妃……恐怕今后真就說不清楚了?!?/br> 郭紹道:“就算是古代大帝,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唐太宗,有哪個不被罵的?一個人要想完全沒有罵點,實在很難??吹秃?,由著別人說罷,反正朕是不怕罵,罵兩句也不能把朕怎樣?!?/br> 曹泰聽罷忙道:“陛下圣明?!?/br> 郭紹忽然嘆了一口氣。他是很想讓這世間公正,黑白善惡分明;可是自己也在為了一些事、完全不顧對錯。 …… 萬福宮門口,一行宦官疾步走來。 鬢發花白的清瘦宦官走上前來,仰著頭審視著宮門前的人。那守在樓上的一個宦官往下面看了一眼,“哎喲”一聲,猛地從椅子上跳起來,飛奔下樓,在墻梯上他一個不慎摔了一跤,一邊痛叫,一邊顧不得疼,連滾帶爬地來到門口。 “曹公公!”宦官彎著腰笑著,又因疼痛嘴角一裂,表情十分怪異,“曹公公大駕光臨,什么風把您老人家吹來了……” 宦官曹泰看著天道:“端慈皇后懿旨?!?/br> 眾人急忙跪伏在地。 曹泰馬上聲稱奉圣旨,來查問流言之事。接著叫守萬福宮的宦官進去,把那個從三清殿趕回來的小宮女抓出來問話。 待那宮女被拽出來后,曹泰雖口稱查實,開口便給她定了罪:“有人告你,捏造事端,造謠詆毀官家及太祖嬪妃清譽,你可知罪?” 小宮女嚇得口不能言,只知道說冤枉。 曹泰聽到冤枉,略一尋思,冷冷道:“你說,看見張太貴妃的衣裳被香油打濕,誰能證實?” 小宮女忙道:“這事王尚宮也知道……” 曹泰立刻派人去三清殿叫王尚宮。王尚宮被問及,一個勁說“妾身什么都不知道”。 曹泰聽罷,聲色俱厲道:“你還有什么話說!” 小宮女嚇得跪伏在地。 曹泰大聲道:“皇室待爾等不薄,你們卻喜傳流言,毀人清譽。罪不可赦!來人,給雜家往死里打!” 幾個早已準備好胳膊粗木棍的強壯官宦聽罷,不由分說就沖上去,抓住宮女的頭發就拖著走。不多時,遠處就聽見了“噼里啪啦”重重的擊打聲,宮女撕聲慘叫,聲音幾乎整個皇城都能聽見。眾人的臉無不變色,口若禁蟬。 曹泰卻面不改色。沒多久,宮女的叫喊聲已經消停了,但棍棒擊打皮rou的聲音仍然未歇。 過了好一會兒,曹泰才向行刑的地方走去,他聞到一股混雜著各種味兒的氣味,眉頭一皺,把手指伸到宮女鼻前一探。然后收回手指,轉頭道:“這是哪里管的人,叫他們收尸。都看好了!沒憑沒據胡亂造謠,那是重罪!” …… 萬福宮外的慘叫聲,李太妃等人能清楚地聽見每一聲。她們呆在里面,大氣不敢出一聲。 等外面都已經沒聲了,眾人還久久不語。 這時有人進來稟報:“內侍省的人叫咱們收尸?!?/br> 李太妃這才回過神來,說道:“叫萬福宮的宦官抬出去燒了罷?!?/br> 良久后,終于有宮婦開口道:“這事兒,應該是官家的意思,明顯偏向張娘娘……咱們提心吊膽那么久,什么法子都想了,不頂上面的人一句話……” 另一個嘆道:“這世道,什么公道、禮法、黑白對錯都是笑話,結果如何,還不是看有權的人想怎樣?!?/br> 剛才那人道:“得寵才是王道。只要皇帝寵愛,做什么不是對的;要是皇帝不在意的人,得罪了人,有理又怎樣?” 李太妃聽到這句話深以為然,當年張氏老是壓自己一頭、什么好處占盡,就只是因為那女人更討皇帝歡心! 李氏把一口惡氣咽了下去,心有余悸道:“都別說了,上面打死了那宮女,是殺雞給猴看,咱們得識趣點?!?/br> “是啊,幸好今上沒有拿李娘娘給張氏出氣……” “太可惡的婦人,比婊子也不如!” …… 王尚宮也趕著去了三清殿,見到張氏便亟不可待道:“賀喜娘娘!” 張氏忙問:“發生了何事?” 王尚宮道:“端慈皇后派內侍省宦官曹泰過來,把那宮女打死了,罪名是捏造事端,無故誣陷。有這么一句話,又有人死在這上頭,往后誰還敢拿這事兒說娘娘半句不是?” 張氏愣在那里,“就這么簡單便處置了?” 王尚宮道:“是?!?/br> 張氏長吁一口氣,渾身也是一軟,她想得很復雜、很嚴重,不料結果如此簡單。她頹然說道:“那宮女也是自作孽,詆毀我便罷了,把官家也牽扯進來,我早料到她活不成……” “是,是?!蓖跎袑m沉聲道,“今天曹泰問奴婢,奴婢便說什么都不知道?!?/br> 王尚宮又輕聲道:“端慈皇后與您沒來往,這事應該是官家的意思……只要官家敬重娘娘,那李娘娘再怎么蹦也沒用!” 張氏不動聲色道:“官家竟然這樣……倒沒想到。雖然不準人說了,可他派宦官把人打死,外人看來便是幫著我;那事兒官家也是往自己頭上攬,說不清楚了……” 就在這時,忽然一個女道士在門外喚道:“娘娘,奴婢有要事求見?!?/br> 張氏開口道:“進來說罷?!?/br> 道士掀門進來,急道:“陛下到三清殿來了,還說要來問娘娘安好!” 張氏的臉唰地一紅,急忙又沉住氣,卻沒法控制臉上的紅暈。她的腦子一片空白,有些無措,喃喃道,“官家這時候來看我,什么意思……” 不過她還是很感激郭紹幫她出頭,站了起來走了兩步,便坐到銅鏡前看自己的頭發和臉。少頃,她意識到這個舉動在人前很不妥,當下便拉下臉道:“既然官家要來,我不能衣冠不整失禮?!?/br> 果然沒一會,郭紹就來了。張氏走到外面的殿中,心情緊張萬分,連看也不敢看一眼。 郭紹見她漲紅著臉、言行之間十分緊張。他沉吟片刻,便道:“朕與太貴妃素來有禮,本來沒事,叫人一說,反倒不自在了?!?/br> 張氏抬起頭撇了一下嘴道:“官家說得對,身正不怕影子斜,我為何要在意那些流言蜚語!” 郭紹也不客氣,自己在蒲團上坐了下來,那案上仍舊擺著一盤棋,棋盤上還是殘棋。郭紹便低頭觀摩,這陣子他剛學會一些下圍棋的招數,新奇感仍在。 張氏慌慌張張道:“失禮了,忘記了請陛下坐?!?/br> 她趕緊又拿了一個蒲團過來,輕聲道:“陛下墊上這個,軟一些?!?/br> 郭紹隨手接了,為了表現得自然,便繼續看那盤棋。過得一會兒,張氏又道:“陛下渴了么,我給你沏茶?!?/br> 喝茶的時候,她又問:“燙不燙?” 漸漸地,郭紹倒對這樣無微不至的關心感覺有點享受起來。他好不容易才想起今天來是干嘛的……當下便道:“太貴妃出家為道,也不必時刻在三清殿。宮外有一座道觀叫‘玉貞觀’,也全是女道士,太貴妃若要去走走,端慈皇后準許的……” 張氏聽罷輕咬了一下嘴唇,胸口上下起伏,一顆心幾乎要跳出來,好像在做什么天大的壞事一般,她輕聲道:“陛下……何意?” 郭紹道:“在道觀里,可以見見曹彬?!?/br> 張氏頓時呼出一口氣,恍然道:“哦……”接著忙道,“陛下在宮里對我照顧有加,我一定叮囑曹彬,莫忘圣恩、好好為國效力?!?/br> 郭紹好言道:“是這樣的,朕來看望清虛,因太貴妃住在這里,只是順路問安,其實沒為太貴妃做任何事。最近這事兒,下旨的是端慈皇后;端慈皇后私下很敬重太貴妃?!?/br> “哦?”張氏不解道。 郭紹道:“有件往事,清虛道姑以前救過端慈皇后,清虛在端慈皇后面前說太貴妃人很好?!?/br> 張氏若有所思地點頭:“原來如此?!?/br> 她心道,那清虛是這三清殿之主,但從來不管事,也不怎么和自己來往,為何要在端慈皇后面前替自己說話了? 張氏時不時觀察郭紹的臉,卻覺得他忽遠忽近,難以揣測他的心。 第六百四十九章 歸來時